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4时计时法”教学纪实与评析.doc

    • 资源ID:1581508       资源大小:20.0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4时计时法”教学纪实与评析.doc

    “24时计时法”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够对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相转化。 2.结合“时间尺”,感受24时计时法,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境,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尊重和欣赏同伴,客观评价自己和同伴,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转换,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看到屏幕上这个课题,你觉得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生:我觉得今天研究的内容和时间有关。 师:对于时间,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天天都在和时间打交道。(采访一名同学。)昨天晚上你几点睡觉的?今天早上你几点到校的?几点吃午饭的? 师:这是你的一天,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小红的一天。(出示情境图。) 生:12时小红在睡觉。 师:同意吗?(出示第二幅图。) 生:12时小红在吃午饭。 师:你觉得他表述得清楚吗? 生:第一幅图要加夜里12:00,第二幅图要加中午12:00。 (教师随学生汇报,强调加上表示时间段的词表述更加清楚。出示小红的一天,指名汇报。) 生:第三幅图上午10:15小红在上课,第四幅图下午3:30小红在课外活动,第五幅图晚上7:00小红一家在看电视,第六幅图午夜12时小红又睡觉了。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的时间知识掌握得特别好!那你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吗?(生齐答。) 师:都那么肯定啊!的确是!(课件配图。)这和我们居住的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56分,为了方便,人们约定一天有24小时。 师:(课件出示钟表。)哎,不对呀,我们都知道一般的钟面上只有12个数,这两者之间不是矛盾吗? 生:不矛盾,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转2圈。时针转一圈是12小时,转2圈是24小时。 师:他说的好像有道理。你们觉得呢?我们看大屏幕演示,跟着时针转动,一起数一数验证一圈是不是12个小时。(师生随时针转动一起数。)为了区分两圈,时针走第一圈记为红色,走第二圈记为蓝色。 (设计意图:时间是非常抽象的量,学生掌握时间的量相对比较困难。所以我借助了直观演示钟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一天有24小时。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课件钟表指针转动演示,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二、造“时间尺” 师:如果把时针一天走过的这两圈分别取下来展开,你们看这像什么?(课件演示。) 生:格尺。 师:格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今天我们就来造一把类似格尺的“时间尺”。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格尺,看看咱们的时间尺和格尺比少些什么。 生:少刻度。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开始标刻度吧。钟面上有12个数,这里最后的刻度线上应该标什么?(生齐答12。课件显示刻度12。)那起点处呢? 生1:标上12,因为时针是从12开始走的。(师表示肯定。) 生2:钟表上最小的刻度是1,所以标上1。(课件倒推到1,起点处不可能是1了。) 生3:格尺都是从0开始的,所以起点应该标0。 生4:午夜12时就是0时。 (在课件上把两把尺的起点处标上0。)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屏幕,如果把已经标上刻度的尺子还原到钟表上的话,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生1:刻度12的地方也是刻度0。 生2:不是钟表上没有刻度0,而是和刻度12重合在一起了。 师:看!在全班同学共同思考中,我们创造了2把能够表示时针走2圈的“时间尺”,现在我们把它们变成一把长尺子表示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把长尺,你能发现什么?(播放课件。) 生:长尺上中间的12也是0。 师:说明了什么? 生:时针转的第一圈结束的时候也就是第二圈开始的时候。 师:你们真了不起!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发现了什么? 生:长尺上的数从1开始重复出现了。 师:看起来有点混乱,怎样能不混乱呢? 生:可不可以像格尺一样连续标数? 师:他提出一个特别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现在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从12开始往后的数要有变化,逐个刻度加1。 师:你们觉得呢?好,动动手。(学生在练习纸上标刻度,练习纸上面的刻度是12个数的两把尺子连起来,下面的时间尺没有刻度。)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标的。(汇报,屏幕显示。)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同样是刻度12后面的,第一个刻度上面的时间尺标13,下面的时间尺标1,你想说点什么? 生:表达的是同一个时刻。 生:13=1+12,13-1=12。 师:你还会用算式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真的是加减12的关系吗?(引导学生对刻度3、6等进行交流。验证学生的说法。) 师:经过全班同学共同研究,这两把长长的时间尺都可以表示一天的时间,只是标的刻度不同而已,咱们给它起个名字,上面的有24个刻度,不妨叫做“24时尺”,下面这种叫“12时尺”。 师:如果现在我们把这把24时尺带着刻度还原到钟表上,第一圈的刻度不变,第二圈的刻度怎么标? 生:1处标13,2处标14,3处标15 师:有什么规律吗? (设计意图:利用“时间尺”,将一天经过的时间展开,让学生在时间尺上标刻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时针转一圈结束的时刻也是下一圈开始的时刻,晚上12时也是0时。) 三、用“时间尺” 师:现在有同学可能在想,我们看钟表不就好了?创造的两把时间尺有用吗?现在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一个钟面显示9时,并配上“上课”和“睡觉”画面。)为什么都是9时,这位小朋友有时在上课,有时在睡觉呢? 生:因为一天里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的9时,另一个是晚上的9时。 师:你的回答真棒,虽然钟面上时针都指着9,但实际上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刻,钟面把它们分清楚了吗?(没有。) 师:好,时间尺可以派上用场了。