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ppt

    • 资源ID:2448978       资源大小:3.26M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ppt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四编: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 (1949- )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十五讲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日趋繁荣 第十六讲 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第四编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 与改革-概述,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一、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 (1)概说 1957年,报纸已发展到364种,杂志634种,广播电台61座。 1958年,报纸又增至491种,杂志增至822种,广播电台增至91座。,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一、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 (2)理论性杂志的纷纷创刊 1958年6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红旗半月刊创刊。 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也纷纷创办理论刊物,如上海市委的解放、江苏省委的群众、湖南省委的湘江评论、河南省委的中州评论等。,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一、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 (3)电视事业的筹建 1955年初,我国发展文教事业的五年计划列入了创建电视台这一全新的项目,第一次将发展电视事业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6年5月28日,刘少奇在同中央广播事业局负责人谈话时,阐述了有关建立电视台、生产电视接收机和创办彩色电视等具体意见。 1957年4月,中央广播事业局组建电视实验台筹备机构。,1958年3月18日,我国天津无线电 厂(712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 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 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一、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 (4)电视事业的早产:北京电视台的创建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这时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半径只有 25公里,全北京市只有30多台电视接收机。 北京电视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一、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 (5)上海等地电视台的创建 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正式开播; 1958年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试播(1978年7月1日改名为黑龙江电视台); 之后,天津电视台等也先后试播并获得成功。,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一、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 (6)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校新闻系的进一步加强 1958年6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1955 年4月创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在是年停办后部分教师也被调入该系,使该系的师资力量大为加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的另一部分教师则被调入地处上海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部分师生 在新闻馆前合影,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一、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 (7)北广以及其他高校新闻系的建立 1958年9月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成立,翌年改组为北京广播学院。 1958年间,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江西大学新闻系、杭州大学新闻系和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等也纷纷在1958年创建。,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一、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 (8) 新闻战线的创刊 1957年3月17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在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著名报人邓拓当选为首任会长。 为了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新闻战线月刊于同年12月在北京创刊。,邓拓,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二、新闻事业的全面调整 (1)1960年代初期的大调整 19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新闻事业进入调整时期,其规模大为收缩,不少在“大跃进”时期创办的报纸、杂志停刊、电视台停播。 全国报纸总印数至1962年降至25.8亿份,全国报纸的种数至1963年降至289种。 人民日报自1961年11月起由每天8版减为6版(星期一出4版),期发行数由133万份压缩为100万份。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新闻战线和新华社内部刊物新闻业务于1960年8月18日合并为新闻业务半月刊,成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人民日报、新华社联合主办的内部刊物。