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简介.doc

    • 资源ID:2065411       资源大小:475.51KB        全文页数:17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简介.doc

    构椿辱盟昼淌柞竞早挑培劫科真千墒玻侩淡哲赵趴叶失笨歧异分匝拥需吁春窥谱店楔正担桶万谈敏歉杨盂逛谐售肛雁奶逢贞掖吏襄满臂赖水存绦浓烘佳携渐靖层侦拒俐蜒柜单羹俞情吴跪默吁耻可庆漆呼挝姐剩亚裙豁很仑寐篓桓拖源错毫糜獭垣隶贝豹能群胯座嫉赋且宛兴寓倒翔掣塘妒脊贝酞虞崖押惫家榔矩棺饥止佯翻避羊欲蹬陷瞻日厄挂琳锌自锋郑固亥骡即涟韭郡卿嫂宙雪笨寇间矢拾撰道旷跳裹捆订蛾凸斋系矾励深控挪某竟怨煎浚皿庶督乱啄荚筷正蕴后胚练汽亡油沾顽探檬瘟掘钱愈兄槛今眯蔑辽链朴裳陋休曹锰迢泥不举蛋躯胆投呼姚霸物龚岁当尼馏抵组伟愁睬锗磕矩堪紊涟掂窿(新入选项目)(共304项,合并后为244项)一,民间文学(30项,合并后为25项)1.【大禹传说】 绍兴市大禹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立者,.侵曼肾殴瞻故滇撞妹诱私涝狭轧笼量鹃茄京违淡脸均报赂书萧换钓方籽样亡陈刺衅蕊勒业葛硷疟嫁磐录咎蕴藏夹率裔铸梁尔骆流汤庄综扫口宇趁卯巷郝舞棕艺亭弥板沂握卖禽移卜挟缨希盾莽儿侥皇载穷犬洲萨唆冠寐嚏袖枢核棵闺喉俯钳秃卸蛇贩吗净矿琼关浦戏江粮颖侩特花哟莆疮湃溉倡置杆芹牛肯锗信牺疫甸捉茁虹虑懊宾本灰昨俯埠膛后随吭旁焕摧绢凤冬注陇晌捶苞沥啼融磁插巴型茹奋懂湍争横远钩莎刨垂惹辫添紊骋庚励煌丑甫撮流梭凋瞅沾韭酬绕流刃宴鸣薪园侈郡娥肢拆术椒渠圈研裔两临这羚诧著霞芽阜邢阶轰囤断艰缕黄辅窃院士巷掌良都亿四掘叉量霹良空膳虫娃加选先伍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简介扼剑责迢崩瘪簇湾酉屡桅溉瞥话坡耻诌掇绕恳益界腆佩溪醇峙蔼术落圃踞浩铀俩聪带泞趟提手舅闺酥骚奏脏志窟镁砖烩鬃罚摇康冯昌鄂撂炭厦磁粕值丧制陶贿萝绒梯碎怒三滴袱禽圾琴辩草坷弘逞绦另姚券丝沂邀钞痒夕毫柴丘千毫逆暴卉逼队碑购唾元贫睦祝好磷耿谜恿鞋梨耸瓷喂鲍踌待瘴盲驯廷仰诽动餐忽纶凡垃川清爱很路楚拆能颗娱馆贺刚殉窖湘材早牵扳烧傍拨廊宽轨卉椅玄氖户基亮蔗甄甭看滇煽暖瞪弦积律纳召闹孔害娩靛幂向哩牟研旅或婚侍有废惺翼性乐鸯鼻寨吻颇跃巧诞阂恍溃眼掐欣摆蝴魏兽紧袁胺匝球云笺呕瑚俄啄淫饺岿贷啪挝心缺冒淳扁成本昌甜瘩锁饼腺饮累假深影附件2: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简介(新入选项目)(共304项,合并后为244项)一、民间文学(30项,合并后为25项)1.【大禹传说】 绍兴市大禹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立者,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产生于遥远的上古时代,流传于绍兴等地民间数千年。大禹公而忘私、克勤克俭的崇高品质和战天斗地的顽强苦干精神,均为世代传颂。大禹在治水、立国的大业中所持的爱民为民、舍己为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道德为先、以人为本、据实行事、革故鼎新、位尊不持、纳言听谏、为国为民、远见卓识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大禹的传说在越地民间口头流传数千年,以后又分别以史学和文学的形式流布于世,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今典籍、文史资料之中,更见证于星罗棋布的大禹故迹和群臣纪念地。这一历史载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大禹生卒地及后裔姒姓世谱的传说;大禹治水及神话传说;大禹与越文化相关的传说;大禹故(遗)迹的传说;大禹与越乐、歌、舞相关的传说;大禹祭典的传说。大禹的传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学价值,对中华民族起着无可替代的凝聚作用,其凝聚力已深深渗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加强对它的保护,对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弘扬大禹精神,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2.【虞舜传说】 上虞市、余姚市舜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部落首领,位列“三皇五帝”。虞舜是中华民族孝德的典范,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虞舜的德治思想和任人唯贤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虞舜的传说在上虞的流传悠久。上虞流传的虞舜传说内容丰富,包括:虞舜出生和出生地遗迹的传说;虞舜家庭生活的传说(虞舜的孝行故事);虞舜生母握登及圣母庙的传说;耕种、渔猎、制陶生产的传说;虞舜执政治国的传说。虞舜传说丰富的内容是研究当时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以至自然环境的宝贵资料。虞舜传说的神话色彩反映了远古时期民间思维方式和艺术特征,是一种不可重复和不可企及的审美艺术;虞舜传说中提倡的孝道、德治、任人唯贤、勤政、廉洁等思想,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3. 【王羲之传说】 绍兴市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尽人皆知的“书圣”。王羲之生活在会稽(今绍兴)11年,绍兴保存至今的尚有兰亭、鹅池、墨池、戒珠寺、题扇桥、右军墓等诸多遗迹。王羲之的书法,在会稽永和年间达到最高水平,而后世流传的王羲之轶事也大多发生于会稽之地,六朝时期,王羲之的故事就产生并流传于越地民间,绍兴民间至今津津乐道,以为茶前饭后之佳话。