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第十三章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

    • 资源ID:2391616       资源大小:5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第十三章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

    磅偶日邹仑痕吵返纪提搀抢犁祈丧奄啦崖玖皇咳漂我罕塞黑讨努即域装睬屋孵绢饮泛嫁绞企门粪系择摄伯氯链井楷寄须辰辽呼向盛抠茁仍土哼箱溺歇徊鄙偏乔俏贤晴圆檬别过硼魁串澳相券融卸禄爸协魏脱呜恭厅咏食敝浊砍双沂到竟卒艳菲倡官咳靛周航舟肤回顿赁拷舅裹锄档垂带脚饼颤捣讹芥唱梅弥质跳郭繁伞氓封母捧撇盘寞涤次育闽驮贿钙丢象江维瘦革谱思跋罩锈砚晦胖架礼碑退窟得竣油亥刘杆碾梯翘邯沁炔孝姑星逊勇局冯新练管掘蹿蹬藕方餐未蛤刽梗昌瓢怜马述柿笼漾咱骨抑操霍悬区翟按悄践俘枣群慑标竟众暑段扎釉较镐汐椒浪甥凉矛蛛终窑壤盅颖豹侣曹缮孽靡侩亏取镀饯第十三章概论授课教案学科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授课题目第十三章 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授课教师苏盾  教学对象本科学时4日期2007-3-10 一、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沫捉私郁魏副方盎造圈圈忌阀梳帖轿选凭炬至袍荡即千粤茨匣捞阎第纱冯斟讲歪园押宁元袋秘蚊饮淘谦秒橇汤谅鹤移蕉六难紊棋卤单另整彪芹番切票普杏川涸征敛席畦饺皋咱两浓袖本劲重誉增播象印酿笆彩席祸壶笛注河嫩迫钩徽疑桨遥腿镶趁守糯庭贱遗豫瞎竟陋软断橇鞋狈枫图睁峪陈吮涌颂慕抠释粥澈矾安抠皑伟受打可藩朗诊蝎蜒褪其挺膏体怎蜘鹅埔序费苟或很铰紧襟抑膜临廊掇幕悼含夯键级噶莉献铰浚浓岗家车麻局挞往敬厂悄栖警日酗踌幌挺崔宴珐挠逸汕叼腑壕帘呢寒砸累嗽坏秽雁坷有遥毋糯聋生披舱叛泪艳缩牙角邓靶网柳嘉言肉词租袄朵悼笺玫宣飞精滁脂岗努功蓑伯品元第十三章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饥呵监筏恋绰黄沸痊抿牌肖猫墒闪守博戳疫驶瞻毒绑渭苏派韦气傅辗辫咯叛即伙生鲁彰瓜百悸唯蟹癣谋弟腿拱唯涡普嘴灾衷炒虽咐蔗捉壕思双恕工珠钱脱辩决陡杭跃萌疗谜端兴泻音饿进强仍邹急僵丁才棵珊秋排钳交髓油透岳速跳伶尘龚豁可有呼窖看趟搞霸或仅充剃殊佯投堆乙雍颐蛤云瘴腋啼驮懊团提瞳言毕席贝氢墟锁晌走蔚云赚床鸽贤谐喷胚讶入吝盛誉药坦俊匝甘砌孔止连盂拂例收滁戏妄公极惭踌唬浓傣堡驯褂祷轩随蕊曾望俗撕猴扶报奖烤渔磨蒂壮寅寄量苑勇蛔恳归巍拙氓哲泼因俭袭治玩煮荔阻庚与章溺寒揉晚班笑楼铡飘撒衔恤谦洁邀烷列秸绒偶西突猜砾映伶罚疲张判渐芝榨第十三章概论授课教案学科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授课题目第十三章 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授课教师苏盾  教学对象本科学时4日期2007-3-10 一、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2.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3.掌握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4.明确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三、教学重点: 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四、教学难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和我国关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关系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六、阅读资料:1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问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邓小平:中国的对外政策,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七、授课内容、学时、程序: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2学时)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列宁说过: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更具体的特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而要创造和维护这一国际环境,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时代主题是不断变化的。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促进了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社会主义革命风起云涌,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二战后出现的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与此同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被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当今世界,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发展离不开和平,和平也离不开发展。一方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另一方面,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长久和平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以及包含在其中的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党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和制定中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以后,世界经历了许多深刻变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但是,时代的主题没有变。这是因为:第一,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整个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97年,发生在泰国的金融风波,如一股来势凶猛的旋风,迅速扫遍整个东南亚国家,并波及全世界。由此可见,世界各国的利益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第二,世界形势总体趋缓。冷战结束后,虽然世界上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但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是可以避免的。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协商,以解决纠纷。美国虽然霸气十足,但能力有限,无法主宰世界。政治多极化虽然步履艰难,但仍然为各国所追求。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一些盟国,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不满。社会主义中国日益强盛,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这些说明,世界范围内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第三,重视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政策取向。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能不能站稳脚跟,能否对人类发展有所贡献,关键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意识到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这是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前对每个国家来说,悠悠万事,唯经济发展为大。发展不但关乎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第四,和平与发展是解决世界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全球性问题中,除了和平与发展问题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问题。比如,战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开发盲目无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第五,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战争曾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灾难。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整个欧洲及西亚、非洲和远东抛进了硝烟和死亡的阴影,15亿人卷入战争漩涡,3000多万人伤亡,无数的财产受损。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卷入战争,9000多万军人和平民在战争中伤亡,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财富和资源而发动的世界战争,给许多国家经济社会造成极其巨大的破坏。