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

    • 资源ID:1816237       资源大小:19.4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和领悟支持的状况及其相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学科两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大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大四年级;(2)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学科两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大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支持与大三年级的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我国现实国情下,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目标早已被社会、学校、家庭确定为考上大学这条毋庸置疑的道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真正的选择权利和自主思考意识。所以,进入大学后,他们往往不能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而是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采取应付态度,厌倦逃避学习。还有部分学生没能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不能完全脱离中学时代由老师监督的被动的学习模式。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大学生这一群体成为了社会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2002年中国青年报1刊登了一篇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公众形象的调查文章,文章指出,在公众心中当前的大学生学习精神状态萎靡,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追求增多,学习态度非常好的人只占到大学生总人数的8.5%,大学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跌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据一项调查表明高校在校大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的逃课率甚至达到50%以上,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甚至,还有一些学生退出了大学学习。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我国的社会进步也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概念界定 1.2.1学习倦怠的定义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倦怠,“学习倦怠”的概念来自于对职业倦怠的研究。1974年费登伯格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2,而后许多的学者花较多的精力研究“职业倦怠”。国外与台湾学者是将“职业倦怠”的理论成果直接借鉴到学习领域中来研究学习倦怠的,因而关于“学习倦怠”的定义基本上是引用“倦怠”的概念或者借鉴“职业倦怠”的概念。Julie Pham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学生伴随于长期的高水平压力体验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3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倦怠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些学者逐渐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倦怠。台湾学者杨惠贞定义学习倦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的现象。”3近来又有大陆学者杨丽娴从我国大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吸取西方学者关于倦怠的相关研究,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理论,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4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该定义从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习倦怠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界定,在国内也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本研究采用此定义。 1.2.2领悟社会支持的定义 领悟社会支持(perceived social support)这一概念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正式提出。大量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及学习倦怠都有不可割舍的联系,这已在心理学界获得普遍的支持。Albrecht(1987)甚至认为社会支持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石”。5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呈现两种走向,一种观点将社会支持视为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如若将这两种观点加以融合,那么社会支持就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提供给个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领悟社会支持是在研究社会支持的结构成分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相对于实际社会支持而言的。实际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实际获得的支持,是个体在面临压力时,周围人实际提供的帮助行为。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的信念。67叶俊杰(2005)认为领悟社会支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类特质特征,是在个体属性影响下,在长期应对压力情境中形成的,它对于个体的成熟和应对技能的发展紧密相连。8研究发现,实际社会支持对改善个体的学习倦怠没有有益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成为个体的负担。因此,可以认为领悟社会支持相对于社会支持对个体更有实际意义。 根据以上的论述,本研究将领悟社会支持定义为: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希望和评价,个体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的信念,个体感受到的在社会上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的情绪体验的满意程度,它强调个体对各种社会支持来源的自我感受和理解。 1.3研究现状 1.3.1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习倦怠的研究,Gold(1989)的研究表明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可以用来预测他们在未来从事教师行业时所产生的职业倦怠。Neumann(1990)等人的研究发现,师生之间的关系、学习的灵活性和卷入程度等因素,会对学习倦怠中的情绪耗竭及成就感低这两个因素产生影响。研究者Megails和Jacobs等人在2003年就分别得出了这一结论:前者发现父母、教师、朋友的支持与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呈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后者在对1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了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预测低倦怠水平的结论,其中,来自朋友的支持作用巨大。 1.3.2关于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各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为重要社会资源的社会支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1世纪以后,关于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数的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将领悟社会支持看做是个人属性。对于不同阶段的个体,影响其社会支持的因素也存在差别。影响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因素有家庭因素、性别、年级、专业等因素。 Malecki研究认为,社会支持有助于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个体的幸福感和快乐感。王翠蓉(2008)通过对546名高职生的调查研究,认为高职生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提高高职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学生学习倦怠。丁锦红的研究发现,女生感受到来自周围支持的水平显著比男生高。何心展的研究发现,对与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的领悟水平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9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安徽师范大学随机抽取207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收回问卷17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保存169份,问卷的回收有效率为81.6%。其中,男生67人,女生102人;大一年级51人,大二年级45人,大三年级24人,大四49人;文科83人,理科86人。 2.2测量工具 2.2.1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 本研究采用连榕、杨丽娴、吴兰花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分为情绪低落(8个题目)、行为不当(6个题目)和成就感低(6个题目)三个因子。量表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p 表3-7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方面的差异研究 由表3-7可知,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3.2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研究 表3-8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年级方面的差异研究 表3-9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年级维度的LSD事后检验 注:*均值差的显著水平为0.05 由表3-8知,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在年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不会因为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表3-9知,大一年级与大三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大一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大三年级的学生。 3.3.3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学科差异研究 表3-10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学科方面的差异研究 由表3-10可知,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学科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3.4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表3-11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注:* 在.01水平上(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3-11可知,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学习倦怠水平越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4.