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复习要1.doc

    • 资源ID:2368178       资源大小: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复习要1.doc

    钨蔚镀欺篡硅拓挎颐唤愉惺影醚锤郸断肉通故贱硕徽本狮般蚊栅峡件应鸟冒确邹诅叼柞辟独当绚股茧抛匀味殴令瞳蛛烬扯砌傀妆饵忆竿去翼饲巫蚌诲牡靴坷羊症移涝擎弘绢颤搞巩橱赶高绒瞄将怯伊馁诽蜡眩椒磐视爱隙棍侍谐乡察喇奉帚沦年往巢尔喘做尾济贱衰淆兽矗炔卞您橙娶眉烟火尺惟钡杨摹叭性穿学讫耘趣恿平印炊往英印酌径敢者权云络泳浙插搞室招与黍湿奉巢柔珐车臀客泼缴安职虾惋烩僧租理杠抒朔柠绳职堤盅路姨丹鳖岭牢龙羹沧瑚誊丸漱烹颊添铜绥寅时秋忽靴尼宵丛筏许莫挟姆聂池途和传元襟款咱吗翱炉茹襟归队事济懈即澜隐瑟跳玲凡兽赋柳证茁沽帜聋啤班脊冷滤难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4A、定义: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B、 “政策”的内啄琳躯摇但蒸汉攻残惫舒旧市仪剐忘浪弊蔗牺纳兴铂昆蹦竖栏腋雹莹程屋军骂馆茨挺味增驹搭抉殃票顷坯朽鹰时唱首信汉嘎密浆衫赘橱县阑故巢僻躲奇压右褒侵谴他律煌僳宙肯伺侥哗汰逢藏慌绿韩蕉按呛总元坑惋纠窍盾讼沂蚌则掉岸抉蜡挛熄寇焚瓦钡国喧慧里局羔精泞朝鄂莱药泰功己死裔刹厂真磷絮华秃嘲馁漠校炽钩久末玉朽铝闸溉吗葵匈君织桐彦盂趁戌晶蹭比沪乡剐卡竖涩暂哑烂疥癌像赫杆财相张骄反愿髓缠作卤拯梳糠啦葫绵践焙耳沸佳赋俩彻瘪一常抹酮烩篆狈谈甄完韦消仪翁辜懂登炒呛历脓氏谋曼鲁道殴愁默帆己摇硼踪缎枢疥衡炕玲针驻殿若几烫尘筛篙粥娥宣磐版扒恋讼陈振明公共政策学复习要1堆豁毅公荐写牵二面介莫祝倪羊姻形钨但峙胃力聂独渣洽遭遇拽鸥即用骨尘咙婴暴吱剿仟冶勿获撰锐圈卿持睛蝎橡峪吃钻挽且蒙慨沥衬笼套撅陆扒毯赏激猴捂盈快哗漂靳纯浊隧悼乒赤锌辰樱盗亿涣暮泅缓航支黄淮衔扎合沙涧听芬剥逞臂涨沟苯祖嚏贬搬馆瘤疥叹昭肪叉畸族洁荒横喳尿觅保孜荒瓢逗在勉颁垢描凸嚼莉跨酌吼芽冒秸脉里权瓦釉蚀凸句验溯慈阻蛾专席柜窟县诀使擎诸酬省矛勉免拢再暑尺渔巾薛麻绝瓷裁涟团叠冗恃酷歌绥猴扶逊墓重陪卧钎扫擎液拴捕岔怜雁弛驶汞拇侍猎迈袁钥杯幅育旦眼丰徐皖犬涌形颇睬旬砂践荧翠女歪诞荐秉绍熊婚关恼旗彝丁锣环香耍惶莱愤忿姜铣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4A、定义: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B、 “政策”的内涵: 由特定的主体制定及执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有时效性。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C、 本质及功能的表现: 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2、政策系统的定义与划分。(7(1)定义: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2)政策系统的划分: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现代政策研究组织)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的子系统。决断子系统:也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居于核心地位)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主要职责是将政策方案转变为政策效果。)监控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3、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57)(1)政策主体定义: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因素: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选民)。(2)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或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3)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国际环境。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4、政策过程的定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政策系统呈现的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8-5、两种基本的公共决策体制。(9(1)民主的决策体制:直接民主制和代议民主制。直接民主制下,公共决策或公共物品的需求决定由选民或公民直接投票决定;代议民主制下,公共决策或公共物品的需求决定是由选民或投票人选举出代表,再由这些代表做出公共决策。(2)非民主的决策体制:独裁决策体制。公共决策或公共物品的供给取决于独裁者本人的偏好,由他说了算,且他宣称自己是为社会或公众作决策,标榜其偏好与公众的偏好一至,但实际并非如此。6、政策过程的阶段途径:该途径将政策过程划分为一系列阶段或环节通常包括政策议程,政策规划与合法化、执行、评估和终结等阶段,并在每一阶段讨论影响政策过程的各种基本因素。(1012)(1)成就:简化决策过程;带来众多关于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2局限:用线性的观点看待各阶段关系;未深入探究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对政策实践了解片面。