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育学]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你何时走出困境?.doc

    • 资源ID:1983188       资源大小:38.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学]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你何时走出困境?.doc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你何时走出困境?   张文祥    1.在2010年04月15日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受到旅游教育界尊重的著名旅游学者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谢彦君教授对旅游高等教育说了一句非常感慨的话:“失败的人才培养,10%-20%进入行业,再流失50%以上”我没有参加会议,不知道彦君在讲这句话的时候是否眼已湿润,作为一位在旅游教育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的老教师,我在看到这句话时由然渗出泪水。    2.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催生旅游教育的发展,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把旅游高等教育推到了新的发展高度。2000年设置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为252所,在校生7.35万人;至2009年增至852所,增长率338;在校生增至49.8万人,增长率677.5。2006-2009年期间全国设置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为行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年均不足3.5万人。而据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预测,我国“十一五”末大专以上的旅游人才需达到246.9万人,其中本科以上的人才需达到66.4万人。减去2005年末的基数33.7万人,需净增32.7万人,平均每年需净增6.54万人。按照这一测算:旅游本科人才供给远未能满足旅游业对这类人才的急迫需求。却出现谢教授上面所说的悖谬:一方面是旅游业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各旅游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本科生不到旅游行业就业或到旅游企业后再纷纷流出旅游业,出现严重的“供需错位”。    国家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正需要旅游高等教育为这一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却是这个状况。这“失败的人才培养”不是谢教授信口开河,有实际调查为证:    北方著名旅游城市的某大学20042007年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的比例最高只达到27。就业后跳槽的比例更大,在该市l 0家饭店调查,近3年招聘旅游本科生172名,已流失118名,流失率为686,其中进饭店不到1年流失的有83名,占流失人数的703。有个别饭店连续3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几乎无一例外1年内流失。    据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08年底对河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详细调研,已对口就业的毕业生3年内流失率几乎达到90即3年内稳定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学生不足10。    这正是旅游高等教育在旅游业大发展中的困境!    3. 对于严重的“供需错位”,旅游界教育界不少专家、名师从旅游教育内部和旅游产业环境寻找原因,进行了很有见地的分析。除此之外,有没有体制机制性障碍?在旅游教育发展上是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面对如此严重的教育失衡问题,值得深思。     4.看一看在新办、新升本的本科院校开办的这样多的旅游本科专业,是否有符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明确定位?    所有院校只能有“旅游管理”一个专业,或加上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或会展管理等方向。后来为了和原来主流院校的学科性教育相区别,以“应用型本科”称谓。其教学内容大都没什么区别,只是多加了些实践课程,讲课多一点案例。由于缺乏实践教学条件和双师型教师,“应用”能力上大打折扣;又由于开办旅游专业的新院校招生量小、师资缺乏,无法形成教学规模,如谢彦君教授指出“大量的教师要讲3-5门课”,甚至有的“两年时间里讲了14门课程”,违背了基本教学规律;其质量与原学科性旅游本科差距甚大,与专科又构不成能力层级上的区分。正如中山大学校长助理、旅游管理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指出:旅游本科“规模的扩大总体而言是非优扩张。这种扩张正把旅游教育从优势教育资源中挤压出来,转入其他不具旅游本科教育优势的学校,这不仅进一步降低旅游本科教育的声誉,还会对旅游的研究生教育和旅游研究带来不利影响”。大量的不适应产业需要、低素质的旅游本科生的出现,是造成旅游人才市场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根源,不仅拖累了主流院校的学科性旅游本科的发展,也拖累了整个旅游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在形成这一现象和结局的过程中,学校、教师有责任;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也该思考一下吧。     5.这些年高校毕业生“供需错位”不是旅游专业特有的,已有高等教育研究者指出:高教大众化后大学生就业困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一危机。”。前任院士部长对“苏式”高教体制是很反感的,但是苏式的学科逻辑下的专业设置的人才培养分类机制。一直在发挥着不可动摇的作用。这一机制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的人才需求严重错位: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更多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然而从1998 年到2005 年,我国高校本、专科的专业种数却减少了193 个,减幅为24.78%。而此时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则增幅为358.16%。高校各专业平均学生数增幅超过509.04%,即平均每一个专业有26,652 人在职场上竞争。“没有因应大众化时代学生个性需求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而实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个性化,从而造成了特定类型和规格的人才的重复培养和其他类型规格人才的稀缺”。    在“苏式”专业设置机制下,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相反,跨学科性质的新兴旅游学被偏狭地局限在“工商管理”之下,属二级学科。学科地位的低下使旅游专业在主流优势大学中“处于萎缩状态”。狭小的“旅游管理”专业目标适应不了旅游业多样的针对性需求。例如:旅游业发展急需高层次的导游人才,学校只能在工商管理属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行社管理方向”,如是按管理类安排课程,而管理基础课与导游需要的基础关连甚少。