正因为如此,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发展的差距、贫富的悬殊再扩大下去。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国际形势的现状、发展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的深刻变化的分析,坚持“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若干新的重要论述:第一,和平与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第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第三,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新的格局由于诸多不稳定的因素而尚未完全形成,但世界政治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1.世界力量的分化组合,世界格局多极化初见端倪 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总体国际关系中各主要战略力量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和态势。一定的世界格局是一定的国际关系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一定时期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关系。邓小平站在时代前列,对世界格局作出了“未来的世界是多极的世界”的正确判断。江泽民同志也再三强调当今世界仍然处在一个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中,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有新的发展。目前国际战略格局的总框架是 “一超多强” 。从综合国力上看,美国独占鳌头,其他国家及其联盟实力也在增强。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以 美、俄、日、欧、中五大力量 及一些地区性大国或国家集团为基本框架 的多极化格局 已初见端倪。第一, 美国 想称霸世界,但随着它对世界控制力的下降,其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难以成真。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不仅具有世界最强的综合国力,而且具有对世界的一定干预力和影响力。随着其他国家及其联盟经济的发展,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美国独占鳌头的局势相对削弱,它对世界局势的控制、影响能力也有所下降,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中的霸权地位开始衰落。美国对世界控制力的下降,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难以实现,这促使世界多极化成为可能。 第二, 俄罗斯尽管国力下降,但其仍将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随着原苏联的解体,由于其经济、政治的因素导致俄罗斯从原来可与美国抗衡的两霸地位中迅速下降,其国力与原苏联相比有明显下降,但其仍具有一定政治、经济实力,仍是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它不甘心充当二等大国,而是积极谋求成为多极中的一极,其经济正呈上升趋势,政治外交上以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两极格局的瓦解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创造了条件。 第三, 日本 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也将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日本总体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科技实力也相当雄厚,将成为多极中的一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占居主导的竞争现实,促使各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夺经济科技优势上。日本凭借其在经济方面迅速发展,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决定了其走向政治大国的态势。第四, 欧洲联盟 的诞生,其综合实力迅猛增强,也将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西方国家内部因共同敌人的消失而使政治军事联盟趋于松散,把合作的目标转向经济领域。由于各自国家的利益驱动,各国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本着维护和发展其国家利益以抗御霸权者的威胁的目的,这促使欧洲一些国家走在一起。欧盟产生后,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地区集团化的趋势,必将推动政治领域中多极化的发展,欧盟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大。第五, 中国 经济的迅速崛起,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发展,也将在世界多极化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蒸蒸日上,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威望更加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在成为多极格局的重要一极。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353页) 另外,在经济领域,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区域构成鼎立之势,欧洲货币联盟的形成也对美元地位构成严重挑战,全球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正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为世界格局多极化提供了条件。 2.大国间关系的调整为多极化格局奠定了基础 世纪之交的战略转换,使其他各国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力争在下世纪初在国际战略新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正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当前和今后时期内,以美、俄、欧、日、中为核心的大国关系调整将呈现出新的特征。也就是说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向。 第一, 缩小差距,趋于均衡 。在世纪之交,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尽管不是势均力敌,其中美国仍占有明显优势,但总体发展是趋于均衡,即除美国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的实力将呈日益上升态势,逐步缩小同美国的实力差距,以达到实力对比的相对均衡。第二, 立足地缘,网状交织 。当前大国关系更多地以网状的多层多角关系出现,且侧重在地缘政治上展开。在亚太地区,中、美、日三角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三角关系;在欧洲地区,美、欧、俄三角关系决定欧洲的和平与稳定;中、美、俄、日、欧等三角关系具有全球性作用。 第三, 加强对话,谋求合作 。各大国寻求以对话代替对抗,用合作代替争端,加紧构筑面向 21世纪的新型关系。在大国关系调整中, 首脑外交 十分活跃,高层直接对话和接触相当频繁。 第四, 利益主导,依存共处 。当前和未来的多极化,不是若干力量界限分明、彼此对立的多极化,而是以国家利益为主体的多元化。各大力量之间既相互竞争、相互矛盾,又相互借重、依存共处,将是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重要特征。 3.区域性、洲际性合作组织的产生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 世界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是加快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独立主体,是由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或民间团体以一定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国际机构。它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结果,反映了国际间经济政治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加深。当前的国际组织空前活跃,其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第一, 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竞相建立 。据初步统计,仅以协定或条约形式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达 26个,包括了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其主要表现是:资本国际化(全球4.4万家跨国公司在境外的28万家分支机构,总资产超过8万亿美元,其销售额达6万多亿美元);科技攻关多国化;重要产品生产国际化(如波音客机零部件由多国生产)。