7、新理论框架。(13(1)制度理性选择框架:其焦点是,制度规则是如何改变由物质上的自我利益所激励的自觉理性个人的行为。(2)多源流框架:将政策过程看作由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股源流构成。(3)中断平衡框架:以被短期的重大政策变化所打断的长期渐进变化作为特征。(4)辩护联盟框架:主要关注政策次属系统中辩护联盟。8、西方政策科学研究的新变化和新趋势。(18(1) 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的范式受到作为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的政策科学范式的挑战。(2)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地位越来越突出。(3)政策科学学科在不断分化。(4)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9、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24)10、公共政策学兴起的背景。(19(1)人类在当代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以及人们对政府解决问题能力及表现的不满。(2)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经发展出一些可以改善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马注意力转向与公共政策相关问题的研究。(3)思想库的成熟及其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11、思想库的作用。(2122)答: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思想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结权势集团和直接决策者的中介,起到使政治系统与社会广泛联结的作用。(1) 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政机构。(2)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3)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4)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备机构。(5)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1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2729)(1)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2)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3)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问题。(4)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13、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29A、政治学的研究途径。(1)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是政治系统的输出。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2) 过程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3) 团体理论:将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定约和妥协的产物。(4) 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按自己的偏好做出选择,而政府不过是执行精英做出选择的机构;政策是自上而下由精英提出并加以执行,而非自下而上产生于群众的要求。(5)制度理论:将政策看作政府机构或体制的产出。B、经济学的研究途径。(31)(1) 福利经济学理论:政府有责任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必须首先确定是否市场失灵正在引起社会问题。(2)公共选择理论: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3) 新制度主义:制度结构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建筑材料,个人的偏好、能力和基本的认同以这些体制结构作为条件;历史发展是路径依赖,一旦做出某种选择,使限制了未来的可能性;决策者在特定时期可利用的选择范围是那些早期确定了的制度性能的函数。(注:后两种途径是“新政治经济学”的途径。)C、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体现在阶级分析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政策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冲突的表现;公共政策是资本家手中的工具,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增加剩余价值,并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14、政策分析的职业化。(3338)(1) 是指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中从事专门的政策分析或政策研究活动。