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一____七律_长征_教案.doc

    • 资源ID:2205076       资源大小:45.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____七律_长征_教案.doc

    平潮中学初二语文组一 七律 长征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三、教学设想 1、 预习要求: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 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 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播放朗读录音。 2、 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 学生齐读课文。 4、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 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 创设问题情景: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 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 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逶迤、磅礴 细浪、泥丸 (夸张)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水拍云崖、铁索寒 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 更喜、尽开颜 教学反思二 长征组歌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音乐美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预习要求:1 制作读书卡2 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学法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教学过程:一 导入1 由七律 长征导入二 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三 朗读歌词,体会情感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再读四,讨论以下问题:1中心句是哪句?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3、比较本课与七律 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提示:1 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2 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过渡: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用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1再读过,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2问:怎样克服的?用什么方式来解决?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3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总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诵比赛,再次领略歌词的气势与节奏,体会红军那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五 拓展延伸,合作探究活动目的:更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活动形式:朗诵比赛活动准备:先听录音,再自由朗读,选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作为裁判。活动过程:1主持人报幕2按小组顺序,依次朗诵3裁判简评 4按票数多少和评价好坏,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为鼓励奖六 布置作业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看法。(整理成文)附板书: 长征组歌两首(一)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奇 兵 盛赞 用兵如神佯攻昆明巧渡金沙(二)(钢铁汉) (骨更硬)坚强 追求 过雪山草地 (千锤百炼) (志越坚) 教学反思老山界教学目的:  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自学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提示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IO月结束,是为了突破国民党“围剿”,争取北上抗日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和湖南新宁边境。 一、学生通读全文  阅读这篇课文,注意课文的记事顺序,划出描述山势险峻和表现作者在山上过夜的细腻感受的一些生动句子,想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注意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查工具书,掌握下边加点的字的读音: 惊惶、欺侮、呜咽、咀嚼、酣然入梦、矗立、蜷、陡、落得很远、苛捐杂税。缀。 三、 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 地点 人物 所做的事情 第一天 下午       傍晚       天黑       上半夜       半夜       第二天 黎明       下午       四、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二课时 一、 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1、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得具体、逼真、动人。 2、 在写法上,前面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后面处处呼应,层层相连。 3、 围绕中心,多方面描写景物,使中心思想突出、深刻。 三、课堂练习(解决难点) 1、判断下列加点字注音的正误。 惊惶()  缴()租  欺侮( )  呜咽( è)   咀嚼( á)  骨碌( )   浑身打着颤 (à) 2、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3、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4、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  )视,又有(  )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 (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 (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这“意志”指什么?) (5)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教学反思 草一 作者作品介绍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二 回顾前几课文体特点,引出本课文体特点律诗平仄、韵律 歌词琅琅上口,注意押韵回忆录叙事条理清楚,记叙要素齐全,描写生动形象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三 明确学习目标1 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2 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3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四 理清思路,分析结构1 本文为何以“草”为题?【参考】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2 围绕“草”作者写了哪些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参考】§1-5战士误食毒草,杨光前往报告;§6-16杨光恳求医生,医生已有重任;§17-36周副主席尝草,提出处理意见;§37-44周副主席议草,战士受到鼓舞(§40总写周副主席的话带给红军战士的巨大力量,§41、42、43分别写杨光、医生、警卫员、卫生员从周副主席的话中获得的力量。)。3 明确本文的情节构成(最能表现周副主席高大形象的“尝毒草”这一情节是小说情节的高潮)五 研读描写,感受形象1 两个主要人物周副主席、战士杨光2 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的句子,研究其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1) 周副主席: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22“他慢慢抚摸着野菜?”表现出周副主席的平易近人、关怀备至。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的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和句子(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作为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接下来周副主席所下的命令进一步表现了其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38、39议“吃草”,表明了周副主席对中毒红军战士的关怀和敬佩,对全军的敬爱。教学反思10

    注意事项

    本文(一____七律_长征_教案.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