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基础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
2、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控制。2. 请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3.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
3、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也经历了三个阶段:16世纪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
4、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统治阶级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具体阐述有: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2、阶级彻底消灭,国家自行消亡,包括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在内一系列社会差别基本消失,社会成为平等的自由社会。3、社会
5、成员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奴隶般的服从社会分工现象不复存在。4、社会经济生活的准测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5、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水准极大提高,人们过着美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5.“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方
6、面;而后者讲得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诉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全面准确的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的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5.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的统一1、 有辩证唯物质疑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利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
7、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大生产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 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由马克思理论的阶级性和党性所决定的,也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它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的试金石。3、 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首先 ,与时俱进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体现。再次,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 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的保证,而革
8、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和归宿。6.社会生活是什么?它的实践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生活是人们对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它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7.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了解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
9、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8.简要说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管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第二、人类认识按其基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第一,从整个客观世界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某一
10、部分或片段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到达的认识也总是有限的。第二、从特定的事物和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现象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对立的,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相互区别,不能混淆。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总是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第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相互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9.什么是价值规律?其发生作用的表现有哪些方面?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了生产该商品的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作用表现: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或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10.请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条件及其经历的几个阶段 基本条件:1、必须
12、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生产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2、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值,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3、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1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13、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题,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41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