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课件:第2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 资源ID:2141276       资源大小:365.0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课件:第2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维新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产生) 1代表:_、王韬、郑观应等。 2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冯桂芬,二、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 1代表人物 (1)康有为:撰写_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否定_统治。 (2)梁启超:发表_,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2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3意义: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二、1.(1)新学伪经考 君主专制 (2)变法通议,新文化运动,一、背景 1主要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2现实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袁世凯复辟帝制。 3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二、概况 1标志:1915年,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指导思想:前期为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人物:_、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4基地与阵地:北京大学基地、新青年阵地。,二、1.陈独秀 3.陈独秀,三、内容 1提倡_和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内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四、意义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新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广大青年思想起到了解放作用,使民主、科学思想等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三、1.民主 科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背景 1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国外:俄国_的胜利。 二、传入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1919年,_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影响 1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一、2.十月革命 二、1.庶民的胜利 2.五四运动,(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论战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题干的意思就是在这一时期。 答案:C,(2010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陈独秀曾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是指( ) A民生与民权 B自由与革命 C平等与博爱 D民主与科学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两位“先生”是“民主”和“科学”。 答案:D,(2010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表的重要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B资政新篇 C文学改良刍议 D狂人日记 解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庶民的胜利是1918年李大钊写的;资政新编是在天平运动期间洪仁玕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答案:C,中国知识分子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于(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解析: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些新文化运动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答案:A,1(2010年福建会考)海国图志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的作者是( ) A洪仁玕 B梁启超 C魏源 D姚莹 解析:魏源的著作是海国图志。 答案:C,2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 )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严复 解析: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答案:D,3(2010年福建会考)某同学查阅青年杂志、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等资料,请推断该同学探究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解析:题目中的三个资料都是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故本题选D。 答案:D,4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 A宣传“科学与民主”思想 B提倡白话文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举办教育 解析: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主要是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表现。 答案:B,5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 解析: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都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李大钊是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因此也是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答案:B,一、单项选择题 1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C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 解析:洋务派兴办洋务,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求富自强,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故选C项。 答案:C,2下列对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尚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 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A B C D 解析:是错误的,他们已突破此思想。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作出的贡献。 答案:B,二、单项选择题 1119世纪中期,一位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解析:由题目中“19世纪中期”、“ 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可以知道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故选A。 答案:A,1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解析: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把中国的儒家经史与西方的政治学说相融合,以此来宣传维新改革理论,故选D。 答案:D,三、双项选择题 17下列属于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王韬 D郑观应 解析:林则徐和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王韬和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 答案:CD,18下列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属于广东籍贯的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解析:严复是福建人,谭嗣同是湖南人,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广东人。 答案:BC,祝,您,学业有成,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课件:第2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