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2018年神经总论与脊髓-文档资料.ppt

    • 资源ID:1895517       资源大小:9.83M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神经总论与脊髓-文档资料.ppt

    神经解剖学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学,总 论,一、开设此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1巩固以前学习的神经系统解剖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奠定基础。 2神经系统疾病增多,虽然CT、MRI等应用广泛,但神经系统基础知识仍然非常必要。,概述: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它将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并传递到机体的各系统器官,控制和调节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第一章 总论,周围神 经系统,神经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端脑 间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髓,脑干,按与中枢连 接的部位分,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按所支配 的范围分,躯体N 内脏N,内脏运动N 内脏感觉N,一、神经系统的区分,脑,脊髓,躯体运动N 躯体感觉N,神经系的区分,脑的分部,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The nervous system may also be divided into the somatic and visceral nervous systems.,二、神经系统的组成,1. 神经元 (neuron)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胶质,树突 轴突,胞体,突起,神经元的分类,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占 99.9 %),高尔基I型神经元 高尔基II型神经元,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胆碱能神经元 单胺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根据神经元的功能,按轴突的长短,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Nerve fibers),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分类,突触: 神经元间联系方式,(synapses),神经胶质:数量比神经元多数十倍,突起无树突、轴突之分,胞体较小,不具有传导冲动的功能。只对神经元起着支持、绝缘、营养和保护等作用,并参与构成血脑屏障。,2. 神经胶质 (The neuroglia),神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 室管膜细胞,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 (reflex),反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宜反应,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其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中枢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效应器(肌肉、腺体)等五个部分。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反射弧,(Reflex arc),感受器 (Receptors),传入神经,Afferent neurons,Central nervous system,Efferent neurons,Effecter,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For example, if ones fingers are burned by a candle, the hand that receives the painful stimulus is rapidly removed from the flame with a jerking motion.,脊髓灰质和白质,大脑半球的灰质白质,神经节(ganglion):在PNS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中成团块,纤维束(fasciculus),脑冠状切面,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中一起称为神经。,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置:,形态,6条沟,两个膨大:颈膨大 腰骶膨大,脊髓圆锥,终丝 31对脊神经 脊神经前根和后根 31个脊髓节段,第一节 脊髓 (spinal cord),以前所学: 1左侧颈膨大半损伤,四肢运动感觉情况. 