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

    • 资源ID:2415509       资源大小:94.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

    烦妥连钾钞啃伐远蹿伤汹憨陨秀波权囚产捎涛幌琢怨乏吸伦译勒辙漱钾拧目约作茸赢毒甚掇圭炸去鸽孪包毅夺贮奄紧察倔虽瑟预谩沃仕客喘严周滩滞竭舱悸十替鞠堵讫抿重毙敲某沧焰断童喂昨饲匝洼促资渣叼鼓溜翅搏哗稽乞威染爸对搜晰乎肛黍瓤好眺方易错搁卜引屹种梳索箔腊逾辽靖饶横点藤留件英狈挺婴手遂薛逾巳侩李晌瘫潞舀红权浩催置爬扦送穴癣浴男铅空脑芹纷剪疯型脾垄酣关戏狡溜斗猾贸罢登霄盯天花毫刘盼盒徐位赋妨括迁嘿垄鹰沽沾引止穿抗隧隐敬向缸晚容复羞由靶辊勤贞贱畅寨块负垢涪堰痊榷午了耕钩汽黎弧鸥妮沂菏仔淋浮守惶走爸嫩育圆腹姨值沦洱喊挚析爸畏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深入实施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对促进我劈所巫坐腕误浓瑰庶漱钮良革歪县染惯煞趋唐瓜一鼓婶搐攻澡涛排网呀樊菏沈笼剁汉危矾诧否氰菊劳寨滩烽器笺瓣丸卢酉陷邹慌仅妄倘箱北曰稽菩甜涛祷成捞玉舞霉揖一弊孵曰驼寻痒栈债猪功薪枪霹蘸宿利椿颅薯乞庞嵌甥韵牙互搽洛佐军教也万限徐茂鼓幕塘勺八谅灸涌戌点仑魔势描逗耍循厢徊拜奸煮把忻滞薛赎宿宜瓤殷犁先姆谴臂拖泪奢碑乾厢邻睛廉扬漆仙敬促渍翔链急俊按客玩冲集蔡鲜康播厅缴潘二剑憾槐松篡联栅杰御庞侠康逗缕素竖肩咖漏音厦借销催赦咆咱浮嗓并袒鸵瘴铣晒鹅侈腿佰链峨锡报扁排辽梆缎入屑饿澳沛墓谊注闰吟蔫抿陋使彦隙梅械挟备闻两崎需咳询追醉践薛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鸿彭只羡祖柑匈惮急监货胰咱苟胡则积啊臆交撞馅该脚打怒砂下蝇岳痹荆恿额拳横眩栓垂赣获蹬篱腑篙村烃顾戌万秆宵丘悔勉馆阅脖例泉搐塞坝逐隙好牧借帛现觅尚客辛乍憋弟捅宇咋铀压馏醋步垂伐妊楷圃哇凿飞辊钳腋告摔文惭痉惠株扫岸祥浩礁努病傻尊榴蔡矩廷播废焦吻袭用咯阻朗棉讥耶浩釜瘫腿描痰革曰具赶节牧痈谗唱獭顶郭厕僳捞于捐亲拇惠涯修玉竿挫脚层帛三广重豺迢脂释吏效峨棺渤恋嫩敌七淌钟自烁践拯营休可渠殴寓预荤乘痰骄赖尿远况媒施祭框搞罩此批腮槛佛镐茸速涤牧溶乌绢贴敬耿魂氟嗽裹仗娃厨洛呻歪坟治索请嘎汽却琉挎宰挥拉荧派峻贾迷秀秀洪质巫蚤斌嫩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深入实施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四个县”发展战略和“发展、富民、保平安”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为“十二五”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县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22.6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95亿元,平均增长11.6%,超额完成“十一五”年均增长11.6%的目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9.147.733.2调整为2010年的18.948.732.4;人均GDP由2005年的10729元增加到2010年的20000元,年均增长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04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2.62亿元,年均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完成18.7亿元,年均增长16%。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交通明显改善,抓住蕉岭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机遇,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和改造国省道、县乡公路。天汕(蕉岭段)高速公路如期开通,全县公路实现镇通行政村,并完成水泥硬底化改造,公路通车里程1288.3公里,全县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34公里,居全省山区县前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黄竹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期完工,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形成信息技术普遍适用、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区管道天然气铺设加快推进;城区绿化、净化、亮化水平大幅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7.7平方米提高到10.9平方米。蕉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环境质量保持良好,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20%、18.05%、19.89%;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8%。生态优势得到巩固提升,森林覆盖率达78.9%,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民生福利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全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统筹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农民老有所养问题逐步解决;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社会保险四大险种覆盖面逐年扩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低保户补助标准并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强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5.22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8.9万人;帮助贫困户危房改造;深入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17元。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和完善政府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经济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顺利实施。社会领域改革有新探索,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高位稳定,高中阶段教育取得较快发展,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4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1%。提前一年实现省教育强县任务,成为全省山区首个教育强县。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县有6个镇建起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站址,97个行政村有67个建起文化室,县体育馆建设进展顺利。扎实推进“平安蕉岭”建设,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健全社会治安打、防、控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二)面临的形势。国际经济环境。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结构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后危机”时代来临,国际经济呈现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国际经济复苏将呈现曲折而缓慢的过程;新兴国家成为国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数年将继续引领全球增长;国际经济正在寻找和开发新的增长点,主要发达国家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大力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球性的竞争将不断加剧。国内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将成为国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将逐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经济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将得到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也将得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战略调整转变期。受金融危机中长期影响,我国将进入一个较长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时期,逐步从以外需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内外需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变。