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山东省某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2470238       资源大小:293.56K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某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目 录第一章项目概要11.1项目背景11.2 项目编制依据编制过程31.3 项目建设内容41.4投资估算71.5项目效益71.6综合结论8第二章项目区概况92.1自然概况92.2社会经济状况122.3基础设施16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8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9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2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224.2 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244.3 供需平衡分区244.4 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44.5 项目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84.6 水资源供需平衡结论314.7 灌溉水质分析评价31第五章规划设计325.1指导思想325.2项目区选择及规划原则325.3 建设标准345.4建设规模375.5规划布局385.6 工程设计44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586.1开发任务586.2建设内容58第七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617.1投资概算617.2资金筹措方案647.3资金整合65第八章 效益分析678.1 经济效益678.2 社会效益688.3 生态效益698.4环境影响分析708.5 财务评价72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779.1 组织机构设置779.2实施管理779.3运行管理与维护80第十章结论8610.1技术可行性8610.2经济可行性86项目概要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统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并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水资源紧缺、建设用地需求增加、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凸显的形势下,立足于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粮食生产的道路势在必行,也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按照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大投入,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建设,着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积极支持生态综合整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屏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国家粮食安全的支撑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机制创新的样板区。二十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表明,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集中资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2009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农业综合开发要切实做到“两个聚焦”。一是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业建设聚焦,二是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这是国家政策支持农业的重要趋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原则,是有效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某某县处于鲁西平原,隶属于聊城市。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22个行政村,总人口40.38万人,农业人口28.2万人,总耕地面积66.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14万亩,中低产田面积27万亩,易受旱灾面积10万亩,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气候和土壤条件均适合高产粮食作物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某某县粮食生产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粮食生产条件有待改善。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必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能,提高耕地的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供给。某某县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14万亩。但是,某某县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引黄,而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引黄的调控力度,每年供给某某县的引黄水量指标仅为9000万m3,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逐渐增大,对灌溉水源需求的随意性加大,引黄灌溉因其季节性和时效性而不能满足灌溉需要,这就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农业生产。因此,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节水型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当务之急。