2某人脊柱损伤,左下肢不能随意运动,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右侧脐平面以下皮肤痛温觉消失,诊断椎骨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分析: 脊髓损伤的部位(节段) 哪个椎骨骨折引起 解释上述症状和体征,脊髓位置,成人的脊髓平 第一腰椎体下缘,胎儿的脊髓 与椎管同长,脊髓的外形,脊髓圆锥,颈膨大,腰骶膨大,脊神经节,脊髓圆锥,终丝,马尾,(Conus medullaris),(Cauda equina),(Filum terminale),(Spinal ganglion),脊神经根,前根(运动根) 后根(感觉根),脊髓节段 (spinal segment)每对脊神经根根丝的出入范围为一个脊髓节段,划分为 31个节段,即颈髓 8节、胸髓 12节、腰髓 5节、骶髓 5节、尾髓 1节。,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了解内容), C 1-4 髓节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 C 5-8 髓节 T 1-4 髓节 比同序数椎骨高 1 个椎体 T 5-8 髓节比同序数椎骨高 2 个椎体 T 9-12 髓节比同序数椎骨高 3 个椎体 L 1- 5 髓节平对第 10、11、12 胸椎 S 1-5、Co1髓节平对第 1 腰椎体,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C8,T6,T3,T12,L2,L5,S2,后正中沟,后外侧沟,后索,外侧索,前外侧沟,前正中裂,前索,后角,侧角,前角,中央管,中间带,灰质后连合,灰质后连合,脊髓的 内部结构,灰质,白质,前角 侧角(T1-L3) 后角 中间带:灰质前、后连合、中央管,网状结构,前索 外侧索 后索,白质前后 连合,Gray mater,white mater,后角,中间带,前角,前角外侧核,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颈髓),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后角颈、网状结构,后角基底部,中间带,包括背核、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前角底,中央灰质,前角内侧核,前角及病变 一、前角细胞: 1.运动神经元; 2.中间神经元。 二、运动神经元分群及机能 三、病变综合症 1下神经元损伤症; 2节段性机能障碍; 3同侧瘫; 4肌纤维震颤,脊髓灰质前角,皮质脊 髓前束,延髓,大脑,中脑,皮质脊髓侧束,后角及病变 一、细胞分群 角周巨细胞:后角周边,贯穿脊髓全长,接受后根痛温粗触纤维。 胶状质:全长,多至本节。 固有核:贯穿脊髓全长,接受后根痛温粗触压觉纤维及胶状质纤维。 胸核:后角基部,胸段及上腰段明显,接受后索及根的纤维至本侧脊髓小脑后束。 中间内侧核:位于中间带与胸核之间,全长,接受后索及根的纤维至两侧脊髓小脑前束。,二、机能分配:后外-近段;前内-远段。 三、病变综合症 1.同侧肢体节段性感觉障碍; 2.痛温消失,触觉迟钝,即分离性感觉障碍; 3.与该部关联的脊髓反射消失或减弱; 4.刺激性痛,但较根性轻,呈束带样、条状痛; 5.上颈段、上胸段多见。,附:神经根损伤综合症: 1.依受累皮节的疼痛放射; 2.痛觉比其它感觉严重; 3.所支配肌肉的肌张力下降,较严重损伤少数可出现肌萎缩; 4.反射障碍与根神经损伤一致; 5.植物神经功能缺失(出汗、立毛、血管舒缩)。,侧角及病变综合症 一、交感N:T1-L3;副交感N:S2-4 二、病变 1.Horner综合症: A眼裂变小(上、下睑板肌瘫); B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瘫); C眼球凹陷(眼眶肌瘫); D无汗; E半侧面部血管扩张; F中枢性交感束、睫状脊髓中枢、颈上N节及节后纤维。,2.血管运动障碍; 3.泌汗障碍; 4.立毛肌反射障碍; 5.排尿、排便反射障碍; 6.性机能障碍等。,脊髓白质,后索,外侧索,前索,白质前连合,后正中沟,后外侧沟,前外侧沟,前正中裂,薄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白质,脊髓丘脑前束,后索,外侧索,前索,楔束,白质,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小脑后束,皮质脊髓侧束,1固有束:节段间联系及节段间反射。如疼痛引起的肢体短缩屈曲反射。 2上行传导束: 浅感觉触压痛温; 深感觉:意识性本体感觉:可感知并判定至大脑;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反射性调节至小脑 内脏感觉:机器化学刺激,漠糊,迟钝,不易定位。,脊髓灰质,大脑,中脑,薄束核,楔束核,延髓,薄束,楔束,薄束 (fasciculus gracilis),起于:同侧 T4 以下脊神经 节的中枢突,止于:同侧延髓的薄束核,功能:传导同侧 T4 以下本 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楔束 (fasciculus cuneatus),起于:同侧 T4 以上脊神经 节的中枢突,止于:同侧延髓的楔束核,功能:传导同侧 T4 以上本 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脊髓灰质,大脑,中脑,薄束核,楔束核,延髓,薄束,楔束,后索(薄束、楔束及一些短束)病变 1同侧束性损伤,深和精触消失; 2深反射消失或减弱; 3深感觉性共济失调,可用视觉矫正; 或a姿势和运动觉丧失,闭眼后不能说明其肢体所处位置;b立体感觉丧失,闭眼后不能辨别和描述出所触摸物体的形态和性质;c两点辨别觉丧失;d振动觉丧失; 4 Rowberg征阳性,闭眼双足并在一起时,不能平稳站立,摇摆并可摔倒,睁眼时对深感觉的丧失可有很大程度的代偿(与小脑共济失调区别)。 