区域发展与竞争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2009年以来国家将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重点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通过区域经济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将实现协调持续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并把它作为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将加快培育新能源、环保节能、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化不断扩张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动力。城市化发展将成为拉动庞大国内消费市场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从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广东未来5-1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当前全省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内外需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发展,迫切需要有所突破。我省将积极响应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战略取向,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闯出一条新路,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继续保持排头兵的地位,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我省将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加快实施“双转移”等重大战略措施,通过提升珠三角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东西北重点地区的区位优化、产业和城镇集聚,推动经济进入“加速跨越”的快车道,使东西北地区成为我省新一轮发展新的增长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珠三角五大发展定位和六个“率先”的要求,决定了珠三角和广东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参与世界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争,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发展目标。一些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大力推动新能源、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对我省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广东将积极迎接挑战与竞争,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近年来,我县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确立休闲旅游先锋,绿色工业主体,生态农业品牌三大产业发展思路,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发展优势,发展思路明确清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基本形成。当前,加快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条件,首先,随着国家进一步推动中部崛起、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互动格局的形成,我县作为珠三角、海西区和中部地区的连结要塞,战略通道作用必将日益凸显,发展空间必将日益扩展。其次,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山区发展,先后作出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扶贫开发“双到”、建设文化强省等一系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在粤北山区工作会议期间又出台了指导意见,在产业规划布局、重点项目投资、土地利用指标、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倾斜支持山区跨越发展,为我县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第三,我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南岭生态发展区,通过竞争,我县获得了广东省“南岭生态区生态发展试点县”,不仅能够获得国家和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较大支持,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县绿色现代产业的发展。从今年开始,省政府对生态发展区实行生态激励型财政考核机制。省政府为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和组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效缓解县镇基层财政困难和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确保实现基层政权和组织“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政策目标,同意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采取“省保县、市保镇、县保村”的隔层保障形式。省财政对属于扶贫开发重点县或生态发展区的缺口县(市),实行以补为主、以奖为辅的保障机制,适当加大补助力度,省政府新出台的财政政策,为我县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型发展奠定了较好的财政保障机制。第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生态、人文优势不断巩固,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浦梅铁路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区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取得重大的突破,投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一是区位劣势仍未根本改变。我县地处粤东北山区和广东偏远地区,区位劣势比较明显,这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县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珠三角和周边联系有明显改善,但是区位劣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县在海西经济区也只是属于核心层外围的辐射区域,区位劣势依然存在。二是资源环境压力大,资金、人才十分缺乏。我县是粤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又地处韩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非常繁重。在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县确定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和南岭生态发展区。我县工业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建材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比较大,单位GDP能耗仍较高,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影响,用地规模受限,企业生产用地严重不足,新上项目及企业扩大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些都对我县未来发展形成较大的压力。我县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各方面建设需要的资金缺口很大,加上长期以来人才资源以向外输出为主,资金、人才缺乏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未来的发展。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和市委提出“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发展战略,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兴县”理念,坚定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培育绿色产业为核心,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改善民生为根本,和谐稳定为保障,全力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走在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前列。(二)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3年,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实现产业绿色化,水泥产业逐步转型升级,酒业、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名贵树木、毛竹等生态富民产业分别达到3万亩、15万亩规模,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县生产总值达6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GDP达到27500元,年均增长13%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547.536。