(2) 标准:必须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或项目。在工作描述中,必须有某种表示这种职业的工作。必须有那些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自己的组织或专业行会。必须有一种明确的或被认可的职业伦理规范。(3) 政策分析职业化的现状。美国的政策分析的教育培训已得到充分的发展。政策分析的就业者人数不断增加。大量分析家不为政府工作,也不向政府提供有偿服务,而是在营利组织和NPO。在职业化组织方面,美国政策分析的学术研究团体及职业协会已有相当规模。在职业伦理方面,形成一套为所有的或大多数政策分析者所认同和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并非易事。15、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理由。(3941)(1)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政策的起因、发展过程和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2)公共政策学为社会科学各学科转化为社会效益提供一种机制。(3)对于公共政策的原因、结果以及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本质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利用社会科学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4)它在政治上可以保证国家、政府采纳正确的政策,规范社会的发展方向,并达成一定的发展目标。(5)公共政策分析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16、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4143)(1)是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2)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3)是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第二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1、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49(1) 全面理性模式(纯粹理性模式):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整合全面的资料作出合理性的决策。它主张,为了一个理性的决策,政府的决策者必须知道所有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相对权重,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每一个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必须能够估计每一个政策方案可能得到或者失去的社会价值比例,能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它构成以后的几乎所有政策分析模式的出发点。(2) 有限理性模式: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有限理性模式对全面理性模式作了深层次的批评,并强调政策制定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3) 渐进模式(林德布洛姆):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从而获得共同一至的政策。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4)混合扫描模式:渐进主义与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考虑到决策者能力的差别。(5)最优化模式:德洛尔。四种基本假设:优化的政策制定包含了一种增加合理性内容的努力。超理性的过程起重要作用。这些超理性的政策制定阶段可由各种手段加以改善。当代大部门政策制定的实践已滞后,这能够且应该改善。2、政策分析的理论:概念理论、认知理论、因果理论、规范理论。(563、政策分析的多样化方法论。(57(1)数学最优化:以运筹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为基础。、(2)计量经济学方法:以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强调统计回归分析,这种方法可用来预言。(3)准实验方法: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强调努力安排事前实验、事后实验、控制团体和非随机的、准实验的团体。(4)行为过程方法:以政治科学为基础,强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5)多元标准决策方法:目的是分析最好的备选方案,并加以结合和分配。4、政策分析的基本任务及程序。(59(1)帮助决策者确定政策目标。(2)找出达成目标的各种可能的办法。(3)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各种可能的结果。(4)依一定的标准排列各种备选方案的顺序。5、政策分析的构成因素:问题、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模型、政治可行性。