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ppt

    • 资源ID:167484       资源大小:9.85M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ppt

    1、第1章碳/碳复合材料及其抗氧化研究一、C/C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二、C/C复合材料的性能三、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四、C/C复合材料的应用五、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研究六、先驱体转化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一、C/C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韦纳冯布劳恩钱学森西奥多冯卡门C/C复合材料的起源C/C复合材料是于1958年在ChanceVought航空公司实验室偶然得到的。当测定炭纤维在一定有机基体复合材料中的含量时,由于实验过程中的失误,有机基体没有被氧化反而被热解,得到了炭基体。结果发现这种复合材料具有结构特性,从此C/C复合材料就诞生了。C/C复合材料技术在最初的十年间发展很慢,到六十年代末期,才开始发

    2、展成为工程材料。自七十年代始,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很大的发展,推出了炭纤维多向编织技术,高压液相浸渍工艺及化学气相渗透法(CVI)有效地得到高密度的C/C复合材料。八十年代以来,C/C复合材料的研究极为活跃,前苏联、日本等国也都进入这一先进领域,各种功能C/C复合材料得到了很快的发展,C/C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从航空航天迅速扩展到核能、冶金、医疗、汽车等众多部门。孙晋良孙晋良(SunJinLiang)男,1946年1月生,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专业:材料科学、复合材料。主要研究领域: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及特

    3、种纺织材料。获奖:碳碳复合材料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委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荣誉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防科工委先进个人称号,获国家纺织工业部先进个人称号。1986年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防科工委授予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章,1992年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承担的课题:“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碳碳喉衬材料”上海大学复合材料中心生产的C/C复合材料喉衬和头锥一、碳/碳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碳

    4、基体:气相沉积碳沥青碳树脂碳气相沉积碳二、C/C复合材料的性能耐高温、低密度、高比模、高比强度、抗热震、耐腐蚀、磨擦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1.高温力学性能耐热性优良,不软化不熔融,升华温度高达3600;2500以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摩擦性能:减重40%,寿命提高24倍3.烧蚀性能:烧蚀防热是利用材料的分解、解聚、蒸发、气化及离子化等化学和物理过程带走大量热能,并利用消耗材料本身来换取隔热效果。同时,也可利用在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中形成的隔热层,使物体内部温度不致升高。三、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整体碳毡C/C复合材料喉衬的制造整体碳毡下料CVD表面加工真空-压力浸渍糠酮树脂C3H6反复

    5、循环石墨化机加C/C喉衬反复循环固化碳化1.预成型体2.2.基体碳基体碳(1)CVD碳等温工艺压力梯度工艺温度梯度工艺思考题:您认为还可以用什么碳氢气体通过CVI来制备气相沉积碳?(2)树脂碳与沥青碳糠酮树脂的制备糠酮树脂的制备思考题:还可以用什么高分子作为树脂炭的前思考题:还可以用什么高分子作为树脂炭的前驱体?驱体?现在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复合材料电缆芯代替传统的钢芯作为导线的承重部分。五、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研究Fig.9.SEMmicrophotographforcrosssectionofaCVDSiCcoatedC/Ccompositeafterthreecyclesofoxidati

    6、onat15008Cinair.C/C复合材料在火箭发动机上烧蚀15秒的扫描电镜图C/C复合材料在1000氧化1.5h后的扫描电镜图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技术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技术基体改性基体改性Methods涂层涂层C/C的防氧化涂层高温下氧化物陶瓷材料的氧扩散速率高温下氧化物陶瓷材料的氧扩散速率SiC和Si3N4理想的抗氧化候选材料SiC和Si3N4与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最为接近,与C/C复合材料的机械相容性较好;SiC和Si3N4在高温下能形成能形成具有流动性的SiO2膜,能有效的封填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形成的涂层的裂纹,阻止氧化气氛与碳基材的直接接触,而且最为关键的是,SiO2与

    7、其他氧化物相比具有很低的氧扩散速率,可以有效的阻止氧的渗入。C/C防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埋法(packcementation)料浆法(slurry)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C/C基体改性抗氧化剂(如Si、Ti、B、SiC、TiB2、ZrB2、MoSi2)以固体颗粒的形式引入C/C基体。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六、先驱体转化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Chantrell和Popper于1964年首次提出可使用金属有机化合物(Organo-metallic)作为先驱体制备陶瓷材料。先驱体陶瓷的制备工艺流程先驱体陶瓷的制备工艺流程陶瓷先驱体的要求a:工艺可行性,即在常温下为液态或可溶于有机溶