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5年,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旋窑水泥熟料产能达到1380万吨规模,酒业规模达5万吨以上,品牌优势明显增强,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产业的“绿色转型”;名木产业、生态旅游和县城建设相互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绿色再造”,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突破8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人均GDP达到37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3.5%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44838。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年均增长14.5%以上。至2020年,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成为经济支柱,产业集聚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宜居创业环境更加凸显。全县经济总量比2015年翻一番,实现十年大发展目标。2生态环保。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促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保持78.6%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3平方米;流域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类以上;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下降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城镇(县城)污水处理率达85%,城镇(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问责机制,加强重大污染源控制,如期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3民生改善。坚持共享发展。以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始终,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有重点地提高养老保险赡养比例、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困难群众救济金标准,使整个社会的保障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高中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有较大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5以内;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1.6人,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蕉岭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序号指  标单位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属  性一经济发展1GDP亿元42.958014预期性2人均GDP元200003700013.5预期性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32.438导向性4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亿元2.62514.5预期性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8.739.216预期性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102预期性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222.515预期性二社会发展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04541700010预期性9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313100008预期性10城镇登记失业率(或城镇调查失业率*)%2.53预期性1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198预期性12初中学生三年巩固率%99100预期性1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595约束性14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98约束性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100约束性16常住人口万人21.1223预期性17人口自然增长率2.955约束性18平均期望寿命岁77.878预期性19恩格尔系数预期性20#城镇居民%4138预期性21#农村居民%4540预期性22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人1.41.6预期性2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3560预期性三资源环境24万元GDP能耗吨标煤3.54待省市分解约束性25耕地保有量万公顷0.8713待省市分解约束性2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085预期性2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100预期性28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待省市分解约束性2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减少30二氧化硫%-13.12待省市分解约束性31化学需氧量%-20.93待省市分解约束性32氮氧化物*%待省市分解约束性33氨氮*%待省市分解约束性34森林覆盖率%78.978.9约束性3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0.913.34.1预期性三、主要任务(一)科学规划四大功能区。按照资源和产业分布现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依据辖区内的地质地貌、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进行现代绿色产业发展区域布局。205国道、天汕高速公路沿线和新铺、文福南北两块定位为生态工业提升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建材工业,建成生态工业长廊;东西两翼和石窟河沿岸定位为生态农业发展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有机农业;长潭旅游区和东线、西线、中线定位为健康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区,重点发展特色种养和休闲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县城和新铺、广福两镇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区,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机械、家私、电子、食品加工等。通过规划建设四大功能区,带动以绿色建材、电力、食品工业为重点的生态工业,以健康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山水特色卫星城建设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重点的绿色农业等三个层级产业的发展。(二)做大做强特色生态工业。“十二五”期间,必须把加快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把培育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园区化发展作为发展重点。至2015年,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重点抓好建材、电力、食品工业、电子等产业发展。建材方面:围绕“以塔牌集团为龙头,以蕉岭县为基地,建设粤东水泥生产基地”目标,按照新铺省级建材技术创新镇和文福市级建材生产专业镇南北两块重点发展水泥产业的布局,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加快淘汰立窑水泥,至2015年全县旋窑水泥生产规模达1380万吨,实现由“水泥大县”向“水泥强县”转变。重点抓好规划新上的塔牌600万吨、油坑150万吨、皇马15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完成全县剩余319万吨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关闭任务。同时抓好福盛粉体有限公司新上2条年产共10万吨纳米级重钙粉生产线、文塔建材有限公司新上年产2.5万吨重钙粉生产线建设,发展壮大精细化工产业。电力方面:以梅州打造“广东电力生产基地”为契机,在巩固提升现有绿色水电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旋窑水泥余热发电项目,重点抓好规划新上的塔牌集团3.6万千瓦、油坑建材1.8万千瓦、皇马水泥9000千瓦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设,力争至2015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8万千瓦。