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蜂窝煤成型机设计课程设计.doc

    • 资源ID:2041927       资源大小:2.74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蜂窝煤成型机设计课程设计.doc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 蜂窝煤成型机设计 /35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一 设计题目 1.1 设计目的11.2 设计题目11.3 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2二 执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2.1功能分解与工艺动作分解22.2 方案选择与分析32.3执行机构的形成162.4 机构组合方案的确定182.5 执行机构尺寸设计182.6运动循环图242.7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运动简图25三 传动系统方案设计3.1传动方案设计263.2电动机的选择273.3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各级传动比分配293.4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30四 设计小结31五 参考文献33一 设计题目1.1设计目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是我们第一次较全面的计算机仿真的初步训练,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培养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机构运动简图设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培养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进而提高我们进行创造性设计、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料诸方面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仿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得到一次较完整的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1.2设计题目:蜂窝煤成型机设计一蜂窝煤成型机冲压和脱模机构、工作盘的间歇转动机构以及扫屑机构。该成型机工艺动作如图所示 : 图1 蜂窝煤成型机设计原理示意图冲头与脱模盘都与上下移动的滑梁连成一体,当滑梁下冲时冲头将煤粉压成蜂窝煤,脱模盘将已压成的蜂窝煤脱模。在滑梁上升过程中扫屑刷将刷除冲头和脱模盘上粘附的煤粉。模筒转盘上均布了模筒,转盘的间歇运动使加料后的模筒进入加压位置、成型后的模筒进入脱模位置、空的模筒进入加料位置。试设计能按上述要求运动的冲压和脱模机构、工作盘间歇转动机构以及扫屑机构。1.3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工作机输入功率:4.3kw生产率:55块/min型煤尺寸:×h=100mm×75mm粉煤高度与型煤高度之比(压缩比):21,即工作盘高度H=2h=150mm工作条件:载荷有轻微冲击,一班制使用期限:十年,大修期为三年生产批量:小批量生产(少于十台)转速允许误差:±5%二、执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 2.1功能分解与工艺动作分解 1)功能分解 为了实现蜂窝煤成型机的总功能,将功能分解为:加料功能、冲压成型功能、脱模功能、扫屑功能、工作盘简间歇转动功能、输送功能。 2)工艺动作过程根据上述分析,工艺动作有以下六个动作:(1)加料:这一动作可利用煤粉的重力打开料斗自动加料;(2)冲压成型:要求冲头上下往复运动,在冲头行程的二分之一进行冲压成型;(3)脱模:要求脱模盘上下往复移动,将已冲压成型的煤饼压下去而脱离模筒。一般可以将它与冲头固结在上下往复移动的滑梁上;(4)扫屑:要求在冲头、脱模盘向上移动过程中用扫屑刷将煤粉扫除;(5)工作盘间歇转动:以完成冲压、脱模和加料三个工位的转换;(6)输送:将成型的煤饼脱模后落在输送带上送出成品,以便装箱待用。以上六个动作,加料和输送的动作比较简单,暂时不予考虑,脱模和冲压可以用一个机构完成。2.2 方案选择与分析一、冲压和脱模机构(上下移动)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5方案6方案7方案8方案9方案10方案11方案12方案13方案14方案15方案16方案17方案18方案19方案20方案1至9为连杆机构;方案10至12为凸轮机构;方案13至16为齿轮齿条机构;方案17至20为组合机构。表1 冲压机构部分运动方案定性分析形态性能特点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运动速度高较高高行程大小取决于曲柄尺寸小可任意可调程度可调调节困难可调动力性能平衡困难取决于凸轮形状好简单性不太简单简单简单,但一般齿轮须摆动才能实现齿条往复移动机械效率一般一般较高承载能力高较低较高其他特性有急回特性可实现任意运动规律传动平稳结合表1可知,方案1为曲柄滑块机构,易加工且具增力作用;方案6至9为六杆机构行程小;凸轮机构结构简单、紧凑,但易磨损且传力小;齿轮齿条机构传动准确、效率高、寿命长,但加工装配难;组合机构结构复杂。综上所述,初选方案1,方案9,方案17。二、工作盘间歇运动机构方案1 槽轮机构方案2 外啮合棘轮机构方案3 摩擦式棘轮机构方案4 外啮合不完全齿轮机构方案5 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方案6 圆柱凸轮间歇运动机构方案1结构简单,效率高,但转角不可太小,有冲击;方案2、3制造方便,转角准确,但易引起冲击磨损;方案4、5从动轮运动转角范围大但加工复杂,会引起刚性冲击。方案6结构简单,运转可靠,但精度要求高,加工复杂,安装调整困难。综合考虑,初选方案1,方案4,方案6。三、扫屑机构方案1 附加滑块摇杆机构方案2 固定凸轮移动滚子从动件机构方案3 固定凸轮移动滑块从动件机构方案1工作平稳,但尺寸较大;方案2运动性能较差,且易磨损;方案3各方面性能较好。扫屑机构以上三方案性能相差不大,均可待选。2.3 执行运动机构的形成方案I:冲压机构为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模筒转盘为槽轮机构扫屑机构为导杆-滑块机构适当选择冲压机构中A点轨迹和确定机构尺寸,可保证构件具有急回,运动和工作段近于匀速的特性,并可使机构工作段压力角尽可能小。根据工位要求确定槽轮相关参数,可满足工作盘间歇转动。导杆-滑块机构上下方向长度应大于滑梁行程,其左右高度应能使扫屑刷满足扫除粉煤活动范围。