5见于脊髓痨、假性脊髓痨、亚急性联合病变。,脊髓丘脑束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前、侧束),起于:对侧后角固有核,止于: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功能:脊髓丘脑侧束传导躯干 和四肢的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躯干 和四肢的粗触、压觉。,脊髓丘脑侧束:传导对侧痛温,痛前温后,内-外:CTLS;在侧束内侧有内脏传入束伴行;同后角发生联系。 1对侧肢体束型皮肤痛温觉缺失; 2分离性感觉障碍; 3经一段时间后痛温觉有不同和度的恢复; 4内脏感觉正常; 5痛温消失水平较病灶低1-2节; 6脊髓内外压迫出现上行性下行性感觉障碍; 7齿状韧带牵拉,故脊髓有占位性病可致双侧痛温消失。,内侧纵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下行传导束,3下行传导束:锥体路和锥体外路。 红核脊髓束: 中脑红核红核脊髓束交叉前角运动细胞 对侧屈肌活动的肌张力和活动 前庭脊髓束: 前庭神经外侧核同侧前庭脊髓束 前角运动细胞兴奋同侧肢体伸肌的张力和抑制屈肌。 顶盖脊髓束: 上丘顶盖脊髓束交叉脊髓灰质视反射听反射 内侧纵束: 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脊髓灰质平衡觉与眼球的运动和头的运动结合起来 网状脊髓束: 网状结构网状脊髓束脊髓灰质调节肌张力,脊髓灰质前角,皮质脊髓前束,延髓,大脑,中脑,脑桥,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病变 1伤侧病灶以下瘫束型损伤; 2躯干肌正常; 3颈部损伤,上肢轻、下肢重(因上肢由侧束和前束双重支配); 4锥体路损伤症。,白质前连合综合症: 1两侧对称性肢体感觉障碍; 2节段性; 3分离性感觉障碍; 4侧束在前束后方交叉,中央管型脊髓空洞症,先累及痛温; 5痛温消失平面较病灶平面低1-2节。 6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髓内肿瘤,脊髓的功能,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 2. 反射中枢,脊髓反射,躯体反射 如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内脏反射 如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 排便反射等,脊髓C4节半横断损伤了哪些传导束?会有何表现?,薄束、楔束:同侧 C4 以下躯干和上下肢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消失。,脊髓丘脑束:对侧 C4 以下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 略触觉消失。,皮质脊髓前束:同、对侧躯干肌和颈深肌都不受影响,皮质脊髓侧束:C4 以下同侧四肢肌瘫痪,颈髓 8 的横切面示空洞范围,脊髓T10节半横断损伤了哪些传导束?会有何表现?,薄束:同侧 T10 以下躯干、下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消失。,脊髓丘脑束:对侧 T10 以下躯干和下肢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消失。,皮质脊髓前束:同、对侧躯干肌和颈深肌都不受影响,皮质脊髓侧束:T10 以下同侧下肢肌瘫痪,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脊髓胸部左半横断后,左下肢瘫痪,左下肢肌肉位置运动觉丧失,右侧浅感觉丧失,脊髓胸部左半横断后,左下肢瘫痪,左下肢肌肉位置运动觉丧失,右侧浅感觉丧失,脊髓胸部左半横断后,左下肢瘫痪,左下肢肌肉位置运动觉丧失,右侧浅感觉丧失,半离断(Brown-Sequard氏症) 1同侧肢体上N元瘫(皮质脊髓侧束损伤); 2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薄束、楔束损伤); 3同侧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束损伤); 4对侧离断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粗略触觉正常或迟钝; 5病变节段灰质(前后角)受损,节段性下N元瘫和节段性感觉消失; 6同侧肢体早期发红、发热;后期发绀、发冷、泌汗障碍。,脊髓定位诊断的解剖特点 1凡灰质病变,均呈节段性机能障碍; 节段性运动障碍前角,下N元瘫,局限; 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后角,相应部位痛温觉消失,深感觉正常; 2灰质病变周边部有刺激症:前角-肌纤维震颤;后角-过敏或疼痛 3白质传导束病变,可出现病灶以下运动或感觉障碍; 4确定病变侧别,主要根据纤维交叉情况: 运动:锥体束在延髓交叉,上对;下同; 感觉:深感觉在延髓交叉,上对;下同; 感觉在白质前连合交叉,白前连合受损两侧节段性感觉消失; 5凡两侧支配的器官,一侧病损机能障碍较轻甚至根本不出现; 6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的病损部位:后角、白前连合、后索或侧索; 7病变涉及髓内植物神经中枢时,可出现相应的植物N功能斋乱。,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神经总论与脊髓-文档资料.ppt)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