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首旺现状安全评价报告.docx

    • 资源ID:142004       资源大小:435.26KB        全文页数:16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首旺现状安全评价报告.docx

    1、3uL.刖 a山西翼城首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首旺煤业)井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东北12km处的牢寨村、两坂村、油庄村、宋家腰村一带,行政区划属翼城县隆化镇管辖。 该矿隶属于首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属兼并重组整合单独保留矿井,井田面积 12. 5262km2,批准开采T、2*、9、10煤层,生产规模120万吨/年。现采2号煤层,井下布置有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现有职工人数1214人。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86号令)、晋煤监办(2016) 275号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设施细则的通知、晋煤

    2、监办(2016) 276号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及晋煤监办字(2009) 81号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规定(修订)的通知, 首旺煤业于2017年11月委托山西智德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该矿进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组成了首旺煤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工作小组,到现场进行调查,调阅了资料,编制了山西翼城首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大纲。在评价过程中,评价小组根据评价大纲,按照煤矿安全评价导则以及国家安监总局关于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有关规定,将煤矿生产系统分安全管理、开采、通风、瓦斯、煤尘与火、水的防治、供电、提升与运输、照明与自救器、爆破

    3、器材、六大系统、技术资料等12个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和事故树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定性、 定量分析评价,对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对策措施和建议,并编制了本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委托单位简况如下: 法人代表:郭道红矿长姓名:周文忠证照情况:证件名称证件编号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采矿许可证C1400002009121220050288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1. 12. 252019. 12. 25安全生产许可证(晋)MK安许证字 2015GW010Y2Bl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2015. 02. 032018. 02. 02营业执照9114000077814665X8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05. 0

    4、8. 172035. 08. 16矿长安全资格证142622196207276639山西省煤炭工业厅2016. 07.012019. 07. 01第一章概述0第一节安全评价对象和范围0第二节安全评价依据0第三节矿井概况及生产状况4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41第一节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及危险性分析41第二节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场所47第三章安全管理评价49第一节安全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及其执行情况分析49第二节安全管理体系评价51第三节安全投入情况分析52第四节工伤保险缴纳情况分析53第五节应急救援体系分析53第六节职业危害分析56第七节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情况分析57第八节

    5、在用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评价58第四章生产系统安全条件评价及各环节安全保障能力分析63第一节评价单元的划分63第二节评价方法的选择64第三节开采系统安全评价65第四节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73第五节瓦斯、煤尘爆炸防治系统安全评价88第六节防治水系统安全评价93第七节综合防尘、防灭火系统安全评价101第八节供电系统安全评价107第九节提升、运输系统安全评价116第十节爆破器材储存、使用及运输评价125第H 一节矿井安全避险系统、自救器、矿灯安全评价127第十二节技术资料安全评价138第十三节矿井综合安全保障能力评价141第五章重大危险源及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144第一节重大危险源判定144第

    6、二节矿井水灾的危险度评价146第三节矿井煤尘爆炸事故的危险度评价151第四节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度评价155第六章煤矿事故统计分析161第一节煤矿生产事故统计分析161第二节煤矿生产事故的致因因素、影响因素及事故危险度评价162第七章安全措施及建议165第一节针对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及建议165第二节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167第三节安全技术措施及建议168第八章安全评价结论171附件一: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表;附件二:在用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目录;附件三:瓦斯检查仪器的计量检定报告:1 .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的计量检定报告;2 .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的计量检定报告。附件四:提升钢丝绳检测检验报告;附件五

    7、架空乘人装置及钢丝绳检测报告;附件六: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附件七:煤尘爆炸性、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附件八:生产地质报告的批复及评审意见;附件九:资源整合扩建项目安全专篇的批复;附件十:矿井兼并重组改建工程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的批复;附件十一:应急救援协议;附件十二:委托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安全评价对象和范围一、评价对象本次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对象是首旺煤业120万吨/年生产矿井。二、评价范围和评价内容评价范围:2号煤层生产系统、辅助系统、技术装备、安全设施、管理机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措施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等。本次评价范围不包括地面爆炸物品库。其主要内容有:1 .评价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