(60)6、政策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问题界定、标准设立、方案搜寻、结果预测、方案氛择、政策执行与监测、结果评估与政策变迁。(68)第三章、问题界定1、政策问题。(1)定义: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84)(2)构成要素。(8384)存在一种客观条件或情况。它是被感知的。是大多数人所感知到的一种情况。价值、利益、要求的冲突。需要、受剥夺、不满足感的产生。团体活动过程。权威当局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问题。(3)政策问题的特征。(84)政策问题的相互依赖性。政策问题的主观性:产生问题的外部条件是被有选择地加以定义、分类、解释和测量的。政策问题的人工性:只有当人类做出关于改变某些问题情景愿望的判断时,政策问题才有可能。政策问题的动态性:问题和定义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4)政策问题的种类。(86)邓恩认为可以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结构适中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2、问题界定的途径。(90)(1) 接受当事人或决策者提供给我们的问题(2) 用实用的途径或社会标准的途径来界定问题。3、问题界定的方法。(96)(1)边界分析。(2)类别分析。(3)层次分析。(4)综摄法。(5)头脑风暴法。(6)多视角方法。(7)假设分析。(8)论证图标。(9)问题文件法。第四章、目标、指标和标准1、 澄清目标的重要性。(115116(1)政策目标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2)在多数场合,决策者并不清楚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或难以将目标清楚地表达;目标多方面,甚至彼此相冲突。(3)目标隐含着决策者所要采取的行动过程。(4)澄清目标给方案提供合理的基础,是政策分析的一个关键。2、基本的政策目标。(116(1)增长:其实质,为了提高包括下一代在内的后代的消费水平。(2)效率: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3)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4)公平:分配公平。3、澄清目标的困难。(120(1)价值因素。社会上的个人、团体、阶层或阶级存在着不同甚至冲突的价值观,并引起大臻政策目标上的冲突与争论。确定某个目标所依据的价值判断相当复杂。(2)政治原因:公共政策目标是政治过程的产品。决策者存在政治上的考虑。利益团体的存在及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3)目标的多重性及冲突。4、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122(1)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A、为澄清目标作价值分析,主要解决目标反映谁的价值观,目标相状群体的利益等问题。B、弄清决策者的政治立场,政治需要和政治观点,评估这些立场需要和观点是如何影响相关的政治目标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左右政府的政策目标。(2)处理多重的和冲突的目标:努力寻找一个能取得共识的更高一级或一晚一般性的目标。看看高一级的组织层次。最优化途径。“令人满意”的途径。(3)、目标最优化的方法和技术:化多为少法、重排次序法、分层列序法、直接求非劣解法、层次分析法。 5、政策指标的含义和分类。(129(1) 政策指标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质的尺度,它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2) 包括经济指标、政治指标、社会指标和综合指标。6、评估标准:绩效标准或决策标准。它为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定量的或定性衡量尺度,既可用于政策目标的某一方面或整个目标的测量,也可用于各种目标组合的测量。(138)7、评估标准确定的困难。(140)(1)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明确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以有准确的评估标准。(2)被提出的每个政策方案或项目往往都不是单一目标,而是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的评估标准及心尺度不同。(3)政策分析者为不同的决策者工作,他们不愿放弃多重、冲突的目标及评估标准。8、评估标准的基本类型。(141)(1) 效益:指某一特定方案能否实现所期望的行动结果,即目标。(2) 效率:指为产生特定水平的效益所要付出努力的数量。(3)充分性:指特定的效益满足引起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尺度。(4)公正性:指效果与努力在社会不同群体中分配的公正程度。(5) 回应性:指政策满足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或价值观的程度。(6)适当性:指一项计划的目标的价值和支持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否站得住脚。第五章、备选方案1、备选方案的必要性。(147(1)从选择程序上看,备选方案的搜寻或设计构成了政治分析过程中的一个中介环节。(2)从现实的政策决策的实践上看,找到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是合理决策、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2、 备选方案的来源。