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高中生物总复习《高考考点精讲精析与高考考情预测》(三)【书稿word版】(30万字超级精品)优秀名师资料.doc

    • 资源ID:1445239       资源大小:516KB        全文页数:19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高中生物总复习《高考考点精讲精析与高考考情预测》(三)【书稿word版】(30万字超级精品)优秀名师资料.doc

    高中生物总复习高考考点精讲精析与2011高考考情预测(三)【书稿word版】(30万字超级精品)本卷第1页(共83页) 第一讲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高考考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高考考点2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高考考点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高考考点4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高考考点5 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 高考考点6 细胞与细胞工程 第二讲 生物的新陈代谢 高考考点1 新陈代谢与酶和ATP 高考考点2 光合作用 高考考点3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高考考点4 植物的矿质营养 高考考点5 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高考考点6 细胞呼吸 高考考点7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高考考点8 光合作用(选修)和生物固氮 高考考点9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第三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考点1 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考点2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考点点3 人体的稳态 高考考点4 免 疫 第四讲 生命的生殖和发育 高考考点1 生殖的类型 高考考点2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高考考点3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高考考点4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五讲 遗传、变异和进化 高考考点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考考点2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高考考点3 基因的表达 高考考点4 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考考点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考考点6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高考考点7 基因的突变 高考考点8 染色体变异 高考考点9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高考考点10 遗传与基因工程 高考考点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第六讲 生物与环境 高考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高考考点2 种群和生物群落 高考考点3 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高考考点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本卷第2页(共83页) 高考考点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考点6 生物圈的稳态 高考考点7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 第七讲 生命科学的热点分析和高考预测 高考考点1 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与分析 高考考点2 组织培养与克隆技术研究成果与分析 高考考点3 人类疾病与健康研究成果与分析 高考考点4 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研究成果与分析 高考考点5 发酵工程研究成果与分析 高考考点6 现代农业研究成果与分析 高考考点7 环境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与分析 第六讲生物与环境 2010年高考考 生物与环境是现代生物学在宏观方面所研究的中心问题,只有深刻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特点 的相互联系,发现其内在的固有规律即生态原理,才能为解决,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资源破坏、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真正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由于以上原因,本专题的各个高考考知识点在近三年的高考中出现率达95,,并且所占的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应试高分瓶颈 本讲知识在全书中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从宏观角度沟通丁前面各聿节之间的联系,是对全书内容的总结和提高;二是通过对生物个体之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分析,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纳入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展现了生物体的生活状态。因此,本讲的题目一般都是密切联系一些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且知识覆盖面宽,难度中等。要答好此类题:一是要掌握本讲的基本概念、原理;二是时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生物知识去解释。 高考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高考考点2 种群和生物群落 高考考点3 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高考考点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高考考点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考点6 生物圈的稳态 高考考点7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 高考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整体。环境综合对生物起作用,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的分布。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图形、文字形式来考查种内关系、种间关系,本高考考知识点在近三年的高考中出现率100,,做好本讲的题,一定要理解有关生物与环境的瘦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在生物与环境的大背景下,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事例,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高考最新热门题 【例题】 理综)下列关于光因子对生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在强光下小麦和玉米才能长得好 B(夜间用黑光灯诱捕的蛾类对紫外线敏感 本卷第3页(共83页) C.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没有影响 D(光因子决定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了非生物因素中光对生物的影响。影响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日照长短也能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以及换羽和换毛等。关键是记清课本所举的事例。 