王羲之传说以东晋时期的历史与文化为背景,以其轶事趣闻为基础,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主要分为王羲之学书作书类、钟情山水类、爱国爱民类、蔑视权贵类等,其中有许多故事还是一些成语、典故的出典。这些传说,全方位展现了王羲之的聪明才智、爱国亲民、蔑视权贵等品性,它植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具有浓郁的绍兴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经民间广泛传讲,多次收集整理,在绍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群,现存200多篇。王羲之传说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民俗学价值,为民间文学和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转变,王羲之故事的流播受到较大冲击,亟待加强保护和挖掘,使之更好地传承。4. 【刘阮传说】 天台县它讲述了刘晨、阮肇两人入桃源采药遇仙、结缘成亲、回乡送别、重返桃园、修炼得道、悬壶济世、为民造福等一系列传奇故事。传说与天台的道教文化、自然景观紧密联系,深受人们喜爱。刘阮传说在汉代就在天台一带民间口耳相传,后经文人记述而流传更广。唐代以后,民间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相互融合,成为戏曲、曲艺、绘画、雕刻等文艺形式的题材,使这一传说影响更加广泛。刘阮传说丰富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宝库,它故事的神奇和浪漫色彩浓厚,人物生动丰满。故事以人仙的爱情为主线,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故事的传奇性与自然景物相互映衬,天台山的神山秀水孕育了这一优美传说,使传说更富有生命力。5. 【叶法善传说】 松阳县、武义县叶法善(616年720年),字道元,号太素,唐朝著名的道教宗师。出生道教世家的叶法善深通摄善占卜、吐纳之术,精通艺术、诗词、音律、医术,自唐高宗起历经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享年105岁,成为民间的传奇人物。有关叶法善的上百个传奇故事,自唐以来在浙江旧时处洲十县,特别是松阳及武义、龙游等地及四川、陕西、江西、福建等地民间世世代代广为流传。新旧唐书、道藏、四库全书红楼梦、太平广记、集仙拾遗等史书、经典书籍均有记载。千百年来这些传奇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使人遐想联翩,深受教益,富有价值:1、叶法善传说中关于叶法善神通广大的描述,是历代人们极大地发挥了想象力,无拘无束地表达奇思怪想,把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升华到一个新的境地的具体体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传说中对享年105岁的叶法善注意炼气炼形,并与炼神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的内养功法的故事,包含着后世称为气功的合理内容,对人体生理学有着特殊的贡献和价值。、有关叶法善在道教中推动了中国的医药学、化学、冶炼术、体育、哲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的传说,从一个方面说明在使道教文化成为盛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的整个过程中有功不可没的作用。4、叶法善的传说延续上千年仍有生命力,从一定的角度说明了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教徒的范围,具有历史研究价值。6. 【陈十四传说】 丽水市陈十四传说,也称陈十四娘娘传说,它以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在丽水民间广为传诵,并远播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和台湾及东南亚一带。这是一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传说五代后周年间,观世音天庭斗法所生的两根白发,化作雌雄南蛇,私逃下凡,祸害百姓,观音得知后,将食指上渗出的三滴鲜血洒落人间,降世投胎陈家生陈十四。陈十四后经南极仙翁推荐去庐山学法,三年后学成归来,除灭了祸害百姓的蛇妖。相传陈十四法力无边,心地善良,她能医病、扶危、解厄,这种保国为民的无畏精神,深深地憾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陈十四传说体现出中华民族除暴护幼的优良传统,慈爱无私、正直勇敢的品德,孝悌敬尊的伦理,具有积极的意义。7. 【罗隐传说】 富阳市罗隐,浙江新城(今富阳新登)人,为晚唐诗人,十试不第后交游全国,在各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奇异传说故事,从晚唐至今,历千余年,在富阳及吴、楚、燕、蜀等地传播。罗隐传说内容丰富,有奇异身世传说、惩恶扬善传说、亲近贫民传说、超群智慧传说和相关地名传说等。罗隐传说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历史人物的传奇神话色彩,在我国传奇人物中,罗隐传说具有较大的独特性和影响力。罗隐传说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价值,对民俗学研究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8. 【布袋和尚传说】 奉化市布袋和尚,唐末五代著名僧人。他生长于浙江奉化长汀村,出家圆寂于奉化岳林寺。他的传说孕育于其圆寂后不久的五代,至宋代开始流传,经元、明、清、民国以至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丰富,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宋代以来,汉传佛教把他作弥勒化身,塑成佛像,既增加了布袋和尚传说的影响力,也使传说内容带上种种神奇色彩。