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十章信息安全的管理.ppt

    • 资源ID:2262361       资源大小:1.78MB        全文页数:11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章信息安全的管理.ppt

    第十章 信息安全的管理,内容提要 信息安全的标准与规范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信息安全策略和管理原则 信息安全审计 信息安全与政策法规 小结 思考题,第十章 信息安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目标是管好信息资源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实际上,大多数安全事件和安全隐患的发生,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原因,不如说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因此说,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可见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管理贯穿于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各个阶段。安全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10.1信息安全的标准与规范,10.1.1 信息安全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10.1.2 信息安全标准的分类 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10.1.1 信息安全标准的产生和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生活,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随之而来的计算机和网络犯罪也不断出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出来,信息网络的安全一旦遭受破坏,其影响或损失将十分巨大。 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大厂商都在推出自己的安全产品。下面几个方面推动了安全标准的发展。,1安全产品间互操作性的需要,加密与解密,签名与认证,网络之间安全的互相连接,都需要来自不同厂商的产品能够顺利地进行互操作,统一起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安全功能。这就导致了一些以“算法”,“协议”形式出现的安全标准。典型的有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2. 对安全等级认定的需要,近年来对于安全水平的评价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产品的安全性能到底怎么样,网络的安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些都需要一个统一的评估准则,对安全产品的安全功能和性能进行认定,形成一些“安全等级”,每个安全等级在安全功能和性能上有特定的严格定义,对应着一系列可操作的测评认证手段。例如美国国防部DoD(Department of Defence)在1985年公布了可信赖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3. 对服务商能力衡量的需要,现在信息安全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产业,发展越来越快,以产品提供商和工程承包商为测评对象的标准大行其道,同以产品或系统为测评认证对象的测评认证标准形成了互补的格局。网络的普及,使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信息服务企业和使用网络作为基础平台传递工作信息的企业,比如金融,证券,保险和各种电子商务企业纷纷重视安全问题。因此,针对使用网络和信息系统开展服务的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应运而生。,10.1.2 信息安全标准的分类,1. 互操作标准 现在各种密码、安全技术和协议广泛地应用于Internet,而TCP/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在四层模型中的每一层都提供了安全协议,整个网络的安全性比原来大大加强。链路层的安全协议有PPTP,L2F等;网络层有IPSec;传输层有SSL/TLS/SOCK5;应用层有SET,S-HTTP,S/MIME,PGP等。,1. 互操作标准,下面只简单介绍其中的一些安全协议。 (1) IP安全协议标准IPSec 1994年IETF专门成立IP安全协议工作组,并由其制定IPSec。1995年IETF公布了相关的一系列IPSec的建议标准,1996年IETF公布了下一代IP的标准IPv6,IPSec成为其必要的组成部分。1999年底,IETF完成了IPSec的扩展,将下列协议加入了IPSec,ISAKMP(Internet Security Association and Key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密钥分配协议IKE、Oakley。,1. 互操作标准,(2) 传输层加密标准SSL/TLS 1994年Netscape企业开发了安全套接层SSL (Secure socket layer)协议,1996年发布了3.0版本。1997年传输层安全协议TLS1.0(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也被称为SSL3.1)发布,1999年IETF发布RFC2246(TLS v1.0)。 SSL主要是使用公开密钥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技术保护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它不能保证信息的不可抵赖性,主要适用于点对点之间的信息传输,现已成为网络用来鉴别网站和网页浏览者身份,以及在浏览器使用者及网页服务器之间进行加密通讯的全球化标准。,1. 互操作标准,(3) 安全电子交易标准SET 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组织联合开发的电子商务安全协议。