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历史学]三国时期 天下形势分析.doc

    • 资源ID:1971646       资源大小:125.41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学]三国时期 天下形势分析.doc

    东汉后期,东汉王朝接受了太常卿刘焉的建议,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州刺史改为州牧,并选择有名望的官僚充任,使其总掌一州的军政大权,遂使州牧的权力大增。当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王权极度衰弱之际,这些州牧和一些州刺史便企图火中取栗,摘取皇冠。其中为祸最烈的军阀并州牧董卓以及徐州牧陶潜、荆州牧刘表、冀州牧韩馥、益州牧刘焉、刘璋和幽州刺史公孙瓒等都是以州牧和州刺史起家的军阀。三国时代有十三州(括号内为首府所在地)蜀汉:益州 (成都)东吴:扬州(建业)、荆州(宛城)、交州(番禺)曹魏:司州(洛阳)、青州(临淄)、幽州(蓟城)、冀州(信都)、兖州(廪丘)、徐州(下邳)、豫州(谯县)、并州(晋阳)、雍州(长安)、凉州(姑臧)、扬州(合肥)、荆州(宛城)三国时期天下分十二个州:幽州,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京津,内蒙一小部分,辽宁,吉林,朝鲜,韩国北部冀州,今河北南部,山东一小部分并州,今山西,内蒙南部(雍州,陕西中部,甘肃东部,东汉时期叫司隶)凉州,甘肃西部,宁夏,内蒙西部,青海一小部分青州,山东东部兖州,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豫州,河南大部徐州,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一小部分扬州,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江西,浙江,福建荆州,河南南部,湖北,湖南,贵州东部交州,广东,广西,越南大部,老挝一小部分,柬埔寨一小部分。益州,四川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云南,贵州西部,缅甸北部,老挝北部州下设郡,每个州所管辖的郡多少不等,有的才几个,有的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荆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明清置府,后废。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 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三家共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 ,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益州,中国古地名,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内,先后分置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益州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约於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三国时期,是当时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期间这里一直是益、梁二州。其间十六国时期谯纵在此建立谯蜀政权。所以是益州大  2孫堅和袁術、劉表其实并没有仇,袁術反而是孫堅的恩人。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孫堅因为袁術不发粮草而被華雄打败,从此孫堅与袁術结了死仇。但是到后来孫堅死后,其子孫策反而带着部下投奔自己亡父的仇人袁術,还把玉玺抵押给了仇人,换了区区三千人马。这一系列不合常理的举动,让人不免怀疑,孫堅和袁術到底有没有仇?其实按照正史的说法,孫堅和袁術不仅没有仇,袁術反而还对孫堅有举荐之恩。孫堅的名号是“破虏将军”,在三国誌.吳书中孫堅的列传就是以孫破虏传命名的。那么这个破虏将军是从何而来的呢?正是拜袁術所赐。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前,孫堅只是驻守地方的一名武将,原本没有太高的地位。后来袁術听到孫堅勇猛善战的名气,想要把孫堅拉拢到自己门下,替自己办事,所以袁術才亲自上表朝廷,表荐孫堅为破虏将军。袁術和袁紹兄弟一家门庭显赫,在朝廷里有地位,所以袁術替孫堅争取到了一个破虏将军的地位,可谓手到擒来。正是有了袁術的提携,孫堅才有了和十八路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俗话说知恩图报,袁術对孫堅有表荐之恩,孫堅自然从此死心塌地地替袁術办事。袁術正在全力拉拢孫堅,不可能在孫堅和華雄作战的时候,故意不给孫堅发粮草。我们知道關羽温酒斩華雄的故事是出于虚构,正史上華雄是在和孫堅军交战的时候死于乱军当中。既然孫堅没有败给華雄,那么孫堅因为粮草和袁術结仇的事,自然也是虚构的情节。孫堅替袁術卖命,还体现在孫堅和劉表之间的恩怨上。