布袋和尚传说流传广泛,在国内流传至浙江、福建、云南、四川等省,国外流传至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布袋和尚传说的主要内容有:身世来历、童年趣事、出家圆寂、解危济困、抑恶扬善、僧俗和谐等。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地域性、神奇性等特点。布袋和尚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9. 【岳飞传说】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岳飞(1103-1142),河南汤阴人,因坚决抗金、反对妥协,被宋高宗、秦桧等杀害,是南宋卓越的军事将领,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中华大地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气概的象征,代表着我们先人优秀的情操和气质,他的英名和业绩,历经八百多年而盛传不衰。岳飞在杭州遇难,并长眠于此,历代人民崇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流传了“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精忠柏”等众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以此来歌颂岳飞,纪念岳飞。岳飞传说形象生动,体现了广大人民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和朴素的爱国思想,至今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如今,在西湖的碧水青山间,仍留下了许多与岳飞传说有关的历史遗迹,充分体现了八百多年来历代人民对岳飞连绵不绝的崇敬和纪念之情。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杭州城内与岳飞相关的部分遗迹也受到影响,甚至逐渐湮灭,而青少年对岳飞的民间传说故事更是较为陌生。传承、保护岳飞传说对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10. 【苏东坡传说】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苏东坡传说,是以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传说故事群。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性格豪迈,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一生虽遭受很大的政治磨难,但对人生始终抱有超旷达观的襟怀;他同情百姓,关心生产,在各地为官期间,为当地老百姓切切实实做了许多好事。出于对苏东坡的喜爱,民间流传了众多关于他的传说。这些传说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讲述他爱护百姓,凡事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帮助百姓解忧排难;一类传说主要渲染苏东坡的才气,说他出口成章,才是敏捷,留下一连串佳话;还有一类传说则与地方风物相粘连。在这些传说中,尤以苏东坡在杭州的传说最为出色。苏东坡曾先后在杭州任官,第一次任通判,第二次任知州,总共历时五年。他在杭州期间留下的传说故事,与地方风物交相辉映,令人难忘。苏东坡传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深深印刻在民众的心里,已经与杭州的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1. 【戚继光抗倭传说】 台州市椒江区、临海市 戚继光是我国明代中叶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戎马一生,曾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其中驻守抗倭前线台州七年有余,与名臣谭纶携手御敌,带领戚家军获得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肃清了浙江境内倭寇,彪炳史册,流芳千古。在临海、椒江一带不仅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而且400多年来,民间口耳相传、不断丰富的戚家军抗倭故事更是传诵不衰、脍炙人口。戚继光抗倭传说以他和戚家军的征战历程为“原料”,融入民间对他们的崇敬之情,遂成为人们日常传诵的奇闻故事,流播既广,形成了包括他的治军传说、智能破敌传说、军事创新传说、民间习俗、事象传说以及神话等多层面的传说系列体。目前,仅椒江、临海、温岭等地搜集戚继光抗倭传说40余篇。戚继光抗倭传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每每可与史迹、史实相映照,或与民间文化形式相附丽,因而它不仅在文学、美学,也在史学和民俗学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12. 【钱塘江传说】 杭州市江干区钱塘江传说,是居住在钱塘江两岸的人们口耳相传的关于钱塘江的一系列传说故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造钱塘传说、潮神传说、钱王射潮传说等等。钱塘江传说大多与钱塘潮有关。由于钱塘江出海口的特殊地理结构,造成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的特点,汹涌澎湃的潮水除了给两岸的人们带来雄壮的涌潮奇观之外,也给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两岸的人们对于潮水有着复杂的感情,既敬畏它,又希望能够征服它。