讨论 4.1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的讨论 从表3-1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的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进一步筛查,在所调查的169名学生中有70名学生的倦怠总分大于或者等于60分,即说明总体上有41.42%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学习倦怠。而从各个维度上看,情绪低落上总分大于或等于24分的有83名学生,说明占33.45%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学习倦怠;行为不当以及成就感低上得分大于或等于18分的分别有103和51名学生,说明分别占60.95%和30.18%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学习倦怠。可见当今大学生的确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其中部分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这一维度得分最高,可见很多大学生因为厌学而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诸如迟到、早退、注意力不集中、逃课、上课玩手机等。此外,情绪低落这一维度得分也较高,说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多地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得分最低的是成就感低这一维度,这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较低的成就感,或者因为能力不足而产生低成就感。10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情感特征这三个方面都显示出当代大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的问题,这应当引起学生个人、学校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从表3-2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处于较高水平,大多数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以及周围人的支持。进一步分析可知,在169名被试中只有10名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较低,约占总数的5.92%。领悟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中,学生家庭支持这一维度上得分较高,这可能是在遇到很多比较重大的问题的时候,家庭能给予较多的实质性的帮助。另外,大多数人上大学都是远离自己的家,在异地求学,学校又是寄宿制。很多人在离家之后,才体会到父母曾经给予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心,这时候可能会和家庭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更容易感悟到来自家庭的支持。 4.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性讨论 4.2.1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正如Gallagher11在研究中提到,学业表现的性别差异主要是受到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且,会随着学习内容而改变。这些因素包括男女生的表达方式、对某些科目特定的看法、对课题熟悉的程度,以及对教师的期望等等。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学习倦怠要显著高于女生。 4.2.2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年级方面的差异性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在年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年级这一因素不会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大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大四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大一年级的学习倦怠水平高于其他年级,大二年级高于大三、大四年级,大三年级低于大四年级。这与前人得出的结论不一致。魏婷12的研究显示,根据年级将学习倦怠氛围3个阶段:蜜月期(大一上学期)。资源耗竭期(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危机期(大三下学期至大四)。她提到大四学生临近毕业会更加珍惜学校的学习,所以这一阶段发生学习倦怠的几率并不高。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些不同,可能是因为问卷发放时间的问题。此外,学校的学风、班级的学习氛围、周围同学的榜样作用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 4.2.3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学科方面的差异性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学科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入学选择专业时,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未来的就业倾向来选择的。而本文主要调查了文理科的差异。文理科都注重理论的传授,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乏味。晦涩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倦怠。这两者可能与工科存在显著差异,因为工科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也未得出文科倦怠得分高于理科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对象选择的是师范院校。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了缓解学习倦怠现象。我们可以适当改变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要尽量多的联系实际应用,同时,加强在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培养。 4.3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差异性讨论 4.3.1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男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低于女生,这是因为男女生各自的心理特点、社会文化以及沟通方面存在差异。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寻求或接受外界的帮助和支持13。其次,一直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女生是弱者,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相对男性而言,人们会不自觉的给予女生以帮助和支持。而对男生,人们赋予了“男子汉”的角色,人们更多的期望男生能独当一面,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最后,女生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方面强于男生14。因此,女生在于和家人、朋友沟通方面普遍优于男生,男生不善于表达。女生因此也就能获得更多来自家人、朋友及其他人的支持。 4.3.2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年级方面的差异性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在年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大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支持与大三年级的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大一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低于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大二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低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大三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高于大四学生。 4.3.3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学科方面的差异性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学科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文科得分高于理科。文科学生一般情感比较丰富,也善于表达,遇到困难挫折时,更容易向周围人求助,得到的社会支持会更多。另外,一般认为,文理科认知风格不同。文科是场依存型认知方式,依赖性较强,容易向周围人求助;理科是场独立型认知方式,偏向于独立解决问题。为此,大学里我们除了专业课以外的公共课,可以让文理科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让两者接受的培养方式和教育内容一致,以缩小文理科之间的差异。 4.4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及其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均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呈现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越高,学习倦怠的程度就越低,而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越低,学习倦怠的程度就越高。 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强调了个体对各种社会支持的自我感受和理解。领悟社会支持能够预测低倦怠水平。一般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人,具有积极的人格倾向,能够积极看待遇到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不是逃避,厌倦,而是迎难而上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人会产生较低的学习倦怠。另外,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在长期应对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类特质特征,高水平的领悟社会支持本身就是一种较熟练的社会技能。秦启文认为,社会技能是个人影响和操纵他人的一种本领。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种关系之中。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与周围人们的关系。社会技能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甚至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价值15。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生活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 今后,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高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来降低他们的学习倦怠水平。但是,若要克服学生的学习倦怠,还需要学生个人、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5.结论 5.1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和学科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5.2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和学科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5.3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学习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oc)为本站会员(3d66)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