按照演义的说法,孫堅是因为贪图玉玺,背叛了反董卓同盟,袁紹一怒之下,写信给劉表,委托劉表在半路上拦截孫堅,从此孫堅和劉表也结了死仇。孫堅回到江东后,马上带兵北上,跨江击劉表,最后非常愚蠢地中计而死。但是在正史里面,我们却找不到一点孫堅贪图玉玺、背叛反董卓同盟的痕迹,而且孫堅也没有返回江东,而是一直驻扎在河南鲁阳一带。后来孫堅之所以攻打劉表,完全是因为袁術。袁術对荊州垂涎已久,一心想夺取荊州,所以袁術委托孫堅做自己的先锋,带兵攻打荊州。因此,演义把孫堅攻打荊州的动机和出兵方向全都做了改写,演义说孫堅攻打荊州是为了报劉表半路拦截之仇,而正史上则是孫堅和劉表原本无仇,攻打荊州只是为了替袁術办事。演义说孫堅攻打荊州是带兵北上,“跨江击劉表”,而正史上孫堅根本就没有“跨江”,只是从河南带兵南下,从北面攻打荊州。在正史上,孫堅也是死于攻打荊州的这次战役。孫堅为了报答袁術的表荐之恩,不仅替袁術办事,还赔上了自己的一条命,正好应了“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老话。现在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孫策在孫堅死后,带领部下去投奔亡父的“仇人”了,实际上那根本就不是仇人,而是恩人。说不定孫堅在临死的时候还这样想过:“伯符啊,你爹不行了,你带着我的人马去投奔我的恩公袁術吧。袁術对我如此看重,一定也会照顾你小子的”。罗贯中在演义里面,把孫堅孫策父子、袁術和劉表三方之间的人际关系完全做了改写,他费了这么大的周折,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虚构“温酒斩華雄”这场戏。只有让孫堅和袁術由恩人变成仇人,孫堅才能被華雄打败,这样關羽才有机会出场斩華雄。总之,为了让關二爷露一把脸,众多的配角都不得不重新做人,甚至孫策都必须冒着“大不孝”的罪名投奔亡父的仇人。罗贯中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东六郡指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六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吴郡富春孙氏孙坚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任长沙太守,拥兵自居,成为割据首领。孙坚长子孙策,年轻有为,领其父部下千余人,渡江削平江东,占据江东六郡而被封为吴侯。孙坚次子孙权,秉承父兄遗志,在周瑜、张昭等一批士族豪强的支持下,稳定江东局势,战败曹操、刘备,于公元229年称帝,定国号为吴,成为三国鼎立中的吴国。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此时的中国已经历过“汉”帝国的辉煌,社会文明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然而,宫廷内部宦官与外戚的斗争就像凶恶的病魔一般,一百多年来都在死死纠缠着汉帝国的命脉,幼小的皇帝只能作为傀儡;而拥兵自重的地方诸侯也在急剧地扩张各自的军事力量;在民间,天灾连年,苛政横行,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这样,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汉帝国政权岌岌可危,巨大的动荡眼看就要来临了而这一轮即将来临的将持续一百余年的乱世,便是一直被传颂至今的大传奇时代“三国”。大传奇时代的开端,便是来势汹涌的农民起义著名的黄巾起义。许多来自民间的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结义兄弟,都因为帮助官府平定地方上的黄巾军而积累起最初的军事力量。随后,黄巾起义虽然在爆发后第八个月即告平息,但积重难返的汉帝国却并没有重获生机。此时宦官与外戚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易赛程度,为了彻底剿灭宦官势力,京城贵族中的少壮派领袖司隶校尉·袁绍和典军校尉·曹操在混乱中对宦官进行了血腥屠杀,袁绍还召请来自中国西北边陲的蛮族·董卓进京,帮助进行剿灭宦官。这一“引狼入室”的计划虽然遭到更有智谋的曹操的坚决反对,但袁绍依然一意孤行。事实证明,董卓进京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他废掉了原有的幼小皇帝,夺权成为“太师”,权倾朝野,荒淫无度,滥杀无辜,引起举国义愤。最重要的是,他还用一匹绝世无双的宝马赤兔马收买了这个时代中让惊天动地的战神·吕布,将其收为自己的义子。而董卓麾下的匈奴部队和西凉军也堪称此时中国最彪悍的军事力量,几乎无人能敌。为了替国除害,曹操故意奉承董卓成为他的宠臣,然后伺机刺杀他,但却惨遭失败。逃出京城的曹操振臂高呼,召集了包括袁绍、刘备、孙坚等未来的重要人物在内的全中国十八路诸侯会盟,共同讨伐董卓。几场激烈的战斗后,董卓挟持皇帝迁都逃亡,并将京城付之一炬。此时,十八路诸侯盟军的先锋部队由孙坚领导的长沙军率先攻占了京城,偶然获得了代表着中央皇权的天子传国玉玺,并将它私下藏匿了起来,最终却引来了杀身之祸。对这枚玉玺的猜忌和争夺引爆了十八路诸侯内部固有的利益分歧盟军随即分崩瓦解了,整个中国开始陷入诸侯征战的战火之中。董卓迁都后,其作恶多端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朝中的重臣王允利用董卓及其义子吕布之间的有矛盾,与大义凛然的女义士貂蝉合谋了一道将“美人计”与“离间计”一起融合实施的绝佳计策“连环计”。