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pt

    • 资源ID:2252544       资源大小:534.01K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pt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有四种涵义: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运 动、社会主义价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这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科学社会主义(核心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起点基础),马克思主义,第一讲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二、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一、老百姓的看法 二、邓小平的看法 三、词源上的考察,老百姓怎样看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前: 唯书 唯上 改革开放以后: 说得清 说不清,邓小平论社会主义(一),一、从方法论的角度 1982年“两个有助于”(民富国强) 1992年“三个有利于”(民富、国强、生产力) 二、从否定的角度 1988年前:排除了“贫穷” 1988年后:排除了“贫穷”和“发展不快”,邓小平的自我批评,“最大失误”的三个版本 版本之一“建国以来”“我们”: “离开发展生产力,去搞社会主义” 版本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 “没有把教育搞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子待遇太低” 版本之三“我” “搞特区时没有坚持一下把上海摆进去”,江苏华西吴仁宝的回答,三年五年的贫穷: 肯定是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都是从穷国搞起来的 三十年五十年的贫穷: 恐怕还是社会主义,因为摆脱贫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八十年一百年的贫穷: 那就不是社会主义了,邓小平论社会主义(二),三、从肯定的角度 1984年前公有制、按劳分配 1984年后公有制为主、共同富裕 1986年后发展生产、共同富裕 1989-1991年公有制为主 、共同富裕 1992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的词源: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Socialis,原意为“同伴”、“善于社交”等等。18世纪时德、意等国出现此词是指人的社会性;19世纪2030年代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开始把“社会主义”一词用作一种新社会思潮、新社会制度的名称。,社会主义的词源考察,“共产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Communis,意为公共。19世纪80年代法国工人开始把“共产主义”一词用作他们要努力争取的在消灭资本主义之后实现的理想社会的目标。西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于80年代传入日本,日本人用古汉字把英文Socialism译为“社会主义”,把英文Communism译为,“共产主义”。到19世纪末这二词又被中国人移植到中文中来。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开始在我国得到自觉的有系统的传播。,“社会主义”的含义:,1、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一门学科、一种理论学说,通常称科学社会主义亦即科学共产主义,在这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 2、作为一种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都是指那种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 3、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1、社会主义自然主义 焦点:问题在“社会属性”还是“自然属性” 2、社会主义个人主义 焦点:本体是“群体”还是“个体” 3、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焦点:中心是“社会”还是“资本” 结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思想、运动、制度,社会主义的分类,社会主义的三分法 封建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封建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其中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对立、不符合社会规律的 一、本意马克思之前、之外 二、转意之一马克思本人(如按需 分配、全面发展) 三、转意之二马克思之后 结论:要把混杂在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中的空想成分剔除出去,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的提法 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基本途径和根本任务的科学理论 列 宁的提法 无产阶级领导被压迫阶级(民族)推翻资本主义、建设新社会的现实运动 邓小平的提法 以消灭剥削、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制度,几种社会主义思潮比较,时代课题与高低潮交错,“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往复 时代课题(新实践与旧理论的矛盾)及其动力作用 出了时代课题得不到解决,就陷入低潮 科学解决了时代课题,就进入高潮,四个时代课题,1、资本主义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救穷人于水火? 2、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变成现实? 3、一国的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包围面前还能够挺住吗? 4、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建成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好的民主?,时代课题之一的不同回答,1、顽固派: 否认资本主义有任何问题,怪罪于时间太短 2、改良派: 肯定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但主张改良其政策、体制(如萨伊、孔德) 3、造反派: 提出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马恩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时代课题之二的不同回答,1、考茨基、普列汉诺夫(教条主义): 时间不够,继续积累革命力量 2、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不应革命,走议会道路、和平长入 3、列宁: 革命不错,但不能“共同”,而要“一国”,时代课题之三的不同回答,1、普列汉诺夫(右): 本来就不应搞社会主义革命 2、托洛茨基(左): 主张“(三个)不断革命” 3、列宁、斯大林: 探索并建成斯大林模式,时代课题之四的不同回答,1、僵化保守派(左): 归咎于时间太短,否认社会主义有任何问题 2、自由化(右): 否定社会主义等四项基本原则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二讲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一、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局限和地位 二、突破空想体系的历史条件(略) 三、突破空想体系的最初尝试 四、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 1、代表人物: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乌托邦;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发展阶段及特点,2、主要特点,(1)采用文学形式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羊吃人”、贫富悬殊等罪恶,指出了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第一次提出彻底废除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主张; (2)精心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理想社会。 (3)理想社会是以个体农业、手工业为基础,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代表人物 摩来里(1720-1780)法国杰出思想家 代表作是自然法典; 马布利(1709-1785)法国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是论法律或法律的原则 巴贝夫(1760-1797)法国革命家、平等派运动领袖, 代表作是永久地籍册,2、主要特点,(1)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2)开始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采用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 (3)明显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恩格斯说:,马布利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是主张“苦修苦炼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1、代表人物 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实业制度; 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代表作新世界; 欧文(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代表作新社会观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命。,2、主要特点,(1)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 (2)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3)开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尝试。,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揭批资本主义,设计新社会,有的还以试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实践新主张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 不懂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阶级力量和现实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源于不成熟的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与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突破空想体系的最初尝试,卡贝 “过渡时期”和“专政”的思想 德萨米 “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解决劳动分配的务实方案 布朗基 暴力革命和建党的实践 魏特林 依靠无产阶级和“工人没有祖国”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一),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1、指出到何处寻找答案 2、依据历史归纳得出大前提 3、源于现实分析得出小前提 4、推导出结论 5、作出补充说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举例,三段论第一格: 大前提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 结 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恩格斯的三段论形式,大前提 所有生产关系都要适合生产力 小前提 现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 结 论 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为社会占有, 以适合社会化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表现,1、在生产领域,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在消费领域,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 3、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即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 4、在人与人之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恩格斯的补充说明,承认资产阶级及其政府所做的改良: 如推行股份制、托拉斯和国有制,实施经济发展计划,等等 实事求是地评价这种改良: 一方面没有消除冲突 另一方面包含了解决冲突的形式、手段和线索,马克思论股份制,关于“股份公司”与“合作工厂”: “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资本论第3卷,第493页,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二),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 依据1、代表先进生产力,最有前途 依据2、一无所有,最革命 依据3、大生产所锻造,最有组织纪律性 注:魏特林只强调一无所有,依靠游民、乞丐、娼妓;马克思看中三条,依靠采矿、钢铁、机械、纺织工人 新结论:也应包括服务业的大批“白领”,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三),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现实道路 共产党宣言 哥达纲领批判 第一阶段:资本主义 第一步:社会主义革命 第二阶段:过渡时期 第二步: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 第三步: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阶段: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贡献的评价,关于客观规律:完全正确 关于阶级力量:基本正确 关于现实道路:仅供参考,第三讲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共同胜利”论 列宁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共同胜利”与“一国胜利”的概念,“共同胜利”的概念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是最发达的英法德)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 “一国胜利”的概念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可以、而且必须首先在一个国家发动并取得胜利,“共同胜利”的理论与实践(一),正好符合“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 一、1848、1871年两次欧洲革命的实践表明存在着“国际资本同盟”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击败了闭关自守的各国封建主和孤军奋战的无产阶级 1871年法德资产阶级联合绞杀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共同胜利”的理论与实践(二),二、剩余价值转形(瓜分)理论证明了“国际资本同盟”存在的必然性 1、平均利润工业资本家一体化 2、利息工业、金融资本家合二为一 3、地租工业、金融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三位一体 4、资本输出国际资本同盟形成,“共同胜利”的理论与实践(三),三、马恩关于“共同胜利”的实践 1、宣传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2、两次组建“国际”,做组织和干部准备 附录: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三个组成部分、两个伟大发现,“一国胜利”的理论与实践(一),是个特例,不是实践在先,而是理论先导 (所以,列宁反复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而毛泽东则强调“实践出真知”) 一、预测世界大战爆发瓦解了“国际资本同盟”,所以“不必要”共同胜利 垄断统治与科技运用发展不平衡跳跃式发展列强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要求殖民地与势力范围同实力相对应领土已分完爆发争夺殖民地与势力范围的世界大战国际资本同盟瓦解,“一国胜利”的理论与实践(二),二、各国革命主客观条件成熟时机不一致,所以“不可能”共同胜利 客观条件:1、下层不能照老样子生活 2、上层不能照老样子统治 主观条件:1、群众积极性高涨 2、党的领导成熟 结论:发展不平衡条件成熟时机不一一国胜利,“一国胜利”的理论与实践(三),三、列宁领导“一国胜利”的策略(口号) 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2、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 3、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 4、不给参战政府以任何支持 5、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一国胜利”论和十月革命 的伟大意义,1、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为现实制度 2、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 3、引发了欧洲一系列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 