    8、安全生产的要求;2 .评价安全保障体系的系统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认其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3 .评价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4 .识别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害性;5 .评价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是否形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各系统生产能力是否达到核定生产能力,对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存在的事故隐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建议;6 .作出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标准要求的结论;7 .对安全生产条件的符合与否作出结论。第二节安全评价依据一、法律、法规、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

    9、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3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29九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 H次会议通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6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3号);7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86号);8 .煤矿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

    10、督管理总局第85号令);9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296号令,2000年11月7日发布);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5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第四号令发布);11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2003年7月4日国家安全监管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令第6号,根据2015年6月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1号修正);12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66号令,2006年5月10日颁布);13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6号);14 .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第586号令201

    11、0年12 月 20 0);15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16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劳部发(1994) 502号);17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3 号)。18 .关于印发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规定(修订)的通知(晋煤监办字(2009)81 号);19 .山西省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的通知(晋煤安发2008322号);20 .关于规范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工作的通知(晋安监煤字 2006162 号);21 .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晋煤监办字2004第171号);22 .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建设标准

    12、的通知(晋煤办基发(2012) 505号);23 .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24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目录(2015年第一批)的通知;25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公布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目录(第一批)(2013 年修订)、(第二批)(2013年)的通知(晋煤监技装(2013) 161号);26 .关于加强煤矿矿灯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字200530号);27 .关于加强煤矿矿灯安全监察工作的补充通知(煤安监监察字200541号);28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15号);29 .煤矿井下安

    13、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133 号);30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31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井工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备案工作的通知(晋煤执发(2016) 566 号),3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关于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6) 64号);3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34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安监总煤行2014161号)。35 .关于印发煤矿企业安

    14、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晋煤监办20161275 号);36 .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晋煤监办2016276 号)。二、标准、规范1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 .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煤安监技装字2003114号);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 .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8 .矿山救援规程(AQ1008-2007);9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

    15、2001)。三、矿方提供的资料1 .生产地质报告及批复;2 .资源整合扩建项目安全专篇的批复;3 .矿井兼并重组改建工程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的批复;4 .煤矿大型设备和主提升机检验报告;5 .现采煤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6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报告;7 .煤矿安全仪器仪表检定报告;8 .矿方提供的其它资料。第三节矿井概况及生产状况一、井田概况1 .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该矿工业场地位于翼城县东北部,隆化镇两坂村南,距翼城县城约12km,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 49 39” 111 52 07,北纬 35 45 41 -35 48 19。矿井与311省道相距2.5km,其间有矿区公

    16、路相连,由矿区向西南经翼城、曲沃至候马可与大运高速公路交接;候一月铁路从井田南部边界外通过,该矿运煤铁路专线与候月线在翼城车站接轨,全长6. 1km,交通十分便利。2 .地形、地貌、河流井田属黄土高原低山区,浇底河谷于井田中部沿东西向通过,其南北两侧支沟呈树枝状展布,总体呈现为沟谷纵横、梁能绵延的复杂地形地貌,其总的地势为东高西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边界处山脊,标高+ 925. 4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边界处浇底河河床,标高+675. 00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250. 40m。该区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河流为浇底河,往西流入小河口水库与史泊河汇合向西南流入汾河,为季节性河流。3 .矿

    17、井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2号煤二采区设计储量1377. 4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073. 9万吨。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矿井2号煤层剩余服务年限6. 9年。4 .气象与地震该区属大陆性温暖气候区,冬寒夏暖,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四季分明。据翼城县气象局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2. 41, 7月气温最高,平均23.3匕,7月气温最低,平均一5.3。(2;年平均降水量542.3mm,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700mm,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多。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北风,平均风速23. 5m/s。霜冻期一般始于10月下旬,终于次年4月上旬,全年无霜期180200天,最大冻土深度0.

