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进展.doc

    • 资源ID:1609819       资源大小:15.0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进展.doc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进展基于有机分子的太阳能电池作为传统高耗费的单晶太阳能器件最具潜力的替代者,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机分子具有高消光系数、无毒、易合成、价格低等优势。目前这类电池有超过13%的能源转化效率(50%太阳光照下)和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尽管大量实验研究揭示了有机分子太阳能电池的各方面宏观性质,如伏安特性、光谱、薄膜形态等,微观尺度上有关有机分子界面结构和能量转化机制的图像仍然欠缺。这阻碍了人们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性能。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表面实验室博士生焦扬、张帆、丁子敬和孟胜研究员等最近对基于有机分子的太阳能电池机理作了细致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使用包含激发态信息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模拟,他们发现在TiO2界面上分子的能级受界面化学键的振动所调制,从而直接影响激发态电子向半导体注入的动力学过程和效率【Phys.Chem.Chem.Phys.13,13196(2011)】。接着,他们和清华大学任俊博士、哈佛大学E.Kaxiras教授合作,分析了有机太阳能的典型界面C60/CuPc的原子结构和电子耦合。他们发现,界面处不同的分子排列方式(水平或垂直)对太阳光吸收性能影响不大,但对于电子能级排布却有重要作用。其中水平排列的C60/CuPc界面两层的分子能级更为接近,比垂直排列界面提供高出0.3V左右的电压。这对于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结果发表在【NanoResearch5,248(2012)】。他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含金属的纯有机分子在TiO2界面上的原子结构对形成的有机染料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这类分子一般采纳Donor-Acceptor的结构,大多通过氰基丙烯(cyanoacrylic)基团与表面结合。虽然这一类分子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但其吸附结构并不清楚。此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一类有机染料与传统钌复合物染料类似,只通过羧基吸附在TiO2表面。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焦扬等与瑞士联邦理工MichaelGraetzel教授合作研究了含氰基丙烯基团的有机分子在锐钛矿TiO2(101)表面的吸附和电子动力学(图1)。通过对动力学模拟得到的振动谱的详细分析和与实验得到的红外吸收谱的比较(图2),他们发现氰基和羧基共同参与表面吸附,该吸附构型非常有利于太阳能源转化。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新提出的通过氰基和羧基共吸附、含有Ti-N键的表面构型在能量上最稳定(图1)。这改变了人们的普遍认识:氰基在吸附中起到关键作用,它对界面稳定性、电化学性质的影响往往被忽视。通过电子结构计算和激发态电子动力学模拟,他们进一步研究了这种新提出的吸附构型中染料分子和表面的电子耦合、能级相对位置,以及它们对太阳能电池电压及电流的影响。光激发电子从染料分子向TiO2表面注入的动态过程表明,新构型有利于电子的快速注入并有着高量子效率,在电子结构上则更有利于产生较高的工作电压(图3),从而保证此类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10%)。这些工作在原子尺度上建立了界面能源转化机制中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对进一步从微观上调控、优化和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提供了新的办法。相关结果发表在【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DOI:10.1002/adfm.201201831】上。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的支持。(来源: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注意事项

    本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进展.doc)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