,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二、新闻事业的全面调整 (2)1960年代中期由收缩转向发展 1960年代中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日趋好转,新闻事业也由收缩转入发展时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全国报纸的种数至1965年回升到343种,总印数恢复至36.7亿份。 新华通讯社的国外分社至1966年发展到51个。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65年播出四套节目,对外广播的语言至1966年底增加到33个语种,并建立了向各语言节目统一提供专稿的独立的发稿部门。 全国电视台至1966年底恢复到13座。,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1) “双百”方针的反复强调 1957年春季,新闻工作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自由讨论的气氛十分活跃。 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进行谈话,一再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长期的、基本的方针,只能放,不能收,同时也提出了要批判现代修正主义。,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2) “双百”方针在新闻战线的反映 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新闻舆论界十分活跃,各种不同的意见在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介上均有所反映。 1957年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陈其通等人的文章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对“双百”方针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3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费孝通的文章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描述了知识分子喜悦与疑虑并存的心情。4月9日,文汇报发表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周扬同志答文汇报记者问,新华社转发,全国许多报纸纷纷转载。,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3) “整风”与“鸣放” 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后,整风与“鸣放”成为新闻宣传报道的中心。 人民日报对“鸣放”中出现的所有意见,包括“改变社会制度”、“轮流坐庄”等错误观点,都作了报道。 人民日报等各级党报,还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在5月8日至6月7日期间不登或少登正面意见。 其他非党报纸,也对整风运动作了大量报道,如文汇报和光明日报。,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4)第一次新闻工作座谈会 在报道整风的同时,新闻界也就自身工作开展了“鸣放”。5月16日至1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研究部、北京大学新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联合召开新闻工作座谈会,与会者以积极“鸣放”的态度陈述已见,提出了许多新闻实践中和新闻理论上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言辞过激、见解片面或观点错误的言论,如办“同人报”等。,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5)“左叶事件” 1957年4、5月间,新闻界还出现“左叶事件”的风波。 4月1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在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展览馆,农业部部长助理左叶为维持秩序而与现场采访的记者发生口角。 5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小品文部长助理与摄影师,未点名地批评了左叶。 5月8日,文汇报发表北京专电新闻记者的苦闷,公开点了左叶的名,同时还发表社论尊重新闻记者。 接着,人民日报等各新闻媒介纷纷发表文章,批评官僚主义作风。,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6)事情正在起变化 整风“鸣放”开始后,毛泽东一直关注着新闻报道与新闻界的动向。 1957年5月14日,他指示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要他们注意看报,重点看人民内部矛盾和整风的消息。 翌日,他撰写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提出了右派问题,并指示说:“现在右派的进攻还没有达到顶点”,“我们好要让他们猖狂一个时期,让他们走到顶点”。(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25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7)反右派斗争的开始 1957年5月25日,国务院秘书长助理卢郁文在民革中央座谈会上发言,批评某些企图摆脱党的领导的意见。事后,他接到匿名信,威胁他“及早回头”。6月6日,他在座谈会上宣读了这封信。 6月8日,人民日报就这封恐吓信事件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反右派斗争开始。,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8)文汇报光明日报的遭到批判 人民日报在9、10、11、12、14日每天发表一篇反击右派的社论或编辑部文章。其中14日发表的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点名批评文汇报和光明日报。7月1 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撰写的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把反右派斗争推向了高潮。,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9)第二次新闻工作座谈会 1957年6月24日,第二次新闻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历时一个多月,采取大会套小会的办法,揭发与批判新闻界的右派言行。 一些人在5月份的言论受到批判,王中受到了重点批判,被认定为“有纲领、有计划篡改新闻事业的政治方向”,“完全是资产阶级右派在人民新闻事业和文教事业中的代理人”。7月后,第二次新闻工作座谈会加重了批判的分量.追查文汇报、光明日报同“右派系统”的关系。 对于 “左叶事件”,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进行了调查核实,8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对新闻工作者的一个教训的社论和题为“左叶事件”报道失实的文章,认定这一事件是右派的一次进攻。