【解析】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小麦和玉米属于阳生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长得好。不同的光穿进水体的能力不一样,因此不同深度的植物类型不一样。蛾类有趋光性,对紫外线敏感,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常在夜间用黑光灯来诱杀这类农业害虫。光照周期影响植物的开花、动物的繁殖。 【答案】 C 1有些动物的性别分化受温度影响。下图是4种爬行动物的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成雌雄个体的比例,其中能表示雄性仅出现在某个很狭窄的温度范围内,而高于或低于此温度范围则出现雌性的是 2隙旧课程卷)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N)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l2A(捕食关系,N为捕食者,N为被捕食者 l2B.捕食关系,N为捕食者,N为被捕食者 2lC.竞争关系,N为竞争中的胜者,N为失败者 l2D(共生关系,N、N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l2答案: C 指导:考查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图表示的趋势是雄性出现率为低温(32?C)低,高温(34?)高;B图表示雄性出现率为低温(30?)高,高温(34?)低;C图表示雄性出现率仅在一个较窄的温度(24,32?)范围内;D图表示雄性出现率与温度无关。故选C。 2.理综旧课程卷)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N)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12系是 A( 捕食关系,N为捕食者,N为被捕食者 12B( 捕食关系,N为捕食者,N为被捕食者 21C( 竞争关系,N为竞争中的胜者,N为失败者 12D( 共生关系,N、N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12答案: B 指导:分析生态系统中两物种的关系。从曲线上看出,两曲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析曲线的每一周期,发生总是N,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种群数量也随之增长,说明Nc以Nl为食物。两种群若存在竞争关系,一种群的增长可导致另一种群的减少。两种群若存在共生关系,两曲线呈平行关系。 3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 播种量的比例 收获种子的产量 大麦 燕麦 大麦 燕麦 0.2 0.8 42 133 0.4 0.6 81 56 0.6 0.4 98 32 0.8 0.2 105 13 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的植株数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答案: B 指导:混合播种大麦和燕麦,两种生物具有竞争关系。据表可知在竞争中,大麦更占优势。 4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本卷第4页(共83页)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C 指导: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是两种不同的生物,由于两者生活条件一致,所以单独培养时,都能正常生长。一起培养时,存在竞争,结果往往导致一方死亡。由图乙可知,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在食物、空间的竞争方面明显占优势。因此选C。答案: 5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结构和生存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主要环境因素影响的不同,请你对下列生命现象进行归类,将同一类的序号写在一起并说明理由。 ?沙漠蜥蝎体覆厚鳞 ?仙人球的刺状叶 ?蛙类冬季人土休眠 ?鳗鱼季节洄游 ?沙漠跳鼠无汗腺 分类结果:(1)_,(2)_。 理由:_。 答案:分类结果:?(答案顺序互换也可)理由:根据水分散失(或水分)和温度影响进行分类 指导: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有许多适应性特征,具有普遍性。上述生命现象分别是对水分和温度的适应。 6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A),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B)。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_。(将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共生 B(寄生 C(捕食 D(腐生 答案: B C (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_。 答案:多 (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变大 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少,会使飞蝗的发生量变大 指导:由题意可知,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时,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飞蝗与真菌的关系为寄生,蛙与飞蝗的关系为捕食;由图示可以看出,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温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量比空气干燥时要多;在气候干旱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会减少,飞蝗的发生量会变大。 ?题点经典类型题 【例题】 模拟)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下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 地点:池塘 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计、水网、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调查项目: (1) 非生物因素:_。 (2) 生物成分: ?_ ?_ ?_ 高考考目解题技巧:考查环境中的水、光照强度、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本卷第5页(共83页)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水温、水表面、光照强度、pH和水中溶氧量等,根据题目提供的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来确定;生产者浮萍、水草、团藻和栅藻;消费者虾、草鱼、黑鱼;分解者红菌、真菌。 【答案】 (1)水温、水表面光照强度、水中溶氧量和pH (2)生物成分:生产者:浮萍、水草、团藻和栅藻 消费者:虾、草鱼、黑鱼 分解者:细菌、真菌 1拟)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土壤 C(温度 D(水分 答案: C 指导: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出现这种植被分布状况是由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不断降低所致。 2拟)下列关于光因子对生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在强光下小麦和玉米才能长得好 B(夜间用黑光灯诱捕的蛾类对紫外线繁感 C(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繁殖活动没有影响 D(光因子决定在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答案: C 指导:本题考查了非生物因素中的光对生物的影响。小麦和玉米是阳生植物。在强光下长得好;蛾类对可见光不敏感,而对黑光灯(如紫外线)敏感;影响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日照时间的长短也能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 3拟)如下图为a、b两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A.若环境温度在-2,22?之间呈季节化变化,则a、b都能够生存 B.若环境温度在-2,2?之间呈昼夜变化,则只有a能生存 C.如果a与b是竞争关系,当温度在-2,2?范围内变化时,a的竞争力最强 D(a物种为窄温性物种,b种为广温性物种 答案: AB 指导:物种a、b都能在-2,2?