    8、剂,具有低的粘度,以利于浸渍。b:室温下性能稳定,长期放置不发生交联变性。c:高的陶瓷产率,以降低浸渍-热解次数,降低成本。d:相对低的热解温度,以避免对纤维的破坏和节约能源。e:可转化为难熔的陶瓷材料。f:与基体材料有良好的浸润性。此方法的优点是:裂解温度低(8501200),可无压烧成,纤维的机械和热损伤程度较小;烧成时不引入烧结助剂,制品高温性能好;对先驱体进行分子设计可制备出所需组成和结构的单相或多相陶瓷基体;可借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熟的成型技术制备复杂形状构件。聚合物所得的陶瓷材料Poly(silazones)Si3N4Poly(silazanes)Si-C-NPolytitanoc

    9、arbosilaneSi-Ti-CPolysilastyreneSiCCarboranesiloxaneSiC-B4CPolyphenylborazoleBNPoly(carbosilanes)SiCPolysilaneSiC陶瓷先驱体及其所制得的陶瓷材料陶瓷先驱体及其所制得的陶瓷材料SiC先驱体聚碳硅烷(PCS):聚硅烷(PS):聚碳硅烷聚碳硅烷 的合成方法的合成方法(1)矢岛法矢岛法聚硅烷的合成方法聚硅烷的合成方法1.高温高温Na缩合法原理缩合法原理2.电化学聚合法电化学聚合法1.N2气瓶 2.干燥塔(分子筛)3.干燥塔(氯化钙)4.超声波设备 5.镁电极6.橡皮塞7.通气孔8.搅拌棒 9

    10、电机 10.进料口11.温度计聚硅烷的合成装置图1234569781011制备的PS用CH3HSiCl2、CH3SiCl3、CH3HSiCl2/CH3SiCl3三种聚合体系合成可溶性聚硅烷;用CH3SiCl3/CH2=CHCH2Cl合成含双键聚硅烷。表1合成的不同聚硅烷的固化比较合成方法PS的类型质量保留率PSPS+DVB(1/0.5)电化学合成法含双键的PS97.1%96.2%由MTS合成的PS66.1%76.7%含Si-H的PS68.1%72.2%Wurtz法含Si-H的PS40%84.1%注:固化条件200,3小时。表2合成的不同聚硅烷的陶瓷产率比较合成方法PS的类型陶瓷产率PSPS+

    11、DVB(1/0.5)电化学合成法含双键的PS81.5%48%由MTS合成的PS70%40%含Si-H的PS69-73%41-59%Wurtz法含Si-H的PS3050%47%注:裂解条件1300,Ar气保护。制备C/C-SiC工艺路线C/CPSC/CPSC/C-SiC真空浸渍交联固化预裂解体高温裂解多次浸渍裂解,材料致密化O2H2H2-O2火焰烧蚀装置示意图图2C/C和C/C-Si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C/C经多次浸渍含双键聚硅烷)图3C/C和C/C-SiC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a)C/C-SiCspecimenatdensity1.46(b)C/C-SiCspecimenatdensity1

    12、70(c)C/Cspecimenatdensity1.29图1C/C-SiC和C/C试样烧蚀后的宏观形貌结论在C/C基体材料中引入SiC能明显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烧蚀性能。随着C/C-SiC复合材料密度的增加,材料中Si含量逐渐提高,材料线烧蚀率、质量烧蚀率随之下降。ZrC提高抗氧化性耐烧蚀性能提高先驱体陶瓷产率,降低C/C-SiC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含不饱和基团、含金属Zr的聚硅烷 C/C-ZrC-SiC浸渍-固化-裂解 最新研究成果含锆聚硅烷合成原理含锆聚硅烷合成原理C/C-ZrC-SiC与与C/C-SiC、C/C的比的比较较引入复合陶瓷引入复合陶瓷ZrC-SiC更有利于更有利于C/C烧蚀性能的提高烧蚀性能的提高展望进一步提高Si含量对烧蚀和力学性能的影响。C/C-SiC复合材料用于制备刹车材料。合成长链PS用于制造SiC纤维。引入耐氧化烧蚀的金属元素Zr、Hf、Ta。


    注意事项

    本文(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