它是在Internet上进行在线交易的电子付款系统规范,目前已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它提供了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的认证,确保交易的保密性、可靠性和不可否认性,保证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使用信用卡进行在线购物的安全。,2. 技术与工程标准,(1) 信息产品通用测评准则(CC/ISO 15408) ISO/IECl5408 1999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简称CC)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现有多种评估准则的努力结果,是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分别自行推出并实践测评准则的基础上,通过相互间的总结和互补发展起来的。 CC的目的是允许用户指定他们的安全需求,允许开发者指定他们产品的安全属性,并且允许评估者决定是否产品确实符合他们的要求。 CC(Common Criteria)标准是第一个信息技术安全评价国际标准,它的发布对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信息技术安全评价标准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 技术与工程标准,(2) 安全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SSE-CMM)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SSE-CMM)的开发源于1993年5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发起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是在用CMM模型研究现有的各种工作时,发现安全工程需要一个特殊的模型与之配套。 SSE-CMM确定了一个评价安全工程实施的综合框架,提供了度量与改善安全工程学科应用情况的方法。SSE-CMM项目的目标是将安全工程发展为一整套有定义的、成熟的及可度量的学科。,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始建于194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 它在国际标准化中占主导地位。ISO的主要活动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进行交流,以及与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问题。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标准的要求日益提高,ISO的作用也日趋扩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对ISO也越加重视。 ISO的目的和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以利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COSOC)的甲级咨询组织。目前IEC成员国包括了大多数的工业发达国家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80%,其生产和消耗的电能占全世界的95%,制造和使用电气、电子产品占全世界产量的90%。 IEC的宗旨:促进电工标准的国际统一,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方面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于1963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AIEE)和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IRE)合并而成,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会。它由大约十万名从事电气工程、电子和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分设10个地区和206个地方分会,设有31个技术委员会。 IEEE的标准制定内容有: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原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ITU:国际电信联盟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于1865年5月在巴黎成立,1947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ITU是世界各国政府的电信主管部门之间协调电信事务的一个国际组织,它研究制定有关电信业务的规章制度,通过决议提出推荐标准,收集有关情报。 ITU的目的和任务是:维持和发展国际合作,以改进和合理利用电信,促进技术设施的发展及其有效运用,以提高电信业务的效率,扩大技术设施的用途,并尽可能使之得到广泛应用,协调各国的活动。,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NBS:美国国家标准局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美国国家标准局(现是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Technology)属于美国商业部的一个机构,发布销售美国联邦政府的设备的信息处理标准,是ISO和IUT-T的代表。 NBS有4个研究机构: (1) 计量基准研究所; (2) 国家工程研究所; (3) 材料研究所; (4) 计算科学技术中心。 NBS上述4个主要机构的工作大都与标准有关,是美国标准化活动的强大技术后方。它的工作一般以NIST出版物(FIPS PUBs) 和 NIST特别出版物(SPEC PUB)等形式发布。,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是非赢利性质的民间标准化团体,但它实际上已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化中心,美国各界标准化活动都围绕它行。