范围内生存,而a却不能在2,22?范围内生存,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小,因此,环境温度在-2,22?之间呈季节性变化时,则a不能够生存,当温度-2,2?之间呈昼夜变化时,物种a、b则都能够生存。 4拟)如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漫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关系。 答案:捕食 竞争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的数量变化情况。 答案:枯草杆菌 双小核草履虫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 答案:双小核草履虫在竞争中取胜,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失败而遭淘汰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 答案:大草履虫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异致枯草杆菌减少 指导:分清竞争捕食的区别 5拟)卵生爬行动物的某些种类的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的后代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表是美国科学家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20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及密西西0 0 0 10 20 50 100 100 雄性比比鳄 本卷第6页(共83页) (%) 经海龟 100 100 100 90 50 20 0 0 龟 0 10 60 100 60 30 0 0 绿草晰 51 50 51 50 49 51 50 49 (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种类是_。 答案:绿草蜥 (1) 如下图所示的是上表中哪种爬行动物性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该关系的特点是_。 答案:密西西比鳄 当温度低于26?时全部发育为雌性,在26?与34?之间既有雄性又雌性 恐龙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型爬行动物,约在6700万年前突然在地球上灭绝,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的启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宇数不多案:实验表明,当气温高于或低于某一温度时,某些爬行动物的性别发育会出现只有一种性别的情况,因此在6 700万年前,如果环境温度长期在某一温度之上或之下,而这一温度范围恐龙只能产生一种性别的后代,结果这些后代便不能通过有性生殖来延续后代而导致绝种。 6拟)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所示(曲线仅表示变化趋势)。 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 (1) 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无机养分(的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随无机养分的变化而变化。 (2) 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在5上旬开始,两者又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水温升高,光照逐渐增强,无机养分供应充足,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浮游动物量减少;无机养分逐渐减少,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消耗。 (3)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内,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什么? 答案:被浮游动物消耗。 指导:识图判图能力是高考必备的能力之一。 ?新高考高考考探究 1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答案: A 指导:考查非生物因素中阳光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阳光对植物分布起决定作用。由于波长不同,光对水的穿透力也不同,而不同水生植物所需的光的波长又不同,致使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 2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答案: C 指导:温度与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梨北橘南,是受高低温的限制;而垂直方向温度的差异决定了山上山下植物种类的不同。如寒冷地带的森林中,针叶林较多,温带地带的森林中,阔叶林较多。由于林区的山底、中部、山顶的温度不同,所以分布的植物就不同。 3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一组是 本卷第7页(共83页) A(人和蚊子 B(牛和羊 C.狮子和斑马 D(蛙和鱼 答案: B 指导:A项中蚊子从人的体表吸取血液来维持生活,二者是寄生关系:C项中狮子以斑马为食物,二者是捕食关系;B和D属于竞争关系,但D项中蛙是两栖类,鱼类生活在水中,在食物竞争上不激烈;牛和羊都以草为食,生态要求比较一致,竞争激烈。 4白蚁的消化道中生活着一种叫鞭毛虫的原生动物。这种鞭毛虫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用来消化白蚁的食物木材,如果把白蚁消化道中的鞭毛虫杀死,白蚁很快也因饥饿而死亡,而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活。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 A.共生 B(寄生 C.腐生 D(竞争 答案: A 指导:A、B、D三项都属于种间关系,共生是不同种的两个个体在生活中彼此相瓦依赖,若彼此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生存,其特点是双方都有利;寄生是个物种的个体以消耗另一个物种的个体物质为主,但并不导致该个体死亡,其特点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竞争是两种生物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5下图中的?-?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的种间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 A._,B._, C._,D._。 答案:?其他小题见分析 指导:(1)地衣中藻类和真菌属于共生关系,两者互助互利,难以分开,数量曲线波动近似平行,对应曲线为?。大小草履虫是两个不同的种,属于种间关系。混养在一起后,小草履虫在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而最终使大草履虫死亡,对应曲线为?。狐与兔属于捕食关系,其特点是捕食者的数量受被捕食者限制,表现出互为消长的关系,对应曲线为?。细菌与噬菌体为寄生关系,寄生的结果,噬菌体大量增殖,而细菌死亡,造成总体数量下降,对应曲线为?。 (1) 造成?现象是由于_; 答案:造成?现象是:竞争结果总使一种生物因缺乏食物、空间而死亡。 (3)?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 答案:?寄生关系不像?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若四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有利的是_; 答案:显然b种群死亡对a种群来说?捕食关系的捕食个体a不利,?竞争关系的有利;?共生关系的有害;?寄生关系的对:宿主有利。 (5)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 答案:狐死亡,则兔的天敌消亡,有利于生长,但受草限制,种内斗争将加剧,数量又将下降。所以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6鼠妇俗称“潮虫”,体长15-20mm,是居室和其他环境:的一种常见节肢动物。现计划对它的生活习性观察论 证,请你运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观察鼠妇对常温干燥土壤、常温湿润土壤和低温湿润土壤三种不同生活环境的选择情况。(提示:鼠妇在本实验条件下是在土壤表面活动。) 材料用具:鼠妇20只,圆形纸盒1个(半径20cm)、干燥土壤若干千克、清水、玻璃板(用于盖在纸盒上,便于观察)、冰箱。 (1) 实验步骤 答案:?取适量土壤、分成三等份:一分干燥土、一份洒水成湿土、一份洒水后置于冰箱中使之成为接近0?