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0605288.doc

    • 资源ID:1397928       资源大小:14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0605288.doc

    20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古诗。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学习诗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3.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作家作品1.登幽州台歌(1)作者简介:陈子昂,代家。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传世。 (2)写作背景:2.望岳(1)作者简介:杜甫,字,自号。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是代最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尊为“”,与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对穷苦人民寄予,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传世。 (2)写作背景:3.登飞来峰(1)作者简介:王安石,字,号,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著名的家、家、家。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获谥“”,故世称。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名列“”,有等存世。 (2)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字音。怆然()涕下()岱宗()青未了()决眦()千寻塔()自缘()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诗文大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3.你能不能把登幽州台歌中登台的这个情景详细地描述出来呢?4.反复诵读望岳,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杜甫登上泰山时的心情如何,说说诗人此时的心境。5.请同学们反复吟读登飞来峰,联系王安石的生平及其时代,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年轻气盛,抱负不凡的文学家王安石,当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时,心境是怎样的。三、品读诗文1.登幽州台歌(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3)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品读望岳(1)本诗是围绕“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望到的景象也不同,你能分析出来吗?(2)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3)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4)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用得巧妙,请你结合诗句分析一下。(5)试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做赏析。3.品读登飞来峰(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2)“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3)“最高层”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得比别人高吗?(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四、体验感悟,拓展文本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的那种感觉。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第二课时一、作家作品1.游山西村(1)作者简介:陆游,宋代诗人、词人。字,号,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是他诗歌的特色,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2)写作背景:2.己亥杂诗(其五)(1)作者简介:龚自珍,号,代家、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 (2)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字音。鸡豚()叩门()腊()浑()己亥()吟()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诗文大意。3.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游山西村,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就是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会有怎样的心境呢?4.请同学们反复吟读己亥杂诗(其五),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想象自己就是报国无门的龚自珍,他愤然辞官回家时心中是怎样想的呢?三、品读诗文1.品读游山西村(1)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2)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品读己亥杂诗(其五)(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2)“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3)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拓展文本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五、感悟中考(一)名句默写1.登幽州台歌(1)(2017·泉州中考)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2016·沈阳中考)诗文填空。念天地之悠悠,! 2.望岳(1)(2017·天水中考)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2016·天津中考)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1)(2017·潍坊中考)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 (2)(2016·长沙中考)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4.游山西村(1)(2017·安徽中考)默写游山西村的前四句:,。 ,。 (2)(2013·山西中考)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5.己亥杂诗(其五)(1)(2017·安徽中考)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2017·济宁中考)后人常用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讴歌奉献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两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3)(2016·丽水中考)面对春花凋零的景象,晏殊发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而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写下的“,”,则道出了他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心志。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作家作品1.(1)唐文学伯玉陈伯玉集(2)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2.(1)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唐现实诗圣李白当时的社会矛盾深切同情诗史杜工部集(2)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万里封侯是当时文人普遍的人生目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3.(1)介甫半山北宋思想政治文学文王文公唐宋八大家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2)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二、整体感知1.chuàngtìdàiliozìxúnyuán2.略3.示例 夜已深了吧?迷雾阻挡着我的前路,荆棘撕破我单薄的衣服。我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借着微微的月光眺望远方。此时此刻,我忽然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我不知身在何处,身后无人跟随,前方也没人引路。难道我错了吗?难道上天是公平的吗?面对这茫茫的天宇和原野,我感觉自己是多么渺小,沧海一粟而已,人生只有几十年罢了。我忍不住仰天长叹!在这清冷的夜晚,在这幽静的幽州台上,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4.示例 杜甫登上泰山后,发现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心潮澎湃,心胸开阔了,禁不住热情地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示例 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来抒发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三、品读诗文1.(1)前两句诗是从时间角度(前、后)写的。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2)后两句诗是从空间角度(天、地)写的。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3)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4)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2.(1)远望: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近望: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细望: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眺望: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到了众山的渺小和泰山的高大,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精神。(2)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一心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天地之间所有神奇与秀丽全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上,高耸的山峰入云蔽日,乃至山南山北在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别。“钟”即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使之富有情感。“割”即划分之意,“割”字用得很奇妙,不但把阴阳这一自然现象拟人化,神奇之妙蕴含其中,而且表现出昏晓界限的分明,从而突出了山之高大。(5)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3.(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千寻塔,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表达登高望远的感受:站得高看得远。(2)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往往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可以看出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体现了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3)“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指他站的比别人高。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也指他有雄心壮志,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这无疑是人生的最高层!(4)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四、体验感悟,拓展文本望岳结尾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登飞来峰结尾两句点睛之笔,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一、作家作品1.(1)爱国务观放翁爱国热情风格豪迈(2)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2.(1)定盦清思想文学龚定盦全集(2)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五。二、整体感知1.túnkòulàhúnhàiyín2.略3.陆游一次又一次被罢官,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就好像诗中所写的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面对这样的境地,他始终心存希望,相信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4.第一、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第三、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喻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三、品读诗文1.(1)山重水复疑无路(怀疑、着急)柳暗花明又一村(高兴、惊喜)(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的哲理。(3)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2.(1)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2)这里的“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3)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4)落花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贡献全部的力量。四、拓展文本(1)原义: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衍生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2)原义: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义: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五、感悟中考(一)名句默写1.(1)独怆然而涕下(2)独怆然而涕下2.(1)一览众山小(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自缘身在最高层4.(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柳暗花明又一村5.(1)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80605288.doc)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