通过它,使政府有关系统和民间系统相互配合,起到了政府和民间标准化系统之间的桥梁作用。,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BSI:英国标准学会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英国标准学会(BSI)是世界上最早的全国性标准化机构,它受政府控制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BSI不断发展自己的工作队伍,完善自己的工作机构和体制, 把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以及对外贸易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BSI的宗旨是: (1) 为增产节约努力协调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促进生产, 达到标准化(包括简化)。 (2) 制定和修订英国标准,并促进其贯彻执行。 (3) 以学会名义,对各种标志进行登记,并颁发许可证。 (4) 必要时采取各种行动,保护学会利益。,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DIN:德国标准化学会 Deutsches Institut fur Normung DIN是德国的标准化主管机关,作为全国性标准化机构参加国际和区域的非政府性标准化机构。 DIN是一个经注册的私立协会,大约有6000个工业公司和组织为其会员。目前设有123个标准委员会和3655个工作委员会。 DIN于1951年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由DIN和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联合组成的德国电工委员会(DKE)代表德国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DIN还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国际标准实践联合会(IFAN)的积极参加国。,10.1.3 标准化组织简介,AFNOR:法国标准化协会 Association Francaise de Normalisation 1926年,法国标准化协会成立。它是一个公益性的民间团体, 也是一个被政府承认,为国家服务的组织。1941年5月24日颁布的一项法令确认AFNOR接受法国政府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标准化专署局领导,按政府指导开展工作,并定期向标准化专员汇报工作。 AFNOR负责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宣传、出版、发行标准。,10.2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10.2.1 BS 7799的发展历程 10.2.2 BS 7799的主要内容 10.2.3 ISO 13335,10.2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20世纪80年代末,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出现及随后在全世界广泛被推广应用,系统管理的思想在其他管理领域也被借鉴与采用,如后来的ISO14000环境体系管理标准、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 20世纪90年代,信息安全管理步入了标准化与系统化管理的时代。1995年,英国率先推出了BS 7799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并于2000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为国际标准ISO/IEC 17799标准。 在信息安全管理领域,还有其他一些标准,如澳大利亚的AS/NZS 4360,德国的联邦技术安全局通过2001年7月颁布并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基线保护手册(IT Baseline Protection Manual, ITBPM)等。 下面只介绍两个国际标准ISO/IEC 17799 和13355,其中重点介绍ISO/IEC 17799(BS 7799)。,10.2.1 BS 7799的发展历程,BS 7799 最初是由英国贸工部(DTI)立项的,是业界、政府和商业机构共同倡导的,旨在开发一套可供开发、实施和测量有效安全管理惯例并提供贸易伙伴间信任的通用框架。 1995 年,BS 7799-1:1995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首次出版(其前身是1993 年发布的PD0005),它提供了一套综合性的、由信息安全最佳惯例构成的实施细则,目的是为确定各类信息系统通用控制提供唯一的参考基准。,10.2.1 BS 7799的发展历程,1998 年,BS 7799-2:1998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公布,这是对BS 7799-1 的有效补充,它规定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对信息安全控制的要求,是一个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的基础,可以作为认证的依据。至此,BS7799 标准初步成型。 1999 年4 月,BS 7799 的两个部分被重新修订和扩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版的BS 7799:1999。,10.2.1 BS 7799的发展历程,新版本充分考虑了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在网络和通信领域。除了涵盖以前版本所有内容之外,新版本还补充了很多新的控制,包括电子商务、移动计算、远程工作等。 由于BS 7799 日益得到国际认同,使用的国家也越来越多,2000 年12 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 1/SC27 工作组认可BS 7799-1:1999,正式将其转化为国际标准,即所颁布的ISO/IEC 17799:2000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10.2.1 BS 7799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全球通用的标准,ISO/IEC 17799 并不局限于IT,也不依赖于专门的技术,它是由长期积累的一些最佳实践构成的,是市场驱动的结果。 