“厚基础”变为浅薄;“宽口径”与“应用型”相互矛盾在这样的专业设置机制指挥棒下,旅游专业比其他专业处境更加尴尬,使“供需错位”的危机比其他专业更为严重。     6.在旅游教育大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又如何呢?    没有做全国性调查,只从所在的广西谈谈。    2005年正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升本”高峰期,广西当年有6所专科学校申报“升本”,当时考核专家在6所学校中对桂林旅专的软硬件教育资源评价最高,而且产业适应性成绩突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桂林两个旅专的毕业生在中国旅游业界受到广泛的欢迎,有着良好的信誉。教学质量如何,只举一件:2002年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全广西只有 5本,桂林旅专占有4本(现为7本),另一本属广西唯一的211院校-广西大学。更重要的是广西作为西部的少数民族省区又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大省,当年旅游业在全区GDP中超过7%(现已近10%),自治区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旅游局从全国旅游与西部旅游发展需要,都非常支持桂林旅专升格办学层次,作为地方教育主管自治区教育厅也支持。却“一刀切”的被拒在升本名单之外。教育资源低于桂林旅专的其他5所师范类专科学校在此其间全部升本,几乎都开办了旅游本科专业。    当时不充许“升本”依据的原则是:要稳定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格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原则无疑是对的。然而作出只充许师范专科升本不充许其他专业性专科学校升本的决定,看似符合这一原则了,但从发展的实质和效果看,这一做法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偏差,起码在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如此。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廿一世纪之后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最大量、最迫切需求的是各行业一线工作优质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线工作优质人才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够用为度的专科层次技能型人才,对有着更扎实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的本科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更是日益增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发展中,本科教育的发展是继续发展学科性本科?还是发展适应经济社会急需的各行业一线工作需要的本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无疑只能是后者。    师范类专科学校是典型的学科教育专科,升本之后要向本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转向其难度之大,远要超过职业专科学校。就广西而言,让长期从事学科教育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本后开设他们原来陌生的旅游、经济、财会、工业管理等职业性本科(应用型本科)怎么能比得上在专业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和桂林航天航空高等专科学校呢?广西已升本的院校一位领导最近感叹:“我们的旅游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不及桂林旅专。”这不是谦逊的话,是事实。    升本中非优化的资源配置是不是“供需错位”的原因之一呢?     7.说一个真实的实例:    在桂林旅专不能升本的第二年2006年,我本人有幸“升本”,受聘于北京某著名大学在西部地区办的独立学院,任旅游管理学院负责人。2009年初.中原某本科学院(师专升本不久)一位两年后将退休的教授、现职的旅游系系主任,前来应聘旅游管理学院教师。在她试讲结束后,我与年轻老师向她提了四个与旅游业现实相关的问题。是课本上没有,我们要求本科三年级学生都必须了解的有关旅游业现实的常识。使我们诧异的是:这位旅游系系主任除一条回答尚可外,对其他三个问题不是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言不对题。    这位教授是由中学高级教师师专副教授本科教授因所教学科与旅游有一丝关连而走上旅游系主任岗位。单纯从授课技巧上看还是不错的,但其所讲授的内容却局限于教科书,没有任何联系现实旅游产业的相关案例补充。事后我与她聊,她以“我们那儿不是旅游热点城市”(学校所在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为自己解脱。我想,其根本原因是长期学科教育的贯性与对“应用”转型的不及时。也许不具有普遍性,但绝非是唯一的事例。如果我们的旅游系系主任都熟知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哪会有如此严重的供需错位?    那天在与年轻老师同去食堂吃晚饭的路上,一位年轻老师说:“太可笑了!旅游系系主任竟然对旅游业现实常识四问三不知。”    我没有笑,突然感到恐惧。如果由不懂旅游业现实发展的教师群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不存在“供需错位”,绝大多数都在旅游业工作,而且都位居关键岗位;如果对旅游业现实问题“四问三不知”的教授以其大学旅游系系主任或旅游学院院长身份而被社会延伸认定为旅游专家,其本人又有强烈的自信心,到处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决策。旅游教育的困境将会延伸放大为中国旅游业的悲剧。    心里一惊,泪水又渗了出来。也许是老了,多虑了。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   你如何面对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   你何时走出困境?                                                                    2010-11-7於桂林 参考文献: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谢彦君演讲,搜狐网旅游频道,旅行 > 旅游新闻 > 2010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 2010年04月15日22:32。http: /travel.sohu.com/20100415/n271541998.shtml 周佳明: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分析与对策以大连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高雅:旅游人才市场供求结构分析J,学术争鸣,2010年第3期。 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 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  旅游学刊,2008年第5期。 刘小强 彭隆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5期。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8。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你何时走出困境?.doc)为本站会员(音乐台)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