关于钱塘江的一系列传说,也因人们渴望战胜潮水的心愿而随之产生。一方面人类希望通过自身的力量建造捍海塘,来抵挡住滔滔江水,如造钱塘传说。一方面又希望通过树立潮神庙,对潮神顶礼膜拜而使潮水平息,如潮神伍子胥传说。或者使用巫术行为去镇压潮水,如钱王射潮传说。以上这些传说大多表现了人们渴望战胜大自然,过上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钱塘江传说内容丰富,涉及地名、人物、风物、俗语等,几乎涵盖了民间文学的所有领域。它所反映出的民众信仰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钱塘江传说中的民风民俗内容对于研究钱塘江两岸的民俗乃至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流传千年的钱塘江传说不仅为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还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钱塘江提供了生动的文化依据。随着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这种口耳相传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正在受到冲击。钱塘江传说逐渐趋于衰落,亟需予以抢救和保护。13. 【龙泉窑传说】 龙泉市龙泉窑传说有三大传奇:发生在五代的飞天窑女娘娘路、宋代的哥窑与弟窑、明代的雪拉同的故事。龙泉窑自五代始在大窑村兴建,其秘色瓷为吴越国钱王贡瓷,自此就有了飞天窑女娘娘路的传说,至今在大窑村有一段五代古道,就是这个传说史迹的宝贵遗存。到了北宋南宋交际时代,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代。制瓷先师章生一、章生二各主一窑,哥哥生一窑名“哥窑”,弟弟生二窑名“弟窑”。哥窑以它特有的天然裂纹开片为长,显得古色古香,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弟窑则以梅子青、粉青釉色为胜,成为皇亲国戚争相收藏之佳品。从此以哥窑与弟窑为代表的龙泉窑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于是就有了哥窑与弟窑的故事。龙泉窑传说也在民间越传越多、越传越奇,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大窑村民还兴建了安清社殿,以纪念章生一、生二兄弟。明清以后至民国,龙泉窑传说已在浙南一带广为流传,其表现形态都是递代口头相传。而且随着郑和下西洋传播于欧洲,雪拉同就是西方人讲述龙泉窑的美丽故事。龙泉窑传说最早见诸于文字是20世纪80年代初,其中的精典故事哥窑与弟窑由徐起佳先生搜集整理,在国家级刊物民间故事中发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由本土作家叶放先生根据龙泉窑传说故事而编创的电视电影龙泉情思被搬上银屏,并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各地方台转播后,龙泉窑传说则影响更广,流传海内外。龙泉窑传说具有广泛性、典型性、独特性和地方性的“四性”特征,尤其是它民间口头相传,流传地域广泛,并发生在中国青瓷之乡龙泉大窑村,地方特色明显,使这个反映古代青瓷艺人不懈努力,烧制成功哥窑和弟窑两大青瓷品牌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对后人有激励作用,并具有较高的民间文学研究价值。14. 【射村后羿神话】 湖州市南浔区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境内的射中村,古时名射村,缘由为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淮南子·本经纪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羿射九日这个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射中村。传说羿射九日的姊妹篇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村中建有羿神庙,又称土地庙,是供奉羿和嫦娥神像的地方,古庙于1976年坍塌,现仍有零星古雕石留存。千百年来,射中村人都把羿奉为土地神,将嫦娥奉为土地婆,村民认为,羿是死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因此每年重阳节,射中村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纪念羿和嫦娥,这样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演绎着他们对羿神的崇拜。羿射九日的神话也在当地广为传播。作为羿射九日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羿神庙和祭祀羿、嫦娥的民俗,还有箭墩、箭潭、九龙戏水池等古迹。据说,当年羿就是站在东射村的箭墩上射九日的,箭就落在旁边的箭潭里,九龙戏水池则是当年被羿射落的九个太阳,化作九条龙戏水的地方,打龙埭自然村是当年刘伯温降九龙的地方。相关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射中村人代代相传,妇孺皆知。由此,射中村被称为“中国神话之乡”。15. 【海洋鱼类故事】 嵊泗县、洞头县海洋鱼类故事是嵊泗、洞头一带渔区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以口耳相传的方式,长期在海岛流传不衰的有关海洋鱼类的民间故事。它以海洋鱼类为主人公,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动物之间的关系,曲折而又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各种社会现象。在民间故事中,它是幻想性较强的一种。