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十一五国家课题申报.doc

    • 资源ID:2486079       资源大小:584.51K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一五国家课题申报.doc

    1 附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农林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课题 申 报 指 南 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六年十月 2 第一部分 申报须知 一.项目组织部门和实施年限 本项目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 组织实施。实施年限为 2006 年 1 月 1 日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 二.项目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通过本项目的 研究,在重大病虫害区域性灾变监测与预警新技术,重大病虫害生物 防治新技术和高效减量多靶标化学防治新技术,水稻、小麦、玉米、棉 花、蔬菜和大豆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技术,农田恶性杂草控制新技术, 生态林和商品林重大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技术,入侵种快速检测与监测、 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口岸除害处理、紧急处理与环境调控新技术, 以及农林业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幅 度提高我国农林生物灾害防控技术水平,为农林业发展、农村振兴和 农民增收提供科学技术保障。 三.申报课题 课题 1 重大病虫害区域性灾变监测与预警新技术 课题 2 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 课题 3 高效减量多靶标化学防治新技术 课题 4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课题 5 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课题 6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课题 7 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课题 8 蔬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课题 9 农田恶性杂草防控新技术 课题 10 生态林重大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技术 课题 11 商品林重大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技术 课题 12 林业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新技术产业化与示范 3 课题 13 潜在入侵物种口岸侦测技术 课题 14 入侵物种快速检测与监测技术 课题 15 入侵物种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技术 课题 16 入侵物种口岸除害处理新技术 课题 17 入侵物种紧急处理与环境调控新技术 课题 18 农业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 课题 19 林业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 四.承担单位选择 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公开申报、评审择优”的方式确定课 题承担单位。 五.资金来源 本项目国家拨款 9500 万元。 六.申报资格和要求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 1. 具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较强的技术优势; 2. 拥有承担本项目研究任务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技术队 伍,学科与梯队结构合理; 3. 具有开展此项工作所必需的科研设施、安全条件及管理经验。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 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 站博士后),年龄不超过 60 周岁(截止到 2006 年 10 月),无不良科研 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 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 60%,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 9 个月。 4 2.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 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 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事业单 位(含研究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时间低于工作时间 60%的 均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三)申报要求 本项目要求以课题为单元进行申报。每份申报书要包含所申报课 题的全部研究内容,并完成其所有技术经济指标。鼓励跨部门、跨单 位、多学科联合申请,联合申报单位总数不得超过 6 个。 经形式审查,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 家评审。 