在王允的精心策划与貂蝉的无私付出下,连环计终于成功了,董卓死在了自己的义子吕布的戟下。而此时,貂蝉却早已深深地爱上了她的“猎物”吕布董卓的死反而加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混乱局面,但各个势力之间的敌我格局也在慢慢演变着在黄河以北,原本结成军事同盟的袁绍与曹操各自都征服了很多北方诸侯甚至包括不可战胜的吕布!终于,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大战爆发了,这就是三国时代的第一场大战:官渡之战,也是一场几万人战胜几十万人的惊人战役。战后,曹操统一了华北和河北,旗下夏侯惇、典韦、曹仁、张辽等等英才云集,势力大盛,成为诸侯中的实力最强者。而在长江以东,孙坚之子,人称紫髯碧眼的孙权继承了吴国王位,经过艰苦的努力,也成为割据江东的一方霸主,并得到了国士无双、智谋卓越的大帅周瑜的忠心辅佐,还赢得了太史慈、甘宁等英姿勃发的侠客的赤胆忠心。至于在中原,屡战屡败的刘备三兄弟苦苦不能找到自己的立锥之地,期间还惨遭失散。这时关羽被曹操收留到旗下,关羽却始终不愿臣服,使得极其爱慕关羽之武艺的曹操十分感伤。义薄云天的关羽终于得知了刘备的下落,随即上演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去寻找义兄的千古传奇终于在荆州团聚的刘备三兄弟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地。由于刘备的仁义和声望,他们从荆州牧·刘表手中和平地继承了这块战略要地的控制权,并经过诚恳的“三顾茅庐”,幸运地邀请到隐居在当地的拥有当世第一智慧的高人卧龙·诸葛亮前来加盟。此时,曹操大军袭来,战火蔓延,荆州危在旦夕。而刘备宁愿带领着几十万追随自己的百姓“一日十里”地缓慢逃亡,也不愿意抛弃人民自己快速撤退。这一大仁大义的壮举,为刘备赢得了更高的威望。在逃亡途中,又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经典故事张飞当阳大喝退敌,赵云长坂单骑救主等等,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面对曹操的铁蹄,无处可退的刘备等人不得不投靠江东的孙权,但孙权势力内部又有着“主战派”“主和派”的激烈纷争。诸葛亮出使江东,“舌战群儒”,孙权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因为此时的东吴虽然弱小,但却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而曹操的北方军队也并不擅长于水战。随后更经过“甘露寺联姻”“草船借箭”“苦肉计”“蒋干盗书”等一系列三方之间的斗智斗勇,使得孙权和曹操两大势力终于决战于长江战场。终于,在周瑜与诸葛亮的精心筹划下,三国时代的第二场大战赤壁大战打响了。诸葛亮应用自己的智慧“巧借东风”,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应用“火烧赤壁”,将曹操锁在长江上的战船阵群烧得灰飞烟灭,漂亮地赢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不幸的是,惨败的曹操在逃亡途中经过华容道,而奉命把守此处截杀曹操的关羽竟然顾念当年曹操对他的知遇之恩,义薄云天地放走了曹操。有辱使命的关羽向刘备和诸葛亮请罪,刘备原谅了他。而此时刘备才知道:诸葛亮竟是有意将重情重义的关羽安排到华容道的,目的就是放曹操一条生路。因为他深知曹操一死,北方必将再次陷入大乱,而只有曹、孙、刘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才能给刘备提供喘息和壮大的时机,以便有朝一日真正赢得一统天下的实力。“三足鼎立”成了赤壁战后刘备严格遵从的指导思想。他挥师南下,征服了西川,将中国西南的广大区域划为己有,而其帐下也聚齐了黄忠、马超、魏延等一系列卓越的战将。此时,华北的乱世枭雄曹操、西南的没落皇族刘备、东方的少年霸主孙权这三个王者的“三足鼎立”格局终于形成了这便是“三国”。三国鼎立之后,曹操反思赤壁大战败北的原因,明白了军事的胜败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国家整体实力的强弱。他积极进行农业、经济的建设,改良政治制度,大力招募人才甚至只要是有能力之人,就算曾经“杀人通奸”,也一概破格录用!曹操不拘一格的枭雄气概产生了效果,北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然而,在曹操的宫廷内部,残酷的夺嫡之争也在悄然进行着幼小而聪慧的王子曹冲惨遭兄弟毒杀,到底凶手是谁?答案揭晓时竟连曹操这样的枭雄也大吃一惊!神鬼莫测的野心家司马懿也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将赌注押在最没有资格、而又最有潜力争夺王位的王子曹丕身上,手把手地教他忍辱负重的韬晦之术。更有另一位王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曹植,在曹操死后也卷入了与曹丕的王位争夺战之中,其间更交织着两人与一位女神般的女子甄妃的爱恨情仇。权力、爱情、兄弟、欲望、战争、阴谋一切困惑都紧紧纠结,每个人都陷入深深的挣扎之中也因此而诞生了洛神赋七步诗这样中国文学中的灿烂巅峰之作!刘备与孙权的同盟关系也是危机四伏,他们围绕着荆州的归属问题进行着拉锯战一般的交锋。终于,在孙权精心策划的阴谋下,吕蒙的部队攻占了荆州,而镇守荆州的五虎大将之首“一代武圣”关羽也因此而命丧黄泉。