的低温土。 ?将三份土壤铺在圆形纸盒中,各占1/3面积,如图所示,(不同土壤之间应直接接触)本卷第8页(共83页) ?将20只鼠妇放在纸盒中央三种土壤交界处,用玻璃盖住纸盒。 ?观察鼠妇的移动情况并记录结果。 (2)可能和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答案:?一段时间后鼠妇移到常温干土处,说明鼠妇适宜生活在常温干土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鼠妇移到常温湿土处,说明鼠妇适宜生活在常温湿土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鼠妇移到低温湿土处,说明鼠妇适宜生活在低温湿土环境中。 7对分布在甲、乙、丙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表: 表:某种哺乳动物的身体量度(单位:mm)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地 区 长 度 体长 395 460 540 耳长 125 108 90 尾长 115 90 80 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于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 (1) 丙地区为_。 答案:吉林长白山 (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为_ 答案:温度 (3)该动物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虽然可以有效地逃避猛禽的捕食,但难躲避嗅觉灵敏的猛兽的袭左这种现象反映了_ 答案:适应的相对性 指导:广西的桂林、安微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三者最明显的不同是三地的温度在一年四季中差别很大。同一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对各自的环境产生了适应性。以鸟兽为例,从耳长和尾长这2项指标来说,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生物比较长,这是因为这些生物适应了炎热的环境,是与动物体的散热相适应的。生活在寒冷地带的生物,耳和尾比较短,这是与寒冷地区的低温相适应的。由于热带的生物新陈代谢较快,性成熟早,故动物的身体较小,寒冷地带的生物,低温延缓了动物的生长,由于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可使动物活得更长、长得更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而不适应则是绝对的。一种生物虽然从某一方面来说是适应环境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则是不适应的。 8黄毛夜蛾在遭受袭击时,就展翅而飞,颜色极其鲜艳,并带有闪光;快停飞时,它就突然跌倒地面,鲜艳的颜色也很快地掩藏起来,然后移动一 段距离就不动了,好似失踪一样。黄毛夜蛾翅的这种颜色,在生物学上叫 A.保护色 B(警戒色 B.拟态 D.警戒色和保护色 答案: A 指导:本题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但只要我们牢记警戒色、保护色和拟态的区别,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就保护色而言,特点是体色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识别,从而躲避敌害,猎捕食物,比较典型的有北极狐;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易于识别,警告敌害,保护自己,比较典型的如蝮蛇等;而拟态的特点是体色、形态都与环境相似,不易识别,从而达到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目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一适应性强调体色、形态两者。只有抓住了三者的本质区别,才能回答问题。保护色和拟态都是伪装,保护色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 与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拟态比保护色更进一步,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使其伪装得更惟妙惟肖。警戒色是具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警戒色是保护色的反例,其特点不是伪装,而是“色彩鲜艳,易被识别”。而本题中的黄毛夜蛾只具鲜艳的颜色,并无防御性能力,且翅闭合以后不仅颜色被隐藏,而且也不再动了,使它完全被环境掩饰。 高考考点2 种群和生物群落 本卷第9页(共83页)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所有生物都是以种群为单位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因此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其意义是考查重点。要答好这类题,一定要掌握种群是生态系统某一地,氰某一种个体的总和,是相互车间能交配、生殖后代、进行基因交流I和传递的具体种的特征的生物群体。而群落是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考点只要求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不涉及群落的结构。 ?高考最新热门题 【例题】 天津)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旷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种群在理想状态与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生物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由于没有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按照“厂型曲线增长,而自然界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种群不可能无限增长,全按照“S”型曲线发生波动。 【解析】 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一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生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将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是“S”型曲线。由此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是正确的。 【答案】 B 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答案: C 指导: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年老的、成年的、幼年的,即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2河南)下图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答案: A 指导:此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组成及发展趋势等知识,以及据图判断推理能力。在3次人口普查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中,图1表示年轻人口数非常多,年老的人口数很少,出生率不断上升,所以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图2也属于增长型,虽然出生率出现过下降,但接着又有了上升,图3明显表现出出生率逐渐下降,这正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控制取得了实际性的效果。 3下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 A.乙、甲、丁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丁、乙、丙 本卷第10页(共83页) 答案: C 指导:小球藻分裂繁殖速度快、生长环境良好,说明资源充足,所以是“J型曲线增长;鸡每天产一枚蛋,所以随时间的增加蛋数增长如甲;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受到遗传因素(基因)的控制,所以长高到一定程度不再长高,因而呈“S”型曲线,故选C。 4下图是1个鼠群迁入1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 为鼠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 B(DE段 C(BD段 D(CB段 答案: A 指导: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从食物来源上分析其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种群内个体生长得很好,繁殖得快,个体数量增加速度就快。