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构成: (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3)课题申报书 (4)课题预算书 (5)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配套经费承 诺函) 5 3.课题预算书须单独装订,与申报书一并提交。编制要求参照关 于 2006 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 财函200612 号)(见科技部网站 www.most.gov.cn)。 4.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申报 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5.申报材料一式 15 份,要用 A4 纸、4 号仿宋字体打印、双面印 刷,统一采用羊皮纸(皮纹纸)封皮进行胶订,请勿用塑料封皮等其它 装订方法。 6.报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请各申报单位于 2006 年 10 月 30 日 16 点前,将申报文件(包括申报文件电子版)报送到农业部科技发 展中心项目管理处,以签收时间为准,过时不再受理。受理单位对申 报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延误或损坏不承担任何责任。 联系人:林友华 张新明 电 话:01064195092 65085602 传 真:01065085602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 18 号楼 501 室 邮政编码:100026 电子信箱:kjzxxmchagri.gov.cn 6 第二部分 申报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课题课题 1 1 重大病虫害区域性灾变监测与预警新技术重大病虫害区域性灾变监测与预警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以迁飞害虫如稻飞虱、棉铃虫、麦蚜等和大区域 流行性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等农作物重大致灾生物为对象,研究 利用昆虫雷达、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手段的实时监测技术 和暴发危害的早期预警技术。研究计算机网络化的信息收集、发布技 术和远程诊断平台,提高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和治理的信息化 水平。 1、重大迁、重大迁飞飞性害虫的昆虫雷达性害虫的昆虫雷达监测监测技技术术研究研究 利用昆虫雷达监测技术,监测棉铃虫、水稻褐飞虱、麦蚜等害虫 的发生为害动态;探索其空中的季节性迁飞扩散规律和空中运转和降 落与大气环流、降雨等的关系。 2、重大病虫害种群、重大病虫害种群动态动态的高光的高光谱谱遥感遥感监测监测技技术术研究研究 将地面高光谱、移动式孢子捕捉、GPS 等技术相结合,监测小麦 锈病、白粉病、稻瘟病、麦蚜等发生为害动态;探索高光谱低空遥感和 卫星遥感在重大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 3、重大病虫害区域性暴、重大病虫害区域性暴发发成灾的早期成灾的早期预预警技警技术术研究研究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模拟模型技术,建立重大病虫害区域性 暴发危害地理信息系统和早期预警模型,研究暴发成灾的风险分析技 术并制定风险治理对策,开展暴发成灾的早期预警。 4、重大病虫害、重大病虫害远远程程诊诊断和信息断和信息发发布平台建立技布平台建立技术术研究研究 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识别诊断技术, 研究建立主要病虫害形态特征和发生危害动态的网络化远程诊断和 7 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农作物生物灾害预警和治理的信息化水平。 5、影响病虫害区域性灾、影响病虫害区域性灾变变的关的关键键因子研究因子研究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相结合,同时开展历史数据资料的分析, 研究导致病虫害区域性暴发成灾的关键气象因子和环境因子,提出防 灾减灾的调控措施和对策。 6、 、实实用化的用化的监测预监测预警警仪仪器和器和软软件的开件的开发发与推广与推广 研究改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仪器如自动化的昆虫测报灯、病菌孢 子捕捉器,病虫害远程监控系统和预测预报用软件系统,使其达到实 用化,促进病虫害监测预警的自动化水平。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提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 45 项; 初步建成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体系,将 810 种重大病虫害的中长期预警技术准确率达到 80以上; 研制出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 45 个; 建成早期预警地理信息系统 12 个; 建成重大病虫害远程诊断和信息发布平台 12 个; 开发出适用化的病虫害监测仪器 12 种; 培养研究生 2030 名,发表论文 4050 篇。 经费经费安排:安排:国拨经费 490 万元,配套经费最低 60 万元。 课题课题 2 2 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以生防作用物的筛选与利用、提升田间控害作用、 规模化生产工艺等技术为核心,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捕食性天、捕食性天敌规敌规模化生模化生产产及田及田间间保保护护利用利用 8 以捕食螨和捕食性天敌昆虫为重点,研究捕食性天敌的田间保护 利用技术,天敌群体饲养与扩繁的关键技术和天敌工厂化生产技术及 产品质量控制标准。