2002 年,BSI 对BS 7799:2-1999 进行了重新修订,正式引入PDCA 过程模型,以此作为建立、实施、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依据,同时,新版本的调整更显示了与ISO 9001:2000、ISO 14001:1996 等其他管理标准以及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体现了管理体系融合的趋势。2004 年9 月5 日,BS 7799-2:2002 正式发布。,10.2.2 BS 7799的主要内容,BS 7799主要提供了有效地实施IT安全管理的建议,介绍了安全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程序。 BS 7799标准基于风险管理的思想,强调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合同方要求,强调全过程和动态控制,本着控制费用与风险平衡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控制方式保护机构的关键信息资产,使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结果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用户可以参照这个完整的标准制订出自己的安全管理计划和实施步骤,为企业的发展、实施和估量有效的安全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10.2.2 BS 7799的主要内容,BS7799标准包括两部分:BS7799-1:1999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BS7799-2:200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的第一部分为第二部分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指南。,1. BS7799-1 主要内容,BS7799-1:1999(即ISO/IEC 17799:2000)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是机构建立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指导性的准则,主要为机构制订信息安全策略和进行有效的信息安全控制提供一个通用的方案。这一部分从10 个方面定义了127 项控制措施,可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者参考使用。,1. BS7799-1 主要内容,10 个方面是: (1)安全政策(Security Policy) 目标在于提供管理的方向来保障信息安全。 (2)组织安全(Organization Security) 目标包括组织内信息安全的管理、维持处理组织安全的相关设施与信息资产由一个可靠的第三单位所控管,维持当信息处理程序外包给其他组织时的安全。 (3)资产分类与控制(Asset Classification and Control) 保持对组织资产的恰当的保护,确保信息资产得到适当级别的保护。,1. BS7799-1 主要内容,(4)人员安全(Personnel Security) 减少人为错误、偷窃、欺诈或误用设施带来的风险;确保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威胁及利害关系,并在其正常工作当中支持组织的安全策略;减少来自安全事件和故障的损失,监督并从事件中吸取教训。 (5)物理与环境安全(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防止进入并非授权访问、破坏和干扰业务运行的安全区边界;防止资产的丢失、损害和破坏,防止业务活动被中断;防止危害或窃取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1. BS7799-1 主要内容,(6)通信和操作管理(Communica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确保安全信息处理设备的正确运作;把系统的失误降到最低;保护软件和信息的真确性;维持信息处理与通信的正确性与可用性;确保信息在网络上的保全与保护支持的基础建设; 避免对资产的损害与中断企业活动;避免信息在组织间传递时的中断、篡改与误用。,1. BS7799-1 主要内容,(7)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控制对信息的访问,应该根据业务要求和安全需求对信息访问与业务流程加以控制,还应该考虑信息传播和授权的策略;防止非授权访问信息系统;防止非授权的用户访问;保护网络服务,对内外网络的服务访问都要进行控制。防止非授权的计算机访问,应该使用操作系统级别的安全设施限制对计算机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授权访问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检测非授权的活动,应该对系统进行监控,检测与访问控制策略不符的情况,将可以监控的事件记录下来,在出现安全事故时作为证据使用;确保使用移动计算和通讯设施时的信息安全。,1. BS7799-1 主要内容,(8)系统开发与维护(System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确保安全内建于信息系统中;避免使用者资料在应用系统中被中断、篡改与误用;保护信息的授权、机密性与真确性;确保所有的IT项目与相关支持活动都在安全的考核下进行;维护应用系统软件与资料的安全。,1. BS7799-1 主要内容,(9)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企业持续运作规划 减少业务活动的中断,保护关键业务过程;防止关键企业活动受到严重故障或灾害的影响。 (10)符合性(Compliance) 避免违反任何刑法、民法、法规或者合同义务,以及任何安全要求;确保系统遵循了组织的安全策略和标准;让系统审核过程的效能极大化、影响最小化。 这其中,除了访问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通信与操作管理这三个方面跟信息安全技术关系更紧密之外,其它7个方面更侧重于组织整体的管理和运营操作,由此也可以看出,信息安全中所谓“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的思想还是有所依据的。