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动作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doc

    • 资源ID:1804270       资源大小:19.3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动作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doc

    动作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 一 体验是音乐教学常用的手段,但是不同的体验方式却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恰利利恰利一课,在课的开始就有两种不同的体验方式。 方式一: 多媒体出示,音画结合,领略风土人情。(多媒体播放印尼风光,背景音乐恰利利恰利) 师: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简称印尼。这里是美丽的巴厘岛,有着众多热带雨林植物和高大茂盛的椰林。 设计意图:以时光穿梭机的形式带领学生观光旅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印尼风光。 方式二: 1.随鼓声走出不同的音符(教学歌曲中的音乐元素)组成的节奏: (1) XX X X (2) 0 0 XXXX X X 2.分别用演奏铃鼓、敲击凳子等方式体验以上两种节奏。 3.将节奏组合起来,完成二声部合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来体验不同节奏型,通过敲击凳子、演奏铃鼓等方式来感知悠长与欢快两种不同感觉的节奏,同时为解决歌曲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两相比较,第一种设计主要是运用了音乐的弥漫性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欣赏风光的同时,不知不觉感知歌曲的旋律。同时注意音乐文化的渗透,学科之间的整合。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印尼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对于要学习的歌曲,只有一个表面的听觉印象,没有深层次的对音乐元素的感悟。第二种方式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来感知歌曲的音乐元素,在走节奏、敲节奏、合作完成节奏的实践中,对音乐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通过自己身体的感知、参与和体验,达到得心应手、真知真会的境地,同时避免音乐教学中各种弊病的出现,如枯燥、呆板、机械、僵化、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等,感受到音乐固有的生命力和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这两种设计没有绝对的褒贬之分,但是在教学时间宝贵的情况下,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第二种设计更接近音乐学科本身的特性。中国古人在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再看我们的身边,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星光大道等广为人知的音乐节目中,几乎没有音乐脱离动作而单独表现的。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说:“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是人性本能的体现和最自然的体现。通过实践来进行音乐教育和教学,是再好不过的手段和途径。”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行动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在音乐教学中,动作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动作来体验音乐的各种元素,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它是学生天性最本能、最自然的体现。动作体验应当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得到系统、全面的展开,使之成为体现并塑造儿童性格、培养其仪表和情操以及促进人际交流、集体协调的一切重要手段。 二 达尔克罗兹说:“用身体去体验音乐,不仅要求音乐的能力,也要求整个人的性格。”所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及其动作去体验节奏和音乐尤为重要。这种十分必要的体感是无法用其他方式获得的。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发现及运用的动作体验大体有以下方式: (一)声势 声势指用身体部位击出一定的节奏,它既有声音,又有节奏;既有姿势,又有动作,所以称为“声势”,也可称为“身体的打击乐”。声势既体现节奏,它本身也是一种动作。声势可以作为伴奏去强化音乐、语言和节奏,还可以用拍手去代替数休止符,也可以作为主奏正如节奏本身也能成为音乐一样。尤其是作为动作的伴奏,常常只用节奏即可,或在音乐中加入节奏。声势中最常用的是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 即使是简单的拍手,也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必然带来不同的音响效果。比如:拍放平的手掌、拍凹下的手掌、改用两个或三个手指拍、轮流用手掌和手背拍等发出的声响,从而突出强弱不同、音色不同的效果。当我在课堂教学中告诉学生,拍手也要追求声音的美感时,他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提出疑问:“拍手也可以好听吗?”在孩子们的心中,拍手就是一种“啪啪啪”的声音,而且他们习惯于使劲拍,不擅于轻轻地拍。当我引导他们拍击出有强有弱不同的声音时,孩子们兴奋不已。 不仅仅是拍手,我们还可以借助身边的一些教学用具来进行声势练习。比如在观摩张娟老师执教的踏雪寻梅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节奏、走进音乐的情境,请学生蹲到凳子后面,用指尖轻轻地敲击节奏“XX XX”,以此模仿小毛驴走路的声音,给歌曲伴奏。为了给下一步的木琴演奏“35 ”做好铺垫,当学生敲击第三个音的时候,请他们用左手去轻轻敲击旁边同伴的凳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控制自己手的力度,知道了只有用指尖轻触凳子才能发出像小毛驴走路的音响。