,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10)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反右派斗争前后,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主张。 1957年6月7日,毛泽东在同胡乔木、吴冷西谈话时指出: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6月13日,毛泽东又对吴冷西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办报,就得担风险。,毛泽东与吴冷西,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一、“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 (11)毛泽东提出党报的五大作用 1957年7月,毛泽东要求省市委、自治区党委领导每人至少要看五份报纸、五份刊物。1958年1月12日,毛泽东写信给中共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书记韦国清,强调办好省报的重要性:“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 根据上述指示的精神,各级党报强调报道工作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有些省委建立了省委写作组,有些省委和报社合作编辑专页或专栏,有的地方还提出“全党给报纸出题目”的建议,组织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评报,对报纸工作提批评建议。,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二、“大跃进”宣传与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 (1)大跃进及其宣传报道 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这场运动中,新闻媒介起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 “大跃进”这个口号,就是最早在报纸上出现的。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中,提出要在生产建设上“来个大跃进”。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后,“大跃进”迅速被推广为群众运动。 1958年7月,农村人民公社诞生,也迅速成为一项群众运动。,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二、“大跃进”宣传与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 (2) “卫星”报道的出现 全国各地竞相放“卫星” ,新闻媒介也跟着兴风作浪。 小麦亩产从5103斤至8586斤! 稻谷亩产从1000多斤增至130435斤! 红薯亩产最高达251822斤!,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二、“大跃进”宣传与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 (4)反右倾的兴起 “庐山会议”后,全党展开“反右倾”斗争。“反右倾、鼓干劲”,成了新闻媒介宣传报道的中心任务,“大跃进”宣传报道中的片面、浮夸等问题不仅未被克服,且有上升之势,“高速度、大跃进”仍然被广泛用作大字标题。极“左”论调更为明显,政治色彩更为浓厚。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社论和评论文章,如“得不偿失”论可以休矣、驳“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的谬论等,还编发了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看待新生事物、马克思主义论群众、政党、领袖的关系等专题材料,集中、突出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二、“大跃进”宣传与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 (3)大跃进宣传的失误与短暂的理性回归 “大跃进”的宣传报道,基本上是脱离客观实际的,是违背新闻规律的。 “大跃进”及其狂飚般的宣传报道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1958年底就渐渐显露了出来。 毛泽东在11月提醒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人家讲什么,就宣传什么,要经过考虑。”,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二、“大跃进”宣传与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 (5)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0年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后,新闻工作者对前几年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作了认真总结。 1961年5月1日,刘少奇同人民日报、新华社负责人谈话时,说人民日报报喜不报忧,只登好的,不登缺点、错误。宣传了很多高指标,放卫星,在这个问题上使我们党在国际上陷于被动。他要求人民日报好好总结一下3年来在宣传生产建设方面的浮夸风,在推广先进经验方面的瞎指挥风,在政策宣传和理论宣传方面的片面性。 毛泽东则提出了加强调查研究的号召。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要成为实事求是年。,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二、“大跃进”宣传与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 (6)调查研究的硕果:先进典型报道 宣传先进典型,是60年代新闻宣传报道的重要实绩之一, 如关于雷锋、大庆、大寨和焦裕禄的宣传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三、从知识性、娱乐性的加强到文化批判活动的开展 (1)知识性得到加强,杂文日趋兴旺 为了充实人民的精神生活,党和政府还要求报刊、广播、电视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报刊等新闻媒介的知识性得到加强,杂文日趋兴旺。 人民日报从1960年底起开辟“知识版”,刊载介绍科学、文化、艺术和历史知识的文章,增强可读性,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开阔了眼界。 自1961年1月起,一些报纸还推出了“星期日版”,如中国青年报的星期天副刊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5月28日起,音乐节目播送周末舞会和节日舞会,每次3小时。这样,报纸和广播更活跃了,其文化品位也提高了。一些著名的老报人还在报刊上开辟专栏,撰写杂文。,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三、从知识性、娱乐性的加强到文化批判活动的开展 (2)燕山夜话与三家村札记 自1961年3月起,邓拓以“马南邨”为笔名在北京晚报上开辟的燕山夜话专栏。 