方案II:冲压机构为六杆机构模筒转盘为不完全齿轮机构扫屑机构为固附加滑块摇杆机构 六杆机构虽具有增力作用,但行程较小,需调整各杆尺寸才能满足滑梁行程要求。不完全齿轮机构是由普通齿轮机构转化而成的一种间歇运动机构。它与普通齿轮的不同之处是轮齿不布满整个圆周。不完全齿轮机构的主动轮上只有一个或几个轮齿,并根据运动时间与停歇时间的要求,在从动轮上有与主动轮轮齿相啮合的齿间。两轮轮缘上各有锁止弧(见方案4图),在从动轮停歇期间,用来防止从动轮游动,并起定位作用。附加滑块摇杆机构,满足运动变化条件,且工作平稳,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但运动尺寸较大。方案III:冲压机构为凸轮-连杆机构模筒转盘为圆柱凸轮间歇运动机构扫屑机构为固定凸轮移动从动件机构凸轮-连杆机构结构与前两个方案相比较为复杂,且凸轮部分磨损较大,连杆部分为多杆,为满足行程要求需占较大尺寸。圆柱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精度要求高,安装调整均有较大难度。固定凸轮移动从动件机构对机架的要求较高,工作平稳性较差。且滚子磨损较大,寿命短。2.4 机构组合方案的确定经过前述方案评价可知,方案I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经久耐用,维护容易,操作方便。所以确定该方案是上述三个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方案。2.5 执行机构尺寸设计(1)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计算已知滑梁行程S=300mm ,行程速比系数k=1.5(=180°×(k-1)/(k+1)= 180°×(1.5-1)/ (1.5+1)=36°)。过C1NC1C2。再过C2作C1C2M=90°-=54°,C1N和C2M交于P。最后以C2P为直径作圆,则此圆周上任意一点与C1、C2连线夹角均为 =36°。在圆周上任取曲柄转动中心A,由图可知,曲柄与连杆重叠共线和拉直共线的2个位置AC1和AC2。则: AC1=B1C1-AB1 AC2=AB2+B2C2解得:AB1=(AC2-AC1)/2=C2E/2(线段C2E可由以A为圆心,AC1为半径作弧与AC2交点E求得)。经测量得:AB1=125mm AC1=295mm e=140mm已知生产率为55块/min。因为曲柄旋转一周,滑块完成一个冲压运动周期,生产1块蜂窝煤。所以曲柄转速为55r/min,即曲柄角速度为5.7600rad/s。经软件分析表明,所设计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最小传动角为26°(而为了保证良好的传力性能,通常应使最小传动角不小于40°),即压力角过大,又蜂窝煤成型机冲压机构对急回特性并无特殊要求,所以决定将该机构改为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改(1)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计算因为S=300mm,所以,曲柄长AB=S/2=150mm。取最小传动角为75°,即最大压力角为15°图解法如下:在水平线MN上任取一点A。以A为圆心,150mm为半径作圆,交MN于B1、B2两点。过A作ABMN交圆A于B点。作ABC=75°,交MN于C点。测得BC=580mm,即为连杆长。在MN 上截取B1C1=B2C2=BC,得滑块两极限位置C1、C2。以下为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分析及动态仿真图:(2)槽轮机构计算槽数 z 按工位要求本应选为5,但z增大,k也随之增大,运动时间tf增加,不利于工作。所以为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减小k,即减小z(工位数不够,可在传动链中加入与间歇转动部分所需工位数相适应的减速齿轮来达到),最终选定z=4(减速齿轮传动必i=4/5)。槽轮每次转位时主动件转角 2=180°×(z-2)/z= 180°×(4-2)/4=90°槽间角 2= 360°/z= 360°/4=90°动停比 k=td/tt=(z-2)/(z+2)= (4-2)/(4+2)=1/3圆销数 n=1由结构情况确定 中心距 a=300mm 圆销半径 r=30mm所以,主动件圆销中心半径 R1=asin=300×sin45°212mmR1与a的比值=R1/a=212/3000.7槽轮外圆半径 R2= (acos) 2+r2 1/2= (300cos45°) 2+302 1/2214mm槽轮槽深 ha(+cos-1)+r=300×(0.7+cos45°-1)+30152.1mm 取h=153mm(3)导杆-滑块机构计算依据滑块的行程要求以及冲压机构的尺寸限制,选取扫屑机构尺寸如下:导杆铅垂方向高度H=375mm ,倾角arctg(500/150) 73°扫屑刷杆长L=550mm2.6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对于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运动循环图主要是确定冲压和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三个执行构件的先后顺序、相位,以利对各执行机构的设计、装配和调试。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冲压机构为主机构,以它的主动件的零位角为横坐标的起点(即横坐标表示各执行构件位置),纵坐标表示各执行构件的位移起止位置。表2和图2均表示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三个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过程。冲压过程分为冲程和回程。带有模孔的转盘工作行程在冲头程后半段和冲程前半段完成,使间歇转动在冲压之前完成。扫屑运动在冲头回程后半段和冲程前半段完成。表2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运动循环表主动件转角分配0°180°180°360°冲头和脱模盘机构工作行程回程主动件转角分配0°90°90°270°270°360°模筒转盘机构工作行程停止工作行程扫屑刷机构扫屑运动回程扫屑运动图2蜂窝煤成型机运动循环图2.7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运动简图电机驱动带轮机构,带轮机构驱动齿轮机构,齿轮机构分别驱动冲压曲柄滑块机构和分度槽轮机构,冲压机构的冲头驱动扫屑机构。三、传动系统方案设计3.1传动方案设计传动系统位于原动机和执行系统之间,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系统。除进行功率传递,使执行机构能克服阻力做功外,它还起着如下重要作用:实现增速、减速或变速传动;变换运动形式;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实现分路传动和较远距离传动。