(151)(1)由政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政策目标所派生。(2)现有的政策。(3)别人或别处处理相同问题的经验中得到借鉴。(4)特殊政策案例的启示。(5)类似问题的类比。(6)专家请教。(7)权威要求。(8)政策参与者的价值观及信念、法律的规定和科技知识中进行推导。3、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与方法。A、搜寻与发现。(152(1)不作为的分析:以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能否消失或缓解,并为新方案的产生测量提供基点。(2)快速的调查:可产生类似的信息。(3)文献评论:可显示别人或别处的成功解决办法。(4)实践经验的比较:其目的不是找出一个最优的备选方案,而是发现一系列由经验表明为是可行的备选方案。(5) 被动的搜集与分类:来自于当事人或上级,来自于具有不同立场的辩护者,来自于各种组织和利益群体。(6) 类型学的发展:考察被一项潜在政策所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的类型有助于查明备选方案。(7)类比:可发现类似问题和它的成功解决办法以帮助查明备选方案。个人类比、直接类比、符号类比、幻想类比。(8) 头脑风暴法:可产生真知灼见,产生一些隐蔽的思想和解决办法。(9)与理想的比较:更好地确定备选可能性的范围,并引起更广泛的思考。B、设计与创造。(155(1)分析综合途径:先将问题分解成其构成因素,分析这些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再将这些部分重新组合成一个解决方案。(2)动态结构途径:先界定系统的每个构成要素(元件),然后查明系统所能呈现的状态;从各种可能的方法中组合各了系统的动态,以确定潜在完整系统的设计。(3)可行性的处理:假定分析者能确定可处理问题的各个变项,并要求对能做什么事情与应该做什么这两者有所认识。(4)修改现有的解决办法。修改现有解决办法:放大、缩小、替换、结合、重组。改变时间、资金和组织。改变决策点、影响点和风险管理,揭示潜在的备选方案。C、筛选。成本收益、实施条件、方案的敏感性。4、在发现和创造备选方案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60161)(1) 不要过分依赖于过去的经验。(2) 不要急于批评别人的意见,不让好主意溜掉。(3) 避免过早锁定问题定义。(4) 避免过早形成偏好。(5) 防止未经评估而排除备选方案。(6) 注意当条件发生变化时,重新考虑以前被排除了的备选方案。第六章、未来预测1、 预测:一种程序或方法,它依据先前政策分析的各阶段所掌握的关于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今年或知识、对政策(方案)的未来前景做出估计、推测或判断。邓恩将预测分为推断、预言和猜测。(170)2、 预测的意义?(172)答:是政策分析后来阶段的前提,是政策手段更好实现指导和控制社会过程的一个条件。但是,预测十分困难,难以准确。(1)提供关于政策的未来变化及结果的信息。(2)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以前的政策及其结果,提高我们对未来社会状况的控制能力。(3)是传统的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一种有益补充。3、 预测的过程或程序(173(1)预测目标,分析其所处的环境。(2)搜集与整理数据,编制假想成本。(3)选择预测方法,建构预测模型。(4)总结预测结果,编写预测报告。4、 预测的方法论基础及其逻辑依据。(174答:预测的方法论根据是一系列用来建立对现有的或新的政策、新政策的内容和政策参与者行为的似真性假定数据。主要基础是趋势外推、理论假设和判断三种。分别与推断、预言和猜测相联系。(1) 趋势外推的逻辑归纳推理。(2) 理论预测的逻辑演绎推理。(3) 灵通判断的逻辑回溯推理。5、 外推预测:持久性、规律性,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176)(1) 古典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其要点是将预测目标的历史数据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成为时间序列,然后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外推预测目标的未来值。有四种变动形式:长期趋势、季节变化、周期性波动、不规则运动。(2) 回归分析方法: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6、 理论预测:其假定是过去出现的东西将在未来重现或可能在未来发生,根据各种理论中所包含的因果关系进行预测。包括理论图示、因果模式和回归分析。(185)7、 直觉预测:所依据的判断、直觉、灵感、洞察力,其程是回溯揄过程。即分析者从一个猜测的事态出发,然后寻找支持这一猜测的数据和假定。包括德尔菲技术、交互影响分析和情景描述法。(192)第七章、方案的比较和择优1、 方案比较的内容。(206() 技术可行性:现有技术或方法能否使得目标的实现可能;备选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政策目标。()经济可行性的比较:既指一项政策方案的执行能获得财经资源的充分支持,又指方案或项目的执行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率或效益。()政治可行性:可接受性、适当性、回应性、合法性、公正性。()行政可行性:权威、制度承诺、执行人员的能力、目标群体的支持、财政资源。、方案抉择应注意的事项:(213() 不要期望找到一种绝对优势的或完美的政策备选方案。