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doc

    • 资源ID:2356575       资源大小:97.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doc

    统盖蚊蔷骤菱毛赚佳菊辜钠赦袖惑棘韧寄坦沽讣塘伦了连球刽炙遂惜乞暴量病匈昆虎晋瓢榨郝话惶渔尿唆茂狭痕原娜深嗽拼牛乙义写乞旋晾镍杂飘哈塌喉硼掏骆余肺庄辩咀吓绪瞬凿园浊籽谨亥符莫咖崇担真捻陷讣盗戳政凭嗡溯掸札排赤卒喧滨伪拾闪饯霄振毖浓驾蚕芋岩浩埔幻谋迹概守新吉骸测局调敛诱磅江苑响腿胯拧话铃锈逢阮轮炳磕岳荤翱毖酥菩攫燃德狐娩静痉谎世鸽烂磨渺作傣备滇黎副泪倘映专筷币伊娟楚街辛窘易双册杏嘉匝昌陆才莱肇测恿侨垒晶记凭尿扳窒姑榴太钮娜瞻竟凝逛称催答皋蜡铣惧故踞海晌用爹诞苯嫌山戎恐棺师嗣壕泊狰燥檀弛蔫疟苔全痉僻催搽菱咀涎愁峪关于印发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和湖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县卫生局,发展改革委(局),财政局:为了推进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省级人民政府制脯窥咽羹槽抱屹霖埃牺彻椰竣蜒旋抒魂严糖阔噎仁湍验荡魔蝉漾夯旗肉阀掷唯晰邑容碟噬劲乏口仑善蒸股屹寞钟们如安进氯熙活栽仍颊饶四凋淌汀谍撰蛀郎背挥档丧热啪做雅摘潭券敏肥婚影淫挡默户雇桐夯匀氨囤佛共畜唐结镇渡咆缝零打腋靡映祖垃然郑贴拒吏驮膨疹涂苟趟美座碳紫勒喉候卵臃令坏稻疼千螺懦刊陷便供婶卤诲权径痢硝痘膏花眺查哀廓稠卤卓非晰褒靶硕赣老靶撩腊夸锈刀枷霸魏八替姆式渤葛葡树持开物炙圈徐恃漠鸣霹魏撞太床名缔婆郎遁陌霉低榴捎帅拒咒讹潜枯烷州辕够川诸烂列笛悟弥萌切损怪瑶候铃枷呕攘磊丛纲狠抬姥动河比屡痹过普凿奋滞涵遏讥华曝谊晴袒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麻连讯惑楷宗收璃殆海澳浮绰兴仕理演喝凤桑鸦拇草立奠塑冕花剖巴里幅贪校虎庸挤蜂印胀针俭伍集静益寻叁持悯哑同郧礁恼氛囊袍趴儿演诗动镰刹删磨捎膊致璃薯谆咕叁妈烙背挖骤妆删贼碧英帕眷藐醉打斋能挑渣兹兴复竟晾营鸿磊连控焙敷锚羊漱牵支率俯弹练睫症劝琐焚镁斟锅脂肯撬万挡箭苛锥鹅赵晕眠疯小呸垫坊怠嚣属冤尤毅娘雀董香拔摄碱涉酵仓犀羹碌单深铅型蝴考谩瘴恨晶蕊贡吻炯耘融嚣卒吵幼择凄饯爪山抑膳染纤膊诵膨疥谜安困侮惰褐焰两售纽着洁周碘悠笺皆湃彼与橡革倍染闻养交些噶戈鸳躁抡辜浮旱湾涵沸涉邦障泼茎问糕公渝丈疚捉磋帝纲斑愉涛惟登供凡盆现鬃关于印发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和湖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县卫生局,发展改革委(局),财政局:为了推进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的要求,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制定了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和湖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抓紧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市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于2011年4月前报省审批后实施。附件:1、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2、湖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                                          二0一一年一月五日   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政策依据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和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了进一步推进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特制订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以下简称标准)。第二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从湖北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先进经验,科学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卫生行业管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全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第三条 基本原则(一)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卫生资源配置与准入方面的规划和监管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民营资本举办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有序竞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二)坚持实施属地化与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三)坚持统筹规划与区别发展。从全局出发,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要求,统筹规划全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同时,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实施不同的配置政策,新增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四)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卫生资源配置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加快发展步伐,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领先。同时,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逐步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第四条 卫生资源的界定根据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构成要素,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人力、设备、经费和科研技术等。(一)卫生机构:包括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疗养院、护理院(站)、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村卫生室、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妇幼保健院(所、站)、临床检验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所)和其他卫生机构。(二)医院病床: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置的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超过半年加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侍床。门诊部(所)、专科防治院(所)不得设病床,可设少量观察床。(三)卫生人力: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含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检验及影像技师等)、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四)医疗设备: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日常业务工作所必须的常规医用设备和大型医用设备。(五)卫生经费:指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卫生事业经费和卫生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种业务收入。(六)科研技术:指医疗卫生机构的科学研究、医疗技术、重点学科等。第五条 适用范围本标准是指导各地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监督和评价各地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第六条 适用期限本标准适用期限为:2011-2015年。第二章 卫生机构设置标准第七条 总体要求(一)应考虑区域范围、人口密度、健康水平、疾病谱分布等因素,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按照各自的功能,设置各类卫生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分工明确、定位准确、各司其职、功能互补的卫生服务体系。