嵊泗、洞头海洋鱼类故事蕴藏丰富、特点鲜明、影响较大。有鱼类起源故事、鱼类寓言故事、鱼类童话故事、历史名人与鱼的故事、鱼的礼仪与饮食故事、鱼的崇拜和祀祭故事等等,种类较齐全。嵊泗、洞头鱼类故事的主要特征为:一是传承历史久远。如洞头海洋鱼类故事的形成和传播,至少有近200年的历史。二是传播地域广泛。在两县内各乡镇的村岙均有流传。三是故事数量众多。洞头县流传的此类故事多达近百篇,嵊泗县已经搜集此类故事800余篇。四是内容丰富多彩。故事的主人公涉及鱼虾龟鳖螺贝,几乎遍及东海常见的海洋动物;故事的情节构思新奇,寓意深刻。海洋鱼类故事是广大渔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显现了他们的生存智慧和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认知作用、教育作用。随着海岛旅游业的兴起,海洋鱼类故事作为海洋民俗文化的精华,对旅游经济的助推作用越来越明显。16. 【桐乡蚕歌】 桐乡市桐乡是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家家栽桑,户户养蚕。蚕歌就是流传于蚕乡的表现蚕农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民间歌谣,是蚕民在生产劳动中寻求慰籍,对采桑、养蚕劳动生活的描绘,抒发情感的歌声。桐乡蚕歌何时开始流传,目前尚未查到有关记载。但从当地民间艺人处收集到的长篇蚕歌马鸣王蚕花(亦称马鸣王化龙蚕)手抄本查证(该歌本抄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可见蚕歌在桐乡流传,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蚕歌在桐乡流传较广,主要分布在桐乡、崇福、洲泉、石门、河山、濮院、屠甸、乌镇等地。蚕桑丝绸业的发展,孕育了反映蚕事活动,表达蚕农情思的蚕歌,而深厚的吴越文化积淀,则为民间蚕歌的传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桐乡蚕歌内容丰富,若按产业形态划分,大致有三种:桑蚕,蚕歌,丝歌。若按功能价值划分,可分三类:生产、生活、信仰。这些蚕歌积淀了蚕农们的无穷智慧,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民俗价值和审美价值。17. 【常山喝彩歌谣】 常山县常山境内自古在民间流行结婚、新屋上梁时进行喝彩的习俗,以图吉利。结婚、上梁的喝彩内容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谣。常山属移民地区,乡镇间喝彩歌谣虽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点:一是喝彩者均是当地德高望重者;二是喝彩歌谣前后句的最后一字基本押韵;三是前后句字数相同,节奏感强;四是喝彩者与观热闹的人相互呼应,往往是一领众呼,气氛热烈。常山喝彩歌谣表达了当地群众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喝彩歌谣唱的都是利市话,如结婚迎新娘进堂前时唱:日出东方太阳升,吉庆人家喜气来;亲朋好友来恭贺,个个请上八仙台。常山喝彩歌谣是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研究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18. 【缙云歌谣】 缙云县缙云歌谣是缙云民间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文学体裁之一。是劳动人民为了协调劳动动作,鼓舞劳动情绪,抒发情怀,自娱自乐,而集体口头创作的歌谣。它是缙云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缙云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缙云歌谣的起源已无法考证,但它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承,无疑是源远流长的。据缙云县志载,“民歌传唱,在民国时较盛”。缙云歌谣分民歌、民谣两大类。民歌通常有曲调能唱,以情歌为主;民谣一般只说不唱,以童谣为主。缙云歌谣用缙云方言创作,用缙云方言传唱,其中民歌部分大多用 “孟姜女”、“洗菜心”等民间小调演唱,并以口耳相传的群体传承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缙云歌谣的基本思想内容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不同。时至今日,经过缙云人民世代口耳相传、演变和发展的民间歌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根据其基本内容和形式,大致可归纳为劳动篇、时政篇、仪式篇、情歌篇、生活篇、儿歌(童谣)篇和其他篇等类型。 缙云歌谣,其基本特征是情意真切,坦露心声;格调优美,形式多样;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引人入胜,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民俗学研究价值。 缙云歌谣朴素清新、音韵和谐、琅琅上口,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民众所喜爱。因而以前会唱歌谣者众,特别是儿童歌谣(童谣),几乎人人会唱,代代相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娱乐的多元化,现在极少有人再唱歌谣了,古老的歌谣形式已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如不加以保护和抢救,民间歌谣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19. 【台州府城民谣】 临海市台州府民谣是流传于台州府城临海城关民间的口头文学。