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强制性执行条文一、综合部分机电施工图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545-2010)5.0.4 海拔不超过 1000m 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 20m 处且离地 2m 高 且频率为 0.5MHz 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 5.0.4 的规定。5.0.5 海拔不超过 1000m 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 20m 处,湿导线条件 下的可听噪声限值应符合表 5.0.5 的规定。5.0.7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 数不应小于 2.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
2、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 2.5;2、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 1.5。7.0.2 在海拔高度 1000m 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 串的绝缘子片最少数,应符合表 7.0.2 的规定。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 应在表 7.0.2 的基础上增加,对 110kV330kV 输电线路应增加 1 片,对 500kV 输电线路应增加 2 片,对 750kV 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7.0.9 在海拔不超过 1000m 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 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 7.0.9-1 和 7.0.9-2 的规定7.
3、0.10 在海拔高度 1000m 以下地区,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对杆塔接地部分的校 验间隙应符合表 7.0.10 的规定。7.0.17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 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Q。7.0.19 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 靠的电气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 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2、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要求选取,且 不应小于 25mm2;3、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 50 mm2 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引出
4、线表面 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如热镀锌。13.0.1 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 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导线运行温度+40C(若导线按允许温度+80C设计时,导 线运行温度取+50C)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计算垂直距离,根据最 大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风偏校验。13.0.2 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离,以及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 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13.0.2-1 规定 的数值。2、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 应符合表 13.0.2-2 规定
5、的数值。13.0.4 输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 如需跨越时应与有关方面协商同意, 50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不应跨越长期住人的 建筑物。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 13.0.4-1 规定的数值。2、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13.0.4-2 规定的数值。3、在无风情况下,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表 13.0.4-3 规 定的数值。4、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规划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 表 13.0.4-2 规定的数值。
6、13.0.5 50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或邻近民房时,房屋所 在位置离地面 1.5m 处的未畸变电场不得超过 4kV/m。13.0.11 输电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 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 13.0.11的规定。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3.1.1 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7“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 杆塔”3.1.4 接地线不应作其他用途。3.2.5 除临时接地装置外,接地装置应采用热镀锌钢材,水平敷设的可采用圆钢 或扁钢,垂直敷设的可采用角钢或钢管。腐蚀比较严重地区的接地装置,应适
7、当 加大截面,或采用阴极保护等措施。不得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当采用扁铜带、铜绞线、铜棒、铜包钢、 铜包钢绞线、钢镀铜、铅包铜等材料作接地装置时,其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3.3.1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应小于 0.6m 。角 钢、钢管、铜棒、铜管等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 部分和接地装置连接(焊接)部位外侧 l00mm 范围内应做防腐处理;在做防腐处理 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3.4.1 接地体(线)应采用焊接。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采用镀锌螺栓连 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放松螺帽或放松垫片。3.4.2 接地体(线
8、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 2倍(且至少 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 6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倍;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的 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型)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 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3.7.10 接地线与杆塔的连接应接触良好可靠,并应便于打开测量接地电阻。3.7.11 架空线路杆塔的每一腿都应与接地体引下线连接,通过多点接地以保证 可靠性。二、结构部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 50009-2001)3.1.2
9、 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3.2.3 条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 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3.2.5 条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1)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 组合,应取 1.2 对由永 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 1.35;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的组合,应取 1.0。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 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3.2.1 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
10、等级。设计 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 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4.1.3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ck、ftk 应按表 4.1.3 采用4.1.4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c、ft 应按表 4.1.4 采用4.2.2 普通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 4.2.2-1 采用4.2.3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及抗压强度设计值fy应按表423-1采 用9.2.1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 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9.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11、9.5.1 规定 的数值。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1.0.5 在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钢材牌号,连接 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其他的附加保证 项目3.1.2 承重结构应按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1.4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和在效应的基本组合3.1.5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其连接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 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计算疲劳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3.4.1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钢材的厚度或直径按表3.4.1-
12、1采用3.4.2 计算下列情况的结构构件或连接时,第 3.4.1 条规定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 相应的折减系数8.1.4 结构应根据其形式、组成和荷载的不同情况,设置可靠的支撑系统8.3.6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普通螺栓受拉连接应采用双螺帽或其他能防止螺帽 松动的有效措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 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3.0.4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6.1.1 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6.1.5 计算结构
13、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其连接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 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8.5.9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要求。8.5.10 柱下桩基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边连线形成的斜截 面进行受检计算。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 进行验算。8.5.19 当承台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 下或桩下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10.1.1 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用触探或其他方法, 当发现与勘测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 处理意见。三、通信保护部分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
14、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5033-2006)7.1.1 当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产生的危险影响电压超过允许值时,应根据具体情 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和协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人身和电信设备安 全。可选用的防护措施如下:1、输电线路方面1)与电信线路保持合理的间距和交叉角;2)采用良导体地线;6)降低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7)杆塔接地装置远离埋地电缆、埋地光缆方向敷设;2、电信线路方面7) 电缆上加装电缆保护器;10)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附近,电缆、光缆金属构件避免接地;12)在接近输电线路地段进行施工或检修时,电缆、光缆的金属构件应临时接地;13)采用无金属光缆。引用文件(GDW24
15、8-2008) (GB50545-2010) (DL/T620-1997) (GB 5 0 1 69-2 0 06) (DL/T621-1997) (DL/T 5 1 54-2002) (DL/T5219-2005)(GB50017-2003)(GB50010-2002)DL/T5033-2006)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钢结构设计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