评价天敌释放应用效果及其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 响。 2、寄生性天、寄生性天敌规敌规模化生模化生产产及田及田间间保保护护利用利用 建立天敌引种与检疫平台,研究农田寄生性优势天敌的保护利用 技术,浆角蚜小蜂等优势天敌的大量扩繁技术,天敌产品的生产及其 田间释放应用技术,天敌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联合应用技术等。 结合其他兼容技术,构建天敌综合应用技术体系。 3、微生物、微生物杀杀虫虫剂剂的的应应用技用技术术 研究用于重大农业害虫防控的白僵菌等重要微生物杀虫剂工业 化发酵生产技术和剂型加工技术,对靶标害虫的控制作用、环境因子 的影响、病原物在田间的存活条件和传播规律等,与其他防治方法形 成配套应用技术。 4、植物病害生防制、植物病害生防制剂剂的的应应用技用技术术 针对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真菌、病毒和细菌性病害等,研究生物农 药的发酵和制剂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以及与其它防 治方法的协调应用技术。 5、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技、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术集成与集成与应应用示范用示范 针对重大病虫害,以生防措施为主,构建保护地害虫综合防治技 术体系。协调运用其他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有效替代高毒化学农药, 实现作物的无公害生产。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 9 建立国家级天敌引种平台与安全评价技术体系;完成 45 种 引进天敌应用效果评价;提出 45 项天敌大量扩繁关键技术。 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饲料配方 23 种, 45 种优良天敌产品实现工厂化生产。 建立 12 个真菌生防制剂研发技术平台与剂型加工技术体 系;明确真菌生防制剂应用技术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完成 46 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生物农药品种的创制;开 发实用新剂型 68 个,完成产品技术鉴定。 针对控制重大病虫害,完成 58 种生防作用物的筛选与技术 评价。 建立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对目标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 8090%; 对植物病害防治效果达到 6070%,示范区农产品质量达到 绿色食品标准。 建立生物防治新产品、新技术试验示范区 10 万亩,减少化学 农药用量 70%,实现技术辐射 100 万亩。 申报技术发明专利 810 项;发表研究论文 60 篇,培养研究 生 3040 名。 经费经费安排:安排:国拨经费 540 万元,配套经费最低 60 万元。 课题课题 3 3 高效减量多靶标化学防治新技术高效减量多靶标化学防治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1、化学、化学农药农药与其他防治因子与其他防治因子协调协调控制重要病虫害技控制重要病虫害技术术 10 通过研究化学农药和生物防治因子(如昆虫病源微生物、病源线 虫、天敌昆虫等)、作物抗虫因子(如作物抗生性、作物表面构造等)的 互作特性,针对主要农作上的主要病虫害明确与生物防治因子、作物 抗虫因子协调使用的药剂,减少农药使用剂量和频次。 2、 、农药农药多靶多靶标协调标协调使用技使用技术术 通过研究农药的生物学作用、农药在作物上的沉降规律、相同作 物生态系统中不同靶标生物间敏感度差异的生理生态机制等,针对主 要粮食作物、棉花、蔬菜等作物系统构建农药多靶标协调使用技术体 系、研制用于农药多靶标协调使用技术的新制剂。 3、 、农药农药高效减量使用技高效减量使用技术术 以水稻、蔬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为对象,通过研究影响农药定向 传递的关键因子,靶标敏感性药剂选择技术、作物靶标适应性施药技 术,提高农药向靶标剂量传递的效率。研发新型的施药技术其及其配 套的施药设备(或设施)。 4、高、高风险农药风险农药低低风险风险化使用技化使用技术术 以主要粮食作物、蔬菜、果园和棉花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施药技 术时空动态规律、靶标作物对药剂的吸收规律、病虫害的时空分布特 性及其与药剂的互作关系等研究降低高毒农药的风险或发展低风险 替代控制技术。 5、新型高效、新型高效环环境安全境安全农药风险评农药风险评估估 通过重要病虫抗药性发生规律、农药对天敌昆虫、中性昆虫等非 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物理化学环境对药剂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对主 要农药新品种进行风险评估,对防治失败提出早期预警,延长其使用 11 寿命。 6、重要病虫抗、重要病虫抗药药性的早期性的早期预预警和以作物生警和以作物生态态系系统为单统为单元的抗元的抗药药性性 治理技治理技术术 通过研究重要病虫抗药性的群体遗传规律、抗性与敏感种群田间 动力学规律以及重要病害致病菌抗药性变异的特征等构建水稻、棉花、 小麦、蔬菜等作物上重要病虫害抗药性治理技术体系以及重要病虫抗 药性的早期预警技术。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组建 35 套农药与生物防治、作物抗性等因子协调应用的技 术体系,示范面积累计 1020 万亩,辐射面积 50100 万亩。 研制 23 项提高农药向靶标剂量传递效率的技术,使其传递 效率提高 2030。 发展高风险农药低风险化的施药技术 23 种。 发展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为目标的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 23 种,抗药性基因表现型变异的早期快速诊断技术 35 种。 配方选药诊断试剂盒 35 个。 