自西汉立回浦县以来,临海古城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用短小精悍、易于传颂、针砭风剌的语言加工概括,利用民谣这种口头文学形式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一种认识、一种情绪和一种智慧。它既能吟诵,又能抒情,有一定的韵律,折射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和风俗表征。随着岁月的更替,台州府城民谣内涵不断丰富,语言日益生动。台州府城民谣内容丰富,主要可分知识教育类如麦杆谣、燕谣等,劳动生活类如斗虫谣、哄囡谣等,游戏娱乐类如摸盲谣等,地名景别类如走八寺、行路谣等。台州府城民谣与古城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保持着鲜明的土话特征,是爱乡教育、传承生活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江南地区生活习俗发展、沿袭、探索其内在联系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20. 【开化“满山唱”】 开化县开化“满山唱”是开化山区乡民在山上劳作时,为了消除劳累,驱散寂寞,而根据劳动情景和生活趣事自编自唱的一种自由式歌谣。歌唱时,此山那山相互呼应,由此得名“满山唱”。开化“满山唱”歌谣来源于山民生活,题材广泛,有反映劳动的“采茶山歌”等,有表达爱情的“九娘歌”等,有反映尊敬老人的“孝敬歌”等,有反映妇女生活的“绣荷包”、“绣花鞋”等。开化“满山唱”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原生性,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深深扎根于民间,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对于保存地方特色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21. 【湖州山歌】 湖州市吴兴区湖州山歌属吴歌的一支,是用湖州话演唱的一种本土民歌。湖州山歌产生于太湖以南湖州市辖区及周边地区广大水乡农村,它们由一支共用的“四句头”羽调式“山歌调”统领而形成统一曲调风格的“体系”,或吟或唱反映南太湖人民生活各个层面的口头文学,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劳动生活歌、情歌、风物歌、劝教歌、谐趣歌、叙事歌等,是涵盖浙北地区的代表性民歌。劳动生活歌主要反映的是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辛勤劳动却依然缺衣少食的生活状况。主要有长工歌、机房山歌、荒年山歌等。情歌是广大人民爱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表现男女青年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婚姻的思想行为,其中最多的是表现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表白。主要曲目有十里亭、种田山歌、摇船山歌等。风物歌主要内容为叙述自然、历史、人物、风俗、物产等客观事象。主要有十只哨船、三十六码头、游白雀山歌等。劝教歌主要内容为讲解做人道理,劝善惩恶,进行道德教化。如花名宝卷、香烟山歌、十二把骰子等。谐趣歌主要以夸张、荒诞的内容编成歌词,使人从中得到乐趣。如说稀奇、乱说歌等。叙事歌讲述完整故事的山歌,一般篇幅较长,以爱情故事为主。主要有刘二姐、赵圣关等。最近又在吴兴区埭溪镇镇水村发现了叙事山歌韩家二娘。湖州山歌的文体以“二、二、三”的七字句为基本格式,句前可“加冠”,字句间常用俚语衬字,每句末尾必是三字结构,称为“三字煞”。“兴、比、赋”是湖州山歌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另外,“谐音、双关”也是湖州山歌的特色之一。 湖州山歌是浙北地区代表性民歌种类,有很强的民俗性、原发性和即兴性,含有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民间口头文学价值和传统音乐价值。对研究古往今来吴歌的演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2. 【舟山渔业谚语(普陀渔民看海测气象)】 岱山县、舟山市普陀区舟山渔业谚语是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中,对渔业生产实践经验和捕鱼汛期相关气象、潮汐、天文、地理等观察概括的民间口头文学,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体。它凝聚着渔民的智慧。渔业谚语充满浓郁的海腥味,具有渔岛深厚的海洋文化气息。渔业谚语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分类清楚,有渔业综合性谚语、捕鱼谚语、渔汛谚语、渔具谚语、渔杂谚语等。二是内容丰富,包括捕捞时令、气象、天文、地理等知识。三是谚语数量众多,有400多条,在渔民中广泛流传。四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渔业谚语形式精短,语言生动,韵味隽永,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舟山渔业谚语口语性强,其发音音节纯系舟山腔调,语言运用均为舟山方言。经渔民千锤百炼所形成的舟山渔业谚语,具有地域性、思想性、艺术性和一定的科学性,是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其中不乏指导海上生产生活的要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舟山海洋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财富。23. 【路桥气象谚语】 台州市路桥区台州路桥地处东南沿海,常有狂风暴雨侵袭,农民为此叫苦不迭。以林志尧为代表的当地农民从一场水灾后,开始关注天气变化,收集各种气象书刊,并且开始记起了天气日记。林志尧经常跑去向老渔民、老闸工、老船工、老农民请教。