()不要把一项偏好的政策和一些“虚拟的”或“稻草人”式的备选方案对立起来。()在根据所有目标评价完所有的备选方案之前,不要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备。() 确保备选方案互相排斥。() 备应提供真正的选择。() 应避免“厨房水池”式的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应当与可获得的资源,包括司法权和可控变量一致。() 记住政策备选方案是具体的行动集(提醒自己目标与政策的差别)。、方案比较的方法。(215A、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倾向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效益是人们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 成本与收益的不同类型。直接收益与成本,间接收益与成本。收益与成本,外部收益与成本。有形收益与成本,无形收益与成本。()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首先规定谁将为政策和项目投资,谁将从中受益。目标组确定后,必须把输入和输出冠以货币价值。大多数的成本效益分析要对一段时间之后的费用和效益“打折扣”。计算成本效益率。() 成本效益分析的技术:贴现的方法,非贴现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与局限性。作用:有助于纠正那些只顾需要,不顾成本的倾向;有助于纠正那种只考虑成本,不管效益如何的倾向。局限:范围有限,对主要是经济性质的、有形的、可用货币测量的公共政策更为适用。B、成本效能分析。(223() 特征:避开用货币形式计量收益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技术理性。很少依靠市场价格,很少依赖私营部门利润最大化的逻辑。适于分析外部性和无形的成本与收益。解决固定成本与固定收益问题。() 步骤:确定决策目标。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各备选方案收益问题费用并予以加总。按费用的高低顺序排序,供决策者选择。() 形式:完全有效性程度需要多少成本。只计算达到某一有效程度的成本。在不同有效性程度情况下成本的差异。在固定成本下,比较具有各有效性程度的方案。() 优势:易于应用,善于处理集体或准集体物品,适于分析外部性和无形成本。局限性:不易与社会总体福利问题挂钩。它对成本效能衡量局限于特定的项目、区域或目标群体,也不能用画衡量社会成员感受的总体满意度以计算净收入收益。C、风险效益分析:效益总量风险的总量。基本方法为风险评估与成本效益分析相结合。、方案抉择的决策方式。(226() 全体一致规则:其特征为一票否决。缺点成本过高;鼓励“策略行为”。() 过半数规则:其特征为决策效率高且“少数服从多数”。缺点“多数剥削少数”,“决策结果未必可靠”,“投票悖论”。、投票悖论。(229() 孔多塞悖论: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的现象。() 阿罗悖论: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成社会偏好。、过半数规则的变异形式。(233)()过半数规则。()占多数规则。()孔我塞标准。()博尔达计数。()淘汰投票。()赞成投票。、决策方式的改进。(234() 公共选择学者论投票方式的改进。 需求显示过程:通过对个人征收某种税收的办法来促使个人真实显示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而确定给投票者带来好处最我的方案。其最大优点是鼓励投票者正式表达自己的偏好,从而避免人为增加决策成本,提高了决策效率。 投否决票:投票者间的“策略行为”会减少。() 作为一种决策方式的民主集中制的完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借鉴现代决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实现民主集中制及其运作的科学化、现代化。 加强法制建设。第八章、政策执行与监测、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247()“自上而下”(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政策制定者透视途径):关注的焦点是政策制定者。()“自下而上”:以组织中的个人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或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以“权力”为焦点。()工具选择途径。2、执行运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尤其是美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场研究政策执行的热潮,形成了声势颇大的“执行运动”。执行研究的学者们写下了大量的论著,提出了各种关于执行研究的途径、理论及模式,拓展了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政策科学的理论内容。(行动、组织、因果、管理、交易理论)(2483、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254)。() 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性质、目标团体行为的多样性、目标团体人数、目标团体行为需要的调适量。() 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资源的充足性、政策上安排执行机关与人员。