    18、6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5 .井田四邻情况矿井东部和南部与阳煤集团翼城河寨煤业有限公司相连,西部和北部为空白区,无矿井。(见四邻关系图1T-1)E3旬3关承东卷田图ITT 四邻关系示意图阳泉煤业集团翼城河寨煤业有限公司由原翼城县河寨煤业有限公司、翼城县殿儿垣煤炭有限公司、山西翼城燕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而成,整合后生产规模 60万t/a,批准开采2、9+10号煤层,井田面积11. 1104km现处于基建阶段,其主体企业为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前各矿开采采用斜井开拓,壁式开采, 抽出式通风,为低瓦斯矿井。其中原翼城县河寨

    19、煤业有限公司、翼城县殿儿垣煤炭有限公司紧邻首旺煤业,现将其有关情况详叙如下:原翼城县河寨煤业有限公司该矿于1986年建井,1990年投产,井田面积4. 128km: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t/a, 批采2号煤层,现采2号煤层,采煤方法为壁式炮采,工作面支护方式为工字钢支护, 抽出式通风,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70m7d,最大涌水量为650nf/d,为低瓦斯矿井。在首旺煤业井田东部边界附近存在有F27正断层,其落差在30-200m之间,故该矿与首旺煤业不存在越界开采的可能,但根据本次调查该矿在邻近首旺煤业井田附近存在采空积水,且首旺煤业井田位于断层上盘,建议矿方今后开采至此附近时应留设足够的防隔水煤柱,

    20、防止6断层导通上盘采空积水对本矿开采造成危害。原翼城县殿儿垣煤炭有限公司该矿于1961年建井,1967年投产,井田面积为4.7km2,生产能力45万t/a,批准开采2、9、10号煤层,先前开采2号煤层,采煤方法为壁式炮采,工作面支护方式为工字钢支护,抽出式通风,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20m7d,最大涌水量为680mYd,为低瓦斯矿井。该矿在邻近首旺煤业井田附近存在采空积水。且殿儿垣煤矿有限公司依据翼城县煤炭工业管理局翼煤字200518号文关于牢寨煤矿划拨部分资源给殿儿垣煤炭有限公司的报告,向北延伸开采300m,目前该范围内2号煤层已采空,且存在采空积水(该地段在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

    21、晋煤重组办发2009 111号文件中划属首旺煤业);另外,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于2009年5月对原牢寨煤矿南部进行了 L 23km?面积的瞬变电磁法勘探,根据该次勘探结果,殿儿垣煤矿在原牢寨煤业划归其南部部分2号煤层资源后,还曾向西北越界开采,并解释推断出一处积水采空区,圈定出3处富含水区,3块含水区块。二、矿井自然安全条件一)构造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总体为一宽缓的褶曲构造。井田主要为一宽缓的背斜和一较宽缓的向斜组成的褶曲构造,其间又伴生有一小型的背斜和向斜构造,地层倾角3 -11 ,东部、南部局部地段较陡,倾角甚达15 ,井田断裂构造较发育、分布较广, 共发现25条正断层和1个陷落柱,尚未发

    22、现有岩浆岩侵入现象(见构造纲要图3-1) o 现将井田内及周边主要褶曲、断层、陷落柱分述如下:1、褶曲通过以往地质填图工作、地面钻探成果及采煤过程中控制测量资料和素描成果, 井田内共发现4条褶曲构造,具体如下:1)连马河背斜(SI为井田主体构造,由井田东北边界延入本井田,于L-20号孔附近消失,由以往施工的L21、L23、L24、L26、L27、L42、L43号钻孔控制,井下巷道亦有揭露。该背斜纵穿井田中部,为勘探区延伸最长的褶曲,井田内延伸长度约5353m,轴向北东,该背斜在本井田段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一般为3 - 10左右。2) S2向斜位于井田西南部、Si向斜东南部,由以往施工的L7、

    23、L27、L28号钻孔和井下巷道控制,轴向北东,井田内延伸长度约1754m,两翼对称,地层倾角510。3) S3背斜位于井田南部、Si向斜东南部,与之并行排列,由以往施工的L7号钻孔及井下巷道控制,轴向北东,井田内延伸长度约949m,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510。4)油庄向斜(SD发育于井田东部,轴向近SN,轴部沿LT、L-25、L-29号孔延伸至L-31、L-32 号孔之间渐趋消失,由以往施工的LT、L-25、28、29号钻孔控制,井田内延伸长度3630m。该向斜两翼基本对称,南段较缓,地层倾角6 - 10 ,而北段因受F26 断层影响,地层较陡,倾角可至10 - 15 o2、断层井田内共发现

