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地铁通官信系统初步设计.doc

    • 资源ID:2170306       资源大小:19.86MB        全文页数:1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铁通官信系统初步设计.doc

    通信系统1. 概述1.1 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及设计年度1.1.1 设计依据1)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3)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预评审会专家评审意见;4)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5)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6)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7)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总体组提供的有关资料及其它文件;8)设计阶段工作联系单及相关互提资料;1.1.2 设计范围本设计为xx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通信系统初步设计,设计范围包括专用通信系统、商用通信系统、警用通信系统三部分。其中:专用通信系统:包括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广播系统、时钟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源及接地系统、集中告警系统等11个子系统;商用通信系统:包括传输、无线覆盖、集中监测告警、电源及接地及配套设等4个子系统施;警用通信系统:包括无线覆盖、计算机网络、公安视频监视、公安专用电话、电源及接地等6个子系统。1.1.3 设计年度系统设计年度:初期2016年、近期2023年、远期2038年1.2 前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3 工程概况1.3.1 线路概况xx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是xx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贯穿城市东西发展主轴,起点为xx站,终点为xx站。工程分期建设。1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xx站,终点为xx站,线路全长xx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xx座(其中与其他规划线路的换乘站x座),平均站间距xxkm;在xx站及xx站之间设置车辆段,在xx设置xx停车场1座;1号线初、近、远期采用6辆固定编组,采用B型车,近期配属车辆26列。1号线二期工程在xx站北延2座车站(xx站、xx站);在xx站向西延伸6座车站(xx站、xx站、xx站、xx站、xx站、xx),线路全长为XXXXXkm,与规划中的3号线在xx站换乘。全线设置2处联络线,分别在xx站与2号线、车辆段与国铁之间设置联络线。全线设置主变电站2座。整个线网控制中心采用“3(3个线路控制中心OCC)+1(1个轨道交通指挥控制中心)”方案,在轨道公司设置轨道交通指挥控制中心,每两条轨道交通线路合设一个控制中心,其中1、2号线的控制中心合设于xx站附近或xx站附近。1.3.2 站间距表站间距表 表1.3-1序号车站名称中心里程数站间距车站形式附 注xx停车场1xx站AK9+340地下二层岛式一期工程设计起点AK8+95016882xx站AK11+057地下二层岛式14533xx站AK12+510地下二层岛式927.74xx站AK13+437地下二层岛式与5号线换乘,本线在下10085xx站AK14+447地下二层岛式13936xx站AK15+840地下二层岛式9497xx站AK16+789地下二层岛式11928xx站AK17+981地下三层岛式地下一层为城市停车场10619xx站AK2+042地下二层岛式与3号线换乘,本线在上100210xx站AK20+044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埋深受商城城墙控制101511xx站AK21+059地下二层岛式与2号线换乘,本线在上152912xx站AK22+588地下二层岛式125713xx站AK23+845地下二层岛式132514xx站AK25+170地下二层岛式与4号线换乘,本线在上225915xx站AK27+429地下二层岛式与6号线换乘,本线在下102316xx站AK28+452地下二层岛式125617xx站AK29+708地下二层岛式128118xx站AK31+989地下二层岛式与5号线换乘,本线在上142619xx站AK32+416地下二层岛式231320xxAK34+730地下一层岛式2301车辆段2. 主要设计原则及设计规范、标准2.1 主要设计原则2.1.1 专用通信主要设计原则1)xx市轨道交通1号线是xx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主要骨架线路之一,其通信系统组成应符合xx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规划。