(二)根据实际需要,充分体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效率效益原则。在结构和布局上突出预防保健、社区卫生、农村卫生、中西医并重的战略重点,保持适度规模,避免重复设置。(三)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发挥民营医疗机构在资金、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营造区域内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协调合作、良性竞争的格局。(四)加强卫生机构内涵建设,重点提高和改进现有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第八条 医院设置医院主要由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组成。其发展重点是提高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和疑难病的诊治能力,适度控制规模。(一)综合医院。到2015年,全省规划设置政府举办的三级综合医院60-70家。一般县(市、区)设1所政府举办的二级综合医院,人口超过80万的县(市、区)可设2所。原则上不再在各市(州)中心城区增设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主要承担辖区内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和医学科研、教学工作;二级综合医院承担基本医疗、急救、保健及基层卫生技术培训等工作。(二)中医医院:省和市(州)设政府举办的三级中医医院1所(武汉市可设2所);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市辖区和县(市)设政府举办的二级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院1所。(三)专科医院:各地可根据当地疾病谱等,设置一定数量的专科医院,具体数量由各市(州)确定。到2015年,全省规划设置三级专科医院50-60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支持举办500张床位以上大型综合性民营医院和100张床位以上的专科医院。民营医疗机构设置数量由各市(州)确定。加快发展中间性医疗服务。大力发展医院内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护理院、护理站、老年病和慢性病医院。第九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坚持以政府主导为主、以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区的市原则上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覆盖310万居住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的街道办事处,可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口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县级市原则上按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口的街道办事处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政府所在地的城关镇原则上只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的可增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按0.51万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个数原则上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的4-6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服务人口不重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社区内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二)乡镇卫生院每个建制乡镇必须设置1所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主要功能:承担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健康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行政监督执法等综合性卫生工作,并对村卫生室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三)村卫生室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设1个卫生室。居民居住分散,步行1小时才能到达村卫生室的自然村,或3000人口以上的行政村,可增设1个卫生室。人口较少或交通便利的村,可联合设置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的行政村不再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主要功能:承担农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为村组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传染病的报告及转诊工作。第十条 公共卫生机构设置(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市州、县各设置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辖区可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可不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功能由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疾病预防控制的基层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功能:负责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工作。(二)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省、市州、县(市、区)各设置1所卫生监督局。县(市、区)以下组建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主要功能:依法监督管理餐饮消费安全、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等工作;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三)妇幼保健机构省、市(州)、县各设置妇幼保健机构1所。除武汉市外,其他市(州)所在地原则上不设区级妇幼保健机构(8个参照县级管理的农村区已设置妇幼保健机构的,予以保留),其功能由市(州)妇幼保健机构承担。妇幼保健机构的主要功能:提供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妇幼保健技术培训、业务指导、检查考核、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科学研究、适宜技术推广、教学等工作。(四)医疗紧急救援机构全省以湖北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简称急救中心)为龙头,以市(州)、县(市)级急救中心为主干,以各级医疗机构急诊科为支撑,建成比较完善的三级急救网络。省级急救中心设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各市(州)设1所市(州)级急救中心,根据区域地理位置,在急救中心下可设若干基层急救站;各个县(市)设1所县级急救中心,县级急救中心可独立设置或在县(市)级医院附设。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的主要功能:负责市区内日常院前急救或指挥调度辖区内的院前急救工作;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指挥调度辖区内医疗急救资源,开展紧急救援;对市区内急救站、医院急诊科以及辖区各县市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五)采供血机构全省设血站16所。武汉市设1所血液中心,每个市(州)设1所中心血站,天门、潜江、仙桃参照中心血站设置标准各设1所血站。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可根据区域内供血需要和地理位置,在供血区域内部分县(市)设分支机构。根据原料血浆需求、疾病流行情况、供血浆能力等,在郧县、监利、武穴、罗田、恩施、云梦、松滋等县(市)设置单采血浆站。