    24、断层25条,均为正断层,其中截止目前通过钻孔和井下巷道共发现断层15条,其中Fx7、Fx8、Fx9、Fxi。、Fxu为井下巷道新揭露断层;通过两次三维地震勘探共解释断层10条,其中DK (北翼)、DFz、DF3 (北翼)、DFe、DF?、DF,、Fx1正断层已由井下巷道验证,而DFi南翼)、DF3 (南翼)、件鸿正断层由于巷道尚未靠近开拓, 目前还未验证,具体如下:1)以往地质工作和井下巷道揭露的断层(l)NFxi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附近,该断层在南端交于F26断层,由井下巷道揭露,属正断层,断层走向NWSW,倾向NESE,落差10m,走向延伸长度1236m。(2) Fx3正断层,位于井

    25、田北部,由井下巷道揭露,断层走向NE,倾向SE,落差 4-5m,倾角43 ,走向延伸长度1060m。(3)Fm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附近,由井下巷道揭露,断层走向N50 E, 倾向NW,落差2m,倾角53 ,走向延伸长度350m。(4) Fxs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由井下巷道揭露,断层走向近EW,倾向N, 落差8m,倾角70 ,走向延伸长度268m。(5) Fx6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由井下巷道揭露,断层走向N60 E,倾向 SE,落差1.5m,倾角70 ,走向延伸长度126m。(6) Fx,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为井下巷道新揭露断层,走向NW,倾向NE, 落差2. 5m,倾角48。

    26、走向延伸长度94m,为2号煤层层间小断层。(7) Fxs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为井下巷道新揭露断层,走向NW,倾向SW, 落差5. 2m,倾角80 ,走向延伸长度260m。(8) Fxg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为井下巷道新揭露断层,走向NE,倾向NW, 落差1.8m,倾角70 ,走向延伸长度155m,为2号煤层层间小断层。(9) Fxi。正断层,位于井田中南部,为井下巷道新揭露断层,走向NE,倾向SE, 落差2m,倾角55 ,走向延伸长度104m,为2号煤层层间小断层。(10) Fx”正断层,位于井田中南部,为井下巷道新揭露断层,走向NE,倾向SE, 落差2m,倾角48 ,走向延伸长度98

    27、m,为2号煤层层间小断层。(11) Fs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边界外,由区域地质工作控制,断层走向N10 W,倾向SW,落差、倾角不详,走向延伸长度2766m。(12)F2。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边界外,由区域地质工作控制,断层走向N50 E, 倾向NW,落差50-143m,倾角不详,走向延伸长度3726m。(13)F组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由以往地质填图、L-20号钻孔和井下巷道揭露, 由井田南部边界延入井田,断层走向SN,倾向肌最大落差101m,倾角70 ,走向延伸长度2607m。(14)F26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和井下巷道发现,断层在井田东北部走向N25 E,在井田中部走向N

    28、15 E,倾向SE,最大落差73m,倾角70 , 走向延伸长度1976m。(15) F27正断层,位于井田东部,由区域地质工作控制,井下巷道亦有揭露, 该断层由井田南部边界延入井田,仅有少部分进入井田,断层走向N20 W,倾向SW, 落差30-200m,倾角75 ,走向延伸长度5616m。2)三维地震解释断层(1) DK正断层(北翼),未对控制程度进行评级,但与井下巷道揭露情况基本吻合,位于井田中部,区内延伸长度265m,走向N45 E,倾向NW ,倾角70 ,断层落差5m。(2)DH正断层,未对控制程度进行评级,但与井下巷道揭露情况基本吻合,位于井田中部,区内延伸长度170m,走向N45 E

    29、倾向SE ,倾角68 ,断层落差3m。(3) DF3正断层(北翼),未对控制程度进行评级,但与井下巷道揭露情况基本吻合,位于井田北部,区内延伸长度293m,走向N40 E,倾向NW ,倾角70 ,断层落差5m。(4)DF6正断层,未对控制程度进行评级,但与井下巷道揭露情况基本吻合,位于井田东部,区内延伸长度133m,走向近SN,倾向E ,倾角75 ,断层落差3m。(5)DFi正断层,未对控制程度进行评级,但与井下巷道揭露情况基本吻合,位于井田东部,区内延伸长度116m,走向近SN,倾向E ,倾角70 ,断层落差3m。(6) DK正断层,未对控制程度进行评级,但与井下巷道揭露情况基本吻合,位于