西川顿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刘备丧失了理智,不顾国力的匮乏与诸葛亮的苦心规劝,竟然率领举国的兵力征讨吴国,誓要为关羽报仇!同时也为了夺回珍贵的战略要地荆州!刘备倾举国之力大军袭来,而此时孙权的国家也人才极度空虚,周瑜、吕蒙死后,竟然连能够抗敌的将领都找不到了。孙权不顾上下的反对,毅然启用一位毫无资历的年轻人陆逊担任大都督,随即轻蔑和置疑之声弥漫了整个江东。就这样,孙权顶着巨大的压力与刘备苦苦对峙了八个月,静待盛夏的到来终于,三国时代的第三次大战夷陵之战打响了,陆逊猛烈地使用火攻,将刘备驻扎在山林之中的八百里联营付之一炬,刘备大败而逃,最终在白帝城悲怆地死去了,蜀国国力大损。这次“火烧联营”,让所有人都见识了陆逊天才的军事才能,而孙权威望也如日中天,确立了三分天下得其一的格局!刘备死去了,他的儿子刘禅继位,但诸葛亮却成了实际上的西川之王。他一方面要“鞠躬尽瘁”地苦心经营国家,一方面又“六出祁山”苦苦地攻打北方,一方面还要避免自己的忠心受到刘禅等皇室人员的猜忌而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曹操死后的北方宫廷此时曹丕继位,然而司马懿篡位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两人也在进行着明里暗里的君臣斗争。于是,一个是忠心耿耿的诸葛亮,一个是野心勃勃的司马懿,忠奸截然不同的两人竟因为相似的境遇,而从战场上的死敌变成了惺惺相惜的知音!也正是因为诸葛亮深深地理解司马懿的处境,才敢用“空城计”这样匪夷所思的计策来吓退司马懿这既是放对方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时机。“三国”这历时百余年的大传奇时代,就在诸葛亮与司马懿两大智慧高手精彩纷呈的争兵斗法中,渐渐接近尾声公元234年,诸葛亮劳累成疾,在五丈原含恨死去,从此蜀国再也无人能抵御司马家的入侵。公元251年,控制了魏国政局的司马懿,在洛阳死去,但是司马家的称霸天下的计划才开始。公元252年,曾经叱咤风云的东吴大帝孙权,在建业死去,不久吴国开始陷入皇位争夺的内乱中。三国走向了结束。英雄们告别了时代的舞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中12年后,司马家族灭掉了刘禅的西川政权;再2年后,司马家族篡夺曹氏家族的政权,建立了“晋”王朝;到公元280年,司马家族扫平了孙氏在南方的帝国。至此,中国重新归于一统“三国”这个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大传奇时代终于结束了。然而其中的英雄人物和动人故事,其中的高超智慧与浩然正气仍被一代代的中国人传颂至今,并感动着一个又一个的亚洲人与西方人!九十五集大型史诗电视剧三国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由数家实力影视制作机构联合出品,取材自中华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和史书三国志。本剧通过表现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再到司马家篡魏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肯定了以“人”、以"仁"为本,治理天下首先要聚拢人心的思想;弘扬了精忠报国、顾全大局、胸襟广阔、英勇无畏、坚韧不拔、重信重义等中华民族优秀的意志品质和精神传统;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兵法阵法等中国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智慧。   189年执政的何太后之兄何进联络袁绍,杀蹇硕。绍并召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绍又杀尽宦官之时,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借朝廷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 193年董卓被杀,关中混乱。196年,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幽州、青、并、冀四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度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曹操25个儿子的简历(2009-12-18 07:23:21) 转载标签: 历史建安艳歌行对酒行曹操魏国休闲分类:旅游文化1.曹昂 - 简明历史传记曹昂,曹操的长子,随曹操南征张绣时遇害,后被追封为丰悼王。曹昂 - 简明演义传记曹昂,曹操的长子,于三国演义第16回登场。宛城之战中,曹昂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乘马脱险,而曹昂则死于乱军之中。这位儿子,没有名垂青史,只是三国里的小人物,但是,他所救下的父亲,成了当世奸雄,他最要好的弟弟,成了开国皇帝2.魏文帝-曹丕曹丕(187226)三国时期魏国君主,庙号世祖,谥号文皇帝。政治家、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太子。延康元年(220),曹操死,继位为丞相、魏王。