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化学必修1第四章+教材分析优秀名师资料.doc

    • 资源ID:1472606       资源大小:48.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化学必修1第四章+教材分析优秀名师资料.doc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说明说明:本教学目标说明中将教学要求分为基本的要求、弹性的要求、发展的要求和不宜拓展四个层次,各目标层次具体要求如下:基本的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弹性的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本节增补发展的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必修2结束时掌握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基本的要求1 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2 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说出它的主要用途3 知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4 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碱性氧化物、强碱反应5 能列举二氧化硅制品的主要用途6 了解硅酸的性质(弱酸性、水溶性、硅胶的吸水性)及制备方法7 了解硅酸钠(Na2SiO3)的性质、用途,知道常用的水玻璃、陶瓷、水泥、玻璃是硅酸盐制品弹性的要求普通玻璃、水泥的组成发展的要求不宜拓展几种硅酸盐制品的制备方法SiO2的网状结构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基本的要求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毒性)2 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氯气与氢气、钠、铁、铜、水、氢氧化钠溶液、某些盐(Fe2+、I)的反应,并能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3 理解漂白粉的生产原理,漂白粉的漂白原理4 了解氯水的消毒和漂白作用5 学会Cl-检验的方法弹性的要求1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2 含碘盐的成分及用途发展的要求卤素的相互置换在氯气基础上,以对比的方式学习氟、溴、碘等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不宜拓展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及操作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基本的要求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毒性)2 了解二氧化硫与水、氧气反应,能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工业上用二氧化硫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3 了解亚硫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4 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区别5 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并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6 了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弹性的要求发展的要求不宜拓展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及装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相互转化过程中的定量关系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基本的要求1 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与Cu、C的反应)2 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硝酸的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与Cu、C、常见金属的反应)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3 学会SO42-的检验(一)数与代数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知道氨水呈弱碱性(5)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2)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共热、与酸反应)(2)抛物线的描述:开口方向、对称性、y随x的变化情况、抛物线的最高(或最低)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知道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与铁、铝的钝化作用知道硝酸的保存方法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能化学方程式列举出工业上用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1)如圆中有弦的条件,常作弦心距,或过弦的一端作半径为辅助线.(圆心向弦作垂线)弹性的要求解释氨水呈弱碱性的原因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知道氯化铵的受热分解的实验现象学会NH4+的检验方法(3)若条件交代了某点是切点时,连结圆心和切点是最常用的辅助线.(切点圆心要相连)发展的要求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掌握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不涉及H2S的相关反应)掌握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不宜拓展二第三章与第四章教材的对比分析教材的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都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但两章书在教材结构的编排上是不同的,我们的揣测是:编者可能希望通过两种不同的编排模式,让学生体会学习和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第三章先研究金属的通性,再具体到钠、铝、铁几种重要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最后是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整章书按由共性到个性到应用的主线编写,体现了演绎法这种重要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另外,第三章在每一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采用了“由单质对应氧化物对应氢氧化物对应盐”(见教材65页)的线型呈现模式,这也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而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材编写方面,新教材的编者打破了传统的“氢化物由单质对应氧化物对应酸对应盐”的线型呈现模式,(例如:硅一节的编排顺序:先由大家熟悉的玻璃和沙子的主要成分SiO2学起对应酸对应盐,最后才介绍单质)。我们揣摩用意有三:第一,在几种非金属元素的选取上,分别选取了周期表中的第A、A、A、A族的各一种元素作为代表,学习其最典型的性质及用途,为必修2中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做好铺垫。第二,本章书在编排上对每一种元素的学习均从同学们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引入,带出每一节的核心内容,采用了“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的编排思路,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与化学试验室的科学探究及化学知识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开拓了学生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新视野,引导他们构建更加丰富的有应用迁移价值的思维和认知模式,又由于贴近生活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第三,对每一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并没用采用“氢化物由单质对应氧化物对应酸对应盐”的模式面面俱到地学,而是从生活入手有重点地选取每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同学们最熟悉地,最具应用价值的点进行学习,对一些实际应用价值不强的知识(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氮单质,硫单质的性质等传统内容)大手笔地删掉了,有利于大大减轻学生负担。三第四章教材的教学安排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2课时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课时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3课时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3课时本章复习                            1课时测验、讲评                          2课时四第四章教材的教学建议本章的教学我们认为应三条线并进: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生活和科技发展等的广泛联系。