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完成了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的预选型后,即可根据执行机构所需要的运动和动力条件及原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进行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在保证实现机器的预期功能的条件下,传动环节应尽量简短,这样可使机构和零件数目少,满足结构简单,尺寸紧凑,降低制造和装配费用,提高机器的效率和传动精度。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功能要求,执行系统对动力、传动比或速度变化的要求以及原动机的工作特性,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类型。根据空间位置、运动和动力传递路线及所选传动装置的传动特点和适用条件,合理拟定传动路线,安排各传动机构的先后顺序,完成从原动机到各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系统的总体布置方案。机械系统的组成为:原动机 传动系统(装置) 工作机(执行机构)原动机: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传动系统(机构):常用的减速机构有齿轮传动、行星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皮带传动、链轮传动等,根据运动简图的整体布置和各类减速装置的传动特点,选用二级减速。第一级采用皮带减速,皮带传动为柔性传动,具有过载保护、噪音低、且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场合;第二级采用齿轮减速,因斜齿轮较之直齿轮具有传动平稳,承载能力高等优点,故在减速器中采用斜齿轮传动。根据运动简图的整体布置确定皮带和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再根据中心距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和计算机仿真的有关知识确定皮带轮的直径和齿轮的齿数。故传动系统由“V带传动+二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组成。原始数据:根据设计要求,已知工作机(执行机构原动件)主轴:工作机输出功率:Pw=4.3(Kw) 转速:nw = 55(r/min) 3.2电动机的选择1) 选择电动机类型按已知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系列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电动。2) 选择电动机容量所需电动机的功率:Pd= PW /aa-由电动机至工作轴的传动总效率a =带×轴承3×齿轮2×联 查表可得:对于V带传动: 带 =0.96 对于8级精度的一般齿轮传动:齿轮=0.97对于一对滚动轴承:轴承 =0.99对于弹性联轴器:联轴器=0.99则 a =带×轴承3×齿轮2×联=0.96×0.993×0.972×0.99= 0.868Pd= PW /a=4.3/0.868=4.9539 KW查各种传动的合理传动比范围值得:V带传动常用传动比范围为 i带=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为i齿=35,则电动机转速可选范围为nd=i带 ×i齿2×nW=(24)( 35)2 ×nW =(18 100 )×nW=(18100)×55=9905500 r/min符合这一转速范围的同步转速有1000 r/min、1500 r/min、3000 r/min,根据容量和转速,由有关手册查出四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因此有3种传动比方案。表3方案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ped/kw电动机转速/ r/min电动机质量/kg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同步满载总传动比V带传动比齿轮传动1Y132S1-25.5300029006496.6332.22Y132S5.51500144068483163Y32M2-65.5100096084322.512.8对于电动机来说,在额定功率相同的情况下,额定转速越高的电动机尺寸越小,重量和价格也低,即高速电动机反而经济。若原动机的转速选得过高,势必增加传动系统的传动比,从而导致传动系统的结构复杂。由表3中3种方案,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结构和带传动及减速器的传动比,认为方案1的传动比较合适,所以选定电动机的型号为Y132S。Y132S电动机数据如下: 额定功率:5.5 Kw满载转速:n满=1440 r/min同步转速:1500 r/min3.3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各级传动比分配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i总= n满/ nW =1440/55=26.22 分配各级传动比根据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表2.2选取,对于三角v带传动,为避免大带轮直径过大,取i12=2.8;则减速器的总传动比为 i减=i总/2.8=26.2/2.8=9.36对于两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按两个大齿轮具有相近的浸油深度分配传动比,取 ig=1.3idi减= ig×id = 1.3id 2=9.36i2d =9.36/1.3=7.2id =2.683ig=1.3id=1.3×2.683=3.488 注:ig -高速级齿轮传动比;id 低速级齿轮传动比;3.4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计算各轴的转速:电机轴:n电= 1440 r/min轴 n= n电/i带=1440/2.8=514.29 r/min轴 n= n/ ig=514.29/3.488=147.44 r/min轴 n=n/ id =147.44/2.683=55 r/min 计算各轴的输入和输出功率:轴: 输入功率 Pi= Pd带=4.9539×0.96=4.756 kw 输出功率 Po= 4.756轴承=4.756×0.99=4.708 kw轴: 输入功率 Pi=4.708×齿轮=4.708×0.97=4.567 kw 输出功率 Po= 4.567×轴承=4.567×0.99=4.521 kw轴 输入功率 Pi=4.521×齿轮=4.521×0.97=4.386 kw 输出功率 Po= 4.386×轴承=4.386×0.99=4.342 kw计算各轴的输入和输出转矩:电动机的输出转矩 Td=9.55×106×Pd /n电=9.55×106×4.9539/1440=32.7×103 N·mm轴: 输入转矩 Ti=9.55×106×Pi / n=9.55×106×4.756/514.29=88.3×103 N·mm 输出转矩 To=9.55×106×Po / n=9.55×106×4.708/514.29=87.4×103 N·mm轴: 输入转矩 Ti=9.55×106×Pi / n=9.55×106×4.567/147.44=295.8×103 N·mm输出转矩 To=9.55×106×Po / n=9.55×106×4.521 /147.44=292.8×103 N·mm轴 输入转矩 Ti=9.55×106×Pi / n=9.55×106×4.386/55=761.6×103 N·mm输出转矩 To=9.55×106×Po/ n=9.55×106×4.342/55=753.9×103 N·mm将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进行整理并列于表4如下:轴名功率p/kw转矩T ( N·mm)转速n/r·min-1传动比i输入输出输入输出电机轴4.953932.7×10314402.8轴4.7564.70888.3×10387.4×103514.293.488轴4.5674.521295.8×103292.8×103147.442.683轴4.3864.342761.6×103753.9×10355四、设计小结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是我们攻克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次课程设计,我拿到的题目是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在拿到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之后,我分析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然后通过借阅相关资料及手册;熟悉了相关机构的设计方法,拟定了设计的步骤本次课程设计在培养我们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能力和应用计算机仿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为提高我们本科生机械设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服务的。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课上所学过的各种机械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分析和解决运动学和动力学各种问题。通过这次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即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我知道在实际自己设计和仿真并不简单,要把它做好就更不易了,从中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其实是很狭隘的,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比较理论化的。在这次为完成课程设计把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了起来,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理论知识的贯穿上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才能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锻炼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学会了勇于创新,扩展思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本学期学习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知识的理解,实践了三维实体造型技术课程中学习的Pro-E绘图技能。总之,既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又巩固了课本知识。总之,在大学学习中,要不断锻炼自己,使自己解决问题时要全面思考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不断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更好的发展。五、参考文献1 崔建江、潘峰等主编.计算机仿真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申永胜.计算机仿真技术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 邹慧君等编译.凸轮机构的现代设计.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4 王玉新主编.机构创新设计方法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5 孟宪源主编.现代机构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6 华大年、华志宏、吕静平.连杆机构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 刘政昆.间歇运动机构.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8 邹慧君 殷鸿梁编著.间歇运动机构设计与应用创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09 王淑仁主编.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设计.科学出版社,2006 10 邹惠君.机构系统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 王三民.计算机仿真技术与设计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论文密级:公开保密(_年_月至_年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作者签名:_ 导师签名:_年_月_日 _年_月_日独 创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致 谢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赵达睿老师、和研究生助教熊伟丽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40/33

    注意事项

    本文(蜂窝煤成型机设计课程设计.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