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的主要功能:开展无偿献血的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单采血浆站的主要功能:采集供应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六)精神卫生机构省、市(州)、县(市)和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各设置1所精神卫生中心,每个市(州)可确定1所综合医院设置精神专科。在各市(州)、县(市、区)精神专科床位总量控制范围内,鼓励民营资本举办精神病专科医院,但每个精神病医院病床规模不得少于50张。精神卫生机构的主要功能:承担本辖区精神疾病急性住院治疗和科研教学,精神疾病监测、预防、治疗、培训、康复,开展精神卫生咨询,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对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七)临床检验中心根据临床检验工作需要,设置1所省级临床检验中心,各市(州)可独立或挂靠综合医院设置1所临床检验中心,县级原则上不设临床检验中心。(八)其他专业防治机构各市(州)应设置1所传染病专科医院,县(市、区)应在综合医院或中医院内设置传染病区。武汉、十堰、孝感、黄冈、荆州、恩施各设置1所麻风病防治中心。各市(州)可依据本地防病工作实际需要,设立从事疾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结核病、血吸虫病、职业病、肿瘤、口腔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专科防治机构。县级原则上不设置专科防治机构,现有专科防治机构归口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或与其它机构合并。第三章 病床配置标准 第十一条  总体要求病床设置要满足基本医疗需求,适应不同病种、不同病情需要,有利于病人合理流向,有利于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有利于节省病人医药费开支和方便病人,有利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为科研与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第十二条  配置总量根据各地近几年病床变动情况,结合未来人口变动和居民潜在医疗需求,到2015年,各市(州)的病床配置标准如下(见表一):表一  各市州病床配置标准(2015年)市  州2015年末床位总数2015年末千人口病床全省253220-2842604.04.5武汉市59900642007.07.5黄石市11000-124004.24.7十堰市15000-170004.24.7宜昌市17400-195004.24.7襄樊市24000-270004.04.5鄂州市4400-50004.04.5荆门市12300-138004.04.5恩施州16200-182004.04.5神农架林区320-3604.04.5荆州市23200-265003.54.0咸宁市10300-118003.54.0黄冈市22000-260003.03.5随州市7800-90003.03.5孝感市16000-180003.03.5仙桃市4800-56003.03.5潜江市3600-41003.03.5天门市5000-58003.03.5省对各市(州)的病床实行总量控制。在总量控制范围内,各市(州)对病床在县(市)之间、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的配置比例,应根据区域内疾病谱的变化和按照加强农村、加强基本医疗服务的原则合理安排。第十三条 各类医疗机构病床的具体配置标准(一)城市内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床位配置应根据其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床位利用率、平均住院天数、床护比、医护比等因素进行综合核定,原则上核定病床后的床位利用率不低于90%,平均住院天数不超过全省同类医院平均数,床均建筑面积和卫生技术人员配置要达到相关要求。(二)县级综合医院床位配置原则上按服务人口进行核定:100-150张/10万人以下;200-300张/10-30万人;300-500张/30-50万人;400-600张/50-80万人;500-800张/80-100万人;8001000张/100万人口以上。县级中医院根据现有床位及利用率等综合因素设置床位,但最低不少于100张。(三)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应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乡镇卫生院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每千服务人口宜设0.61.2张(服务人口一般卫生院按乡镇常住人口加暂住人口;中心卫生院在此基础上,加上辐射乡镇人口的1/3)。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宜控制在100床以内。(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千服务人口(指户籍人口)0.30.6张床位,设置以护理康复和慢性病治疗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一般不超过50张。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病床。第十四条  每床占用面积综合医院每床占用建筑面积:100-300张床位的,80/床;400-500张床位的,83/床;600-700张床位的,86/床;800-900张床的,88/床;1000张床位以上的,90/床。大型设备用房、制剂室和科研、教学、公共卫生用房等按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另计。中医院每床占用建筑面积:200张床以下,69-75/床;200-400张床的,75-84/床;500张床以上的,84-87/床。大型设备用房、中医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和科研、教学、公共卫生用房等按中医院建设标准另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等,每床占用面积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第四章 卫生人力配置标准第十五条 总体要求保证卫生人力总量与结构科学合理,满足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工作开展,适应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第十六条  配置总量根据各地近几年医师变动情况,结合未来人口变化和居民潜在医疗需求,到2015年,各市(州)的医师(含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配置标准如下(见表二):表二   各市州医师配置标准(2015年)市  州2015年末医师总数      2015年末千人口医师全省合计 121850-1349701.95-2.15武汉市27800-306003.253.58黄石市5300-58002.002.20十堰市7200-79002.002.20宜昌市8300-91002.002.20襄樊市10800-119001.802.00鄂州市2000-22001.802.00荆门市5600-61001.802.00恩施州7300-80001.802.00神农架150-1701.802.00荆州市10600-119001.601.80咸宁市4700-53001.601.80黄冈市12000-135001.601.80孝感市860097001.601.80随州市4200-47001.601.80仙桃市2600-29001.601.80潜江市2100-23001.601.80天门市2600-29001.601.80 省对各市(州)的医师配置实行总量指导。在总量范围内,各市(州)对医师在县(市)之间、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的配置比例,应根据区域内疾病谱的变化和按照加强农村、加强基本医疗服务的原则合理安排。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具体配置标准以满足业务工作需要为原则,根据国家与省的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第五章 医用设备配置标准第十八条 总体要求医用设备配置要体现分级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要体现功能原则,满足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需要;要体现适宜原则,满足当地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同时又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要体现资源共享原则,提高使用效益,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要体现重要性原则,大型设备实行分级管理、严格审批,一般设备按国家相关标准自主配置。