当年十月,迫汉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将都城由许昌迁至洛阳。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他又建立并推行九品中正制,力图把用人权从大族名士手中收归朝廷。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了魏国统治。他曾三次亲自统军伐吴,皆无功而还。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的成就。写下燕歌行等中国较早的优秀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丕,曹操次子,卞氏所生,在争夺继承权问题上处心积虑,战胜了文才更胜一筹的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成为魏王,以不参加葬礼之罪逼弟弟曹植写下七步诗,险些将其杀害,又顺利夺下弟弟曹彰的兵权,坐稳了魏王之位。不久,曹丕逼汉献帝让位,代汉称帝,为魏国开国皇帝。刘备伐吴时,曹丕看出刘备要失败,但不听谋士之言,偏要坐山观虎斗,事后又起兵伐吴,结果被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临终前托付曹睿给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立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零年)曹操去世,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改元建康元年。二月,以贾诩为太尉。庚午,汉献帝禅位,改元黄初,大赦。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黄初元年(公元二二零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黄初二年(公元二二一年)春三月,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郑甘复叛,遣曹仁讨斩之。丁卯,夫人甄氏卒。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三月乙丑,立齐公叡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冬十月,孙权复叛。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孙权临江拒守。黄初四年(公元二二三年)丁未,大司马曹仁薨。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于京都。甲申,太尉贾诩薨。黄初五年(公元二二四年)夏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黄初六年(公元二二五年)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魏书载帝于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从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植,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丁巳,曹丕去世,时年四十。3.七步成诗曹子建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丹霞蔽日行 飞龙篇 薤露行 惟汉行 鰕鱼旦篇 吁嗟篇 豫章行二首 浮萍篇 野田黄雀行二首 门有万里客泰山梁甫行 怨歌行 圣皇篇 灵芝篇 大魏篇 精微篇 孟冬篇 当欲游南山行 名都篇 美女篇白马篇 升天行二首 五游咏 远游篇 仙人篇 盘石篇 驱车篇 种葛篇 妾薄命行 平陵东行当来日大难 桂之树行 当墙欲高行 当事君行 当车已驾行 苦思行 飞龙篇 飞龙篇 远游篇 善哉行对酒行 苦热行 艳歌行 艳歌行 结客篇二首 天地篇 长歌行 亟出行 妾薄幸 妾薄相行艳歌行 陌上桑 两仪篇 秋胡行 对酒行 乐府十首 歌 甘露讴 时雨讴 嘉禾讴白鹊讴 白鸠讴 木连理讴 责躬 应诏 朔风诗五首 矫志诗 矫志诗 正会诗 闺情诗公燕诗 侍太子坐诗 斗鸡诗 赠徐干诗 赠丁仪诗 赠王粲诗 赠丁仪王粲诗 赠丁翼诗 赠白马王彪诗 送应氏诗二首三良诗 代刘勋妻王长杂诗 弃妇诗 游仙诗 杂诗七首 杂诗 杂诗 七哀诗 怨诗行 情诗喜雨诗 诗 七步诗 离友诗三首 妬诗 四言诗 四言诗 离友诗 诗 诗芙蓉池诗 言志诗 诗 诗 七哀诗二首 离别诗 诗 诗 述仙诗 诗 寡妇诗 诗 洛神赋4.曹彰 - 简明演义传记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三年,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带兵往阳平为曹操助战,彰使一根长戟,大败刘封,杀死蜀将吴兰。后来曹操得病逝世,世子曹丕继其位;曹彰时为鄢陵侯,留守长安,得知父亲病逝,便自长安引十万大军到洛阳;然而却被谏议大夫贾逵以片言折服,入宫交割军马后,便回鄢陵自守。曹彰的历史评价陈寿评曰:任城(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唐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老将行5.曹熊,早薨。6.