发展多靶标协调农药使用技术 35 种,申请相关专利 58 项。 培养硕士、博士生 3050 名,出版论著 5060 篇(部)。 经费经费安排:安排:国拨经费 540 万元,配套经费最低 60 万元。 12 课题课题 4 4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以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及传毒 介体灰飞虱)、稻螟和稻褐飞虱等为主要对象,兼顾局部发生危害的 稻瘿蚊、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开展成灾规律、监测预警和 控害减灾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重点研究解决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 警的时效性和准确率以及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增效性 和持效性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发、完善和提出符合生态安全、粮 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新技术以及 化学农药减量和精准使用新技术,并进行组装配套,建立适合我国不 同生态区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 1、水稻重大病虫害暴、水稻重大病虫害暴发发危害的危害的预测预报预测预报技技术术 以稻瘟病、条纹叶枯病、水稻螟虫和飞虱等为对象,研究实时监测 技术和暴发危害的早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计算机网络化的信息收集、 发布技术和远程诊断平台,提高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治理的 信息化水平。 2、水稻重大病虫种型、水稻重大病虫种型变变异异动态动态、 、变变异异规规律及律及标标准化准化鉴鉴定方法定方法 监测国内主要稻区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稻瘿 蚊等病虫生理小种/生物型/株系变异动态,揭示其变异规律;研究提 出国内标准化鉴定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3、重要水稻品种(系)抗病虫性的跟踪、重要水稻品种(系)抗病虫性的跟踪监测监测与利用技与利用技术术 通过在西南、华东、华南、华中、北方等国内主要不同生态稻区设 13 点进行水稻主栽和后备品种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 病、稻飞虱、稻瘿蚊等病虫害抗性的跟踪监测,评价出品种(系)的利 用价值,为生产上品种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4、暴、暴发发性、危性、危险险性等病虫害性等病虫害发发生生规规律及律及应应急控制技急控制技术术研究研究 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变革后,稻曲病、条纹叶枯病 及传毒介体灰飞虱等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暴发成灾诱导关键因子 及防治技术;研究免耕、秸秆还田、直播、高产强化栽培、小苗机插和 机械化收割等耕作农艺措施对主要病虫害影响及控制对策。 5、无公害防治关、无公害防治关键键技技术术研究与开研究与开发发 研究筛选和利用多抗性品种以及不同作物、不同遗传背景品种的 组配与混合对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控制作用。研发可控制多种病 虫害的农业栽培技术。延长抗病虫品种使用寿命技术研究。研究播种 期、播种方式、施肥水平、移栽方式等农业栽培技术控制灰飞虱、条纹 叶枯病、稻螟等重大病虫害的效果及配套应用技术。生物多样性、物 种多样性对稻田主要病害虫控制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精准施药等无 公害化学防治配套技术研究。 6、区域性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区域性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术配套模式配套模式组组建与示范推广建与示范推广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耕作栽培制度、生产水平、主要病虫 害的种类和发生特点,分别优化组建西南、华东、华南、华中、北方五 大稻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配套技术体系,建立核心示范区、辐射带 动区进行应用效果展示和供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提出水稻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关键技术 23 项,初步建 14 成 12 套预测预报地理信息系统,将稻瘟病、条纹叶枯病、 稻螟和稻飞虱中长期预警技术准确率提高到 80以上。 鉴定评价出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稻 飞虱和稻瘿蚊的丰产优质新品种 20 个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监测国内主要稻区 2030 个主栽品种抗性变化动态,为生产 部门合理使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在国内主要稻区采集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飞虱、 稻瘿蚊等病虫标样 600800 份,监测出上述病虫种型、生理 小种或株系变异动态,明确其变异规律。提出水稻主要病虫 种型、生理小种或株系鉴定的规范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 准。 明确稻曲病、条纹叶枯病及传毒介体灰飞虱发生规律和暴发 成灾诱导关键因子 35 个,研发出有效控制发生危害的技术 措施 56 项。 