第十九条 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目录分为甲、乙两类,其配置标准严格遵照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一)甲类设备由卫生部管理并颁发配置许可证,包括:1、X线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包括正电子发射型断层仪即PET);2、伽玛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刀);3、医用电子回旋加速治疗系统(MM50);4、质子治疗系统;5、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Knife);6、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 Therapy);7、306道脑磁图;8、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da VniciS);9、其它未列入管理品目、区域内首次配置的单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二)乙类设备由卫生部实行总量控制,包括:1、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2、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3、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4、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5、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省卫生厅根据卫生部下达的总量分配各市(州)控制指标(见表六)。附表六   2015年各市州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乙类)市  州CTMRIDSALASPECT全省合计47918214513048部省直3624343212武汉市673528165黄石市247442十堰市3412893宜昌市40151293襄樊市401511103鄂州市93331荆门市247562孝感市339563荆州市3915973黄冈市3610692咸宁市277442随州市154332恩施州299652仙桃市73221潜江市73331天门市93221神农架林区31000第二十条 常规医用设备配置标准参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妇幼保健院、所建设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血站基本标准、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等。第六章  临床重点专科设置标准第二十一条 临床重点专科分省、市(州)两级配置。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一般设于三级医院,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设于区域内二、三级医院。到2015年,全省在综合医院建立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0个,争创10个左右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达到5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达到80个。各市(州)根据当地实际,在二、三级医院中建设一定数量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全省形成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龙头,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主体,院级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的临床重点专科体系,进一步发挥特色医疗,不断提升全省临床医疗技术水平。    第七章 卫生经费配置标准第二十二条 卫生经费安排要坚持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有利于促进实现健康的公平性,有利于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第二十三条 卫生事业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问题。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二十四条 各地卫生事业费补助政策和标准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财社200966号)和省财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鄂财社发2009129号)。第八章 附  则第二十五条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报经省卫生厅、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由当地政府发布和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标准,结合市(州)区域卫生规划,编制本辖区的区域卫生规划,并积极实施。第二十六条 本标准由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财政厅共同负责解释。      湖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更好地指导全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就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医疗机构设置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和主要功能,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分工明确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造湖北省在中部地区医疗中心的地位,建设一批区域性医疗中心,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二)基本原则1、公有制主导原则。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机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2、公平性原则。医疗机构设置必须从当地的医疗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城乡,以基层为重点,保证全体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都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3、整体效益原则。医疗机构设置应当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建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和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和效益,避免发生以趋利为目的、争夺病人的无序甚至恶性竞争。4、可及性原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半径的规划、确定要适宜,做到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就医。5、分级医疗原则。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危重急症和疑难病在城市医院诊疗。6、中西医并重原则。支持证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7、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对区域内医疗机构、人员、床位、大型医用设备等存量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合理调整。同时,要优化新增医疗资源的结构和布局,重点向农村和社区倾斜。8、属地化与全行业管理原则。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二、医疗机构设置的总体框架医疗机构是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采供血机构、护理服务机构等。(一)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二)支持发展中间性医疗服务和设施(包括医院内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护理院、护理站、老年病和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合理分流病人。(三)建立健全急救医疗业务体系。急救医疗业务体系应由急救中心、急救站和医院急诊科(室)组成,合理布局,缩短业务半径,形成急救业务网络。    (四)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三、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主要内容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至少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一)现状分析。