如何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将方法指导和化学应用等内容有机地揉合为一个整体,顺利完成本章地教学任务呢?我们的建议如下:1在知识教学方面: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重点本章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繁多,将老教材中分四章详细介绍的内容整合为一章,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新教材、教参和本章的教学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本章的重点、难点,打破传统的细而全的教学思路,争取做到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教材处理得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1:老教材中关于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一直是个重点难点内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校曾专门设计了一节学生实验探究课来研究这一转化过程。而新教材中这一反应仅在93页的“思考与探究”栏目中用信息方程式的方式出现了一次,显然不是重点,不作要求。例2:关于二氧化硫的性质,老教材有二氧化硫的氧化性:2H2S+SO2=3S+2H2O 且是重点,而新教材已经删除,只保留了与尾气处理有关的SO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生活相关的漂白性及与酸雨形成有关的还原性,而在生活中应用不多的氧化性被删掉,可见,本章书特别注重物质的实用性,教学中且不可为求完整,而擅自加多或加深内容,加重学生负担。因为大多数学生将来可能不选化学作为特长科目,若在高一就加大难度和容量,加重学生负担,反而可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和选科。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特别是起始年级抓好学习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老师可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把高中化学的重要学习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本章中我们对学习方法的贯穿处理如下:(1)在二氧化硅一节的教学中我们侧重“对比学习法”的指导。联系和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比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因此,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他们从原子结构到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都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教学中可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两者的关系,加深理解。这种学习方法还可在学生学习SO2 时,引导学生对比SO2 与 CO2 的异同,在学习SO2的漂白性时将Cl2 的漂白性与SO2 的漂白性对比,从而进一步巩固对比学习法的应用。(2)在氯气一节的教学中我们侧重“归纳总结学习法”的指导。在本章所学的四种元素中只有氯元素教材突出了对其单质的研究,Cl2作为最典型非金属单质的代表,教材研究了它与大多数金属的化合,与非金属(主要是氢气)的化合,与水,与碱的反应,在学习Cl2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归纳非金属单质的常见性质,与第三章的金属通性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遇到与Br2 或S等非金属有关的信息题,学生接受起来就顺畅多了,应变能力也会增强。我们不难发现近年的高考题中信息题的比重逐年增大,我们常常感叹学生的信息迁移能力弱,学习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差,若老师在三年的高中教学中能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入手,善于总结知识背后的规律和共通性,善于养成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思维习惯,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比如我们在学习SiO2 与 CO2性质的基础上也可进行酸性氧化物性质的总结,然后再用于指导SO2性质的学习,将会使学习变得轻松很多。(3)突出基础理论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的指导意义在氮、硫的氧化物教学和硫酸、硝酸的教学中,我们侧重于突出基础理论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的指导意义,既有利于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在氮、硫的氧化物教学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指导学生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探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使学生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又一新的视角。教学中还可让学生把新认识的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出来,进一步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本章也可稍微渗透一点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为今后学习作一定的铺垫。例如:P75 练习5 , P80 卤素知识的介绍,P82 练习10,借助于以上习题的讲评,简单点拨元素周期表的神奇功能,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课后自学。(4)培养学生养成梳理知识的好习惯。本章所学知识很多,系统性不强,在复习课中,老师可指导学生用好课本99页的提示,学会归纳和整理知识,再一次明确重点,理清思路。3要特别关注化学与社会、环境、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关系本章的教材内容与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教材编排上作者特别侧重了“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的编排思路,教学中教师可直接按这一思路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感受化学科学的价值,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通过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增强教学的吸引力(1)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突破重点难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当然离不开实验,用好实验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当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教学中可在不超纲的前提下,适当补充一些演示实验,例如: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补充演示实验不仅可增强教学效果,还可借助这两个典型实验,指导学生学会从固体、液体、气体三个层面全面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老师还可尽量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探究,增加教学的问题性和探究性。例如:关于氯水成分的探究;往Na OH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滴加氯水,褪色原因的探究;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的探究等,此类内容均可尝试让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完成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感受过程的变化,寻找变化原因,从中即可体会探究的乐趣,又能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本章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中可多渠道收集教学素材,充分利用各种实物,音像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材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尽量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以增强直观感受,加深印象,例如:光导纤维,硅胶等教材中虽然有图,我们还是拿实物给学生演示了,学生很感兴趣。又如:课本P75 、 P82 、 P90都有课后查阅资料的任务,可布置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课后上网收集资料,回校后再通过墙报,学科园地等形式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各组的查阅结果。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化学必修1第四章+教材分析优秀名师资料.doc)为本站会员(小红帽)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