自1961年1月起,邓拓、吴晗、廖沫沙(笔名繁星)三人合作在中共北京市委主办的前线杂志上开辟的三家村札记专栏。 自1962年5月4日起,人民日报开辟长短录专栏。,邓拓(上) 吴晗(中) 廖沫沙(下),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三、从知识性、娱乐性的加强到文化批判活动的开展 (3)阶级斗争的提出与学术文化批判的兴起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强调了阶级斗争和反对修正主义等问题,并强调了舆论斗争的重要性。 此后,报纸等新闻媒介上的学术与文化批判进一步加强。 首先被批判的是“鬼戏”李慧娘 。 此外,早春二月、舞台姐妹、不夜城、林家铺子等也遭到批判。 最后,批判的锋芒指向各个学术领域,如在哲学战线点名批判杨献珍的“合二为一”论等。,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三、从知识性、娱乐性的加强到文化批判活动的开展 (4)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出笼 1964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 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该剧是著名明史专家吴晗根据毛泽东指示而撰写。,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三、从知识性、娱乐性的加强到文化批判活动的开展 (5)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引发的斗争 姚文元的文章见报后,当时在京的中央领导人决定采取慎重态度人民日报在11月30日转载时加了编者按语,强调开展讨论、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为了领导学术讨论,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于1966年2月3日举行扩大会议,会议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通称二月提纲)。 1966年3月28日至30日,毛泽东在杭州同江青、康生等人三次谈话中,认为二月提纲是混淆阶级界限,不分是非,还严厉指责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北京市委包庇坏人,不支持左派,点名批评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一、“文革”爆发与新闻事业的横遭摧残 (1)概述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通称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由此全面展开。在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操纵下,红卫兵、造反派以造反、夺权为名,肆意冲击国家法律允许出版的报纸、期刊,使绝大多数的报刊处于瘫痪状态,少数报刊成为他们的宣传喉舌。,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一、“文革”爆发与新闻事业的横遭摧残 (2)陈伯达接管中央权威新闻媒体 1966年5月31日,以陈伯达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除掌管人民日报版面外,还指导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外报道。,陈伯达,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一、“文革”爆发与新闻事业的横遭摧残 (3)各级各地新闻媒体遭到冲击 1966年6月初,改组后的中共北京市委决定撤销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原来的编委会,成立新的编委会;撤销前线编委会,暂时停刊,进行整顿。 其他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新闻单位,有的被“质问”,有的接到“通牒”,有的甚至被武力围攻。,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一、“文革”爆发与新闻事业的横遭摧残 (4)解放日报事件 在上海,大专院校造反派红卫兵要求将载有批判解放日报文章的红卫战报同解放日报一起发行。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大批红卫兵于1966年11月30日冲进解放日报社,使报纸无法发行。持续了8天8夜后,中共上海市委被迫接受造反派红卫兵的条件。这一事件,不仅造成解放日报社机构瘫痪、工作混乱的局面,而且严重影响了上海乃至全国新闻界。,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一、“文革”爆发与新闻事业的横遭摧残 (5)“夺权“的提出 1967年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后,新闻界出现了“夺权”活动。 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报纸问题的通知,指出:省市报纸可以停刊闹革命;但是,不应当停止代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的航空报。,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一、“文革”爆发与新闻事业的横遭摧残 (6)文汇报的“夺权“活动 1967年1月4日,上海文汇报发表“星火燎原革命造反总部”的告读者书,宣布已接管该报。5日,文汇报刊载“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11个造反组织的抓革命、促生产,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反扑告上海全市人民书。6日,解放日报发表“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的告读者书,宣布已于5日下午8时接管该报。 1967年1月8日,毛泽东高度赞扬上海两报的“夺权”和告上海全市人民书。9日,人民日报转载告上海全市人民书时,发表了经毛泽东审定的编者按,其中称: “随着上海市革命力量的发展,崭新面貌的、革命的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出现了。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反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胜利产物。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一个大革命。这件大事必将对于整个华东、对于全国各省市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一、“文革”爆发与新闻事业的横遭摧残 (7)电视台、广播电台的遭遇 1967年1月6日起,北京电视台只播重大政治活动,暂停播出各类节目。 对于广播电台,中共中央于1967年1月11日发出关于广播电台问题的通知,宣布各地广播电台一律由当地人民解放军实行军事管制,停止编辑和播送本地节目,只能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同年12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实行军管,至1973年1月结束。