,2. BS 7799-2 主要内容,BS7799-2 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的一套规范(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其中详细说明了建立、实施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要求,指出实施机构应该遵循的风险评估标准,当然,如果要得到BSI 最终的认证(对依据BS7799-2建立的ISMS 进行认证),还有一系列相应的注册认证过程。作为一套管理标准,BS7799-2指导相关人员怎样去应用ISO/IEC 17799,其最终目的,还在于建立适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ISMS)。 表9.2.1以标准原文目录格式,列举说明了BS7799-2 的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2. BS 7799-2 主要内容,BS7799-2 提出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是一个系统化、程序化和文档化的管理体系。 BS7799-2 标准指出ISMS 应该包含这些内容:用于组织信息资产风险管理、确保组织信息安全的、包括为制定、实施、评审和维护信息安全策略所需的组织机构、目标、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BS7799-2 标准要求的建立ISMS 框架的过程:制定信息安全策略,确定体系范围,明确管理职责,通过风险评估确定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体系一旦建立,组织应该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ISMS,保持体系的有效性。 BS7799-2 非常强调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文件化的工作,ISMS 的文件体系应该包括安全策略、适用性声明文件(选择与未选择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实施安全控制所需的程序文件、ISMS 管理和操作程序,以及组织围绕ISMS 开展的所有活动的证明材料。,10.2.3 ISO 13335,早在1996年国际标准化机构就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开始制定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指南(ISO/IEC 13335),它分成5个部分,已经在国际社会中开发了很多年。5个部分组成分别如下: 1. ISO/IEC13335-1:1996信息安全的概念与模型 该部分包括了对信息安全和安全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模型的介绍。 2. ISO/IEC13335-2:1997信息安全管理和计划制定 这个部分建议性地描述了信息安全管理和计划的方式和要点,包括: 决定信息安全目标、战略和策略; 决定组织信息安全需求; 管理信息安全风险; 计划适当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 开发安全教育计划; 策划跟进的程序,如监控、复查和维护安全服务; 开发事件处理计划。,10.2.3 ISO 13335,3. ISO/IEC13335-3:1998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这个部分覆盖了风险管理技术、信息安全计划的开发以及实施和测试,还包括一些后续的制度审查、事件分析、信息安全教育程序等。 4. ISO/IEC13335-4:2000安全措施的选择 主要探讨如何针对一个组织的特定环境和安全需求来选择防护措施(不仅仅包括技术措施)。 5. ISO/IEC13335-5:2001网络安全管理指南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网络安全的管理原则以及各组织如何建立框架以保护和管理信息技术体系的安全性。这一部分将有助于防止网络攻击,把使用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危险性降到最低。,10.3 信息安全策略和管理原则,10.3.1 信息安全策略 10.3.2 安全管理原则 10.3.3 信息安全周期,10.3.1 信息安全策略,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是为了保障在规定级别下的系统安全而制定和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它考虑到入侵者可能发起的任何攻击,以及为使系统免遭入侵和破坏而必然采取的措施。实现信息安全,不但靠先进的技术,而且也得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 不同组织机构开发的信息系统在结构、功能、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而,对于不同的信息系统必须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同时还要考虑到保护信息的成本、被保护信息的价值和使用的方便性之间的平衡。,10.3.1 信息安全策略,一般地,信息的安全策略的制定要遵循以下几方面: (1) 选择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 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证。用户应首先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安全服务种类及安全机制,然后融合先进的安全技术,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体系。,10.3.1 信息安全策略,(2) 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根据安全目标,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合适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加强用户管理和授权管理,建立安全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意识。 (3) 遵循完整一致性 一套安全策略系统代表了系统安全的总体目标,贯穿于整个安全管理的始终。它应该包括组织安全,人员安全,资产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等内容。,10.3.1 信息安全策略,(4) 坚持动态性 由于入侵者对网络的攻击在时间和地域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信息安全是动态的,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信息安全策略也应该是动态的,并且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组织内外环节的变化而变化。 (5) 实行最小化授权 任何实体只有该主体需要完成其被指定任务所必须的特权,再没有更多的特权,对每种信息资源进行使用权限分割,确定每个授权用户的职责范围,阻止越权利用资源行为和阻止越权操作行为,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信息系统资源被非法入侵,减少损失。,10.3.1 信息安全策略,(6) 实施全面防御 建立起完备的防御体系,通过多层次机制相互提供必要的冗余和备份,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系统、不同等级的系统获得多样化的防御。若配置的系统单一,那么一个系统被入侵,其它的也就不安全了。要求员工普遍参与网络安全工作,提高安全意识,集思广益,把网络系统设计得更加完善。 (7) 建立控制点 在网络对外连接通道上建立控制点,对网络进行监控。实际应用当中在网络系统上建立防火墙,阻止从公共网络对本站点侵袭,防火墙就是控制点。如果攻击者能绕过防火墙(控制点)对网络进行攻击,那么将会给网络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网络系统一定不能有失控的对外连接通道。,10.3.1 信息安全策略,(8) 监测薄弱环节 对系统安全来说,任何网络系统中总存在薄弱环节,这常成为入侵者首要攻击的目标。系统管理人员全面评价系统的各个环节,确认系统各单元的安全隐患,并改善薄弱环节,尽可能地消除隐患,同时也要监测那些无法消除的缺陷,掌握其安全态势,必须报告系统受到的攻击,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并采取改进措施。增强对攻击事件的应变能力,及时发现攻击行为,跟踪并追究攻击者。 (9)失效保护 一旦系统运行错误,发生故障时,必须拒绝入侵者的访问,更不能允许入侵者跨入内部网络。,10.3.2 安全管理原则,机构和部门的信息安全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安全的管理应该具备以下“四有”: 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 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有逐步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有逐步提高的安全技术设施。,10.3.2 安全管理原则,信息安全管理涉及如下基本方面: 人事管理; 设备管理; 场地管理; 存储媒体管理; 软件管理; 网络管理; 密码和密钥管理等。,信息安全管理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规范原则 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实现、运行要有安全规范要求,要根据本机构或部门的安全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政策。即便是最完善的政策,也应根据需要选择、采用必要的安全功能,选用必要的安全设备,不应盲目开发、自由设计、违章操作、无人管理。 (2)预防原则 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采购、集成、安装中应该同步考虑安全政策和安全功能具备的程度,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对待信息安全问题,不能心存侥幸。,信息安全管理要遵循的基本原则,(3)立足国内原则 安全技术和设备首先要立足国内,不能未经许可,未能消化改造直接应用境外的安全保密技术和设备。 (4)选用成熟技术原则 成熟的技术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采用新的技术时要重视其成熟的程度。 (5)重视实效原则 不应盲目追求一时难以实现或投资过大的目标,应使投入与所需要的安全功能相适应。,信息安全管理要遵循的基本原则,(6)系统化原则 要有系统工程的思想,前期的投入和建设与后期的提高要求要匹配和衔接,以便能够不断扩展安全功能,保护已有投资。 (7)均衡防护原则 人们经常用木桶装水来形象的比喻应当注意安全防护的均衡性,箍桶的木板中只要有一块短板,水就会从那里泄漏出来。设置的安全防护中要注意是否存在薄弱环节。,信息安全管理要遵循的基本原则,(8)分权制衡原则 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要采取分权制衡的原则,要害部位的管理权限如果只交给一个人管理,一旦出问题就将全线崩溃。分权可以相互制约,提高安全性。 (9)应急原则 安全防护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要有安全管理的应急响应预案,并且要进行必要的演练,一旦出现相关的问题马上采取对应的措施。 (10)灾难恢复原则 越是重要的信息系统越要重视灾难恢复。在可能的灾难不能同时波及的地区设立备份中心。要求实时运行的系统要保持备份中心和主系统的数据一致性。一旦遇到灾难,立即启动备份系统,保证系统的连接工作。,10.3.3 信息安全周期,任何安全过程都是一个不断重复改进的循环过程,它主要包含风险管理、安全策略、方案设计、安全要素实施。信息安全过程如图所示 。,10.4 信息安全审计,10.4.1 安全审计原理 10.4.2 安全审计目的 10.4.3 安全审计功能 10.4.4 安全审计系统的特点 10.4.5 安全审计分类和过程,10.4.1 安全审计原理,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从总体上说,安全审计是采用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终端对终端的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能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10.4.2 安全审计目的,安全审计系统是事前控制人员或设备的访问行为,并能在事后获得直接电子证据,防止行为抵赖的系统,因此审计系统把可疑数据、入侵信息、敏感信息等记录下来,作为取证和跟踪使用。