曹铄,早薨。7.曹冲 (196年208年),字仓舒,是曹操儿子之一,由环夫人所生。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当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问遍了手下的人,都想不出称象之法。曹冲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然后称出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非常高兴,按照他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为人仁厚,通情达理。当时魏国由于经常发生战争,所以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冲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他们先等几天。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不久曹操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当然,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结果是所有识字的就都知道这个人。可惜孔融没有早夭,结果这个位置就得让给曹冲了。因为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使我辈还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么回事时,就已经把曹冲作为偶像来崇拜了。其实曹冲不仅有称象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故特见宠异。”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姓名的大事,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了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很多人以为曹冲宅心宽厚,曹操喜欢他只是因为其智力超群,如果他不早夭而亡,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很难预料。但我觉得大家可能忽视了另一方面,就是他和另一个神童周不疑的关系。周不疑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寻常的宠爱,但曹冲一死,曹操立刻 “欲除之”。虽然曹丕劝谏以为不可,可曹操却认为:“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终于派人将其暗杀。看来,曹操对曹冲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我认为史书中所记载的曹冲宽仁宅厚的性格品质可能仅仅是一方面,他的性格中很可能还隐藏着极为果断勇武的另一方面,就如同刘备,虽然宽厚仁义,爱民如子,但杀起人来,可是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的。所以曹操才如此喜爱他。如果不是早死,他很有可能是一个汉武帝或者康熙一样的英明之主。那么使一代英雄为之气短的曹冲究竟是如何一个天才呢?据魏书邓哀王冲传说,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他无疑是个天才,在今天就该受到特殊照顾的吧。可是他其实是曹操小妾环夫人所生,按理在继位问题上不应该有任何优势的(也曾经看到过些中外文章对当时长子的继位正统性的不可动摇性表示怀疑。而且当时卞夫人深得曹操本人和其他人的尊重,曹冲不大可能是因为环夫人受宠而让曹操爱如掌上明珠。顺便说一句,刘禅的母亲也是小妾,连升位正宫的机会都没有就归天了。所以那时候废立之事看来还有商量的余地。这里暂且不谈)。曹操在他死了以后,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丕等人来说就是大幸了。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应该比较大,因为为了这件事,有个官儿(似乎叫孙盛,记不清了)曾经很严肃的批评了曹操。的确那样的话对其他王位继承人来说是具有很强打击性质的。言归正传,魏书邓哀王冲传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严厉,这导致经常有冤案发生。有一次,放在仓库里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坏了,恰好那是曹操的。仓库管理员吓坏了,认为自己一定在劫难逃,死定了。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脸愁容。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了。他回答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说:“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会有什么幸与不幸的”。不知道曹操是否是个唯物论者,但是从这里我们可见曹操是个很现实的人,后来他为曹冲祷告,可见其心之忧。