2)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通信系统不仅应满足初期运营和管理的要求,还应能适应今后二期工程建设时扩充的需要,并为与二号线的连接预留一定的条件,同时应考虑到1号线二期工程的建设、2号线的扩容对1号线运营的设备影响最低。3)通信系统应充分满足1号线运营管理的话音、数据、图像等通信需求,通信组网及各业务系统必须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经济合理、扩充方便、维护简单,能充分体现轨道交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4)通信系统必须满足轨道交通行车指挥、运营管理、公务联络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需要。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由正常运行方式转为灾害模式运行,通信系统应能提供应急通信服务,为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指挥提供通信保障。5)通信系统应全天候运行,并与公众通信网络实现衔接。6)通信系统应符合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小型化、环保化的技术发展方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用国产设备。对于国内尚不能满足功能的设备,应在进行充分比较后,选择引进。7)通信系统应符合轨道交通建筑和限界的要求,满足轨道交通的环境要求。8)通信系统采用的设备和缆线应满足国家对环境、安全及电磁兼容方面有关标准和要求;在使用、维护、报废处理时均不应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9)乘客信息系统应体现人性化设计,色彩、图像及画面布局应美观,终端布置方便观看,移动宽带传输网系统的空中接口、频点范围和加密措施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10)通信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线网资源共享的原则,做到物理空间资源、线网信息资源、设备资源(包括换乘站)的共享。2.1.2 商用通信主要设计原则1)商用通信应建立与xx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物理上相互独立的通信网,并满足在轨道交通中开展商用通信运营的需求。2)商用通信的基站及电源等设备由运营商自行设置,地铁工程仅考虑无线场强的覆盖。3)商用通信应满足移动通信运营商和移动通信制式的需求,包括3G移动通信运营商和移动通信制式的需求。4)商用通信网络应具有集中管理的功能。5)商用通信系统应与专用通信系统同步建设、同期开通。2.1.3 警用通信主要设计原则1)警用通信系统既应满足xx市轨道交通范围内公安部门的通信指挥、监视和信息共享需求,又满足全国公安一张网的要求。2)鉴于警用通信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轨道交通范围内建议采用相对独立的网络。3)警用通信系统必须考虑轨道交通环境中的强电磁干扰,保障通信所需的各项性能指标。4)警用通信系统应与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同步建设、同期开通。2.2 主要技术标准2.2.1 主要设计规范1)0设计Sluu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2)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3)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T 5119-2005;4)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T 5080-2005;5)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YD/T 5089-2005;6)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 5076-2005;7)电话网网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053-2005;8)固定智能网工程设计规范YD/T 5036-2005;9)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 5139-2005;10)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 5117-2005;11)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066-2005;12)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 5007-2003;13)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规范YD/T 5037-2005;14)集群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 5034-97;15)漏泄电缆无线通信系统总规范GB/T15875-1995;16)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SJ/T 