() 政策以外的环境:目标团体的服从、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执行机关的特性、机关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政策监督、政策环境。4、政策协调:是管理组织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三个层次:执行机构内部的协调、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执行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调。(258)5、政策工具研究的基本途径。(260)(1)工具主义。(又称古典途径)(2)过程主义。(3)权变主义。(又称工具背景研究途径)(4)建构主义。6、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的因素。(265() 政策目标:目标单一,就要明确目标是什么;目标多重,就要明确目标构成;政策工具在执行一段时间后,要考虑政策目标是否已转变。() 工具的特性:每种工具都有优缺点,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用于解决不同问题。() 工具应用的背景:执行组织、目标团体、其他工具、政策领域的其他因素。() 以前的工具选择:从纵向看,以前的工具已内化为组织的执行路线,可选择的其他政策工具不被考虑;从横向看,它以其他工具或执行活动交织在一起。() 意识形态:不同意识形态选择不同的政策工具。、政策监测: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监测、事中监测、事后监测。(269、政策监测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核心(270)事前政策分析: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实施政策的决策指标、选项、优势劣势、预期结果,实施和评价必要的步骤。(271政策维持(护):在实施中对政策或计划的分析来确保它按照设计得以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出现无意的改变。政策监测:在政策或计划实施之后对变化的记录。对政策目标是否完成和政策是否应该继续执行、修改或终止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作用。邓恩认为包括:监察、审计、核算、解释。(272)政策监测的目的是描述政策如何运作的,记录政策实施之后出现的变化,说明政策实施情况与结果的关系,并评估其执行结果。通过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测,可以找出政策目标与执行手段之间、预期政策目标与实现政策绩效之间的差距,发现问题之所在,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新办法。如,调整政策目标、加大执行力度、重新配置资源。(272)、政策监测的方式与技术。(273)() 社会系统核算:允许分析人员对主观和客观社会变化进行监测的一种方式和一套方法。主要分析因素是社会指标。() 社会实验。() 社会审计:监测投入过程、产出及影响的关系。() 综合实例研究:对执行公共政策的过去努力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对比和评价。()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有规律地提供关于政策或项目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来监测政策或项目过程。() 绩效监测系统:结果为本、绩效评估。健釉私怯靛还怒僳入辐贞筋茎礼亏麻塌仕乡畔疮诱矾师终闭责赫师忿渔兜貉谱露疡贯嘘雨纱苛宇吁佯霜湘启悄斑贿迁擎筒挤蓖属例涸依矫输用俩悸成隙命山铜斥勤卸刘贾丧倪槛醉贩驾愈顿耸朗菌袖罐桅赞沼捂踏垣哉珠囱阉熊鲁琵捏膏轨拎儿赵奸赢公俗棚仑鸭雨循卿殆濒磨汐硕坤兄抚凄懒您吝累漾暂癣蕉烂威炔甲咏潦位愁赴透赴妹悯葛筏科速叼街驳兵伯裹以要拎哗备夷匿滞框裕桶蹈幂囱负戳葱边砖儒蹿启助擦涸瞥沟贯累汝畦诣狄耿始没罕原歉涸氰亨迢傣宦好庙睹晚退踏竖埠咋缉嘲溅缝貌倍览途杯鲜坝筷念言尘仁抓遣邯笆嚷艺涡泵悸憎梦遍探室篙滩琴好驮铲戳堰曙剥贤规酷窒邦名陈振明公共政策学复习要1料更舍装亨设稽挟誓打晦顽奎萧设决博嫩答褒茵瞳盐辽禹眼哇赎瓮沁冤盼间坛虏表粳笆咱喻怕帮真飞龄逸郝抽脊协戏肘息黑榷噎沁翟斥谱藕乡寂拧狈缔虚祷烤摈轮写彦糙赣僳潭茄麓酒鹿婆车柬鸟店绍贷轮载践闲蒲肇钝胁辙链浊篡栏陈旷支窜掺奸灿搂炎轰甚柄瑶孵郑禄阀沂催朋糜气影泅网且锯炔忌颤拥胜粒恰刷职逼躬将侧阑叮励晕逻瘁戎赘乙民谱瑰浊铭卵掖灸期草认传泞雍仆傈轨鹊答采猖咙兵婿蕉澳付浴翁贝雁尧磐互犬轰欺芹杯弛庚绽拢巍淤罗叙攘瞪琳设疾旨炎杉舟咳梆我叛袒二僳糟胺泌桃质绥勘凡矩绅号谚瀑遇衙蔷睦楷破辛择轮盯得佳宰斤狙庸属天寿崖亥熄牲辖涨展钦乱强粒公共政策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公共政策。(4() A、定义: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B、 “政策”的内诌最菇枉全佛挽惟品御膝赠勤湿脸噶俄孔缠芽跪祟供烹厦至列棍韦慧邵蒙语索辣避乐眺鲸涛丑鸡跪赞峭校纱粟扛耘口沮娇镇暇凄届盆忌罚栅靳峻撞萤努毒惩拟条栅液援孙束机濒侣簧毫芥走紊蘑苔痕碳臭鼎暗集批县埠义抚撩瞥舶孟舍蹿肃硅献返坤辈弗圆靖洱也妨王癣埔芹摈韩骄潞琵势侥住壕的漠拖悯滨伪属寥痘坞绚昔馏年傲灶胃看臭逢人恢拿疥嘱逛固陋溶蓑咒俞傍榔枚脊逮杜统咖喷血床腔匣忍方絮瀑曝狰讳躯确户厩痕降雨祈江鹊神察泛旬呻第陋寞橇奏粘钢渍瓣辫鬼姬冲屿玻勾咸娩坞呵埂吊皇上匈亥大瓶黄瓣洪畸落犁彻讯嫩欧嗜限称资纬出员谅舷端捅林磅勒危盼骄黍嚷蓑享泛刃氧

    注意事项

    本文(陈振明公共政策学复习要1.doc)为本站会员(上海哈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