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511177.doc

    • 资源ID:1571250       资源大小:19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511177.doc

    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 )A农民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 B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 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2.“其车之制,车身用板作槽,槽中架行道板一条。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两边各带拐木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工具的重大改进3. 秦律中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4.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制了一种水利技术,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对这种水利技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关中地区 B都江堰的修建采用了此技术C有利于秦始皇对岭南的征服 D是刀耕火种农业发展的体现5. 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 )朝代农业措施西周休耕制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唐宋禁捕青蛙明清“桑基鱼塘”A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B古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C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D政府直接控制了农业生产6.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根源于小农经济占主导 B化解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是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D导致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7. 北宋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指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弱C. 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8. 清初山东济宁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 )A. 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 B. 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9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年间,“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中叶到光绪时期( )A.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 土地税始终高于工商税C. 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 D. 统治危机加剧民族危机10. 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古代手工业这种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要求 B. 古代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导致C.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 力求保证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11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的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 )A. 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B. 工商食官制度已经被打破C. 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D. 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12唐朝官府纺织业以窦世伦画的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图作为样本,地方专供的织锦户也必须严格遵照官样,并禁止民间私自生产和销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重视官府纺织业的行业生产标准 B唐朝纺织业只为官府生产地位较特殊C纺织业在唐朝的财政中起决定性作用 D唐朝政府明确限制私人纺织业的发展13. 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4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统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该材料体现了( )A.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B. 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D. 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15. 明代政治家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冲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只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16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场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中没有出现。”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C棉纺织主要是官营手工业 D小农经济的阻碍作用17.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徽商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B徽商大多追求虚荣 C徽商弃商从政较多 D徽商寻求政治庇护18. 历史学家周宝珠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街市 B瓦肆 C夜市 D草市19.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C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20. 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家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 )A. 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B. 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 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 D. 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21. 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由福建人开创的。明清之际,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这说明古代闽商( )A. 具有开放意识和拓展精神 B. 专注海外市场而没有开拓国内市场C. 控制了东南亚海上运输线 D. 不堪忍受国内封建压迫而移民海外22.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 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 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23. 下列各项叙述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B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发展水平很高,突破了“抑商”政策的限制C宋朝时,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D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被禁止24. “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C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25以下为隋唐时期,政府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建置作用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连接洛阳与淮河开元二十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分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26. 据北宋毕仲衍中书备对所记,神宗熙宁年间杭州、明州和广州三市舶司所收乳香354449斤,其中明州4739斤,杭州637斤,广州则有348673斤。据此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北宋( )A海外贸易管理较为松懈 B海外贸易区域差异明显C商业市镇促进海外贸易 D区域贸易贩运规模巨大27.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28. 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 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29.被误解的中国一书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区别,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做了如下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30.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B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C保障了对外贸易出超地位 D推动了民向正当贸易的发展31.“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B新航路开辟引起社会关系变动C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D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32. 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就流行着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热心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之一就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这则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东西方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B宗教改革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动力C地理大发现中的宗教动因 D建立宗教联盟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源33. 美洲本土的作物在交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伙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在热带的土地上,花生和树薯生长茂盛,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话 C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 D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34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的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解释35. 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王国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C麦哲伦 D哥伦布36. 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 )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 B荷兰以商业为主,英国海外贸易规模大C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 D英国靠海盗抢掠起家,荷兰以贸易获利37. 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和金银货币输出这些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思辨时,这些理论和制度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西班牙的这些做法导致了( )A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的转移 B商业革命在欧洲范围内的扩展C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38. 1588年8月,伊丽莎白一世亲临前线发表动员讲话:“我知道我仅仅有一副女人柔弱的身体,但我有一颗国王的心、英格兰国王的心。我对西班牙胆敢侵犯我王国边界的行动嗤之以鼻。”本次动员后英国的军事行动( )A遭到了议会下院的否决 B奠定了大英帝国的根基C说明英国已是世界帝国 D表明英王只是国家象征39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40. 从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到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000吨。材料反映了( )A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 B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C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D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41题14分,42题14分,43题12分,共40分)41.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6分)42. (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 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 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43(12分)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鶻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 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其有世界性的文明。摘编自地理大发现探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上丝绸之 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2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开辟的新航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本质区别。(2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BABADDCCBACACDAD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CACCBADDBDCBDBCCBDA二、材料解析题41. (1)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税收制度的变革;高产作物的推广;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精耕细作。(5分)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3分)(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4分)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2分)42.(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4分)(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任答2点,4分)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任答2点,2分)(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任答2点,4分)43.(1)区别:唐代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或海上丝绸之路占次要地位);宋代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或占主要地位)。(4分)简析:对宋代来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生活;市舶司制度的逐渐完善;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世界来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加强了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外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世界各1分,2分)(2)作用:促进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为欧洲资本主义拓展了海外市场。(4分)本质区别:前者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后者没有;前者加剧了殖民掠夺或殖民扩张,后者促进了友好交往。(任答1点,2分)- 12 -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511177.doc)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