11228-2000;17)公用移动电话工程设计规范YD 2007-93;18)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 5040-97;19)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 5027-96;20)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 5003-94;21)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22)公共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2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24)厅堂扩音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YJ25-86;25)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50313-2000;26)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1988;27)xx市公安局内保防控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功能技术规范。2.2.2 主要技术标准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A/T75-94;2)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3)原电子部、邮电部及信息产业部、铁道部的有关标准;4)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有关建议;5)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标准;6)欧洲邮政及电信联盟CEPT最新文件及其附件;7)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8)xx市公安局内保防控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视频传输通信协议;9)xx市公安局内保防控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数据传输通信协议。3. 专用通信系统3.1 传输系统3.1.1 系统概述传输系统为专用通信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以及列车监控信息(AT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办公自动化系统(OA)、PIS等专业提供可靠的、冗余的、可重构的、灵活的传输通道。并能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送地铁运营、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普通话音、宽带广播、数据及图像信息等。传输系统除了满足本线运营、管理对通信的需求外,根据xx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规划和运营需要,预留与2号线及规划线路的通信系统一定的互联条件,同时预留将来接入xx市轨道交通控制指挥中心(以下简称TCC)的条件。3.1.2 系统功能1)满足各系统的信息内容及其传输容量的要求,提供其所需的业务接口;2)光传输系统从逻辑上提供保护通道,采用不同物理路径的的光缆构成自愈环,确保系统可靠性;3)可为通信网中的各节点提供点对点直通式、一点对多点共享式及总线式等信道形式;4)具有自诊断功能,可进行系统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集中告警维护、统一网络管理等功能;5)系统具有扩展性,并能平滑升级;6)预留对其它轨道线路以及上层线网中心的通信接口。3.1.3 传输技术方案比选1)信息需求分析根据各通信子系统和其它专业的带宽要求,本工程传输系统通道需求的容量、接口类型、传输方式分析如下:2)信息业务内容根据xx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及其它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经验,1号线一期工程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及控制中心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交换,具体包括:-公务和专用电话信息-无线通信信息-视频及控制信息-广播语音、控制及监听信息-时钟信息-乘客信息服务信息(PIS)-通信电源网管信息-办公自动化信息-列车自动监控信息(ATS)-自动售检票信息(AFC)-其它信息3)信息接口类型根据相关专业的要求及通信各子系统组网的需要,以上各种信息的类型及接口要求参见表3.1-1。信息及接口类型分析表 表3.1-1业务名称种类接口类型信道类型带宽估算说 明公务、专用电话TDME1 点对点48*E1中继E1 无线通信TDME1点对点22*E1闭路电视监视数据总线300M采用数据网视频方案广播语音+控制数据10/100M总线10M广播监听TDM2线语音点对点20*64Kb/s时钟TDMRS422点对点22*64Kb/sPIS数据100/1000Mb/s总线300M办公自动化数据100Mb/s总线100M通信电源网管数据10/100Mb/s总线10M系统集中告警数据10/100Mb/s总线100MATS数据10/100Mb/s总线10M自动售检票数据100Mb/s总线100M总计1002M注:本工程中,ISCS含FAS、BAS、SCADA、ACS系统,通道由ISCS利用通信光纤独立组网。