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情况报告今年以来,区档案馆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做实理论武装为关键、以开展思想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舆论引导为重心,确保在意识形态阵地不缺位、不失位、不错位,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履职情况(一)强化组织领导,守好意识形态“责任田”一是加强谋划研究。区档案馆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有关意识形态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做到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结合实际制定2023
2、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今年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安排部署会1次、听取汇报2次,每季度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分析研判,部署推进具体措施,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按制度、按要求、按措施做深做实做细。二是加强责任落实。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的理念。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班子成员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二)夯实理论武装,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一是抓好
3、中心组理论学习。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着力在更高更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领导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年开展中心组学习12次,交流研讨5次,撰写心得体会36篇。二是抓好党员学习。通过每周二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等方式,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廉政教育、保密教育,让全馆党员干部了解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
4、个维护切实增强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的素质本领。三是抓好专题学习。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我馆制定学习计划,抓好党的创理论学习,努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研讨4次、书记讲党课1次、书记谈体会1次。为进一步深入调研,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9月到龙湖金融岛、10月到XX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调研。全馆人员联系工作实际、立足自身岗位,撰写调研报告,实现了学有所获、研有所得,增强了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把握宣传导向,唱响意识形态“主旋律”着力建设立体多维、融合发展的档案宣传体系,把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实现规模化、集群化效应
5、作为提升意识形态领域传播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挥档案及档案工作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中的作用,如在网上展厅宣传金水发展史,线上线下宣传6-9国际档案日等。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办公区域利用显示屏、宣传栏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人好事等,充分发挥正面典型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三是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信息管控。针对网络舆情,由专人负责,实时跟进,及时做好舆情监测与上报工作。紧扣党员干部所思所想,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
6、重点领域网络舆情监测,严格要求我馆职工要有政治敏锐性,谨言慎行,积极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二、存在问题(一)学习主动性需加强。部分干部职工在意识形态学习中针对性不够,缺乏自己的思考,与工作联系不强。(二)思想认识不够深入。部分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往往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片面认为只要把业务工作完成了就是尽职尽责。(三)宣传力度需加强。在应用网络新媒体向社会大众宣传意识形态工作方面还不够积极有力,舆论阵地的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三、下步打算(一)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
7、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之以恒做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勇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敢于批评错误观点、错误倾向。(二)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监督。深刻把握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与规律,严查实控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全力抓实抓牢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络舆情员的培训,对异常意识形态网络舆情要及早发现、及时报告、迅速处置,及时消除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规范本馆网上信息传播和党员干部微信群、朋友圈等信息传播,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三)建立落实分析研判机制。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定期会商研判,适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讨论,及时研究重大舆情、重要情况中的倾向性、苗
8、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做出安排,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对意识形态的重要工作抓好贯彻落实。(四)持续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屏障。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引领功能,持续加大历史档案、红色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专题档案文化资源的开放、开发力度,坚持用档案铁证同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和行为作坚决斗争,实现档案文化存史资政育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筑牢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屏障的积极作用,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倾力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党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一、背景和意义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
9、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这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其中,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度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报告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
10、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2019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
11、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有助于在大众心里播下崇尚真善美的思想火种,指引、规约和激励人们积极创建美好生活,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智慧。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
12、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传统美德指从中国悠久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具有时代影响性且有利于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和后代成长发展的优秀道德文化遗产。它不单包含五千年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亦包含“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革命道德,它能有效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间的关系。所以中华传统美德是从中华文明之中孕育而来,可以被后代传承且不断被赋予
13、新的时代内涵的一种优秀道德遗产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从国家层面看,即“治国”,其表现有“忠、廉、公、正、庄、节、笃、厚、实、恒、明”等特点。在处理国家民族关系方面传统美德倡导忧国忧民、公忠体国、抗暴御侮等。从社会层面看,即“平天下”,其表现有“义、礼、宽、敏、惠、”等特点。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美德倡导见义勇为、贵和乐群、团结友善等,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家庭层面看,即“齐家”,其表现有“孝、慈、谦、敬、勤、俭、让、恭”等。在处理各种家庭关系方面美德倡导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亲善邻里等。从个人层面看,即“修身,其表现有“智、勇、信、节”等。个人在自我提升时应遵循传统美德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个人气节。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个层面,这四者紧密相交、不可分割。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传统美德是学术化规范特征和政治意识形态特征并存;是阶级特性与全民特性并存;是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并存;是历史性和现实性并存。传统美德具有伟大的主体包容性、广远的立体开放性、深层的本体继承性。所以传统美德作为传统道德中的精髓,其具有传递性和恒久性、时代性和序列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