这种有变化的敲击,让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单一。在这个声势练习中,孩子们仿佛走进了下雪天,自己骑着小毛驴去寻找那芳香的腊梅,从他们的神情之中,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充满诗意。 如果让拍手跟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方式就更多了,可以千变万化。还以文章第一部分的恰利利恰利一课为例,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的节奏是相同的,都是“ x x x x x”,我们可以这样去设计声势:“ 手 手 手 手 捻”,这里用拍手来演奏八分音符,轻轻跺脚来表现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因为在弱拍的位置上,所以用捻指来表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图谱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谱展示,再配上动感的声势练习,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体验到歌曲的韵律,使音乐课的学习充满了乐趣。 (二)律动 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动作体验离不开律动。在教学实践中,律动的形式非常多。如按音乐的节拍行走、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走或摇摆等。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容易做到,有时候需要在多节课上反复练习、坚持练习。以一首儿歌为例: “小小老鼠树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蚂蚁扛大树,大象没力气,事情全颠倒,哈哈!你说多可笑。小小鱼儿飞呀飞在蓝天里,小鸟儿游啊游在大海里,公鸡会生蛋,母鸡喔喔啼,事情全颠倒,哈哈!你说多可笑。”可以让学生带上小动物的头饰,去设想被颠倒动物的神情、动作并行走表演,然后要求其他学生猜测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学生会感到非常有趣。 乐句,是音乐语言的基本表达单位,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单位和表达音乐主题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乐句的感受能力将有助于他们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在音乐课堂动作体验实践时,我常常请学生们按照乐句的起始准确地走和停,通过这样的律动,孩子们的乐句感得到显著的提高。 比如:顽皮的小杜鹃一课,这是一首奥地利民歌,它情绪欢快活泼,略带俏皮,歌曲中加入了“咕咕”的叫声使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请一个学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走动,去寻找顽皮小杜鹃的踪迹,要求每听到一个乐句必须要变换一个方向;其余的学生扮演小杜鹃,蹲在凳子后面,每一个乐句结束的地方出现 “咕咕”的时候,“小杜鹃”们就把小脑袋伸出来,用歌声“咕咕”跟寻找他们的小朋友打个招呼。 这个活动简单易行,妙趣横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乐句的起始,培养了学生的乐句感。 (三)游戏 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生动有趣的动作体验中,游戏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自己所见、所闻、所用的游戏归为这样几类。 1.走的游戏 动作体验的音乐实践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兴奋而吵闹,或者根本无暇顾及老师所说的游戏要求。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玩一个“无声走”的游戏,告诉学生谁能够无声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上,谁就是游戏的胜利者。这个时候,哪怕再顽皮的学生也会遵守游戏规则,静悄悄地回到座位上,给老师的音乐课堂调控腾出一块空间。 在进音乐教室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养成井然有序、不拥挤的好习惯,我们会经常玩一个“触电”游戏。让学生静悄悄地一个接一个地走,不能拥挤或掉队,否则就“触电”了。学生在这个“走”的游戏中非常认真,不但再也不会有吵吵闹闹、你推我挤的现象,而且他们还会用眼神互相提醒:“喂,不要触电啊。” 在走的游戏之中,我们还可以放一些安静、优美的乐曲,让学生聆听,要求他们想象自己来到了大自然或妈妈的怀抱中,漫步、徘徊,欣赏和陶醉在这无比宁静、优美的理想环境和精神境界中。 2.听的游戏 听是音乐课堂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于学生们而言,要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倾听音乐及各种声响,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在动作体验的过程中,我通过几个小游戏来培养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1)传递发响的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是学生的最爱。在课堂上,我经常请全体学生围坐,来去传递一只轻轻地敲响了的乐器,比如:串铃、碰铃等等。传递时不能碰得它再发响,传递失败的学生表演一个节目。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2)寻找声音伙伴。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手持不同的小乐器站在一边敲击并小范围地走动,另一组学生先看清自己的搭档伙伴拿的是什么乐器,然后蒙上眼睛向前行走靠听声音来寻找自己的伙伴,谁找到了自己的搭档伙伴,谁就是游戏的胜利者。 像这样的游戏很多,比如“小锣领路”“警钟”、“清风拂面”“雨点滴身”等等。从音乐课堂一开始就培养学生懂得活跃,也懂得安静。让学生知道,体验安静也是一种享受,只有在安静之中,才可能培养出适合艺术的心境和思维。 3.体感游戏 音乐能力的发展,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而无论歌唱还是演奏器乐或者舞蹈,松弛、稳固与紧张感的协调统一、对自己身体张力的感知与控制、对身体平衡感觉的培养和锻炼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动作体验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经常让学生玩一些体感游戏。 