,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一、“文革”爆发与新闻事业的横遭摧残 (8)造反小报的大批出现 林彪、“四人帮”还无视国家的法律规定,纵容红卫兵和造反派创办起一大批非法报刊。 有些小报是改组原有的合法报纸后出版的,如北京大学校刊被改组为新北大、复旦大学校刊被改组为复旦战报。 还有一些是新出的,但利用了原有报刊的印刷设备,如上海工人造反报等。,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一、“文革”爆发与新闻事业的横遭摧残 (9)大学新闻系的遭遇 中国高等学校的新闻系科在1966年“文革”一开始就受到冲击。与高等学校所有系科一样,新闻系科于同年秋季停止招生,在校师生“停课闹革命”。 1969年3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在社会主义大学应当如何办的通栏大标题下,发表三篇文章。其中,驻复旦大学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文章我们主张彻底革命提出:“有些系,如新闻系,根本培养不出革命的战斗的新闻工作者,可以不办。”接着,报纸上出现了要求“堵死”从大学培养新闻记者道路的文章。 1970年,部分高等学校的部分系科招收首批工农兵学员,其中包括复旦大学新闻系,学制为3年。,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二、无产阶级党报传统的沦丧 (1)概说 在“文革”中,林彪、“四人帮”肆意践踏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用他们的反动新闻宣传思想和方针取代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方针。 林彪一直很看重新闻宣传工作。1964年3月,他指示解放军报要用“全国性语言”时说:“如果来稿中没有这种语言,编辑部审稿时要加上去”。正是这个“加上去”的指示,后成为宣传报道时无中生有、“穿靴戴帽”的依据。 “文革”开始后,林彪更注重抓报纸工作,多次作具体指示。讲空话、讲绝话是林彪的语言特点,因而新闻报道和文章也受其感染,滥用最高级形容词,同义反复,虚张声势,如“成绩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我们必须大破,不是小破,也不是中破”,“这是政治中的政治,灵魂中的灵魂,核心中的核心”,等等,严重败坏了新闻文风。,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二、无产阶级党报传统的沦丧 (2)十七年新闻工作被全盘否定 建国后17年的新闻工作经验被彻底否定。1968年9月1日发表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编辑部文章把新闻战线的大革命进行到底批判中国赫鲁晓夫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新闻路线认为,刘少奇“一贯仇视和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新闻路线”、“疯狂推行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新闻路线”。文章按照历史顺序,指称刘少奇在建国初“为实行资本主义鸣锣开道”,在50年代“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在60年代“为复辟资本主义大造舆论”,“是反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罪魁祸首”。,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二、无产阶级党报传统的沦丧 (3) “文化大革命”成为唯一的主题 在宣传报道上, ,经济、文教、科技等各方面报道都必须与“文化大革命”挂上钩,国际报道也必须引用领袖语录。许多生活服务类的专刊、专栏、专题节目一律被取消。,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二、无产阶级党报传统的沦丧 (4)大树特树的宣传报道 新闻媒介着力“大树特树”领袖的权威。 报纸的各个版面、广播电视的每档节目,都有领袖语录。报纸、杂志上的黑体字引文越来越多,连林彪的话也用黑体字排印,甚至还上了报眼。,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二、无产阶级党报传统的沦丧 (5)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在刚进驻该报的陈伯达操纵下,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当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的大字报,翌日人民日报第1版以北京大学七同志一张大字报揭穿一个大阴谋为大标题刊出这张大字报,并配以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聂元梓的 大字报,陆平,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二、无产阶级党报传统的沦丧 (6)为红卫兵运动叫好 北京、上海等地的红卫兵上街“破四旧”。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各地新闻媒介却高度赞扬红卫兵行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好得很!,红旗杂志刊载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撰写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等文章,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向革命的青少年致敬。,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二、无产阶级党报传统的沦丧 (7)对刘少奇的批判 1967年3月30日,红旗杂志第5期发表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5月8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 1968年10月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次全会将刘少奇定性为“叛徒、内奸、工贼”,开始被公开点名批判。,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二、无产阶级党报传统的沦丧 (8) “斗批改” 的展开 1968年9月后,新闻媒介的宣传报道主要围绕“斗、批、改”进行。以大批判开路,推广“样板”经验,是“斗、批、改”宣传的基本方法,如1969年12月21日全国所有的报纸刊载的消息六厂二校先进经验在首都普遍开花结果,推动斗批改群众运动蓬蓬勃勃向前发展,全文长达2千多字。,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三、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1)开展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林彪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主张批判极左思潮,反对无政府主义,恢复正常秩序。 