1.2 项目编制依据编制过程1.2.1项目编制过程(一)文件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2)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细则(试行);(3)山东省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方案;(4)某某县“十三五”水利规划;(5)某某县农业区(水利);(6)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规划;(二)技术规范标准(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50363-2006;(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4)机井技术规范GB/50625-2010;(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6)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7)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14-2013;(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2011;(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10)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11)国家及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他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12)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定额编制规范(试行)1.2.2编制过程按照省市开发办要求,某某县根据某某县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实地考察、论证基础上,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并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依据水利、农业等行业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编制了2017年度某某县某某乡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 项目建设内容1.3.1项目区范围某某县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位于某某县某某乡辖区内。项目区东临李孟路,北到孙郭村,西靠西引水渠,南至关营村。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四至分明,集中连片,完全符合高标准建设要求。具体位置见附图。根据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要求,切实做好贫困村扶贫工作,实现上级要求人均0.5亩旱涝保收田的总体目标。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按照上级要求,对贫困村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摸底和规划。2017年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落实帮扶贫困村0.4万亩(含在1万亩内)的规划实施,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按照省市开发办要求,对帮扶贫困村建设进行了实地勘测,并依据水利、农业等行业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落实帮扶贫困村建设任务。1.3.2项目规模2017年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1万亩,投资规模1505万元(其中省直帮扶贫困村建设旱涝保收田投资600万元)。1.3.3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区建设内容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具体包括:1、水利措施(1)机井工程规划新打机井217眼,配套机井217眼。机井保护墩217处。机井配套电力设施:变压器6处、高压线路3公里,安装配电箱217台、低压电缆线路46公里。购置管理机10台,射频卡1500张。(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项目区7000亩划分为35个格田。贫困村帮扶格田根据具体面积均匀布井,全部实现低压管道灌溉,共埋设125PVC低压输水管道70公里。(3)田间渠系配套建筑物工程项目区在灌排沟渠上共规划桥、涵等建筑物61座,其中:灌排斗沟渠上新建生产桥27座,维修桥4座;排水农沟上新建80过路涵10座、60过路涵20座。新疏浚、开挖沟渠动用土方12万m3。 2、农业措施(1)项目区格田划分项目区7000亩耕地,共划分格田35块。格田划分标准200亩/块左右。扶持贫困村4000亩按区域划分。(2)道路建设结合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田间道路全部实施硬化。规划整修道路17.4公里,其中:砂石路路面宽6m,中间砂石硬化路面宽4m、砂石厚15cm,长度9公里;水泥路路面宽6m,中间砼混凝土硬化路面宽4m、砼混凝土厚15cm,长度8.4公里。(3) 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网1万亩,种植速生杨2500株,种植绿化苗木法桐、紫叶李共8100株,共植树10600株。1.3.4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期1年。1.4投资估算2017年某某县某某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区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帮扶贫困村面积4000亩),总投资1505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965万元,农业措施投资44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40万元,项目管理等其它费用60万元。(其中帮扶贫困村投资600万元)1、水利措施投资965万元,占总投资64%,2、农业措施投资440万元,占总投资29%,3、林业措施投资40万元, 占总投资3%,3、其他费用投资60万元,占总投资4%。包括项目管理费45万元,主要用于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招标、评估等项目支出;工程管护费15万元,主要用于建后工程管理等工作。1.5项目效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较开发前亩增产15%,年平均增产粮食157.41万kg,增加农业产值314.8万元,年平均节水70万m3,节能6.4万kw.h,节地110亩,省工1.1万个。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9.8%,财务净现值721万元,投资回收期5.5年。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70元。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社会服务化功能明显加强,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1.6综合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一家一户想办法有办不好的事情,提高农业耕作质量,提高耕地的产出率,还可以通过系列化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使农业开发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方向发展,也是本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迫切需要和发展方向。总之,项目区内广大群众对开发的要求相当迫切,参与开发的热情高涨,项目建设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开发项目建设功在当今,利在长远,项目建设非常必要。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某某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聊城市东部。地跨东径116°03-116°33,北纬36°0740-36°32。