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说明.doc

    • 资源ID:142862       资源大小:62.5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说明.doc

    1、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说明一、概述高密度沉淀池为污泥体外循环接触絮凝与斜管沉淀的组合, 其集絮凝、沉淀、 污泥浓缩功能为一体, 采用体外泥渣回流系统, 在同一构筑物中完成深层阻碍沉 淀和浅层斜管沉淀。高密度沉淀池由絮凝区、斜管区、沉淀区、浓缩区、泥渣回流系统、剩余泥 渣排放系统组成。运行过程为:原水加注混凝剂后经快速混合进入絮凝池,并与沉淀池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泥渣混合,在絮凝区加入 PAM 并利用螺旋桨搅拌器完 成絮凝反应。 经搅拌后的水以推流方式进入沉淀区。 在沉淀区中泥渣下沉, 澄清 水通过斜管区分离后由集水槽收集出水。 沉降的泥渣在沉淀池底部浓缩, 浓缩泥 渣一部分通过螺杆泵回流与原水混合, 多

    2、余部分由螺杆泵排出。 加注混凝剂的原 水经快速混合后进入絮凝池, 并与沉淀池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泥渣混合, 在絮凝区 中加入絮凝剂并完成絮凝反应。 反应采用螺旋桨搅拌器。 经搅拌反应后的水以推 流方式进入沉淀区。 在沉淀区中泥渣下沉, 澄清水进一步经斜管分离后由集水槽 收集出水。 沉降的泥渣在沉淀池下部浓缩, 浓缩泥渣的上层用螺杆泵回流与原水 混合,以维持最佳的固体浓度,底部多余的泥渣由螺杆泵排出。二、主要特点 特殊的絮凝反应器设计。该单元是为有利于污泥循环的快速絮凝,又是 为有利于矾花增长的慢速絮凝而设计的,兼具物理和化学反应。应用有机高 分子絮凝剂结合投加聚合物,可以形成均质絮凝体及高密度矾花

    3、 从絮凝区至沉淀区采用推流过渡。反应池分为两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絮 凝能量,中心区域配有一个轴流叶轮,使流量在反应池内快速絮凝和循环, 产生的流量约 10 倍于处理流量:在周边区域,主要是推流使絮凝以较慢的 速度进行,并分散低能量以确保絮凝物增大致密。 从沉淀区至絮凝区采用可控的外部泥渣回流。 部分污泥在反应池内循环,通过全面控制的外部污泥循环来维持均匀絮凝所需的较高污泥浓度, 适应性增强。 采用斜管沉淀布置。将剩余矾花从该单元内去除,最终产生优质的水。 具有污泥浓缩功能,无需额外的浓缩装置。高密度沉淀池为污泥体外循环接触絮凝与斜管沉淀的组合,其集絮凝、沉淀、污泥浓缩功能为一体,池深较大、池子

    4、总高6.7m。负荷在1540mm 2/ (m2 h) (411mm/s)之间,采用体外污泥回流有较好的可控性,污泥 含水率 97%。藻类的去除率可达 90%,抗水量水质冲击能力强。三、设计要点为了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在高密度澄清池上游设一混合池,在混合池内安装一个快速搅拌器对混 凝剂进行快速搅拌或直接通过静态混合器进行混凝剂的在线投加。 加入混凝剂及循环污泥的原水进入反应池的底部,絮凝剂加入搅拌器的 下部,反应池的搅拌系统需要高流速(大约比处理流速高 10 倍)以均匀地 分散能量并在相对高速的情况下运行且不会破坏通过搅拌系统的矾花。 贮泥斗上部的污泥通过容积式循环泵打到

    5、原水进水管用于保证反应池内 的污泥一直处于最佳浓度,在不考虑原水浓度和流量的情况下,确保污泥的 完整性及在澄清池内相对稳定的固体负荷。 采用可靠的投加聚合电解质方式, 控制稀释水量、 聚合电解质的投加量。 污泥层标高由 1 个或 2 个探测器控制及一系列的取样点进行检测。 贮泥斗下部的浓缩污泥应及时排走,以免发酵,并使污泥层标高保持相 对稳定。采用有效的刮泥机,澄清池底部设为斜坡,使底坡符合排泥要求。 贮泥斗内污泥无需再浓缩,已满足污泥脱水的要求,可将排泥斗下部的 污泥直接排到脱水机内进行脱水。 高效斜管沉淀区选用高质量的斜管,斜管安装与水平成60角。 采用清水收集槽下侧的纵向板对斜管区进行水

    6、力分布,这样可以改善配 水情况,而且避免水流短路。 采用自动化来控制高密度澄清池的启动及停运 ;根据原水流量、污泥层高度和刮泥机过转矩控制排泥;进行原水流量与投加药剂量间的线性控制;监控 运行情况。四、设计参数如表1-2-5所列表1-2-5高密度澄清池不同应用状况下的工程设计参数参数饮用水澄清处理参数饮用水澄清处理一般取值取值范围一般取值取值范围混合反应区停留时间/min86-10沉淀区的进口速度/(m/h)80推流反应区停留时间/min43-5浓缩污泥深度/m0.350.2-0.5搅拌桨板的外边缘线速度 / ( m/s)32.8-3.2刮泥机扭矩/ (N/m2)30污泥循环系数0.040.01-0.05刮泥机的外边缘线速度 / (m/s)0.02斜管区上升流速/ (m/h)22.512-25刮泥机的最大外边缘线速度/ (m/s)0.055反应池内固体浓度/(kg/m 3)0.40.2-2刮泥机的最小外边缘线速度/ (m/s)0.015排放污泥浓度/进水浓度800400-1200沉淀池底板坡度0.07固体负荷/【kg/ (m2 - h )】6五、主要设备螺旋桨搅拌器,刮泥机,污泥螺杆泵(回流和排泥)等;稳流板,快速搅拌器,pH计。偏心螺旋泵,刮泥机,污泥位变送器,斜管及支撑,浊度计,


    注意事项

    本文(高密度沉淀池技术说明.doc)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