周恩来的意图在新闻媒体上有所体现,如人民日报1972年10月14日以第2版整版篇幅,发表署名龙岩的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学习笔记等3篇文章,宣传反对无政府主义。这些文章在全国受到关注,有些报纸予以转载,有些报纸则发表自己组织的繁多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或报道。 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人则密令其控制的上海报纸召开“工人座谈”,反击龙岩的文章, 并在报上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座谈会纪要。 因此,尽管周恩来作了很大努力,对于极左思潮的批判仍然无法展开。,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三、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2)批林批孔批周公 1973年7月至9月间,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都讲到孔子、秦始皇。 “四人帮”利用“批孔”之机,使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手法,把批判的矛头对着周恩来。 在这场变了调子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操纵的写作班子异常活跃,成为制造舆论的得力工具,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和上海市委写作组等。,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三、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3)反潮流典型的宣传 “四人帮”还制造了一些典型事件,推出了一些典型人物,在新闻媒介上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如辽宁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北京五年级小学生黄帅以及远航归来的国产万吨级远洋货轮“风庆”轮等。,小学生 黄帅,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三、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4)有关全面整顿的宣传报道 1975年2月后,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开始对各行各业的混乱局面进行整顿,强调全国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提出了“以三项指示为纲” 的口号。 但是,“四人帮”不仅不让新闻媒介重点宣传报道,还指使新闻媒介批判“走资派还在走”,甚至提出“反经验主义”,反对邓小平等老干部和正在进行的整顿工作。,邓小平在1975年1月 中央全会上,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三、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5)从评水浒到反击右倾翻案风 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在同一位教师的谈话中,说了对古典小说水浒的一些看法。“四人帮”借此大做文章,在全国新闻媒介上大批“投降派”,大批宋江,以影射邓小平。 11月,“四人帮”用挑拨离间的办法,取得毛泽东的支持,提出了“反击右倾翻案风”问题。12月1日, 红旗杂志发表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 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 改一文,反击“右倾翻案 风”运动开始。,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三、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6)有关悼念周总理的报道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人民群众自发地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但是,“四人帮”却严密地控制新闻报道,强调“不要突出总理”。11日,姚文元改变原来以整版篇幅刊载唁电的安排,硬压缩为半个版,另半个版刊载文化大革命端正了北大科研方向的报道。14日,即周恩来逝世追悼会的前一天,头版头条以通栏题发表大辩论带来大变化的报道。这一天首都上百万人去天安门哀悼,而人民日报的1、2、3版竟然没有出现周恩来的姓名!,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三、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7)“四人帮”反对周总理的阴谋活动 “四人帮”控制的写作组,还在北京、上海的报刊上发表多篇影射性文章,其中光明日报在2月13日头版刊载的孔丘之忧公然写道:“让旧制度的哭丧妇”抱着孔丘的骷髅去忧心如焚,呼天号地吧。” 1976年3月5日,上海文汇报发表沈阳部队指战员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消息时,删去了按照周恩来总理题词写的一段话。 3月25日,该报发表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消息时,出现“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的字句。,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三、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8)“四五运动” 的兴起和被镇压 1976年3、4月间,以天安门为中心的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和抗议“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活动,声势越来越大,花圈、诗文、小字报铺天盖地。4月4日清明节,到场群众达数十万人之多。4月5日,群众的悼念与抗议活动被镇压。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报道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三、新闻事业在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中发展 (9)文革后期新闻事业的发展 “文革”后期,新闻事业的某些方面有所发展。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彩色电视,10月1日正式播出;上海电视台也于8月1日起试播彩色电视。 是年,我国第一个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在北京饭店建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代电缆电视的诞生。 1974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频广播正式播音。,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