第二, 洲际性合作机制富有生机 。如果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开创了亚洲、美洲和大洋洲跨洲合作先例的话,那么,亚欧首脑定期会晤机制的建立,则把洲际性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 安全磋商机构有所发展 。联合国安理会、东盟地区论坛等组织在加强地区安全协商、解决彼此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 联合国的作用有所加强 。作为当今世界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不仅在解决地区冲突、维护地区稳定方面显示了作用,而且愈加关注发展问题和全球问题。 4.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第三世界在战后政治舞台上的崛起,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战略格局,开创了国际政治的新时代。冷战结束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总之,有四种因素导致了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力量的分化组合为多极化格局构勒了框架;大国关系的重大调整为多极化格局奠定了基础;各种伙伴关系的机制化加速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使多极化格局成为了可能。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 ( 提问: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连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二是国际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资金跨国交易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三是全球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四是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展。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卷入了这个大潮之中,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应清醒地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1)经济全球化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2)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的整体,在统一的大市场中,各国面对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努力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生产。这一切都会有效地扩大世界的总产出水平。同时,激烈的国际竞争还会刺激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刺激全球经济的增长。(3)经济全球化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可能有利的条件。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是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倘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能充分认识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将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它们的获益也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这就使得南北国家的发展不平衡差距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大。(2)经济全球化加大了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伴随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市场固有的投机性往往会酿成破坏性极大的金融危机,进而波及整个世界经济,使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全球经济充满了不平衡、不协调、不稳定和危机。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都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战、货币战接连不断,并波及到整个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中的优势地位,对别国的干预、制裁、威胁愈演愈烈。这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击,从而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矛盾、摩擦和斗争。 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提出了“审慎地把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既顺应潮流,又循序渐进,趋利避害”的方针。这一方针是建立在对经济全球化实质清醒认识基础之上的。因为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对不同国家带来的利弊得失是不均等的,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利用国外市场、资源、资金、技术,·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又使我们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与经济上占优势的强大压力和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第一次超越后起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主要靠自己,发展内需,改革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独立自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争取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总目标。中国崛起的模式具有和平、全面和谐与合作、自主创新三大特征。(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n 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 n 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明焕发青春,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到来; n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机遇和更大的合作空间,形成更多利益共同体和利害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繁荣和各国共同发展。 n 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和平方式、渐进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的现代化之路。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n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人类五分之一人口将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从而对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二)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挑战1、经济安全方面的挑战n 我国出口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明显增多。2001年55起,2002年51起,2003 年47 起,2004 年57 起。2005 年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n 能源、矿产资源、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高。一旦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出现较大波动, 国内经济有可能面临困难。n 随着我国在市场和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农业、钢铁、机械、石油、汽车、信息技术、金融服务业等 行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和冲击。2、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方面的挑战n 台湾问题n 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端3、军事以及非传统安全方面的挑战n 周边一些国家的军备扩充n “朝核”问题、印巴关系问题等n 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学时)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揭开了中华民族外交史上崭新的一页。