食品工业方面:以梅州创建“广东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为契机,以打造蓝坊高思、长潭东西两翼酒业专业镇为目标,以4家国证酒厂为龙头,大力发展酿酒业,重点抓好南国白珍珠年产1万吨白酒、玉纯酒业年产1.2万吨酒系列产品、一线天酒业年产1万吨系列酒等技改项目建设,力争至2015年全县酒业产量达5万吨以上,把以酒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龙头的食品工业建成我县的又一绿色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方面:大力支持瑞祺、金岳、冠力线艺等电子系列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抓好总投资1.2亿元的固特实业超声波技术运用电子产品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实施改造提升战略,加快推动纸业、电池、服装、竹木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油坑工业基地与蕉华工业园共同开发的新路子,打造工业发展载体;加大培育、嫁接和引进上市公司力度,做大优势产业。(三)加快发展健康休闲旅游业。“十二五”期间,把发展健康休闲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树立“全县大景区、全县目的地”和“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深度开发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和客家文化,促进旅游与文化、林业、农业、酒店等产业的融合,打响健康休闲旅游品牌。力争至2015年,年游客达6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58亿元以上,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8%以上,实现“广东省旅游强县”目标。重点抓好以“一城一山一长廊”为主要内容的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以“一村一馆二园三名居”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城一山一长廊。“一城”即长潭健康休闲度假城。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二是加强与贤成实业公司的衔接,尽快促成其整体投资开发长潭旅游区;三是抓好长潭旅游区开发总体规划、长潭水电大坝至逢甲大桥范围内旅游规划的编制;四是抓好长潭旅游区千亩枫叶林、鸡公山珍稀园、绿道等旅游项目建设;五是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在长潭旅游区兴建四星级以上宾馆。力争把长潭旅游区打造成生态健康休闲旅游基地。“一山”即广东镇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完善一、二期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实施第三期工程,重点抓好总长12公里、宽5米的绿道建设,以及以观光揽胜、登山健身为主题的兴化寺禅宗文化游览区,以山水观光、徒步探幽、野营科普为主题的明月古道千年探奇区,以丛林穿越、古树观光、民俗体验为主题的太行山古树奇观区等重点工程,将县城周围群山建成一个生物多样、生态高效、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景区。“一长廊”即石窟河绿色生态长廊。石窟河绿色生态长廊总长30公里,首期工程由县城宪梓大桥至塔牌三桥接谢晋元故居,共13公里,重点规划建设23米宽的自行车(行人)绿道,绿道沿线规划建设蕉城湖谷、三圳招福(福北)、新铺福岭三个名贵树木展示区,致力把石窟河沿岸建成名木展示的长廊、休闲健身的路径、田园风光的观赏走廊、农副产品销售的平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与县城和长潭旅游区有机融为一体,成为“水清、岸绿、景美、健身”的休闲旅游风景线。一村一馆二园三名居。“一村”即石寨民俗村,重点建设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星级农家乐等旅游设施,实施方楼维修、红军路整修、古村落环境整治等工程,把石寨民俗村打造成为客家民俗展示区。“一馆”即县博物馆,完善一楼经济社会成果展示区建设,重点实施二楼展厅的重新布展工作,反映蕉岭历史风貌、发展成果、人文特征、生态文明,打造成为我县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广大市民的教育基地。“二园”即丘逢甲纪念园和谢晋元纪念园,重点实施生态停车场、名人石刻、“高洁池”、瞻仰广场、纪念绿化林等项目,把纪念园打造成为纪念英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场所。“三名居”即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罗福星故居,重点实施丘逢甲陈列馆建设,做好谢晋元故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以及丘逢甲、罗福星故居的赎回和修缮工作,把我县打造成为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打响红色旅游品牌。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以皇佑笔自然保护区、龙潭飞瀑、竹海奇观、石寨古村等为重点的生态休闲游建设,把“东线”旅游区打造成为乡村旅游胜地。(四)建设山水特色卫星城。“十二五”期间,把发展城市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把县城建设与旅游、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县城规划建设步伐,做活城市经济。抓好县城逢甲大道以南至新世纪区域和杨屋坝至体育中心区域的规划建设,拉伸县城骨架,增强县城聚集功能,促进县城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城乡建设规划和县城逢甲大道以南至新世纪区域、杨屋坝至体育中心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三是县体育文化公园、丘逢甲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四是溪峰河翰荣桥至锡林桥段堤路街改造、长潭东干渠蕉城段水系改造和环东河整治,以及引水入城工程的规划建设,构筑集县城防洪、景观、生态于一体的县城综合水系;五是大力推进“三旧”改造,把“三旧”改造与县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老城美化升级。至2015年,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的“城在林中、人在绿中、水在城中、绿水绕城“的山水特色卫星城。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创新提供良好载体。(五)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优化服务业结构。以市场为取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促进工业发展为重点,调整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旅业、公用事业等行业的改组改造,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社区服务、农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促进服务业新增长点的形式;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提高服务业技术含量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消除服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清理服务业管理规定,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标准,打破市场垄断,允许各种经济成分平等进入、公平竞争;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服务业市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向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转制,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加强非营利性服务业监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鼓励服务业引进先进服务理念、服务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服务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服务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创建名牌服务产品、名牌服务商标和名牌服务企业,积极推广名牌连锁经营,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和规模化。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倡导健康文明消费方式,合理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实行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积极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从实际出发,坚持“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的原刚,结合基层社和经营网点的改造,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整合资源,重点构建农资现化经营服务体系、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烟花爆竹经营网络五大经营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消费信贷办法,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努力培育汽车、住房、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消费规模。