北临茌平县,西连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南接东平县,东与平阴县相邻,南北长52.5km,东西宽24.5km,总面积729 km2,全县辖10个乡镇(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507个行政村,总人口40.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20万人,人口密度554人/km2。某某县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某某县西南部某某乡辖区内。总人口4478人,农村劳动力3212人,土地面积8400亩,耕地面积7000亩。扶持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土地4000亩,涉及人口402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65人。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项目区内四至分明,集中连片,完全符合开发要求。具体位置见附图。2.1.2水文气象某某县属暖温带半干燥季风气候区,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其特点为: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寒少雪。据气象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3.4,年极端最高气温40.9,年极端最低气温-20.3,无霜期212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57.5h,年太阳辐射平均为122.85千卡/cm2,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609.2mm,最大年降水量1047mm(1961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06.8mm(2002年),降雨量最大高差740.2mm,多年平均降水量612.8mm。其中汛期(69月)降水量为446.5mm,占全年的74.5%,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4%,春季占15.9%。某某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463.8mm,是多年平均降水量612.8mm的2.4倍,干旱指数为1.96。项目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与某某县情况基本一致,主要有春旱、夏涝、干热风、冰雹等。尤以春旱、夏涝频发为重。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坡度1/5000左右。地势平缓,便于耕作、灌溉,耕层土壤90%为轻壤、中壤土类型,10%为沙壤土类,但由于项目区沉沙原因,以及该区作为南部地区排涝河道途径等因素,灌排设施不配套,地下水位较高,耕地渍、涝、沙、碱化较严重。项目区内地表均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岩性主要由轻亚粘土、粉砂、粘土等组成,层厚均匀,层位稳定。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及现有水文地质条件和该地区多年机井实测资料得出该地区70m深度内分布着45层粗粒含水层,厚1525m,分选好,含水和透水性强,属极强富水区。项目区内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单井出水量也较大,一般在4050m3/h,机井深度一般为75m左右,动水位降深在820m之间,平均为15m。2.1.4水资源(一) 降水项目区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天高气爽,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春旱秋涝晚秋多旱的气候特征。根据某某县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相对湿度64.6,年平均降水量609.2mm,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6天,降水年际变化较大,降水的年分配也极不平均,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一月份最少,四月份开始明显增加,九月份后降水逐渐减少。(二)地表水资源大气降水是项目区重要水资源之一,项目区总面积1万亩,蓄水工程较少,对径流拦蓄能力差,大部分径流汇入排水河道,所以引用地下水是项目区灌溉的主要水源。(三)地下水资源项目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区,陆地的形成是黄河泛滥淤积所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适宜灌溉和饮用。根据某某县地下水普查资料,浅层淡水分布均匀,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27万m3,能够用于灌溉和饮用。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该区土壤质地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合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但土壤肥力偏低,且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不完善,灌溉保证率较低,几乎年年受旱涝之苦,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项目区耕地均为中低产田,其中中产田面积0.65万亩,低产田面积0.45万亩。粮食作物一年两收,项目区粮食单产477kg/亩。项目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较差,再加上近几年缺少必要的养地和增肥等措施,土壤属中下等肥力水平;灌溉设施落后,灌溉保证率低,不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需要。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彻底摆脱旱、涝威胁;能迅速提高项目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2.1.6自然灾害境内自然灾害出现的机率较多,以旱灾为主,其次是涝灾,干热风、冰雹、霜冻、连阴雨等灾害也时有发生。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涉及某某乡李堂、孙郭、孟村等5个行政村,总人口4478人,农村劳动力3212人,土地面积8400亩,耕地面积7000亩,每百亩耕地占有劳力22个,劳力相对充足,完全能胜任项目治理的要求。扶持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土地4000亩,涉及人口402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65人。项目区人口及劳动力见表2.1。贫困村人口及劳动力见表2.2。表2-1 项目区内人口、劳动力及耕地统计表 项目区行政村农业人口(人)劳动力(人)区内耕地(亩)某某乡 小计447832127000李堂村391208379孙郭村165312362834孟村146511572429关营村442283633南王村527328725表2-2 贫困村人口、劳动力及耕地统计表 总人口劳动力(人)区内耕地(亩)4026 196540002.2.2土地利用现状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我县经过审慎选址确定项目区位于某某乡西南部,规划区现有的交通设施建设等标准低,质量标准不高,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损毁较严重,部分水利设施已丧失功能。