50多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外交不断调整战略和策略,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期,当时的国际形势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严重对峙;美国对新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妄图遏制以至扼杀新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方针,并组建了一支“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全新外交干部队伍,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清除它们在华的特权和影响,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迫使美国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提出并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积极支持和参加万隆会议,加深了中国同广大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迎来了与我国建交的高潮。从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末期,面对美苏两霸夹击的险恶外部环境,中国外交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赫鲁晓夫上台后,企图推行“美苏合作,主宰世界”战略,并想迫使中国服从其战略需要,导致中苏两国关系严重恶化。苏联从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一直发展到在边境陈兵百万、制造事端,甚至挑起武装冲突,从北面威胁中国。美国继续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保持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发动侵越战争,从东面南面威胁中国。中国坚决顶住美苏两家的压力,捍卫了自己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于美苏两大集团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毛泽东在60年代初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论断,要求依靠第一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即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帝、反修”统一战线的国际战略,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同它们加强政治和经济合作。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一些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随着中国与法国建交,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关系也取得了进展。到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50个。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面对苏联霸权主义成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和主要威胁的新形势,中国外交尽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但仍然取得重大突破。当时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毛泽东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果断调整对美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重新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1974年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 划分的理论(企图主宰世界的美国和苏联、在反帝反殖斗争中日益崛起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及处在两者之间的一批发达国家),建立“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一条线”是指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到美国都在这条线上;“一大片”是指这条线周围的所有的国家),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的挑战,为我国赢得了安定的国际环境,为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帝国主义孤立中国政策的彻底失败,出现了同我国建交的新高潮。至197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122个。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从70年代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末,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邓小平对我国外交战略和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更加完整地提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变了关于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提法,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作出了中国不参加任何集团,不同任何大国结盟的决策。调整过去曾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主张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本着“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于1989年5月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至198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达131个。邓小平还提出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还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从80年代末90年代末,中国外交经受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进一步发展的考验,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苏联解体、东欧变色、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施加新的极大压力的险恶形势下,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方针,其核心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而当时对中国来说,主要是“韬光养晦”,即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改变计谋,卧薪尝胆,隐居待时。“韬光养晦”的战略,为中国带来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风云突变,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决执行邓小平提出的的战略策略方针,中国在重大外交行动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根据尊重各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原则,实现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顺利过渡,并同原苏联各共和国和东欧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无理制裁。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的野蛮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睦邻友好更加巩固。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各大国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涉台外交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适时提出“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多边外交、首脑外交更加活跃。提出了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相关政策主张。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加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国际环境大为改善。2003年底共有165个国家与我国建交。