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第二单元 第6讲 第2课时-精选文档.doc

    • 资源ID:1962455       资源大小:68.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单元 第6讲 第2课时-精选文档.doc

    第2课时大气运动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考点一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四个步骤”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与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相比,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2)“四个步骤”: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而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地。(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_;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地。(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解析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答案(1)甲>乙>丙>丁。画图略。(呈逆时针运动)(2)乙阴雨甲(3)西南风甲(4)略。(与近地面弯曲方向相反)等压面的判读方法(1)判断气压高低依据及判断思路如下: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凸高凹低”。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B地。考法一不同纬度海面热量差异分析1.(2019·安徽文综,33)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解析就全球而言,海面热量总收支平衡,不同纬度地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之和为零,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故辐射收支差额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副热带海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蒸发旺盛,蒸发耗热量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故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海气热传导差额受纬度因素影响不大,Q4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答案C考法二等压面图的判读2.(2019·山东文综,8)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解析高空等压面分布是乙处高,甲处低,则可推知高空气流由乙流向甲,进一步推出近地面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B项正确。答案B考点二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1.海陆风(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2)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2018·华中师大附中期中)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2019年和2019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判断()A.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人口最密集B.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大温差为4 C.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D.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增强(2)图中温度场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改造城区下垫面,调节热量收支状况B.昼夜温差加大,雨岛效应增强C.雾霾天气加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D.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上升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数值判断,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可能是因为东部工业分布集中,排放的废热多;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判断,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小温差为4 ;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根据两图的城郊间温差变化,可知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减弱。选C。第(2)题,图中二环路乃至三环路以内温度变低,最可能是因为改造城区下垫面,增加了绿地和湖泊面积,调节热量收支状况,使城郊之间温差变小;图中温差减小,雨岛效应减弱;图中没有反映出其与雾霾天气有关;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选A。答案(1)C(2)A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空气流动方向。首先,确定地面“冷”“热”;再画垂直气流,地面“冷”则空气下沉,“热”则空气上升;最后,顺垂直气流方向画出水平气流方向。(2)判断气压高低。地面“冷”或空气下沉为高压,“热”或空气上升为低压。高空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3)判断气温高低。热力环流中,在地面气压高则“冷”,气压低则“热”。考法一城市热岛效应原理应用1.(2019·四川文综,78)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第(1)题,由图读出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40°N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0 ,因此排除A、B、C选项。故选D。第(2)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故选A。答案(1)D(2)A考法二山谷风原理应用2.(2019·浙江文综,7)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解析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地中央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答案C等压线图的判读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这类图有的注明是近地面(海平面),有的注明是高空,有的绘出等压面分布的高程等,形式多变。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某时地面气压场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典 图 示 例获取信息本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展示了等压线图中基本气压场的分布。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和是低压中心,、处气压高,处气压低。解读信息(1)低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如图中。(2)高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如图中。(3)低压槽是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槽线。如图中b。(4)高压脊是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脊线。如图中a。(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它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如图中c。类 图 通 法1.等压线图的判读流程第一步:明确等压线类型结合题干信息、图名和图例,明确图像为模拟气压场还是某实际区域气压场。第二步:分析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明气压场基本形式据等压线数值递变特点、曲直、走向、疏密等判断高(低)气压、高压脊或低压槽、鞍部的分布特征。第三步: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解题气压场中常见的设疑为判断某地风力、风向等天气状况及其变化。需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地回答。2.风向的判定方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为例)。【拓展延伸】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风力大小影响因素常考分析语句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距高压远近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植被多少冬季植被少,风力大地形起伏大小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学 以 致 用考法一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1.(2019·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下题。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据此可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图示时段内台北始终为偏北风;首尔、上海始终为偏南风;北京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答案D2.(2019·课标,9)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下题。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解析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可判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偏南风。答案B考法二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天气特征3.(2019·江苏地理,56)2019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1)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图中西南地区有低压槽存在,A错;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B错;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C错;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故选D项。第(2)题,1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冷空气温度低。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为平原,其西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可长驱直入,受寒潮影响大;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影响较小,故选A项。答案(1)D(2)A考法三风力大小的分析4.(2019·浙江文综,9)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题。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至 B.至 C.至 D.至解析根据题意及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至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A项正确。答案A5.2019·课标,36(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解析本题采用风力大小分析方法,结合图文资料展开原因分析。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限时规范专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本卷共25个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湖北襄阳五中月考)下图为近地面与3 0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a、c代表冬季的海洋a、c代表夏季的海洋b代表白天的陆地b代表晚上的陆地A. B. C. D.