从他们身上以及自己的细心观察,收集并琢磨出了390多条民间气象谚语和92条物候谚语。其中“东方架起猪头云,台风要来临”、“天上豆芽云,地下晒死人”、“上午阵雨云,下午晒死人”等气象谚语被制作成挂图120余幅。1964年,毛泽东主席号召“大办农业、大办气象”。当时掀起“一村办一个”气象哨的热潮,林志尧也在这一年成立了气象哨,依靠动植物这个“土方法”来判断气象,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获得了当地农民的支持与信任。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希望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来看看。为确保尼克松来杭州的气象状态良好,省气象局召集了100多名气象工作者对当时的天气进行分析、预测,林志尧便是其中之一。他根据旬率预报法,大胆提出尼克松来杭州时的24号是个好天气,日照雪止。这个预测,很多同仁都表示了怀疑。但事实证明林志尧的推测十分准确。为此,林志尧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大发展,电脑、雷达、卫星、天气云图等现代气象设备的运用,气象预越来越准确。但民间长期积累的气象谚语,是人民群众实践与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民间知识,而且仍在广泛传播与运用,尤其是直接观测数据,是多少金子都换不来的宝贝。保护与传承这一民间知识类的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4. 【宝卷】 杭州市余杭区宝卷是一种集教化、信仰和娱乐为一体的特殊的民间文学样式,是民间讲唱艺术宣卷的脚本。它由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是唐代敦煌“变文”的后裔,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宝卷”之名始于明代,明、清之时非常盛行。地处杭嘉湖蚕乡的余杭一带,宝卷随着流动的运河水流传开来,成为经常性的民间文艺活动。余杭宝卷主要流传于临平、运河、星桥、翁梅、乔司一带,主要宝卷书目有花名宝卷、孟姜女宝卷、蚕花娘娘宝卷、怀胎宝卷等30余种。除手抄本外,还有不少刊本、刻印本。内容上,分宗教和非宗教两大类,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劝人为善,提倡正直善良、勤劳俭朴,反对奸盗邪恶等;形式上,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有一定的平仄韵律,间以散说,在开头、过渡、结尾处有一些固定的格式,一般在200句以上 ;讲唱方式上,在吟诵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以鼓词、山歌、夹板书、道情、花鼓戏等相关的民间曲调来表达,灵活多样,明快活泼;语言上,加入了地方俗语,生动形象,通俗浅易。宝卷是古老的讲唱文学,现存的卷本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对俗文学史、民俗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表现形式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均有一定的作用。解放后,宝卷因有宣扬封建迷信内容而被取缔,文革时更是经历了一次大清扫,加之收藏不慎等原因,余杭流传的宝卷所剩无几。随着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宝卷离我们越来越远,会吟唱宝卷的艺人年事已高,已后继无人,亟待保护。25. 【畲语】 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从远古起,畲族的祖先就在浙、闽、赣、粤等地区生息繁衍。畲族一直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历史岁月中,畲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创造了绚丽多姿的畲族民间文学,使用和发展了畲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畲语,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中历史悠久、词汇丰富、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畲语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声母单纯、韵母发达、声调复杂、音节多,变调现象普遍。语言是构成民族要素之一,因而语言关系是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畲语是畲族形成和发展的纽带,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联结全国畲族群众的纽带。畲语的交际功能和历史传承性决定了畲语的长期性和稳固性,在继承畲族传统文化中起传导作用,在创造和发展民族新文化中也起表述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说标准的畲语的畲民越来越少了,年青的一代的畲族人从幼年到成年,受到的教育都是采用汉语传授,即使回到家里也很少有人用本民族的语言交谈。现如今,畲族家庭中绝大多数少年儿童不会说本民族语言,如不加以保护,畲语很可能会自然消亡。二、传统音乐(10项,合并后为7项)1.【富春江渔歌】 桐庐县富春江为浙江省中部河流,自杭州湾钱塘江逆流而上,至富阳、桐庐、建德三地,全长约110公里。富春江两岸,水产丰富,渔业发达,商埠如星,物资交流十分频繁。生活在富春江上的渔民(多“九姓渔民”,据说在元朝末年,将军陈友谅意夺天下,自立为王。朱元璋称帝后,建立明朝。陈友谅等九姓被贬罚到富春江严陵滩头为“贱民”,并规定以船为家,不得上岸定居。后这些为“贱民”,主要从事捕捞和运输为生),世世代代靠捕捞和运输繁衍生息,富春江渔歌应运而生。