明确免耕、秸秆还田、直播、高产强化栽培、小苗机插、机械 化收割等技术对稻螟、稻瘟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虫害的影 响,制定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和技术措施。 提出利用自然抗性品种、播种期、施肥水平等农艺措施和生 物多样性控制水稻重大病虫害的配套应用技术。 针对不同稻区重大病虫害种类,提出精准施药技术等配套无 公害化学防治技术 56 套。 组建西南、华东、华南、华中、北方五大稻区水稻重大病虫害 防控优化配套技术模式。在上述五大稻区建立示范区 50 万亩, 15 辐射带动区 250 万亩。在示范区内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 经济受害水平以下,投资与效益比为 1:8 以上。重大病虫害的 暴发频率和致灾强度降低 50、危害损失降低 60、化学农 药用量降低 30。生产的稻米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或绿色 稻米的质量标准,稻田有益生物数量明显增加,稻田生态环 境得到明显改善。 发表论文 50 篇以上,培养研究生 3040 人,申请专利 23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或鉴定成果 710 项。 经费经费安排:安排:国拨经费 490 万元,配套经费最低 60 万元。 课题课题 5 5 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以影响我国黄淮海、西北等产区小麦生产的重大病虫害(如小麦锈 病、白粉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等)为主要对象,以生态调控为基 本思路,强化重大病虫致害性变异动态监测,对已有和新研制的技术 进行配套与示范,达到小麦增产、农民增收、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的目 的。 1、小麦重大病虫种型、小麦重大病虫种型变变异异监测监测及及预测预报预测预报技技术术研究研究 以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等重大致灾病虫害为对象,监测病菌生 理小种/毒性/生物型的变异类型及趋势,研究延缓病菌变异的关键技 术;探索分子诊断技术在小麦锈病、白粉病等重大病害早期预警中的 应用;将地面高光谱、移动式孢子捕捉等先进手段与传统技术相结合, 监测小麦锈病、白粉病、麦蚜、吸浆虫和重要地下害虫等发生为害动 16 态。 2、小麦条、小麦条锈锈病越夏易病越夏易变变区源区源头头治理技治理技术术研究研究 针对西北、西南小麦条锈菌越夏易变区不同种植模式及地理、生 态条件,研究制定包括作物结构调整、品种合理利用在内的小麦条锈 病源头治理方案;研究小麦替代作物、品种混合、间套作等对条锈病 的控制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并根据病菌小种群体结构及流行趋势, 开展抗条锈基因的规划布局研究。 3、重要小麦品种(系)抗病虫性跟踪、重要小麦品种(系)抗病虫性跟踪监测监测与利用技与利用技术术 以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为对象,对黄淮海、西 北、西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后备品种进行 抗多种病虫或病菌多个生理小种的联合鉴定和评价。 4、生、生态调态调控技控技术术研究与研究与应应用用 研究不同小麦耕作栽培方式、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麦品种间作套及 混种、不同麦田生境条件对小麦病虫结构的影响作用,开发以品种抗 性、生态阻隔、切断寄主链和保健管理等为主的可抑制多病虫的农田 生态调控技术。 5、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协调应协调应用技用技术术研究研究 研究化学药剂与生物制剂的配套使用技术以及化学防治与天敌、 生物多样性控害的协调使用技术及其科学问题。 6、防控技、防控技术术集成及示范集成及示范 分别在西北、黄淮海等不同生态区组建试验示范基地,对已有高 效、经济、安全的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在示范区进行集成研究与示范。 17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提出小麦锈菌、白粉菌空中孢子量与病害发生为害程度的关 系模型 1 种;提出麦蚜、吸浆虫、赤霉病中短期预测预报模型 23 种。 提出小麦锈病、白粉病、麦蚜的生理小种/毒性/生物型种群结 构与发展趋势。 鉴定 200 个不同生态区小麦主栽和后备品种对锈病、白粉病、 麦蚜、吸浆虫等病虫的抗感水平;提出品种合理布局利用的模 式 12 个。 提出人为增强的、无公害的生态调控技术、化学诱导调控技 术等 23 类新型防治技术或措施,并将新技术在主要示范基 地进行生产应用。 初步组建适合黄淮海、西北等麦区以自然控制和生态调控为 主体的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示范区面积 50 万亩; 辐射面积 500 万亩。在上述示范区内,将小麦重大病虫危害 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投资与效益比达到 1:8,减少 化学农药用量 30左右,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培养研究生 2030 名,发表论文 50 篇以上,鉴定成果 23 项,申报专利 12 项。 经费经费安排:安排:国拨经费 490 万元,配套经费最低 60 万元。 18 课题课题 6 6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1、免耕技、免耕技术术及秸及秸秆还秆还田田对对玉米病虫害玉米病虫害发发生生规规律的影响与控制律的影响与控制对对策策 针对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耕作栽培制度的变革,系统 研究免耕技术和秸秆还田措施对土传病害(玉米镰刀菌病、褐斑病、 瘤黑粉病、丝黑穗病)、苗期病虫害和穗期虫害(玉米螟、棉铃虫、桃蛀 螟)等有加重发生趋势的新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影响和这些病虫害危 害新特点,研究玉米穗期害虫为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程度、籽粒真菌 毒素类型和含量的关系,制定和提出防控对策和治理技术。 