从上表可以看出,轨道交通中TDM业务带宽需求在100Mb/s左右,数据业务带宽需求在1000Mb/s左右,xx1号线一期工程传输系统应是一个能够承载语音、数据和图像的多业务传输平台。1)传输技术的比选根据传输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传输技术自身的发展,适用于轨道交通的传输技术有以下几种:-OTN(开放式传输网络)-SDH(同步数字体系)-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RPR(弹性分组环)-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IP技术对以上传输技术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以下分析。Ø OTNOTN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各级OTN网络设备的传输带宽为36Mb/s、150Mb/s、600Mb/s、2500Mb/s及10Gb/s。OTN的主要特点:采用一次复用机制,在占用较少开销比特数的情况下,综合不同的网络传输协议,集成多种用户接口,一体化的实现低速和高速信息的接入和传输。可以直接提供工业界标准的通信协议接口,如话音接口、E1、RS-232/422/423/485接口、高质量音频接口、10/100/1000M Ethernet、4/16M Token Ring接口、视频接口等,而不需借助接入设备。并提供11环路自愈保护功能,同时它还具有设备简单、组网灵活、集中维护方便等优点。OTN的缺点:OTN设备为西门子公司独家研制生产产品, 设备价格不易控制;兼容性差,目前只能做到通道透传,而无法实现业务交换;由于OTN设备节点机业务接口槽位少,在业务接口多的站点需配置多个OTN节点机叠加串接实现。Ø SDH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网络由SDH网元组成,在光纤上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和交叉连接的网络。SDH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运用的光纤传输技术,以高速传输TDM为主要目的。具有155Mb/s、622Mb/s、2.5Gb/s、10Gb/s等系列设备。SDH的主要特点:能够高质量点对点地进行语音通信、数据传输,具有标准化的信息结构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光接口,传输系统的安全保护机制完善,故障倒换时间短,适合于实时业务的承载。同时具有强有力的标准化网管功能,兼容现有所有PDH系列。目前可提供符合SDH标准成熟产品的国内外厂家较多,设备选型有较大的选择余地。SDH的缺点:传统的SDH只具有标准电、光接口(E1/E3/STM-N),传输窄带业务(话音、数据、宽带音频)时,需增加接入设备(PCM D/I设备),无宽带数据接口,不能实现宽带数据信息传输;同时SDH只能向用户提供固定速率的信道,不能动态分配带宽,不能进行统计复用,对总线型宽带数据业务以及图像业务的支持困难。Ø MSTPMSTP(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是对SDH、以太网及ATM等已有成熟技术的组合应用和优化,它是基于SDH,同时实现TDM、ATM、IP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处理、传送,具备宽带数据和图像的传输、汇聚和二层交换能力,并可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MSTP的主要特点:MSTP主要通过采用虚级联和通用成帧规程(GFP)技术对SDH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支持以太网业务,并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和灵活性。MSTP除具备传统SDH系统的所有优点外,还具备以E1 为单位的子速率级联/捆绑功能以及以太网/ATM二层交换功能,支持以太环网、组播等功能,可提供10M/100M/1000M以太网接口以及ATM等的高速接口。目前的MSTP已发展到第三代,既内嵌RPR(Resilient Packet Ring弹性分组环)的MSTP技术,其特征为以太网业务适配到RPR MAC层处理,然后映射到SDH的VC通道中传送。由于引入了中间的智能适配层、通用成帧规程(GFP)高速封装协议、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等多项技术,第三代MSTP可支持QoS、 对数据承载业务能够按服务等级进行分类、具有统计复用和空间复用、支持多点到多点的连接、用户隔离和带宽共享等功能,能够实现业务等级协定(SLA)增强、阻塞控制以及公平接入等,第三代MSTP为以太网业务发展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支持。MSTP的缺点:MSTP能实现TDM、ATM、IP业务的综合接入、传送,不具备IP业务的三层交换功能;无法完全满足各类信息系统网络互联服务涉及的大规模IP数据多点交换的要求,只能说MSTP可以实现IP数据的传输,但MSTP并不是实现IP数据传输的最好的方式。