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2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项目区灌溉基本采用井灌,灌溉动力依靠柴油机器,基本无农电配套设施。现状灌溉渠系依赖土渠和塑料软管,急需项目整体大规模建设,以完善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田的标准化,达到农田的高产稳产。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全部种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种,复种指数为2。2.2.3农业生产水平某某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部分工程设施老化,设施配套差,工程布局不协调,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015年全县小麦平均亩产454.8公斤,总产达到28.2万吨,全县玉米平均亩产477.4公斤,总产达到29.6万吨,全年粮食总产获得连续丰收。项目区粮食作物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为一年两作制,复种指数为2,冬小麦平均亩产为454.8kg/亩,夏玉米平均亩产为477.4kg/亩。近几年,经过县、镇两级政府的不断努力,农民的科技和市场经济意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种植结构调整步伐逐渐加快,但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低,灌排条件差等原因造成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该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2.4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2015年,全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完成188.14亿元,增长8.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1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01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664元、11161元,分别增长9.54%、11.21%。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0.9153.1735.92;三次产业分别为19.69亿元、99.6亿元、68.85亿元。工业经济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2.62亿元、利税84.47亿元、利润59.18亿元,分别增长22.88%、15.76%、15.01%。近年来某某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富民强县作为第一要务,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洛神湖景区、黄河森林公园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被授予“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被评为“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等荣誉称号。某某县交通便利,毗邻京九、济邯铁路和京沪、济青高速公路,东距山东省会城市济南、五岳独尊的旅游圣地泰山和京沪铁路分别只有70Km,西距有“江北水城”美誉的聊城市区和京九铁路30km,北离济聊馆高速公路仅15km。全县公路四通八达,105国道和两条省道在此交汇。目前,国家和省规划建设的青兰高速公路、聊城至肥城铁路和聊城至长清高等级公路也在县境内通过。邮电通讯设施齐全,网络覆盖全境,信息通畅。某某县拥有东阿热电厂一座,电力设施线路布局合理,架设标准较高,基本可满足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四通八达的公路干线,纵横交错的电力网络,遍布城乡的水利设施,为东阿工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商品贸易往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项目区已建立乡、村、户三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50名,其中乡级技术人员18人,包括农技站6人,畜牧站2人,种子站3人,水利站6人,林业站1人;村级科技人员32人。受过各类技术培训的科技示范户达200余户。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内现有某某乡位山西引水渠、东引水渠、郎营沟、齐南路沟、孟村沟为主要灌溉干渠和排涝渠道,担负着项目区灌溉排涝任务,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项目区水利工程形式为灌排合一。项目区受经济条件所限,建筑物建设标准较低、质量差,设施不配套。由于项目区内灌排沟渠已经建成运行了很长时间,部分沟渠淤积坍塌严重,灌排不畅,目前已不能很好的满足项目区灌排排洪要求,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5左右。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生产路17.4km,为4米以下生产土路,大部分道路年久失修,宽窄不一,坎坷不平,雨季道路泥泞,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田间过路桥涵较少。交通及过水能力降低;田间地块高低不平,灌溉困难,不能很好的抵御旱涝灾害,影响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现有中型拖拉机13台,小型拖拉机69台,农用三轮车118部,农机配套总动力1448km。某某乡有农机服务站,并有5家私营农机修配站,农机服务设施齐全,技术服务良好,对农用机械设备都能进行及时修配。2.3.4交通、电力和通讯项目区境内有单王路等主干道,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该区域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村村通电,电力充足,能满足项目区的动力和照明用电;通讯设施完备,网络健全,家用电话、手机的配备率户均1部。2.3.5市场状况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传统的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将失去市场竞争力,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很难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尤其一家一户的自由种植方式,农产品形不成规模,闯不出市场。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是某某县农业的发展之路。59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制约项目区农业增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农业生产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大都存在设计标准偏低的问题。加之已运行多年,部分设施出现老化现象。局部地区土地平整条田建设滞后,工程配套不完善,或配套建筑物标准低。而过去按照“先远后近、先高后低、分区轮灌”模式设计的渠系系统,在用水高峰期易导致农民抢水现象的发生。