解析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垂直气压差大,说明近地面气压更高或高空气压更低,气流下沉;垂直气压差小,则为上升气流。读图可知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所以不可能是冬季的海洋,因为冬季的海洋近地面气温偏高,气流上升;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最可能是夏季的海洋,因为夏季海洋气温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b地气压差小,可能是白天的陆地,因为白天陆地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高空气压高,所以气压差小。答案B(2018·山东烟台适应性考试)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完成23题。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A.EFHGE B.GEFHGC.GEHFG D.GHFEG3.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而郊区相对于城市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故E为郊区;城市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所以G为城市,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F为郊区的上空,气压较低,H为城市的上空,气压较高,所以高空气流从H流向F。垂直方向,城市近地面空气上升,空气由G流向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流向E,由此判断环流的方向为GHFEG。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市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图中E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误;无论昼夜,近地面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由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可知,甲处气压小于丙处气压,而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处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答案2.D3.C读下面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45题。4.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 B.POMNPC.MNPOM D.NMOPN5.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解析第4题,横坐标代表海拔,纵坐标代表气压,由此看出,M处气压高于N处,O处气压高于P处;而同一水平面上气流运动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MN,OP。第5题,等压面向上凸出,对应的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凸出,则对应的为低压。等温面向上凸出,对应的为高气温区,向下凸出,则对应低气温区。结合上题,N地气压较M地低,所以等压面向下弯曲。等温面和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答案4.A5.A(2018·郑州一模)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7.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 D.风力较弱解析第6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下沉,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下沉,中心气流上升,气温降低使水汽冷却凝结,可能形成雾。第7题,风力弱,吹散作用弱是浓雾弥漫数日不散的主要原因。答案6.C7.D(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图1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2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据此完成810题。8.该日气象站()A.以西北风为主B.以东南风为主C.白天为东南风,夜晚为西北风D.白天为西北风,夜晚为东南风9.该日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比较()A.受天池影响,山风较谷风快B.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快C.受积雪冰川影响,山风较谷风快D.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快10.关于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叙述正确的是()A.谷风较山风更为湿润B.冬季时,受山风影响时间更长C.山谷风转化时间为日出、日落前后D.山风转谷风时,当地气温显著下降解析第8题,由图1中等高线与河流分布可知,西北部地势低,东南部地势高。图2中显示气象站白天以谷风为主,夜间以山风为主,所以白天谷风应为气象站吹向图1中东南部山峰附近的西北风,夜间为山峰吹向气象站的东南风。第9题,据图2可知山风存在时间比谷风长,山谷风转化的时间均发生在日出、日落之后一段时间。受图1中东南部山峰附近积雪冰川影响,山顶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强了山风。第10题,气象站位于天池的西北方,山风需要越过天池水面,才能到达气象站,较来自河谷的谷风更为湿润。冬季时,冰川面积更大,温度更低,导致山风存在时间更长。山谷风转换均发生在日出、日落后一段时间,温度变化已比较缓慢。答案8.D9.C10.B(2019·河南洛阳第一次统考)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1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8 左右,夏季日温差是10 左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12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答案11.D12.B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 D.15 hPa14.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东南风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地气压应为1 010 hPa,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故B项正确。第14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故A项正确。答案13.B14.A15.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题。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气温:甲>乙>丁>丙此时M地吹东北风此时M地吹西北风气压:甲>乙>丙>丁A. B. C. D.解析图中近地面的等压面甲处向上凸,乙处向下凹,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可判断近地面甲为高压区,乙为低压区,且甲处气温低于乙处,丙处气温高于丁处,则错误、正确;此时M地风向由甲吹向乙,北半球向右偏,结合图中向东的指向标,可判断M地吹东北风。答案D16.(2018·湖南六校联考)下图是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两地分别吹()A.东北风、西北风 B.西南风、东北风C.西北风、东南风 D.偏南风、西南风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位于南半球,高压在其西南方向,低压在其东北方向,则水平气压梯度力从西南指向东北,加上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向左偏,则可以判断地吹偏南风;地位于北半球,高压在其南侧,低压在其北侧,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向右偏,则可以判断地吹西南风。答案D17.(2018·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题。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A.哈尔滨 B.北京C.青岛 D.重庆解析判断近地面风向应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再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可判断风向。由此可知,哈尔滨盛行西南风,北京盛行偏北风,青岛盛行偏东风,重庆盛行偏东风。答案A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819题。甲图乙图18.甲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A.1 003或1 007 B.1 005或1 009C.1 007或1 009 D.1 009或1 01119.从14时至20时,a、b、c、d四地风向和风力变化可能是()A.a地偏北风,风力变大B.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C.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D.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解析第18题,靠近M点的等压线与1 006百帕等压线、1 008百帕等压线相邻,其数值可能为1 006或1 008;如果该等压线数值为1 006,则M点的数值在1 004至1 006之间;如果该等压线数值为1 008,则M点的数值在1 008至 1 010之间。第19题,从甲图到乙图,a、d处等压线变得稀疏,风力变小;c处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题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分布图,由风向判定方法可知,b点为偏北风,c点为偏南风,d点为偏东风或偏南风。综合风向、风力的变化情况得到答案。答案18.B19.D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在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发生变化。读图回答2021题。20.若某地不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及风速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A.图 B.图C.图 D.图21.在图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A.东方 B.南方C.西方 D.北方解析第20题,由于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会逐渐向右偏转,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且风速呈增加趋势。第2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北半球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且背风而立,高压在右。答案20.A21.B(2018·天津一模)读图,回答2223题。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22.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23.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22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23题,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数值可能是1 002.5 hPa1 005 hPa或1 007.5 hPa1 010 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答案22.A23.D(2018·安徽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某区域2019年某月29日08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示天气系统正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2425题。24.图示M地29日08时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25.与29日08时相比,M地风向基本逆转的时间大致是()A.29日14时 B.29日20时C.30日02时 D.30日08时解析第24题,由图可知闭合曲线里为一局部高压中心。M地位于高压中心东侧,该处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右偏,则风向为西北风。第25题,图中M点西侧的高压中心和M点大致相隔10个经度,与29日08时相比,风向基本逆转时,M点应位于该高压中心的西侧对称点附近,即该高压中心东移20个经度;结合图中M地纬度可大致计算出东移20个经度的距离,再结合75千米/小时的速度,可计算出约耗时24小时。答案24.B25.D第 20 页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单元 第6讲 第2课时-精选文档.doc)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