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明确 守正出新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点评(全国乙卷)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乙卷)试题,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核心,考核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试题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无论从试卷结构到题型设计,还是从试题选材到情境设置都体现出“守正出新、精益求精”的特征。一、三年试卷组成和考点分析现代文阅读201920202021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232字)理解(3分)“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1068字)理解(3分)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1103字)理解(3分)论证(3分)论证(3分)论证(3分)推
2、断(3分)推断(3分)推断(3分)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化遗产修复(1235字)理解(3分)新基建(1143字)理解(3分)粮食安全(1015字)分析(3分)概括(3分)概括(3分)概括(3分)整合整合整合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1783字)综合赏析(3分)越野滑雪(1748字)综合赏析(3分)秦琼卖马(1783字)综合赏析(3分)形象塑造(6分)人物心理(6分)人物心理(6分)文本特征(6分)文本特征(6分)人物心理(6分)古诗文阅读201920202021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603字)断句(3分)宋史苏轼传(602字)断句(3分)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603字)断句(3分)常识
3、3分)常识(3分)常识(3分)理解(3分)理解(3分)理解(3分)翻译(10分)翻译(10分)翻译(10分)古代诗歌阅读陈与义题许道宁画宋诗综合赏析(3分)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唐诗综合赏析(3分)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宋词综合赏析(3分)概括观点(6分)概括情感(6分)分析语言(6分)名篇名句默写逍遥游蜀道难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情景默写(6分)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默写(6分)琵琶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岳阳楼记情景默写(6分)语言文字运用201920202021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古琴词语(3分)篆刻成语(3分)互联网中的“虚拟”世界成语(3分)连贯(3分)病句(3
4、分)连贯(3分)病句(3分)破折号(3分)病句(3分)简答题糖皮质激素与肥胖补写(6分)有氧运动与记忆补写(6分)超重人群能否吃水果补写(6分)中欧瓷器贸易压缩语段(5分)火星探测任务命名压缩语段(5分)压缩语段(5分)写作201920202020写作劳动精神演讲稿品德修养读书感悟理性信念人生启示二、试题特征分析(一)在“为什么考”上,目的明确2021年全国乙卷很好的落实了高考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要求。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看,本套试题在选材上凸显对考生核心价值的培养,最为突出的是作文的命制,通过汉代扬雄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的比喻,引
5、发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求。再如现代文阅读中的“秦琼卖马”是经典的名段,文言文的“贞观君臣论治”是君臣治国理政的典范,这些都在提示考生要坚定文化自信,“贞观君臣论治”中“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均符合现代法制精神
6、切合“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借此可以了解古代重视民生、强调法治的优良传统。名句名篇默写中的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通过默写其中的语句可以加深考生的理解与认识。语用题互联网下的“虚拟”和“现实”,有利于考生对新生事物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语用题的“超重人群能否吃水果”立足于生活实际,引导考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并正确的看待媒体的一些误导。从引导教学的角度看,试题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对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辩证思维等能力的综合评价,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
7、机统一。能力考查方面,试卷通过科学布局,实现了对考生不同能力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均注意到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样性。例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等。第1题和第2题题点设在“远读”和“细读”的区别、“计数”和“理解”的区别,第3题涉及对“远读”和数字人文的意义的推断,着眼于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获取、分析信息,理解新的概念和知识,并合理推断。又如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阅读各种实用文体的能力。试题材料有鲜明时代性,在真实的信息材料中提升阅读素养。第6题要求学生从已有材料中提炼
8、和总结两地粮食增产的相同经验,实现了对归纳整合能力的有效考查。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则可以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辩证思维等能力的综合考查。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重点关注和分析的问题,这样的考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符合能力水平全覆盖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引导教学。(二)在“考什么”上,十分稳定试题认真选材、精心设计,把考查重点放在考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力求通过一种平稳平和的方式考查出考生的能力水平,使考生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正常发挥,在“考什么”这一问题上保持了稳定性。从试题结构看,全卷结构与2020年保持一致,现代文、古诗文、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模块不变。稳定的结构有利于考生保持稳定
9、的心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从具体的考核点上看,具体明晰,不偏不倚,如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信息筛选,论点、论据、论证和推断概括,实用类考核信息筛选、概括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核细节、情节、语言、风格、人物心理,文言文考核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和翻译,诗歌考核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语用考核成语、病句、衔接、补写和压缩语段。这些都是每年基本固定的考核点。从选材和试题类型角度看,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与古诗文材料的相对均衡,保持稳定;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平衡,试卷将考生思维量与表达量控制在一种理想的平衡状态,保证了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答题任务,发挥出正常的能力水平。(三)在“怎样考
10、上,富有创新从试题的命制看,更加强调综合性,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还是采用全国卷传统的方式,利用一个语段综合考核成语、病句和衔接,而简答题则采用一个语段的方式考核补写句子和压缩语段,在压缩语段中的考核中有提出运用因果复句的方式表述。从选材的角度看,今年的高考迈出较大的一部,给注重和现实的联系,文言文阅读一改十几年的从“二十四史”选材,变为从通鉴纪事本末选材,做出重要调整,第12题也从分析传主的品质变为概括文章的内容。材料更加平实,更富有故事性,选择考生熟悉的、感兴趣、便于理解的语文材料作为命题素材,能给考生以亲切平实的感觉,便于考生思考作答。如“秦琼卖马”的故事考生熟悉,文学类
11、文本阅读选取当代小说家谈歌的短篇小说秦琼卖马。小说写了一段现代版的“秦琼卖马”,叙述层次清楚,故事性很强,能引起考生的兴趣。古代诗歌阅读选用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语言浅近直白,通俗易懂,有利考生思考与作答。从情境设计方面,试题采用全情境化命制,例如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依托于两则语料,将词汇、修辞、病句修改、句式变换等内容,纳入相应的语言情境中综合考查,取消了原有的单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给出一段关于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确食物摄取的语料,所设计的两道题目一为常规的补写,一为概述文段内容。两道题目都要求考生回到材料提供的语境中思考,这种考查方式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加强调考生本题认知情境,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主
12、要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等。第1题和第2题题点设在“远读”和“细读”的区别、“计数”和“理解”的区别,第3题涉及对“远读”和数字人文的意义的推断,着眼于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获取、分析信息,理解新的概念和知识,并合理推断。尤其重视社会生活情境的设置,如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阅读各种实用文体的能力。试题材料有鲜明时代性,在真实的信息材料中提升阅读素养。第6题要求学生从已有材料中提炼和总结两地粮食增产的相同经验,实现了对归纳整合能力的有效考查。语言文字运用给出一段关于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确食物摄取的语料,和生活实际联系相当紧密。更加强调创
13、新情境的设置,如作文中试题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再以扬雄观点进行举证,任务驱动则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任务中的“当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任务中的“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体现出很高的创新性。总之,全国乙卷语文试题,以全面融入的形式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全面发展;以相融相通的形式对标课程标准,引
14、导教育教学;以融会贯通的形式考查关键能力,服务科学选才,体现了命题的高水准、试题的高质量。三、2022年高考备考建议根据2021年高考题“目的明确,守正出新”的特点,2022年高考备考应该重视以下几点:1.做题(选题)要做突出核心价值的试题,核心价值主要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法治意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等十大方面,尤其是作文要围绕这些备考。2.要落实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要求,如一些考核点和答题的方向,以文言文阅读为例,要识记重点的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意义、作用,断句的法则,常见的文化常识,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等。3.紧扣时代脉搏,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作文的备考要注重社会的热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