而过去的田间耕路较窄,不适应当前农机作业,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2)农业增效需进一步提速。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限,特别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小,一家一户难以实现规模生产、规模效益,长期以来项目区群众习惯于传统生产模式,农业生产管理方法落后,区域化、产业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土地产出率低。(3)农业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由于农业主产区农业比较效益低,多数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加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自主投入能力差,农村劳力向二、三产业转向加快,务农劳力呈现老龄化,素质较低。(4)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程度偏低。项目区农民专业协会正处在初级阶段,农民群众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参与热情不高。目前合作经济组织只有2个,且数量少,覆盖面小,不规范,协会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农民合作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配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等因素影响,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5)土壤肥力低,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种田水平低。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组织实施的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对具有一定优势的农田进行高标准建设,进行水、田、路综合治理,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加资金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山东省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指出我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达到“农田成方、道路畅通、渠系完备、井电机管配套、林带成网、土地平整”,形成与现代农业、高标准农业相适应的农田基本设施;项目承担单位还要通过多项目及资金的整合,实现“科技先进、装备先进、机制完备、节水节能、土壤肥沃、高产稳产、生态和谐、优质安全”,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高标准农业的示范区。由此可以看出,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具有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高、带头示范作用高等特点要求,势必会对提高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创收发挥积极的作用。(2)某某县通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证明,它既提高了某某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为增加广大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既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某某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保持农村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十三五”规划区制约因素的分析,结合某某县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认为对项目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很有必要。(3)某某县是山东省粮食主产大县,近几年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受资金投入限制、思想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以往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侧重于中低产田改造,虽然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收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却因该类工程综合标准不够高,在形成区位优势、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及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缺乏后劲。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提出及实施,将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粮油生产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全县农业现代化的向前推进,有利于广大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必将为某某县农业大发展开创新的局面。(4)我县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区,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方面具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装备水平,能够大力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升级提效,使项目区内的农民纯收入得到稳步提高。 总之,该项目建设可以提高项目区粮油产量增加的速度,促进某某县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进程,同时可以为农民增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加速农产品的迅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与此同时,该项目建设立足于自身特有的区位地理及经济优势,探索新形势下农田建设的新模式,对于带动鲁西北乃至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以成为山东省现代化农业对外展示、宣传的窗口。项目建设十分必要。综上所述,项目区无论在政策、财政还是技术力量上都具备成熟的条件,项目区的建设是可行的。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总面积1.24万亩,耕地面积1万亩,区内水资源主要是当地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当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过境水资源主要是黄河水。项目区离引黄干渠较近,引黄沟渠沟浅水含沙,无法形成自流灌溉,提水成本较高,且由于灌溉需水时沟渠不一定有水,黄河水可用而不可靠,可遇而不可求,灌溉保证率较低。项目区浅层地下水水量丰富,水质较好,是可靠的灌溉水源。