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由于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内的弱小个体得不到生活所必需的食物来源而死亡,此时种群内的繁殖变慢,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由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食物比较充裕,CB段、BD段、DE段个体数量增加较快,进入EF段,由于食物开始出现不足而限制了鼠群的繁殖速度,鼠的数量增长变得缓慢起来。故答案选A。 5河南)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0只。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只(计算公式是N?a=b?c) A(3U B(3Z C(44 D.(96 答案: D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答案: B、C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答案:乙 稳定 甲 增长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只。 n-1 n+1nn-2 A(a×8B.a×8 C.a×8 D.a×8 答案: C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镶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中的曲线_。 答案: C 指导:该题是以草原田鼠种群为例,考查关种群特征的一系列知识。 (1)根据公式:N:o=b:c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数为96只。 (2)标志重捕法,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因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的个体数量等变化而变化,要使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有大的变化。 (3)根据年龄组成的类型,甲图幼鼠个体大大超过了中、老龄鼠个体数,该种群属于增长型。乙图各龄本卷第11页(共83页) 段的鼠比例适中,该种群处于稳定期。 1 (4)由题意可知:第一代雌鼠为a/2只,产子数为a/2×16只;第二代产子a/2×1616只,.,2依次类推,第n代产生的代数为a×8n只。 (5)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成鼠,开始时由于条件充足、鼠群呈指数增长,当达到一定的数量后,虽然食物充足,但空间是有限的,鼠群数量不再增加,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题点经典类型题 【例题】 拟)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格比例 D(年龄结构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世界人口数量增加了近两倍,中国的人口数量从解放初期的四亿多增加到了十三亿多,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预测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当然现在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性别比例对未来人口数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解析】 预测一个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从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分析、一个种群中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人口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而现有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性别比例对未来人口数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 答案】 D 1拟)在下列哪种野生动物的种群中,雌性比例高于雄性比例 A.海豹 B(猩猩 C.养鸡场的鸡群 D.象群 答案: A 指导:猩猩、象群的雌雄比例相当。海豹在繁殖季节,雌性多于雄性。在养鸡场中,一般母鸡也多于雄鸡。本题易错选为C。这是因为没看清题目要求是野生动物。答案为A。 2拟)下图是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则从图上可知,此种群的数量的最大值为 A(375 C.100 D(180 答案: B 指导: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以K表示)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护相对稳定。所以此题中K:375,答案选B。 3拟)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生活着许多鸟类,其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 B(煤雀在森林的中层筑巢 C(黄腰柳莺和棕尾雉生活在同一层 D(血雉在底层觅食昆虫和苔鲜 答案: C 指导: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通常同种生物生活在同一层次,不同种生物在不同层次而使群落结构在垂直分布上有分层现象。 4拟)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A.季节的变化 B(土壤中的含水量 C.食虫鸟的数量 本卷第12页(共83页) 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 B 指导:考查种群的密度特征。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较大的差异。选项中季节的变化、食虫鸟的数量、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影响蝗虫密度的直接因素。 5拟)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单位:只) 年份 种群数量 捕捉标志数 第二天重捕数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 1970 50 1971 80 1972 80 80 16 1973 80 80 8 1974 100 150 10 1975 150 150 3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生长曲线是 答案: C 指导:设每年种群数量为N,捕捉标志数为x,第二天重捕数为y,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为z,则根据公式N?x=y?z,计算出1972,1975年种群数量分别为N72=400只,N73=800只,N74=640只,N75=492只。根据计算出的数量画图为C。 6拟)如图: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1) 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 答案: A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捞鱼的年龄组成为图_所示 答案: A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_所示类型。 答案: C 指导:(1)由于我国50,60年代生育高峰,使70年代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上幼年个体数量多,种群趋于扩大,造成人口数量众多,成为图A所示增长型。(2)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年龄组成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3)用性别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 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 7拟)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高中生物总复习《高考考点精讲精析与高考考情预测》(三)【书稿word版】(30万字超级精品)优秀名师资料.doc)为本站会员(小红帽)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