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职业院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doc

    • 资源ID:1853687       资源大小:20.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院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doc

    职业院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8-2020)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民俗文化作为一门专业拓展课程,也在努力探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视角和新方法,旨在为职业院校高素质劳动者的养成提供必须的文化素养,积极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无缝对接。 本研究在长期教学实践、调查问卷、行业调研基础上对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的诸多问题进行摸底调查,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构建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新思路、新视角与新方法,以期推进人才培养的优化,希望对旅游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课程概况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作为全国旅游类知名的院校,素有“旅游业黄埔军校”的美誉。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培养的人才除了应具备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中国民俗是我国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结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中国民俗文化是我院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普遍开设在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商贸专业、动漫设计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等旅游类相关专业或方向。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民俗概论、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节日民俗、交通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娱乐民俗、语言民俗、民间文艺等。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主要关注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乐等环节所运用与开发的民俗事象,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掌握的民俗文化理论与知识,分析和运用于专业学习和实践,对各地各民族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持比较客观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及文化素养。 二、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构想 (一)课程教学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8-2020)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要求。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内容的取舍依据为职业技能标准。将校企合作落实到课程建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涵盖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 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知识面宽,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能力结构能灵活运用所学民俗文化理论与知识于专业实习与岗位实践,对我国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能持比较客观的态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觉。 素质结构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身心素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本课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教学过程中,以河南省博物院、康百万庄园、洛阳民俗博物馆、清明上河园等为实训场所,教师对民俗实物展品进行立体式讲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并直观地体会各类型民俗。教学过程强调学生有效地分组、分工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对民间民俗文化合理的旅游开发和自觉的保护意识。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够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国民俗文化的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有仍很大差距,课程内容的设置总想面面俱到,基础性、理论性内容所占比例较大。 2.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不注重实操技能和行业管理经验的引入,未能与行业标准“无缝”对接,也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目前,各院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严重缺乏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具有实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因此,会出现教学结构不合理、不熟悉职业学院的运作过程及相关技能,很难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4.现有实践教学未能与职业标准对接 目前,中国民俗文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民俗知识与理论未能真正融入职业技能培养与专业实践教学,未能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这已经成为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 2018年6月全国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召开,高度重视科研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作用,积极推动职教科学研究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2018年,教育部建立了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集中动态反映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变化情况。2018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开展“知识+技能”考试制度改革。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必须适应时代与市场需求,尽快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积极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积极探索从“教学”模式向“学教”模式转变;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教师引导”模式转变。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必须紧密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探索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三、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在很多职业类院校均有开设,根据我们的调研,开设本课程的职业类院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注重基础性和理论性。这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有很大反差。中国民俗文化必须通过课程内容整合,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及行业的无缝对接。 首先,需要调整实践教学的设置与比例,将学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并重。 其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同研究、设计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对中国民俗文化教学过程进行了科学设计,将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及生产项目引入课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通过项目驱动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再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教材。为使教材能反映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实现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保证教材内容实用性与先进性,应以专业教师为主,邀请企业、行业一线专家参与到中国民俗文化教材开发的全过程,召开教材开发研讨会,共同研讨教材编写,使教学实际更能反映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与市场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最后,将教学模块与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中店”、“前校后店”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对接,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标准改革,研究和编制新的课程标准。 四、推进考核体系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的比较通常的惯例是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尤其是结果考核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很大,如以期末考试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的成绩涵盖试卷和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形式很难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也就很难实现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也必须适应人才培养与市场评价的实际。 推进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考核改革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以考促学,注重学生技能、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可采取三个层次基础知识采取闭卷考核;基本技能与操作,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让学生做课程设计。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全面推进过程考核。同时,引进第三方评价,将学校考核、家长考核和社会考核三方评价有机结合。 具体操作而言,积极探索题库考核、过程考核以及模拟景区和旅行社现场考核相结合,将“校中店”实践情景引入课程考核。 五、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就河南而言,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必须依据郑州及周边地区旅游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模块化”特征为课程体系,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中国民俗文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和谐的理论与实践课关系,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内容与方式紧贴行业发展现实;建立一套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适用实用教材;开发中国民俗文化教学资源库,打造精品课程;特点鲜明的系列专题课教学。 教学方式方法而言,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贴身案例教学(用学生熟悉的民俗文化知识进行案例教学);合作探究式自主学习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民俗文化基础常识和专业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完善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认为“当学生由那些从事创造性的,努力探索的学者们来施教,得益的不仅是学生,当年轻一代认真或天真地发问的时候,学术本身也会因此而丰富。”因此,对职业院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言,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积极引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客座教授等,师资力量正日益壮大,教师素质逐渐提升。可是,也出现一个很令人遗憾的现象,高校一边在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引进的硕士、博士等人才在基础理论方面很扎实,却没有专业技能,课堂教学偏重理论教学,没有相关的实践经历和相关的管理经验,一些教师虽然具有相关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可是却不具备扎实的技能。 未来,高职院校要打造“亲产业型”专业,必须打造以集体智慧为特征、专业技能过硬的研究型师资队伍。注重实践教学,给专业课教师亲产业的机会,引领教师深入实践教学一线,提升专业技能。就课堂教学而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新理念。 中国民俗文化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要求教师既要懂得专业知识,熟悉专业技能,又要懂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以集体智慧为特征的研究型教学队伍。教师要做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未来,中国民俗文化课教师要响应学院号召,积极申请下企业挂职锻炼,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校企互通式双师型教师,从而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第 10 页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院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doc)为本站会员(3d66)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