比如,我们在歌唱开始之前,为了让学生放松,请他们与同伴之间互相轻轻拍打肩膀、击掌,互相叉腰体会对方的呼吸和横膈膜的力度,既放松了身体,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 再如,学生在演唱时,很难让自己的笑肌保持积极状态。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玩一个“定格”游戏。学生站立着,教师走到谁面前,点他一下,他就被老师“定格”了,保持笑肌上抬的稳固。这样“定格”以后,教师弹一个音,被“定格”的学生用“啊”声轻轻地发出,当教师喊哪一个部位“放松”的时候(笑肌、脖子、下巴、手臂、腿等),大家就放松那一个部位,直到喊“全身放松”。这样的游戏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放松,什么是紧张,同时调节了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发声练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平衡感觉和动觉同样重要,只有通过适当的张力(使某个部位稳固)才能做到平衡。 学生们课后玩的一些小游戏,对于我们的动作体验音乐实践课也有启发。比如一人充当小木偶,听任另一个学生的摆布,做出并保持固有的姿态不变或者两个人玩“镜子游戏”,其中一人模仿另一人的动作。不要小看学生自创的这些小游戏,其实就是在锻炼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 三 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想用好动作体验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好的动作体验教学一定要围绕音乐进行 动作是外在的表现,在很多的教学中,动作体验仅仅停留在“热闹”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不应该仅仅做一个外行人。透过“热闹”,我们更多是需要思考动作体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其实,动作体验是和内部的节奏、情感等体验“通联”的,它是学生“内心体验”的外在表现,是由内而外、内外统一的。这就需要我们以音乐为本,不能脱离了音乐而只存在动作。 这个“围绕音乐进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动作体验教学中的设计要远离“说音乐”和“解读音乐”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很多音乐课堂上,也有动作体验,但伴随着的是老师的语言解读,用语言在向学生诠释音乐的内涵。其实在音乐课上,我们要尽量少用或不用语言和学生交流,而仅运用音乐的情感特质,自信和大胆地开发属于我们教师和学生自己的肢体语言,用好我们的耳朵和嗓音,通过表情、动作、体态、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引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好奇心和兴奋感,激发学生自身对情感原有的观察力、敏感度,以培养学生通过集体音乐活动习得并发展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认知能力、情感调节控制能力。 (二)好的动作体验教学需要教师足够的耐心 张文质在慢教育一书中说道:“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动作体验设计的教学方法看似简单却很有效,并全部来自歌曲作品本身。给学生认识音乐一个缓冲的过程,不急于求成,不急着赶进度,让学生慢慢学会倾听、遵循规则、与人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动作体验的过程中去发现音乐的规律。 另外,相对于用钢琴、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而言,用动作体验教学,可能在教学进度上会相对较慢,但很多时候乐器伴奏和多媒体伴奏是学生音准的“拐杖”,不把“拐杖”甩掉,学生就很难学会独立走路。而用动作来体验音准,需要学生用心去投入感知,并通过调节面部笑肌、练好耳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音准能力。用动作去反复体验一个音符的高低强弱、一种乐器的音色、一个乐句的长短等,看上去慢了,但其实是为将来的音乐学习做了更多的铺垫,这里的“慢”是为将来的“快”做好准备。 (三)好的动作体验需要教师强化课程开发能力 科林?马什说:“教师必须扮演课程开发者的角色,并将此看作是他们的专业职责,而不是额外的负担。”新课改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责任,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搭建了新的平台。 动作体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它并不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方法的照搬,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和自身的特色等来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研读音乐作品,找出音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并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动作体验学习音乐后,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喜欢音乐课了。通过每天研究不同的案例,我记下成功与不足之处,细细揣摩不同体验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变化,由原来的课改 “消极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前行者”。这种自主性、能动性,加快了自己专业研究的力与度。每日都在探索动作体验教学的过程中一路前行着,一路快乐着。 注 释: 廖乃雄论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378页。 同,第395页。 吴丽娟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注意事项

    本文(动作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doc)为本站会员(3d66)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