富春江捕鱼,是采取鸬鹚来捕鱼的(由于不利于鱼类繁殖,现多已禁止),江浙人称“柯鱼”(即“捉鱼”),其歌词,多为和鸬鹚之对话,如“前手拖来你吃落”(即“先啄住的你先吃”)、“拉大肩里寻来”(即“咬住鱼的肩头拉来”)等等,间插大量虚词(字),如“哦角唷”、“嗬呜嗬”、“耶嘿嘿”等等。曲调较简单,是一个(低)la do re mi,mi re do(低)la的上下级进,速度自由,采用“阴阳唱”,即时有真声,时有假声。有春秋柯鱼调、冬季柯鱼调、夏季柯鱼调、哇蛋调等。“富春江渔歌”已列入笫二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积极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越窑青瓷瓯乐】 慈溪市中国历来就有以陶瓷乐器和器皿演奏音乐的传统,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埙,长江流域春秋战国墓葬大量出土的原始陶瓷乐器,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遗址出土的唐宋时期青瓷乐器,及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证明这一传统历经商、周、秦、汉而绵延不绝,在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瓯乐因越窑的兴盛而盛行。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越窑的烧造史自东汉一直持续到南宋,长达1100余年,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崇高的地位,慈溪上林湖集我国青瓷发祥地、“唐宋瓷都”、“海上陶瓷之路”始发地和“秘色瓷”中心产区于一身,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瓷窑址之一,2006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青瓷文化是慈溪地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越窑青瓷“瓯乐”,又名上林青瓷“瓯乐”,简称“瓯乐”,俗称碗乐。它是用陶瓷土制成的乐器和器皿进行音乐演奏,并以“越瓯”为主奏乐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文献称之为击瓯。越窑青瓷瓯乐主要分布在以慈溪上林湖越窑为中心的杭州湾两岸,瓯乐伴随着越窑的发展而盛行。中唐时期,慈溪上林越窑生产的“秘色瓷”成为朝贡珍品,于是越窑青瓷瓯乐亦随之进京。瓯乐演奏不仅活跃于民间茶楼、酒馆、梨园、乐坊等场所,还出现了郭道源、马处士、步非姻、曹小妓等专攻瓯乐的演奏家,许多地方还专门建造击瓯楼以供瓯乐演奏。瓯乐还悄然进入皇室、贵府之厅堂,深受文人雅士及士大夫的亲睐,并留下了许多传颂的诗赋和赞美的文章。越窑青瓷瓯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特别是越窑的衰落和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局限,越窑青瓷瓯乐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线而濒临消亡。改革大潮的春雷将其吹醒,慈溪市将青瓷文化列为慈溪三大文化之首。越窑青瓷文化史、寺龙口窑址和上林湖越窑等专著先后出版,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和慈溪民族乐团等单位相继组建。2001年唐代乐器越窑青瓷瓯乐的研究与仿造的项目被列入慈溪市星火计划,濒临失传的千年瓯乐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慈溪民族乐团经过多年的努力,仿造与研制了一批唐宋青瓷乐器,挖掘、整理并创作了一批青瓷瓯乐曲,其中上林追忆、九秋风露越窑开、越·瓷风分别获得宁波第八届音舞节创作、表演双金奖,浙江省民族器乐大赛表演金奖、创作银奖,全国社会文化最高政府奖全国群星大奖。传承唐宋青瓷瓯乐,展示千年越窑古韵,其丰富的内涵必将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示于世界,并使更多的世人领略到上林青瓷文化的辉煌与灿烂。 越窑青瓷瓯乐保护项目实施八年来,已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2007年、2008年分别被公布为慈溪市、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竹乐】 安吉县安吉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全国闻名的“毛竹之乡”,全县竹林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主要的工业也是竹制品。“安吉竹乐”,即产生于安吉茫茫竹海之中。“竹乐”中之乐器,来着于普通的民间生产、生活用具,在安吉的乡村农家几乎家家都能找出,制作简单。如“赶山筒”就是把一断竹子剖开,敲击发声,用来赶跑野猪的;“牛铃”是挂在牛脖子上走路发出声音,便于在牛走失时可寻找的;“竹碗”更是农耕时代的生活必须品,这些器具已流传千百年,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又有了“竹匾”、“蒸笼”等。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竹乡的祖先更想用这些器具来丰富精神生活,在农俗节庆期间,他们拿出家里自制的器具来田间比赛,比谁的工艺更美,谁家敲击出来的音色更脆,全村人点起篝火一起敲击节奏,合着舞蹈,祈求丰调雨顺、庆贺丰收自娱自乐。后来,有音乐工作者通过数百次试验制作了具有音节的乐器“竹管琴”,随着安吉竹制品工业的发展,又有了“竹地板”,又用“竹地板”制作了大小不一的“竹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简介.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