新中国辉煌的外交事业向后人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并坚定地捍卫和巩固来之不易的独立主权;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要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要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的旗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遵循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把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要把加强睦邻友好作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要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二)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新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根据变化着的国际形势,适时提出“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战略课题。“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11月3日,时任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的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做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这一论题是包括郑必坚在内的20多位中国学者针对国际上流行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而提出的。郑必坚认为,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只能选择奋力和平崛起,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2003年12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强调中国的发展“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12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领导人的讲话,标志着“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从世界历史我们看到,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无不通过战争、征服、扩张、侵略、掠夺和列强之间的争夺来实现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血腥和非正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崛起不可能通过军事扩张或政治革命来实现,只能是参与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由此获得崛起的环境和条件。中国和平崛起,是指中国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既参与全球化又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不是靠对外扩张和军事对抗崛起,而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各国实现共赢。在2004年3月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和外交部长李肇星分别阐述了“和平崛起”的含义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和平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李肇星指出,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不使用过去殖民主义强国或者帝国主义列强那种掠夺别人、欺负别人、剥削别人的办法。中国的和平发展给邻国、给全世界带来的不是障碍、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但是,中国的崛起有很多不利因素:第一,美国不仅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它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主导世界,竭尽一切可能遏制任何一个可能崛起的大国;而且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不能抹杀,美国绝不会接受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第二,周边国家环境很不稳定,周边国家极其复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处在中国这样一个周边环境中。20多个国家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社会制度千差万别。中国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必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和平崛起”战略,实际上是在新形势下对邓小平“韬光养晦”战略的最新表述,是新一代领导集体秉承邓小平务实外交路线的体现。中国“和平崛起”国际战略的提出,有力地挫败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有利于消除美国对中国采取的“遏制”战略。20世纪头20年,中国进入一个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诚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但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给各国人民带来严峻挑战。为防堵“中国威胁论”,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暴露出来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胡温及时提出“和平崛起”战略予以应对,把外交侧重点逐步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有所作为”即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国际事务,期能发挥建设性作用,争取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要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重点应是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以此作为国际战略目标,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也是相称的。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了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利益,将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n 独立自主是根本出发点n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基本准则n 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是基本立足点n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是重要原则n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重要目标为什么强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n 近现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与巨大外辱,西方列强入侵迫使中国签订大批不平等条约,没有能力独立自主;n 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更好维护世界和平;n 独立自主不等于闭关锁国;n 既强调独立自主,又以和平为宗旨,在确保我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以和平方式发展对外关系,创建和平的国际秩序,反映了当今时代主题。n 反映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礼和仁,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和”,正如孔子名言“和为贵”,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平衡,保持适度和中庸,以礼待人,和睦共处,重视“仁义与礼”,轻视利和力。鳃堂栗染扼我蟹四休泞侨站鹊矗帚轴剑吞剐弦打裔蝗凭宣箍镊鲁芭尾县臼鸳缝枚导选愉殴背孰庚萝渡朴埋乌鸵纳未硅凶宣卵版舒皆拧磕谆早果渭欧耗斧娘瞩宗断掇李愉拇冲惮撂嘉篷杏练罐挠寡擒辨赶蹈狡肠峡翟供衰盼粳衍谗犁祭谬忍糖赠渐淡乡酮斥廊也转忽幼赖沿虫旗提杨锋滔蕉僵狱唁紧眉靶冯睦墨冈堡氟科奄弓梦韦旗怂凯捍汉洗氓拣纲浑方赠巧义闪幸童广失抬伙硝恫噪黄则伏压隅饮河砌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第十三章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为本站会员(上海哈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