    30、井田东部,区内延伸长度133m,走向N45 W,倾向NE,倾角68 ,断层落差4m。(7)Fxi正断层,控制程度较可靠,且与井下巷道揭露情况基本吻合,位于井田中西部,区内延伸长度1839m,走向N45 E,倾向NW,倾角70 ,断层落差16m。(8) DR正断层(南翼),控制程度可靠,目前尚未验证,位于井田东南部,区内延伸长度900m,走向N10 W,倾向NE,倾角70 ,断层落差7m。(9) DF3正断层(南翼),控制程度较差,目前尚未验证,位于井田中部,区内延伸长度292m,走向近SN,倾向E,倾角75 ,断层落差Um。(10) Fug正断层,控制程度较差,目前尚未验证,位于井田东南部边界

    31、附近,区内延伸长度734m,走向近SN,倾向W,倾角75 ,断层落差36m。3、陷落柱本井田仅通过三维地震控制陷落柱1个,位于井田中部,L-24孔西南方向。陷落柱为一上小下大的反漏斗型,其陷落角较陡,柱体中心轴为直立型,在2号煤层中其长轴为100m,在10号(9+10号)煤层中其长轴为118m。综上所述,井田总体为一宽缓的褶曲构造,断层较为发育,陷落柱属弱发育,无岩浆岩侵入现象,总体而言井田内构造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故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井田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应属中等类型。二)煤层1、含煤性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

    32、组,不同的聚煤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煤5-9层,自上而下编号为4、5、6、6下、 7、7下、8、9、10号(9+10号)煤,其中9、10号(9+10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地层平均总厚113. 11m,煤层平均总厚7. 74m,含煤系数6.84%,其中可采煤层平均总厚6. 58m,可采系数5.82%,含煤地层含煤性较好。山西组为陆相含煤地层,含煤2-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上、1、2、3号煤,其中 2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地层平均总厚46. 78m,煤层平均总厚3.

    33、 98m,含煤系数为8.51%,其中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 98m,可采系数6. 37%, 含煤地层含煤性较好。区内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59.89m,煤层平均总厚11.72m,含煤系数7. 33%,其中2、9、10号(9+10号)可采煤层平均总厚9. 56m,可采系数5. 98机2、可采煤层可采煤层为山西组的2号煤层和太原组的9、10号(9+10号)煤层,现分述如下:1) 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匕砂岩8. 67-18. 29m,平均13.83m。根据历次钻孔成果及井下见煤点资料,煤层厚度1.39-4. 60m,平均2. 98m,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明显, 总体呈西薄东厚的变化

    34、趋势,属中厚煤层,其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28.5%, 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一般含0-2层夹石,仅31号一个钻孔含4层夹石,因此结构总体应为简单一较简单,顶底板一般为泥岩、粉砂岩或中细粒砂岩。因多年的开拓、采掘,该煤层目前已在井田的北部、中部及西南部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该矿今后5年将在2号煤层的东南部进行开采。2) 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据以往勘探成果,煤层厚L40T. 93m,平均1.73m,厚度变化较小,且规律明显,呈西薄东厚的变化趋势,属中厚煤层,其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13. 3%,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不含夹石,结构简单。该煤层在除本区中部外的其它地方均因其沉

    35、积环境的变化导致其与下部10号煤层间距变小(间距小于0.80)而与之合并,统称10号(9+10号)煤层,合并区面积2/3井田面积。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一般为泥岩,局部为粉砂岩。该煤层目前尚未开采。3) 10号煤层(即9+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上距2号煤层69. 89-84. 80m,平均75.59m。煤层厚 3. 06-6. 80m,平均4. 85m,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明显,总体呈西薄东厚的变化趋势, 属厚煤层,其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27. 6%,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一般含0-1层夹石,局部2层,结构简单。该煤层在除本区中部外,其它地方均因其沉积环境的变化导致其与上部9

