1、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情况汇报特征码标签:特征码*标题: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及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市县区现有个乡、个镇、个村委会;有个街道,个社区,总人口万人,目前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万人,占全市户籍总数人口的。近年来,在省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我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实施办法,狠抓宣传动员、组织领导、建章立制和为老服务,使全市老年维权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健全“四大网络”,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组织保证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老龄工作的意见,随后有个县区出台了贯彻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
2、进一步加强全市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各县区的贯彻意见,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和老年维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各级进一步加强了老龄工作和老年维权工作组织制度建设,为做好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建立老年维权组织网络。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老龄工作和老年维权工作的领导,市县(区)建立了以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和老年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依托本级老龄工作机构,也建立了相应的老年维权工作小组;各行政村、社区建立了老年维权工作站,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维权组织。至目前,全市共建立老年维权
3、工作站个,其中县区个、乡镇街道个、村及社区个。2、建立基层老年协会维权网络。我们抓住城市街道居委会及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进一步健全基层和社区老年协会,各村(社区)将村组(居委会)合并后退下来的在群众中有威望、热心老龄工作的支书、主任充实到老年协会领导班子中,担任会长,兼维权工作站的联络员,有力地加强了基层老年维权工作的力量。至目前,全市共建立老年协会个,其中村、社区个、乡镇街道个。3、建立老年活动室维权网络。全市普遍利用乡(镇)民政办公室,乡、村或街、居敬老院、老年公寓建立的老年活动室,设立了老年法律咨询、投诉和涉老纠纷调处小组,接待老人来访,调解涉老矛盾和纠纷。社区(村)老年维权工作站定期在
4、活动室听取老年人对维权站的意见和建议,老年活动站成了老年人身边的维权岗,成了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近年来,全市各级共投资万元,建立老年活动室个。4、建立老年维权工作志愿者队伍网络。各社区,行政村普遍依托维权组织组建了一支由热心老年维权工作、有一定老龄工作经验和法律知识的同志为成员的老年维权志愿者队伍,专门负责老年人来信来访工作。老年维权工作志愿者队伍活动在社区居民和村民中间,服务老年人,为老年人办实事,成为基层组织联系老年人的纽带。全市现有老年维权工作志愿者队伍支,人数达人。在健全老年维权组织网络的基础上,各级老年维权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保证了维权工作规范运行。一是建立了维权组织工作制度。
5、研究制订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维权组织内部的各项制度,完善了各级办事程序,明确了各级维权组织职责、任务和工作目标,防止了上下扯皮、互相推诿。二是加强了老年人来信来访工作制度建设,建立了登记接待制度、首问负责制、逐级交办制度和结案回报制度,跟踪督办,调解处理,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近年间,共办理老年人来信来访件(次)。三是建立了老年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制度。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老年维权组织普遍建立了老年法律援助工作机构和法律咨询服务制度,各级分别吸收司法工作者参加,由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兼任市、县区老年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开通了法律服务热线,组织了
6、送法下乡和法律进社区活动。我们还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建立了工作协调和联络沟通制度,定期交流老年维权工作情况与信息,会办相关涉老案件,从而提高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时效和质量。四是建立了特困老人(家庭)登记备案制度和救助制度,各级老年工作组织加强对辖区贫困老年人的摸底调查,摸清其家庭收入和生活状况底数,建立特困老人的救助台帐,制订并落实特困老人的扶持和救助制度。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困老人,其救助标准高于其他特困户;对纳入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采取对口帮扶、社会捐助、扶贫送温暖相结合的办法予以解决。通过健全维权网络的建立工作制度,有效地整合了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有关职能部门为主体、各有关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基层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化老年维权网络,建立起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作高效的老年维权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了维权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