在两把尺上,分别找找这两个时间的刻度,再联系平时生活中的说法,想想这两个时刻是怎么表示的。 生:(学生在黑板12时尺上指明这两个刻度。)可以说成“上午9时”和“晚上9时”。(板书:上午9:00,晚上9:00。) 师:加了表示时间段的词。不过为什么要加词呢? 生:都是9时,不加词就分不清楚了。 师:对,在“12时尺”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两个不同的时刻,但都用了“9时”来表示,不加词还真不行!实际上,这个方法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这么使用,不过平时用的时候往往省略了这个词。比如我问你现在几点了,你肯定说是2时了,不会说是下午2时。因为在问话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下午,所以就省了。但规范地使用这个方法,可不能省表示时间段的词。像这样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为12时计时法,也可以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那在“24时尺”上你能找到这两个刻度吗?怎么表示这两个刻度?(指名到讲台前说。) 生:在“24时尺”上,一个是9时,一个是21时。(学生上台在“24时尺”上边说边指,教师板书9:00,21:00。) 师:在“24时尺”上为什么不用加词了? 生:一个是9时,一个是21时,已经区分开了。 生:用数本身来表示时间,不混淆了,自然就不用加词了。 师:有道理,用数表示时间段,就不用加表示时间段的词了。这就是我们24时尺的优越性。像这样不加时间词而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什么?(生齐回答教师板书24时计时法的名称。)那你注意过没有,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采用的是24时计时法?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师小结: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邮政、交通、电视、广播经常采用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一日内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9时这一时刻,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示意图建立联系,将“时刻”与示意图上的点建立联系,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四、弃“时间尺” 师:我们是从认识小红的一天开始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回到这个话题上来,你能把小红一天里的重要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吗?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师:每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生:从0时开始,到24时结束。 师:那0时是白天还是黑夜?0时我们在做什么? 生:应该在睡觉。 师:所以你可能没有“0时”的印象。让春晚的零点钟声帮助你勾起一点回忆吧。(课件播放春晚零时倒计时。) 师:如果把我们创造的“24时尺”缩短些用来表示今天的时间,(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线段,标上0时和24时。)那怎么表示“昨天”和“明天”呢?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一个学生在已画线段的两端分别加画了一条线段。) 师:采访一下你,能断开画线段吗? 师:观察这条连在一起的3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昨天的24时就是今天的0时。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 师:对,就像一天中时针转两圈,第一圈的结束之际也就是第二圈的开始之时,时间就是这样连续在一起的。哪位同学能在表示“昨天”“今天”“明天”的线段中,接着表示出后天、大后天?(学生上台画。)能一直这样画下去吗? 生:能,时间是一直连续下去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时间轴理解时间是永恒的,是不停止的,要珍惜生活中的每分每秒。) 师:今天我们借助时间尺,了解和掌握了两种计时法,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用一句话来说说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希望大家可以进一步关注生活中两种计时法的运用。 评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认识钟表和时分秒之后进行的,首先从课堂呈现上我们可以看到侯老师对课堂把握是非常准确的,重点让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利用“时间尺”突破钟表上的12时为什么既可以表示12时又可以表示为0时这一课的重难点。 一、有深度 侯老师的课堂不只是传授了知识的技能,更多的是在解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收获技能,掌握思考方法,培养学生不断追问的思维方式。整节课通过造“时间尺”、用“时间尺”和弃“时间尺”,让学生理解了时间的本质。通过让学生闭眼睛想一想,将时间尺还原到钟表上,让学生在脑中建构了钟面上的午夜12时是前一天的结束,又是新一天的开始,所以也可以用 0表示。两条“短时间尺”的拼接到后面今天、明天、昨天的思考,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了时间的连续和不可分割性:中午12时是时针转动第一圈的结束也是第二圈的开始,今天的结束也是明天的开始,时间在钟表上是周而复始的,但在学生造的“时间尺”上又清晰地看到是无限延长的。巧妙地利用“时间尺”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说钟表是一个复杂的工具,不直观理解钟表如何刻画时间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就是肤浅的。而侯老师这节课利用钟表时针转动的两圈变成“时间尺”正好帮助学生理解钟表的构造。 二、开放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能看到侯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教学中处处关注了解学生的困惑,鼓励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如给“时间尺”起点标刻度,3名学生出现了3种标法:1、12、0,在学生困惑处给学生留白,给学生说的时间和空间,让全班同学都做到心服口服。再如两把尺子合在一起后,侯老师问:对于这把长尺子,你有没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对“时间尺”有质疑和思考。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4时计时法其实就是用数学语言代替了文字,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侯老师在揭示24时计时法时说:这就是数学的妙处,可以代替语言文字,巧妙地交代了24时计时法在特定场合的优越性。 编辑?M宋 宇

    注意事项

    本文(“24时计时法”教学纪实与评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