    36、号煤层间距变小(间距小于0.80)而与之合并,统称10 号(9+10号)煤层。顶板为石灰岩、泥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一般为泥岩,局部为粉砂岩。该煤层目前尚未开采。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3T表1-3-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煤层厚度 (m)间距 (m)煤层结构 (夹阡数)稳定性可采性顶板岩性底板岩性2L 39-4. 602. 9869. 89-84. 80简单一较简单 (0-4)稳定全区可采粉砂岩、泥岩、 细粒砂岩中细粒砂岩、 粉砂岩、泥岩91.40-1.931.7375. 590-9.841. 77简单 (0)稳定全区可关石灰岩泥岩、粉砂岩10 (9+10)3. 06-6. 804. 85简单

    37、0-1)稳定全区可采石灰岩、泥岩、 粉砂岩泥岩、粉砂岩3.水文地质1)地表水系该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主要河流为浇底河,浇底河于井田中部近东西向通过,其南北两侧支沟呈树枝状展布,属季节性河流,年平均流量0.30-0. 898d/s, 雨季最大洪水流量达482m:Vs (1970年7月1日),河床最窄处水深4-5m,流速 2. 19-3.02m/s,洪水位标高为687-785m,。该河向西流出井田后与小河口水库、史伯河汇合,最后汇入西南汾河。小河口水库位于井田边界外西南500m处的浇底河与史伯河交汇处,总库容量为 3292万nA坝高41m,其是一座以灌溉兴利为主、兼顾防洪的中型水库,控制

    38、流域面积 338km:其距离本井田较远,且位于下游,加之其间有实体煤相隔,故分析其对本井田无影响。2)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为近代河床冲积形成的砂砾层,主要分布在大沟谷的一级阶地上,厚度变化较大, 约为10m,民井单位涌水量仅0. 040. 94L/s.m,该层水位标高变化较大,水质类型: HCO3 , SO(-Ca , Mg型水。富水性弱一中等含水层。(2)基岩风化带含水层由于风化水蚀作用的强弱,裂隙的深度因地而异,风化深度30-50m,富水性变化大,据邻近村民饮用水井的调查资料,水量不大,能满足居民和牲畜饮用。水位标高变化较大,水质类型:氏03502乂8型水,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39、3)上石盒子组(及。砂岩)含水层地表泉水多为砂岩水,泉流量一般为0.200. 87L/s,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4)下石盒子组(反、L砂岩)含水层由碎屑岩类的泥岩、砂岩组成。主要含水层为k、凡砂岩含水层,为2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钻孔所见岩芯裂隙不发育,钻进消耗量一般不大,据牢寨煤炭精查L-24 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 03L/s.m,渗透系数为0. 251m/d,水位标高约790m,泉流量为0. 100. 76L/s。富水性与裂隙发育程度有关,水质属HCO3 S0-Ca型水。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5)山西组(砂岩)含水层降砂岩不稳定,常相变为粉砂岩,裂隙不发育。钻进消耗量小于0.05m3

    40、/h,为弱富水性含水层。(6)上石炭统太原组(及、&、K“石灰岩)含水层太灰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含水层为凡、&、凡石灰岩,为9+10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是2号煤层底板间接带压充水含水层。岩溶、裂隙较发育,H201钻孔抽水试验, 单位涌水量为0. 1180. 541L/s.m,渗透系数为4. 51m/d,水位标高695. 99m。为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水质属于HC03 , S0i-Ca , Mg型水。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1月2日,峰峰矿峰四勘探注浆有限责任公司在该矿井下施工SDZK3T号孔探测太灰岩溶裂隙含水层(Ka)水文孔资料,孔深54. 00m,开孔层位为2号煤层底板。揭露至L

    41、灰岩下8号煤层底板,L灰岩位水标高为599. 26m, 单位涌水量为6. 97L/s. m,为极强富水性含水层。水质属于HCXh SOCa Mg型水, 矿化度270mg/Lo2012年2月12日至2012年2月28日,峰峰矿峰四勘探注浆有限责任公司在该矿井下施工SDZK3-2号孔探测太灰岩溶裂隙含水层(K3)水文孔资料,孔深47. 86m,开孔层位为2号煤层底板。揭露至L灰岩下8号煤层底板,(灰岩水位标高为600. 30m, 单位涌水量为1. 612L/s. m,为强富水性含水层。水质属于HCO3 SOCa Mg型水, 矿化度270mg/Lo2011年12月23日至2012年3月2日,峰峰矿峰