另外MSTP设备没有低速速率接口,需要增加接入设备以提供64kb/s业务。Ø RPRRPR是一种基于分组交换面向数据业务的一种光环技术,是IEEE定义的在环型拓扑结构上优化数据交换的MAC层的协议,可兼容多种数据速率。RPR是在Ethernet 、SDH和 ATM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了Ethernet 的IP技术、SDH的自动保护倒换技术、ATM的QoS技术等,以实现高可靠、低成本的数据语音传输网络。RPR的主要特点:采用双环结构,对环路带宽采用空间重用机制;具有网络拓扑结构的自动发现和更新功能,便于进行网络维护和管理;RPR环网可采用环回(Wrapping)和源路由(Steering)两种保护方式;它支持灵活的带宽颗粒、带宽动态共享和分配以及统计复用;具有同步机制和严格的时延和抖动保障能力;可提多等级、可靠的CoS(Certificate of Service)分类服务;支持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机制;具有10/100Mb/s、GE等宽带数据接口和支持传统TDM业务的E1接口。RPR的缺点:由于RPR是为单个物理环或逻辑环而设计的MAC层技术,其应用仅局限在单环,跨环时必须终结,因此无法实现跨环业务的端到端带宽共享、公平机制、QoS和保护功能,因此在组建复杂网络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RPR网中,DTM业务所占比例不能太大,过多地使用保证带宽传输方式就失去了统计复用的优势,另一方面RPR电路仿真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规模较大时,无法保证TDM业务的电信级QoS。Ø MPLS技术为了解决IP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结合快速交换技术和IP路由技术中各自优势的网络解决方案MPLS,应运而生。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它是基于标签的IP路由选择方法,采用简化了的技术来完成第三层和第二层的转换。它可以为每个IP数据包提供一个标签,将标签与IP数据包封装于新的MPLS数据包中,并决定IP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以及优先顺序。MSTP(内嵌MPLS)的特点:能够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的特性;减少了网络复杂性,兼容现有各种主流网络技术,能降低网络成本,在提供IP业务时能确保QoS和安全性,具有流量工程能力;此外,MPLS能解决VPN扩展问题和维护成本问题;MSTP(内嵌MPLS)可以实现跨环业务。MSTP(内嵌MPLS)的缺点:MPLS像其他宽带技术一样,仍在不断发展,MSTP(内嵌MPLS)设备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目前未被广泛使用。Ø IP技术IP技术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包交换技术。以统一的TCP/IP协议进行网络互联,采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组建信息承载平台。成熟的IP技术可提供多种速率大容量的数据接口,包括10Mb/s、100Mb/s、1Gb/s、10Gb/s等。IP技术的特点是简单、有效、“尽力而为”的机制;主要应用于数据因特网服务;位于OSI模型中的第三层,面向应用数据;采用包转发技术,统计复用技术,非常适用于数据业务传输,尤其是非实时性、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IP网络的缺点:无法很好的解决TDM业务;与传统的电路交换相比,IP交换存在着面向无连接的特性,在每次传送数据前要重新建立连接,所以其时延要比电路交换的长;当线路中断或发生设备单点故障时,通过收敛协议重新建立通道的时间是秒级的,要高于SDH技术的50ms。Ø 技术比选根据以上技术分析,结合地铁应用的要求,各种传输技术的主要技术性能比较如表3.1-2。传输技术主要技术性能比较表 表3.1-2名称SDHMSTPOTN(纯)RPRMPLSIP主要接口G.709/703G.709/703IEEE802.3G.709/703IEEE802.3G.709/703IEEE802.3G.709/703IEEE802.3G.709/703IEEE802.3网络管理功能强大功能强大功能强大功能强大功能强大功能强大标准化国际/国内国际/国内生产商国际/国内国际/国内国际/国内TDM业务强强强弱弱弱数据业务弱较强较强强强强国产化高高无高高高地铁应用少(早期)多多少少无价格低低较高较高较高低通过上述国内外轨道交通传输技术的应用及特点分析,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除了OTN属于专用传输技术制式,作为现代轨道交通传输系统只单独采用上述任何一种传输技术制式,都不能足够完善的解决所有类型的业务。对于轨道交通传输网需要承载的业务来说,实时性业务中,TDM业务最好的承载技术是MSTP技术;对于非实时性的数据业务来说,最合理的承载技术为MPLS技术;优于IP技术,数据业务要求具有QoS保证,是最合理的技术。MSTP(内嵌RPR)技术解决了二代MSTP的种种不足,引入了公平机制,提供多等级的服务,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MSTP(内嵌RPR)支持RPR拓扑自动更新,支持RPR保护功能(steering 或 wrap)。