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靖江市及靖江新城城市总体规划靖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X年。规划范围1、城市规划区范围市域范围,总面积约665平方公里。2、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东起环城公路,西至上六圩港、七圩港路,南起长江,北至横港、环城公路,总面积约143平方公里。3、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东起新长铁路,西至二圩港、七圩港路、西环路,南起长江,北至华夏路、北二环路,总面积约72平方公里。4、旧区范围东起东环路,西至西环路,南起南环路,北至北环路,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城市性质“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的物流基地之一,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新兴的滨江工贸城市。人口规模现状(2004
2、年):23.53万人;近期(2010年):30万人;远期(2020年):45万人。用地规模现状(2004年):25.21平方公里;近期(2010年):35.91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53.98平方公里。布局结构单中心团块状结构形态。以河流、主干路以及行政界线划分为十二个功能片区。功能分区1、旧城中心组团2、城南新区3、滨江新城4、城东居住组团5、开发区6、城南工业园7、站前区8、江阴工业园9、城北工业园10、东部生态农业园、过江隧道生态廊道、大桥旅游区新 城 概 况 靖江市滨江新城靖江市的政治文化中心、生态居住中心、商业休闲中心,特色旅游基地,规划总面积13.8平方公里。依据靖江城市布
3、局向南引导的新城建设规划,全面建成后的新城将是充满活力、辐射周边的新城区;环境良好,宜商宜居的新生态区。 项目于2005年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3.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行政事业中心,市人民医院,公、检、法大楼等一批行政公共事业项目正在建设。该项目范围在靖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项目分区规划由靖江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项目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已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已具备上市条件的商住用地、酒店用地等正在推出。 靖江市人民政府紧抓沿江开发战略与跨江联动的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滨江新城建设为主题,弘扬聚沙成洲、奋发超越的靖江精神,创新投资运作机制,通过政企合力、优势互补、市
4、场运作、滚动发展、收益双赢,实现政府资源与民营资本的完美结合、效率与效益的高度统一,推进城市化进程,造福于靖江人民。 新城的建设,会给靖江每一位市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发展的机遇;会让每一位来靖投资者实现理想的回报。区 位 优 势 (1)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正以全球领先的经济增长速度,加速推进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靖江市位于长三角北翼重心位置,有突出的区位优势。长三角的发展将带动靖江市的快速发展。 (2)江苏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实施沿江开发的大战略,为包括靖江、江阴、张家港等十五城市在内的沿江城市发展再
5、创机遇,为地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江阴、张家港和靖江三市一体化发展。靖江、江阴、张家港三市一衣带水,隔江相望。沿江开发战略实施和三市紧密合作为三市一体化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三市在岸线资源开发、交通建设、经济协作、城市建设、滨江发展及旅游共建等方面具有共同发展、密切合作的光辉前景。分 区 规 划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适应新时期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靖江市人民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新区的要求,组织编制了靖江市城市新区分区规划,本规划达到分区规划深度。 本规划于2005年1月初开始着手编制,项目组于1月份在靖江市展开了现状踏勘和
6、调查,并于1月下旬、3月中旬向靖江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方案汇报,同时进一步掌握了现状情况和发展形势;2005年4月19日,靖江市规划局组织了城市新区规划评审会。 靖江市城市新区规划分区规划已由靖政发2005106号文批准实施。控 制 性 规 划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来源:靖江市规划局 时间:2008-05-15 10:06:12 点击图片看大图 靖江市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一 规划理念与功能定位第1条 规划理念1、滨江生态城市理念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于新城周边建立一个绿色缓冲带;充分利用岸线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沿江湿地公园;将水体、绿色空间引入居住社区以及基层社区中。2
7、城市阳台理念于新城南北向中心景观轴南端布置一处滨江娱乐公园(城市阳台),体验“大江文化”,形成集观桥、观江、公众集会、文娱、休闲、商务、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3、有机融合理念将滨河绿地和文化、商业用地结合布置,统一设计,公共活动空间和绿色开敞空间有机融合,充分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同时有效改善商业中心的整体环境。第2条 建设目标“和谐亲水社区,现代滨江城市”。第3条 功能定位1、充满活力的行政文化体育中心;2、配套齐全、功能互补的商务休闲中心;3、高标准、现代化的滨江居住社区;4、生态环境优越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第4条 新城规模1、用地规模规划用地面积约1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12
8、58平方公里。2、人口规模可容纳居住人口约15万人。二 用地布局规划第5条 总体布局新城形成“二核、三轴、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1、“二核”由“实核”和“虚核”构成。“实核”由新城行政文化中心公共建筑群组成,核心是行政中心,是新城的标志性区域。“虚核”以滨江娱乐公园为中心的滨江活动区,由湿地公园、文化设施、滨江休闲区组成。2、“三轴”中心公共设施发展轴是贯穿新城南北交通和展现中心景观的主轴,将新城主要功能区串连起来,构成一个带状开放性公共空间。行政发展轴是新城的发展次轴,沿此轴线规划了商务、办公、商住等公共设施项目。十圩港绿化景观轴是新城的一条滨水风光走廊,也是新城整体景观与形象的动态观赏线
9、3、“四区”核心商务区新城的公共设施中心,由行政中心、商业文化公园、文化中心等组成。居住生活区围绕核心商务区呈倒“U”字型布局,由四个居住社区组成。文教体育区位于新城西南部,十圩港东侧,为滨江产业带和新城就业人员培训提供场所。滨江绿化休闲区由滨江公园、文化设施组成。 建 设 时 序 在新区“核、轴、片”总体结构的控制下,其开发建设时序与新区功能形成应力求保持一致。新区的开发建设依托两条发展轴线:南北向沿中心发展轴由北向南推进,东西向沿行政发展轴由西向东推进,形成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开发建设步骤。 一期建设分为两片,其一是启动区的城东大道西侧,中洲路、江阳东路两侧的居住用地;其二是开发马洲路北
10、部的行政中心,充分打造出新区品牌和高水平的起点。 二期建设依托一期建设的基础,沿中心发展轴和行政发展轴向南、向东延伸,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形成高品质的城市公共设施中心和居住社区,进一步提升新区人气,初步建成新区中心。主要建设城东大道以东,马洲路以北的居住用地和新洲路以北的公共设施用地。 三期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新区的整体结构,沿中心发展轴继续向南延伸,主要建设马洲路以南,晨阳路以西的居住用地和城东大道以西、新洲路与沿江高等级公路之间的公共设施用地。 四期建设将重点开发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的城市公共休闲区,并建设城东大道以东、马洲路以南的居住社区,最终形成绿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生态城市格局。以上内容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