为提高项目区供水保证率,规划生活和灌溉用水优先开采地下水,利用机井抽取地下水。引黄客水和地表水为项目区重要的地下水补渗水源。4.1.1 降水量某某县多年平均降雨量609.2mm,P=50%保证率降雨量为614.2mm,P=75%保证率降雨量为466.3mm。项目区降水计算成果见表4-1。表4-1 项目区降水计算 单位:mm多年平均不同保证率降水量适线参数50%75%CV=0.30,CS/CV=2.0609.2510.4377.64.1.2 地表水资源量项目区由于各年降雨频率不同,降水量年度分配不均,致使径流年度差异较大,根据山东省水文图集和当地水文资料,可求得项目区不同水平年、不同频率的径流深及径流量,见下表4-2。 表4-2 项目区不同频率径流量表 项目频率项目区面积(亩)降雨量(mm)径流深(mm)径流量(万m3)平均11000609.285.371.550%11000614.286.072.175%11000466.349.041.04.1.3 地下水资源量项目区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根据某某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某某县境内地下水受当地降水就地入渗、上游侧向补给和黄河客水补给,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模数为36.1万m3/km2,采用面积比例法,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02.5万m3。项目区内总面积1.24万亩土地均为宜井区,地下水主要靠降雨入渗和引黄补源,宜井区浅层沿水底板面一般在70m左右,单井出水量每小时大于40m3。经某某县水务局水化室对项目区地表水和宜井区浅层地下水水样化验分析,水质标准,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4.1.4 黄河水资源量根据某某县项目区引黄水量记录资料,项目区平均年引水量50万m3,由于项目区地处引黄灌区下游,黄河水一般在上游灌溉结束后,才能被项目区使用,且水量年际变化大,可用不可靠,灌溉保证率低。4.1.5 水资源总量经上述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24.0万m3,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见表4-3。 表4-3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表分类多年平均(万m3)不同保证率水资源量(万m3)50%75%地表水71.572.141.0地下水302.5302.5302.5黄河水50.050.050.0合计424.0424.6393.54.2 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依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作物需灌水量以及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DB37/ T-1640-2010),确定作物净灌水定额为38 m3/亩。经计算,P=50%时,净灌溉定额为152 m3/亩,P=75%时,净灌溉定额为228 m3/亩。4.3 供需平衡分区项目区位于某某县西南部的某某乡辖区内,耕地面积1万亩,地表水和客水资源存续时间很短,地下水资源丰富,项目区集中连片,水文气象与水文地质情况一致,种植模式与灌溉方式相同,可作为一个水资源分区进行分析。4.4 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项目总体规划要求,以2017年为现状基准年,以2019年为预测水平年。根据某某县水资源规划,项目区用水主要集中在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两部分。现状年,农业灌溉用水的灌溉制度采用项目区实际调查资料,进行需水量计算,居民生活用水按综合用水定额进行计算。4.4.1 现状可供水量虽然该区地表水资源量为降水形成的径流,受地形条件和水利工程的限制,目前无有效工程拦蓄设施,利用率比较低,且多集中于汛期非灌溉用水时期,因此不计入可供水量。项目区黄河来水,根据多年观测资料及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多年平均情况下来水为50万m3,由于来水保证率低,不能作为可靠供水水源,主要通过排水沟渠入渗补给地下水,不作为可供水量计算。项目区地下水可供水量是在维持地下水采补平衡或不超采情况下能够达到的实际供水能力。可供水量既与地下水的可开采量有关,也与机井水利工程的开采能力有关。项目实施前,由于项目区机井数量不足,部分机井淤积严重,实际出水能力减弱,机井配套率低,抽水效率低下,现状实际供水能力仅有地下水可开量的70%,即211.7万m3。项目区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211.7万m3,P=50%和P=75%保证率下的水资源可供水量为211.7万m3。现状年项目区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见表4-4。表4-4 项目区现状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表分类多年平均(万m3)不同保证率水资源量(万m3)50%75%合计211.7211.7211.74.4.2 现状需水量4.4.2.1农业灌溉需水量项目区总面积1.2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万亩,项目实施后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冬小麦、夏玉米,其中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一年两季,复种指数为2。 (1)综合净灌溉定额作物综合净灌溉定额计算公式:m净=1m1+2m2式中:m净为净灌溉定额,m3/亩;1、2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比例;m1、m2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的净灌溉定额,m3/亩。依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作物需灌水量以及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DB37/ T-1640-2010),确定作物净灌水定额为38 m3/亩。经计算,P=50%时,净灌溉定额为152 m3/亩,P=75%时,净灌溉定额为228 m3/亩。综合毛灌溉定额计算公式:m毛= m净/式中:m毛综合毛灌溉定额,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项目实施前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经计算,P=50%时,毛灌溉定额为253 m3/亩,P=75%时,毛灌溉定额为380 m3/亩。灌溉需水量的计算计算公式:W用=Am毛式中:W用灌溉需水量,万m3; A灌溉面积,万亩;m毛综合毛灌溉定额,m3/亩。项目实施以前,保证率为50%时,年灌溉需水量为253万m3,保证率为75%时年灌溉需水量为380万m3。4.4.2.2 居民生活用水量项目区内现有8504人,由于村内已经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人畜用水利用自来水统一供水,此项不作为区内水资源需水量进行计算。项目区内没有较大的工矿企业,地下水开采量极少,用水量忽略不计。4.4.2.3 项目区总需水量根据计算,现状年项目区需水总量成果见表4-5。表4-5 项目区现状年总需水量汇总表 单位:万m³ 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0.6(项目实施前)保证率50%75%农业灌溉253.3380.0生活生产用水00合计253.3380.04.4.3项目实施前供需平衡分析根据现状年可供水量和需水量,进行项目区项目实施前水资源供需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某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