承载实时性业务和非实时性业务都可以做到最佳。初步设计阶段暂推荐采用MSTP(内嵌RPR)技术来构建xx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传输网,并追踪MSTP(内嵌MPLS)在地铁的应用情况,适时采用,并将OTN技术作为备选技术。2)接入技术分析及比较语音及低速数据业务的接入方案有接入网和PCM两种方案。方案一:接入网方案由于语音及低速数据业务主要集中在控制中心与各车站、车辆段之间,因而需在控制中心设局端设备(OLT),在各车站、车辆段设用户端设备(ONU)。方案二:PCM方案在控制中心、各车站、车辆段设置PCM设备。接入网方案功能强大,但设备投资高,PCM设备功能简单,价格低。由于在本工程各系统的组网方式中,各车站、车辆段只有少量的语音及低速数据业务,因此,本设计推荐采用PCM方案。3.1.4 组网方案1)保护方式及容量选择为保证传输系统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传输系统采用环型网结构,构成自愈环。常用的光纤自愈环的保护方式有以下4种,二纤单向通道保护、二纤单向复用段保护、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和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其性能比较参见表3.1-3。 环路保护方式特性的比较表 表3.1-3序号名称二纤单向通道环二纤双向通道环二纤单向复用段环二纤双向复用段环四纤双向复用段环1节点数KKKKK2线路速率STM-NSTM-NSTM-NSTM-NSTM-N3环传输容量STM-NSTM-NSTM-NK/2×STM-NK×STM-N4APS协议不用不用用用用5保护倒换时间30ms30ms30ms50ms50ms6节点成本低低低中较高7抗节点失效能力无无无有有8系统的复杂性最简单简单简单较复杂较复杂9应用场合业务集中型业务集中型业务分散型业务分散型业务分散型以上五种类型自愈环的特点如下:通道保护环(单向或双向)因实现简单,不需使用APS倒换协议,倒换速度快,所以适用于业务量集中型的应用场合。两纤复用段保护环由于具有“时隙可以重复使用”的优点,适用于业务量分散型的应用场合。四纤复用段保护环一方面具有“时隙可以重复使用”的优点,还具有区段保护功能,适用于业务量大而分散、组网复杂的应用场合。由于xx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传输系统所承载的业务很大一部分为数据业务,并要求采用总线型信道,属于分散型业务,推荐采用复用段倒换环保护方式。根据前文“信息及接口类型分析表” 对1号线一期工程通信网承载业务带宽计算,业务带宽预计约1002Mb/s,按照组建2.5Gb/s复用段保护环来计算,两纤复用段保护环可以承载1.25G业务流(即504个VC12),四纤复用段保护环可以承载2.5G业务流(即1008个VC12),考虑到预留一定的业务带宽,推荐一号线一期工程组建2.5Gb/s的四纤复用段保护环。2)网络拓扑(1) MSTP(RPR)传输系统xx市轨道交通1号线分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本工程为一期工程,共有节点23个(含20个车站、1座停车场、1座车辆段、OCC)。二期将xx站向西北方向延伸xx站至xx6站;从体育中心站向东北延伸龙子湖中线站、xx站2站。一期工程传输系统组网时采用以OCC为交点组建2个具有自愈功能的2.5Gb/s 四纤通道保护环方案,其中OCC、xx站xx站、停车场,共12个节点组成西环;OCC、xx站体育中心站、车辆段共12个节点组成东环;OCC节点为两个环的相切节点。二期工程xx站至xx、OCC组成xx;将xx站、xx站在体育中心站接入一期工程东环。最终1号线将组成以xxOCC为中心的三环相交的拓扑结构。OCC节点是1号线一期、二期工程3个自愈环的交点,为了提供更多的光方向和更大的交叉能力,OCC节点的设备为的10Gb/s的DXC设备。MSTP传输系统图如下: 图3.1-1 MSTP(RPR)传输系统图(2) PCM接入系统PCM系统为时钟、广播、无线等子系统提供点对点或共线的低速数据业务,主要有二/四线EM及RS422等。根据业务特点,系统组建1个星型网络和1个环行网。在xxOCC、车辆段、停车场、各车站配置PCM设备。OCC设备与其它节点各通过1个E1接口组成1个星形网络,提供OCC到各个站点的点对点的二/四线EM业务和RS422业务;通过每个站点的2个E1接口组成1个环形网络,提供RS422总线型业务。3)系统构成(1)主设备根据MSTP(RPR)组网方案,1号线一期工程的20个车站、车辆段、停车场设2.5Gb/s ADM设备1套,控制中心设10Gb/s DXC设备1套,新设DXC设备应能提供至少16个2.5 Gb/s光接口的能力,为二期工程及以后接入控制指挥中心(TCC)预留条件。各节点均设置PCM接入设备1套,以提供低速数据业务。1号线一期工程将设2座35KV主变电站,需提供音频等低速数据业务,根据主变电站的选址有以下二种方案:方案一:主变电站距离车站通信设备室小于1Km时,用电缆回线直接接入邻近车站。方案二:主变电站距离车站通信设备室大于1Km时,在主变电站设置PDH接入设备并接入邻近车站传输系统。(2)配套设备配套传输系统在各车站、车辆段设DDF架1架、ODF架(144芯)1架、综合配线架1架。控制中心设DDF架1架、ODF架(480芯)1架、综合配线架1架。