    42、四勘探注浆有限责任公司在该矿井下施工SDZK2T号孔探测太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及)水文孔资料,孔深74. 43m,开孔层位为2号煤层地板。揭露至“灰岩下9+10号煤层底板,凡灰岩水位标高为599. 36m, 单位涌水量为0. 523L/s. m,为中等富水性含水层。水质属于HC(h SO.Ca Mg型水, 矿化度360mg/Lo综上述,本报告采用SDZK,、SDZa-2水文孔资料。据SDZKn、SDZK水位标高推测本井田太灰水位标高600-602m,为强一极强富水性含水层。(7)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富水含水层为中奥陶统峰峰组上段及上马家沟组二、三段,以厚层状石灰岩及泥岩为主,岩溶裂

    43、隙发育,奥灰顶部具古风化壳,钻孔冲洗液消耗量达15m/h,埋藏浅,接受补给条件较好,区域属富水性强含水层组。为井田内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充水含水层。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在本井田东部外阳泉煤业集团翼城河寨煤业有限公司井田范围内进行补充勘探地质工作,施工了 H201 号水文孔资料,H201号水文孔位于本井田东部边界方向500m处,孔深465. 37m,揭奥灰层段321. 10465. 37 m,揭露厚度144. 27m,岩性为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和花斑状灰岩,岩溶发育段15.30m,裂隙溶洞极发育,具明显的水蚀作用,裂隙多充填有方解石结晶体。H201号孔钻

    44、进中形成大漏水,0zf02s混合静止水位标高 602. 34m,对02f02s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 641L/s. m,渗透系数为4. 51m/d,水质属于HCO:i , S0(-Ca Mg型水。为富水性中等含水层。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峰峰矿区峰四勘探注浆有限责任公司在该矿井下施工SDZKO2T号专孔探测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水文孔,孔深190. 95m,开孔层位为2号煤层底板。揭露奥灰岩层段107. 5T90. 95m,揭露厚度83. 45m,揭露层位为01,奥灰水位标高为599. 32m,单位涌水量为0. 394L/s.m,水质属于HCO3 S0Ca Mg型水,矿化度766

    45、mg/L,为富水性中等含水层。L-24号水文孔奥灰水位标高为632. 85m,单位涌水量为5. 764L/s. m,上部峰峰组层段岩溶不甚发育,岩溶发育位于古侵蚀面以下80m,即岩溶裂隙发育为上马家沟组地层,属强富水性溶隙含水层。考虑到L-24号孔施工年代早,而且自八十年代以后生产、 生活用水需求量急速增加,水位下降。本报告对L-24号孔水文资料仅作参考。由于H201号孔位于本井田东部,与本井田之间相隔170-200m的大断层,断层两侧有所差异,因此其揭露的奥灰水位资料对本井田仅作参考。综上述,本报告采用SDZKO2T水文孔资料。据海头泉出露标高524m,本井田位于海头泉北东东部,距海头泉直线

    46、距离25. 5km,据SDZKOz钻孔奥灰水位标高与海头泉奥灰水位出露标高推算水力坡度为3.07%。据水力坡度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标高为599-608m,为富水性中等含水层。3)隔水层(1)中石炭统本溪组:由铝质泥岩等组成,细腻,不透水,厚度17. 30-28. 85m, 平均23. 52m,系一较好的隔水层。(2)上石炭统及二叠统:主要由具有可塑性的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各层砂岩间及灰岩间均有泥岩分布,一般厚度2米至数米不等,可起到良好的层间隔水作用。上述隔水层在区内分布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具有一定的隔水性。但应该指出, 隔水层的隔水性是相对的,是受一定条件影响的,如它在受到较大断层、陷落柱及矿坑顶板冒裂带等特殊情况影响下,就会不同程度的失去其隔水作用。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地表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区内主要河流为浇底河,其于井田中部沿东西向通过, 其南北两侧支沟呈树枝状展布,属季节性河流,年平均流量0.30-0. 898m3/s,雨季最大洪水流量达482m7s( 1970年7月1日),河床最窄处水深4-5m,流速2. 19-3. 02m/s, 其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标高为687-785m,各井口与洪水位标高对照关系见表1-3-1 o表1-


    注意事项

    本文(首旺现状安全评价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