它包括: 辅助辨识和分析未经授权的活动或攻击; 帮助保证实体响应行动对异常行为的处理; 促进开发更高效的损失控制处理程序; 与安全策略一致性的认可; 报告那些可能与系统控制不相适应的信息; 辨识可能对控制、策略、和处理程序的改变。,10.4.3 安全审计功能,安全审计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和跟踪信息系统状态的变化,监控和捕捉各种安全事件,实现对安全事件的识别、定位并予以响应。它包括: 事件辨别器,它提供事件的初始分析,并决定是否把该事件传送给审计记录器或报警处理器; 事件记录器,它将接受来的消息生成审计记录,并把此记录存入一个安全审计跟踪; 报警处理器,它产生一个审计消息,同时产生合适的行动以响应一个安全报警; 审计分析器,它检查安全审计跟踪,生成安全报警和安全审计消息; 审计跟踪验证器,它从安全审计跟踪产生出安全审计报告; 审计提供器,它按照某些准则提供审计记录; 审计归档器,它将安全审计跟踪归档; 审计跟踪收集器,它将一个分布式安全审计跟踪的记录汇集成一个安全审计跟踪; 审计调度器,它将分布式安全审计跟踪的某些部分或全部传输到该审计调度器。,10.4.4 安全审计系统的特点,具有Client/Server结构,便于不同级别的管理员通过客户端,针对不同的业务网段进行审计工作。 力求得到被审计网络中的硬/软件资源的使用信息,使管理人员以最小的代价、最高的效率得到网络中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制定网络维护和升级方案。 审计单元向审计中心汇报工作以及审计中心向下一级部门索取审计数据。 提供实时监控功能。动态实时更新审计数据,了解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安全情况,如有异常情况通过报警提示。 事后的取证、分析。使用历史记录可以取得特定工作站、时间段或基于其他特定系统参数下,主机、服务器和网络的使用信息;基于这些历史记录可以进行某些统计、分析操作。 可自动进行审计工作,降低管理员工作压力。,10.4.5 安全审计分类和过程,按照审计对象分类,安全审计可分为3种: 网络审计:包括对网络信息内容和协议的分析; 主机审计:包括对系统资源,如打印机、Modem、系统文件、注册表文件等的使用进行事前控制和事后取证,形成重要的日志文件; 应用系统审计:对各类应用系统的审计,如对各类数据库系统进行审计。 按照审计方式分类,安全审计可分为3种: 人工审计:由审计员查看审计记录,进行分析、处理; 半自动审计: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审计记录并与审计员最后决策相结合; 智能审计:依靠专家系统作出判断结果,实现自动化审计。,10.4.5 安全审计分类和过程,审计过程的实现可分成3步: 第一步,收集审计事件,产生审计记录; 第二步,根据记录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 第三步,采取处理措施。审计范围包括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程序。 审计的工作流程为:根据相应的审计条件判断事件是否是审计事件。对审计事件的内容按日志的模式记录到审计日志中。对满足报警条件的事件向审计员发送报警信息并记录其内容。当事件在一定时间内频繁发生,满足逐出系统的条件值时,则将引起该事件的用户逐出系统并记录其内容。审计员可以查询、检索审计日志以形成审计报告。,10.5 信息安全与政策法规,10.5.1 一些国家的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法规 10.5.2 一些国家的安全管理机构 10.5.3 国际协调机构 10.5.4 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与政策法规,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计算机安全和密码应用。早期各国立法和管理的重点集中在计算机犯罪方面,陆续地确立了一些有关计算机安全或信息安全的法规。 1. 美国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不仅信息技术具有际领先水平,有关信息安全的立法活动也进行得较早。因此,与别的国家相比,美国无疑是信息安全方面的法规最多而且较为完善的国家。早在1987年就再次修订了计算机犯罪法,该法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被作为美国各州制定其地方法规的依据,这些地方法规确立了计算机服务盗窃罪、侵犯知识产权罪、破坏计算机设备或配置罪、计算机欺骗罪、通过欺骗获得电话或电报服务罪、计算机滥用罪、计算机错误访问、非授权的计算机使用罪等罪名。,10.5.1 一些国家的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法规,10.5.1 一些国家的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法规,美国现已确立的有关信息安全的法规有: 信息自由法 (1967年) 个人隐私法 (1974年) 反腐败行径法 伪造访问设备和计算机欺骗及滥用法(1984年) 电子通信隐私法 计算机欺骗与滥用法(1986年)和计算机滥用法修正案(1994年) 计算机安全法(1987年) 正当通信法(1996年2月确立,于1997年6月推翻) 电讯法(1996年) 国家永久防护工程保护法(1996年) 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2000(2001年开始实施) 计算机安全研究和发展法(2002年2月7日通过),10.5.1 一些国家的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法规,2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是一个在欧洲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政府间组织。为在共同体内正常地进行信息市场运作,该组织在诸多问题上建立了一系列法律,具体包括:竞争(反托拉斯)法;产品责任、商标和广告规定;知识产权保护;保护软件、数据和多媒体产品及在线版权;数据保护;跨境电子贸易;税收;司法问题等。这些法律若与其成员国原有国家法律相矛盾,则必须以共同体的法律为准(1996年公布的“国际市场商业绿皮书”,对上述问题有详细表述)。其成员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章信息安全的管理.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