4、引发了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5、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以后的变化,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干预和凡尔赛和会 列宁对凡尔赛和会的评价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测 英法等14国联军扑灭中东欧的苏维埃政权 余下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立苏联 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下,仅存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严格说来还有一个蒙古) 当代关于“共同胜利”和“一国胜利”的新争议,第四讲 关于斯大林的几个问题,一、斯大林与列宁的关系 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三、斯大林模式成功了吗?,苏俄初期列宁两种不同的施政模式,一、1918-1920 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二、1921-1923 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实践: 一、组建红军:托洛茨基 二、收集余粮:斯大林 三、肃清反革命:捷尔任斯基 四、中央集权统制经济:列宁 理论: 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执政党建设 结论: “左”与后来的斯大林模式相同,“新经济政策”,实践: 一、农村:粮食税 二:城市:国家资本主义 得到布哈林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 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有物质基础、运用国家资本主义 结论: “右”与后来的斯大林模式相反,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一),经济上 1、“一个老板” 2、“一个指挥官” 3、“一个以速度为中心的赶超战略” 政治上 文化上,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二),一、总特征 “官本位”的“行政性社会” 二、总宗旨 “备战备荒为人民” 三、总框架 “民主集中制”,斯大林模式的优点,1、有利于后发国家的工业化 2、面对战争和自然灾害的顽强生命力 3、在较低生产力水平上的经济安全保障 4、社会化生产的计划管理探索,斯大林模式的缺点,缺乏活力 效益低下 瞎指挥 扼杀创新 滋生腐败,斯大林模式成功了吗?,即时标准:成功了 因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历史标准:不成功 因为时代及其潮流改变了 过去的主题:战争与革命 现在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列宁“三大矛盾”:帝-殖,帝-帝,帝-社 冷战前期的矛盾:东-西,南-北,西-西 冷战后期的矛盾:南-北,东-西,西-西 毛泽东“三个世界”论 冷战后的矛盾:南-北,西-西,东-西 邓小平的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第五讲 一个主题,两大理论,三位巨人,一、孙中山全面揭示社会发展主题 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四、两大理论的关系 五、三位巨人的个人素质,孙中山的功绩,1、全面揭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主题独立、民主、富强 2、提出实现主题的政治纲领:民族、民权、民生 3、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5、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矛盾 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二、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力量 内容是资产阶级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 三、中国革命的敌我友 对资产阶级的三次“一分为二” 四、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五、中国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毛泽东晚年错误,实质 偏离了主题 内容 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 根源 不再从实际出发(经验、幻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功绩,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确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温饱、小康、富裕”“分三步走”的战略,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 正确领导开始 1935遵义会议 形成时间1938-1939 标志:论持久战等 命名与确立时间 1945“七大”,邓小平理论 正确领导开始 1978三中全会 形成时间1992 标志:南方讲话 命名与确立时间 1997“十五大”,两大理论的关系,一、共同点: 二、不同点: 三、相互联系:上篇与下篇的关系,三位巨人的个人素质,孙中山:周游列国 毛泽东:乐于斗争 邓小平:三落三起,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基本路线和总体布局,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略)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改革论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基础理论,共识部分(3个): 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初级阶段论、改革论 非共识部分(3个): 理论框架: 什么是社会主义 应存 本质论 实存 初级阶段论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改革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 实践 实存应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1952-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理论和“一化三改造”基本路线,10-15年,基本正确 二、1965-1966年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和“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基本路线,几百年,完全错误 三、1986-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100年,初级阶段的本质,西欧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性质:资本主义 出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中国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出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级阶段理论遇到的冲击,第一次:1988-1989年,右 退居二线的邓小平领导我们击退 第二次:1989-1991年,左 退休了的邓小平领导我们击退 第三次,1997年,左 江泽民领导我们击退,改革与革命、改良的比较,改良 发展生产力 政权不变 动政策 自上而下 不会乱 量变,革命 解放生产力 政权易手 动根本制度 自下而上 一定要乱 根本质变,改革 解放和发展 政权调整 动体制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会乱不能乱 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政治改革 (沿用毛泽东二分法) 1、剥削制度社会,基本不适合,对抗性,革命的办法×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适合部分不适合,非对抗性,调整(改革)的办法,经济改革 (二分法改为三分法) 1、剥削制度社会,基本不适合,革命的办法× 2、社会主义社会,部分不适合,调整的办法× 3、现在,一系列不适合的部分构成的体制也不适合,改革的办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命题: 由国家为主体向社会为主体飞跃 实质: 1、经济市场化 2、政治民主化 3、事业社会化 4、保障全民化,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件大事,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92年的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04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注意事项

    本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