(3)传输设备业务端口配置传输系统业务端口配置如下表: MSTP(RPR)设备端口配置表 表3.1-4接口名称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各车站STM-16光接口15444E110015010151012101210/100M302020201000M1012710710710PCM设备端口配置表 表3.1-5接口名称控制中心车辆段停车场各车站点对点RS422/485 120444点对点2/4WE&M60222总线RS422/4854222总线2/4WE&M 42221)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由三层组成:网络管理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单元层。本工程采用集中统一网管的方式进行维护管理。在控制中心设网元管理中心设备,全线设一台便携式网管终端,管理全线的传输设备和接入设备,主要完成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网元管理中心设备预留与网络管理层连接接口。2)网同步一期工程传输系统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本工程控制中心MSTP设备从时钟系统GPSBITS上接引时钟信号,沿线MSTP设备从STM-16线路码流中提取时钟信号。传输设备内部时钟为备用时钟源。3.1.5 二期工程接入方案针对二期工程8个车站的接入考虑如下所述:1)西北方向6个车站自xx站向西北方向延伸的xx站至xx利用二期工程敷设光缆独立组成1号线的xx,为不影响具有线路的运营,xx站至xxOCC光缆线路利用本次工程敷设的光缆在xx站ODF架跳接并在各站贯通至OCC。2)东北方向2个车站二期工程将在xx站向北延伸xx站、xx站二个车站,由于节点数量少,考虑将这两个站接入本工程东向传输环,具体为:xx站点通过东向2×STM-16单板和本工程东向传输环车辆段节点西向2×STM-16单板光口对接,xx站点通过西向2×STM-16单板和xx点的东向2×STM-16单板光口对接,xx点点通过西向2×STM-16单板和OCC的东向2×STM-16单板光口对接,具体组网图详见图3.1-1所示及附件:传输系统图。3.1.6 光、电缆线路建设1)通信光缆(1)光纤类型光纤传输技术一直不断进步,为传输网提供了一个具有高负载能力和高扩充性能的信息承载通道。一般光纤类型可选用G.655和G.652光纤。G.655光纤适宜开通具有足够多波长的DWDM系统, 同时满足TDM和DWDM两种发展方向的需要,1310nm窗口色散较大损耗较大而有效面积较小。考虑到G.652光纤即可满足本工程的需要并且价格较低,故本工程推荐采用G652双窗口单模光纤。(2)光缆选择本工程光缆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光缆应采用充油的、束管式光缆,防护层应阻燃、低毒、防腐蚀,光缆应有防鼠咬的措施,地面光缆还需增加防晒功能。光缆的盘长应以两站之间不设光接续装置来确定,光纤进入光终端设备之前,应设光纤分配架。(3)光缆径路及敷设方式一期工程自西端停车场至东端车辆段的全线上下行隧道内各敷设64芯G.652光缆一条,隧道中光缆敷设在隧道外壁弱电电缆托架上,通过预留孔洞引入通信各节点通信设备室。根据xx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xx控制中心为1、2号线共用中心,考虑到预留2号线的接入条件,本工程从xx站至OCC利用管道或电缆走廊敷设2条96芯G.652光缆。光纤应用如下:-传输系统使用4芯(2条光缆各4芯)-综合监控ISCS 12芯(2条光缆各6芯)-预留112芯(预留给TCC及其他线路OCC的接入)2)通信电缆为了给区间电话提供通道、并为站间电话及应急通信提供实回线备用通道,与64芯光缆同径路各敷设一条10P和50P市话电缆,10P电缆作为区间电话连线,50P作为调度系统备用实回线。电缆采用屏蔽性能好、抗干扰性强的电气化电缆,应选用阻燃防护层。大于4km的区间,设电缆区间屏蔽地线。3)光、电缆引入终端本工程隧道两侧光、电缆引至通信设备室,在ODF架下部的光缆终端盒进行成端头处理,终端于ODF架上,电缆终端于新设的音频配线架。3.2 公务电话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为地铁工作人员与地铁内部及外部进行公务联络的通信子系统。3.2.1 系统功能1)交换机内部呼叫及出、入局呼叫,对市话局的自动呼入、呼出,国内、国际长途人工、自动呼入、呼出,以及话费立即通知。2)具有“119”(火警)、“110”(匪警)、“120”(救护)特种业务呼叫自动转移至xx市话局的“119”、“110”和“120”上。3)具有对国内、国际、市话有权用户自动计费。4)具有IP接入功能。5)无线用户接入功能6)具有语音邮箱业务。7)具有识别用户数据、用户传真等非话业务的能力,以保证这类业务的接续不被其它呼叫插入或中断。8)具有热线、呼出限制、呼入限制、闹钟、呼叫等待、呼叫转移、缩位拨号、追查恶意呼叫等功能。9)具有等待提示、中继遇忙回叫、分机遇忙回叫、内部缩位编号、强插、ISDN业务、多方会议电话。来电显示等功能。10)有ISDN交换能力,有30B+D、2B+D数字用户接口,能与分组交换网连接。11)具有程控交换机的各种新业务功能。各种新业务功能及用户所含比例如表3.2-1所示:新业务功能及用户比例表 表3.2-1序号业务功能比例序号业务功能比例1缩位拨号10%8缺席用户服务2%2热线服务2%9遇忙回叫20%3出局呼叫限制10%10恶意呼叫追查0.5%4免打扰2%11呼叫等待20%5转移呼叫5%12会议电话呼叫5%6三方通话2%13优先分机插入10%7叫醒服务2%14强插防止10%12)应实

    注意事项

    本文(地铁通官信系统初步设计.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