那个仓库管理员还是如实地上报了老鼠要破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冲的用意,笑了笑,也没有追究这件事了。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权术的曹丕,曹冲的智慧可以说是惊人的。那两个家伙成天靠着几个玩小聪明的家伙出谋划策,实在让人厌恶。而曹冲那么小就会因势利导,给他父亲讲道理,把握人的心理之准确,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而且智慧用在救护弱小人物身上,他的心灵一定是非常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这也许是他母亲是个一般的小妾,懂得下层人的凄苦,所以耳闻目染的曹冲从小就比较正直吧。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曹冲不死,必为其兄曹丕所害。其实不见得,曹丕本来在曹操心里的地位就不是太高。魏书任城威王彰传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曹操死了后,曹彰回京跑去见曹植,他对曹植说:“先王召我回来,意思就是要立你为后继”。可见曹丕当时毒杀曹彰的紧迫性。也可以说曹丕在当时没有得到压倒性的支持,我倒是对当时镇守四方的几位宗族的动向很感兴趣。言归正传,要是曹冲还在,曹操为了扫清他继位的障碍,先把其他王子给收拾了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因为,曹操到死都一直在犹豫,所以估计他还没有安排好后事就一命呜呼,给家里留下了祸根。在另外一本日文资料里曾经看到过对当时另一个天才的记述,是引用魏书刘表传付“先贤传”里的文字。当时有个叫周不疑的人,也是个天才,非常聪明。和曹冲有一比,本来没什么的,可是曹冲夭亡,曹操坐不住了,他要杀了周不疑以绝后患。曹丕不以为然,还跑去上谏。结果曹操把他训斥了一通:“如果是曹冲到还罢了,周不疑不是你这样的人玩得转的”。于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杀了。这里我们可以推测,曹操当时很可能把周不疑作为曹冲的辅佐来关注的,所以曹冲死了,曹操要急不可待的杀掉他,而不愿意留给曹丕等人。据说魏略(这书原本到现在我都没见过)里也有一段记载说曹丕曾感慨道:“要是我弟弟曹冲在,我很难说是否有今天这样,可以支配天下”。从此咱们也可见一斑。我想曹冲要在,他应该是是个很好的君主。而且以他的智慧是不会上演“七步诗”这样的家庭悲剧的,后人一直为曹植那诗表现出来的灵气而感怀,甚至忽略了那背后的残酷和丑陋,诗文的文学价值不应该掩盖成诗背景后面人类自私的丑恶。值得一提的事,曹冲夭亡似乎应该是在208年,那年冬天恰好就是赤壁之战。大家可以做个年表看看,那十年曹操的戎马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大小战争不断。估计他刚从从北方回来,还没来得及认真考察曹冲,他的宝贝儿子就病倒了,忧郁的他估计也对战事有些厌倦,居然为曹冲日夜祷告。可惜天才总要回到天上,曹操估计还没来得及咽下悲痛就匆匆南征荆州,才有了他人生最大的失败。所以他对曹丕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丕等人来说就是大幸这段话应该不是空穴来风。惜哉,仓舒!悲哉,孟德!建安十三年,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黄初二年追赠谥邓哀候,追加号为公。8.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9.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10.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11.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12.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13.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14.曹矩,早薨。15.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16.曹上,早薨。17.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变,被赐死。18.曹勤,早薨。19.曹乘,早薨。20.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21.曹京,早薨。22.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23.曹棘,早薨。24.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25.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看来曹操儿子很多,很能生_但是不少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学]三国时期 天下形势分析.doc)为本站会员(音乐台)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