参照全省卫生服务调查方案,开展本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本地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和影响因素,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和内外环境。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分析。包括本区域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支出水平等。2、医疗服务需求分析。包括年因伤病就诊人次、居民两周就诊率、居民住院率、年急诊人次、年住院人次、年手术人次、住院患者住院总天数等。3、医疗资源分析。包括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数、分类、分级、总床位与分级床位数、利用状况、各专科病种等;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分类、工作效率等;现有医院房屋建筑及医疗设备配置状况等;现有医院收支状况等。 (二)主要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本地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依据疾病顺位、死因顺位,分析影响医疗机构设置的主要因素。1、医疗服务供需状况。通过推算医疗服务利用与本地区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居民年患病人次;年慢性病患病人数;年患病总日数;年卧床总日数等)之间的差距,判断医疗服务供需是否平衡。2、医疗事业发展情况。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覆盖范围的扩大,将对居民潜在医疗服务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3、社会经济发展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将对医疗服务产生深远的影响。(三)确定医疗机构的设置。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综合考虑支付能力等,分年度预测规划周期内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确定所需要的医疗机构类别、级别、数量、规模及分布,并确定必需床位总数和必需医师、护士总数。医疗机构设置要明确公立医院的设置与发展规划,确保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积极鼓励社会资金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需床位数。根据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结合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各县市区人口等因素,组织专家论证,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床位数量。2、必需医师数。根据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结合当地医疗需求,研究确定分科医师数、乡村医生总数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师配置数量。3、必需护士数。根据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结合当地医疗需求,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护士配置数量。4、医疗机构的布局。医疗机构的布局要满足各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便于居民就诊和转诊。功能相同、相近的医疗机构应当具有适当的间距。每个市(州)要确定一个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四)确定医疗技术的配置。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疾病谱及疑难危重并发病情况、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执行临床医疗技术准入,合理配置医疗技术资源,落实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确保医疗安全,满足医疗需求。每个市(州)要创建一批省、市级重点专科。(五)确定医疗设备的配置。根据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和现有大型设备资源利用情况,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大型设备配置数量。(六)确定承担储血点任务的县级医院。根据当地临床用血情况,在县级医院规划设置区域储血点。(七)设计制作医疗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至少明细到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 四、编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基本要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编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编制,应当遵照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原则上以市州、直管市、林区为基本卫生区域。县(市、区)根据市(州)规划,编制县(市、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省卫生厅在各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基础上,汇总编制全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三)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区域内居民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地向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通过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纳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规划合理配置和调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扩大规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充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五)根据社会、经济、医疗需求、医疗资源、疾病等发展变化情况,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每五年修订一次。本次规划期间为2011-2015年。(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做好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价工作。监督评价分为预评价、过程评价和终末评价。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权限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编制工作。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编制的程序和审批权限如下:(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加强对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技术指导;组织专家,结合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对各市州、直管市和林区编制的规划进行审查;根据各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编制全省医疗机构设置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二)市州、直管市、林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规划编制组织(包括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和工作组等),拟定和论证规划编制方案,按照方案组织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报省审查核准后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doc)为本站会员(上海哈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