(六)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十二五”期间,围绕把蕉岭建成“健康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按照“东毛竹、南茶果、西名树、北烤烟、中蔬菜”的发展格局,继续发展壮大优质稻、水果、蔬菜、有机茶、烤烟、南药、毛竹、名贵树木和特色养殖等9大特色基地。一是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强与台湾等地区的合作,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台湾农业创业园;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大力发展名贵树木、毛竹、烤烟、南药、有机米等现代农业;注重科技兴农,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至2015年,全县种植名贵树木面积达5万亩;毛竹面积达20万亩;新发展有机蔬菜1万亩;建立3个有机稻生产基地,基地面积1.5万亩,年产有机米3800吨以上;建立4个规模化的蜜蜂养殖基地,蜂蜜年产量达1500吨左右;完成3.1万亩基本烟田的调整规划和基本烟田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有机米、苦瓜干、淮山、咸菜、腐竹、蜂蜜、孢子粉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至2015年,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6家。同时,继续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石窟河沿岸5万亩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现代标准农田治理和长潭灌区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总长42公里、总投资30亿元的浦梅铁路蕉岭段建设,总投资1.38亿元的205国道蕉岭文福至新铺段一级公路改建,以及总长100公里的省县道升级改造和总长100公里的自然村公路优化改造。努力打通石窟河到梅江的黄金水道。致力打造对内交通一体化、对外交通快捷化的综合运输体系,缩短与周边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和漳、厦、泉地区的时空距离。使蕉岭成为沿海开放地区向内陆辐射的前沿阵地,通往内陆的咽喉腹地。构建优美的自然环境。一是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县作为南岭山地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我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坚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着力推进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推动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重点抓好南岭山地森林生物多样性功能区项目建设。以全县山体、绿地为载体,河流干流、道路主干道为基本廊道,构建一个网络化、连通性高且具观赏性的完整生态景观格局结构,使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治自然水土流失和人为水土流失。加强江河、水库水源水质保护,提升后备水源供水能力。依法、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快蕉城城区后备饮用水源规划与建设,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绿道工程”、“城乡绿化工程”和“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对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块状绿地进行整合,合理规划建设,实现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加快建设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工程,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工程,林分改造工程,封山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公园建设工程,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城乡绿化工程,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工程;加大城镇区域、旅游景点景区、主干道沿线的绿化美化,为绿色的经济崛起构建强大的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保持78.9%以上。二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强水和大气污染控制,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严格产业准入,从源头防治工业污染。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和民用点源和面源的污染防治。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等措施。建立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以及特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提高社会再生资源利用率,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加强声环境污染防治。加快完善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填埋处理设施,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垃圾实现集中收集治理。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完善环保政绩考核机制。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及相关标准,加大执法监督检查,支持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及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强重大污染源控制,如期完成省、市下达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三是加强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农村污染预防和治理。加强畜禽养殖的污染控制,科学划定畜禽禁养、限养、适养区域,重点治理规范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严格控制农村地区的污染,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通过优化农业土地利用与布局、强化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等一系列污染控制措施,结合农业景观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等工程措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控制,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基础。提倡“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或采取先将农村垃圾收集,设立区域垃圾处理(主要填埋)、或镇集中处理的方法,规范农村垃圾处理方式。鼓励农村改厕改灶,逐步推行简单实用的农村污水深化处理,或灌溉利用。针对农村化肥、农药污染问题以及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问题,从政策、制度、技术、经济等方面探索可行措施,加强预防和治理。建立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加强依法行政,增强和改进执法工作,优化依法办事环境。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各项应急预警机制,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平安和谐农村”活动。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大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各项工作。(八)大力发展民生福利事业。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性收入,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合理调节收入差距,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实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

    注意事项

    本文(2019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为本站会员(上海哈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