2、玉米重要病原菌、玉米重要病原菌变变异异动态动态与玉米螟种群与玉米螟种群动态监测动态监测技技术术 针对部分品种在生产上抗性丧失的问题,重点监测玉米大斑病和 玉米小斑病等重大病害生理小种的变异,对其变异趋势进行预测;研 究鉴定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对当前主要病虫害抗性水平,研究玉米螟 化性组成与种群发生趋势的关系,研究早期预警技术。 3、潜在重大病虫害、潜在重大病虫害发发展展趋势监测趋势监测 加强对近年来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的玉米南方锈病等发生流行与 扩展趋势监测,研究玉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害的种类、分布与分子 鉴定技术,研究控制对策。跟踪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种群变异动 态,加强分子监测该病菌变异的研究。 4、玉米重大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控关、玉米重大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控关键键技技术术研究研究 系统研究不同生态区玉米(包括鲜食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 研究微生物菌肥和生物农药等对土传病害的防控作用和生物防治穗 期玉米鳞翅目害虫的防控技术,形成生态化防治技术为核心的玉米无 19 公害防控技术。 5、生、生态调态调控技控技术对术对玉米重大病虫害的防控作用玉米重大病虫害的防控作用 研究不同血缘、不同抗性水平品种合理布局、间(套作) 等生态调 控措施对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控制效果和对天敌昆虫种群动态以 及对玉米重大病虫害的影响,研究以生物多样性(农田作物物种多样 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品种遗传多样性等)为核心的生态调控技术。 6、重大病虫害可持、重大病虫害可持续续控制技控制技术术体系的体系的组组装与装与应应用用 分别在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和西南丘陵玉米区,根据 不同生态区主要病虫种类和耕作栽培特点,将新研究的防控技术和已 有的措施进行科学组装,组建以利用抗性品种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 控制和生态调控为核心的玉米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并在 示范区和技术辐射区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 明确免耕技术与秸秆还田对玉米土传病害玉米镰刀菌病和玉 米瘤黑粉病、苗期病虫害以及棉铃虫、玉米螟和桃蛀螟等发 生规律和危害新特点,提出防控对策。 初步提出微生物菌肥和生物农药为主的土传病害生态化防控 技术;提出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的无公害鲜食玉米主要病虫 害防控技术规范。 明确穗期害虫为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籽粒中真菌毒素含量 的关系,提出控制病虫为害和减轻真菌毒素污染技术。 提出玉米重要病害病原菌生理小种变异动态与监测技术和玉 米螟发生早期预警技术。明确我国玉米产区玉米弯孢叶斑病 20 菌种群动态与分化机理。 初步明确南方锈病发生流行趋势、提出玉米细菌病害与病毒 病害类型、分布与检测技术。 在东北、黄淮海和西南组建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区 5 个,示范面积 20 万亩,技术覆盖面积 200 万亩,初步提出 适合不同生态区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规范。在华北、华 东和华南地区分别组建鲜食玉米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示范区 500 亩,技术覆盖面积 5000 亩。挽回经济损失 3000 万元,总 的经济效益超过 4000 万元,项目投入产出比达 1:8 以上。 发表论文(著)5060 篇(部),申请专利 35 项,鉴定成果 35 项。 建立一支 3040 名高水平科学家组成的玉米重大病虫害防 控技术科研创新队伍,培养研究生 20 名以上,培训植保技术 员 100 人次。 经费经费安排:安排:国拨经费 490 万元,配套经费最低 60 万元。 课题课题 7 7 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以当前严重威胁我国棉花产生的黄萎病、盲蝽蟓等为对象,重点 开展下列研究。 1、棉花重大病虫害暴、棉花重大病虫害暴发发危害的危害的预测预报预测预报技技术术 监测评估棉花黄萎病、棉铃虫和盲蝽蟓等重要病虫害的种群消长 动态和生物型(抗药性)变异,发展早期风险评价与预测预报技术。 21 2、西北内、西北内陆陆棉区种植棉区种植结结构构调调整后棉花病虫害控制技整后棉花病虫害控制技术术 研究荒漠绿洲过渡带大规模连续种植棉花条件下,生态系统的 生物多样性和节肢动物群落的演化对棉花病虫害的影响,发展增加棉 田有益生态因素调控棉花病虫害的新技术。 3、 、长长江流域棉区江流域棉区 Bt 棉花害虫防控技棉花害虫防控技术术 研究转 Bt 基因棉新品种对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 蛾等鳞翅目害虫与非靶标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建立利用 Bt 棉为主, 辅以生态调控和化学防治的棉花害虫综防技术体系。 4、棉花黄萎病和叶斑病、棉花黄萎病和叶斑病发发生生规规律和防控技律和防控技术术 研究黄萎病和后期叶斑病(黑斑病为主)的发病规律,明确叶斑病 种类并筛选防治药剂,探索控制棉黄萎病和叶斑病的措施和方法。研 究棉花品种抗病性在土壤不同棉花黄萎病菌接种体密度下抗性差异, 确定棉花品种抗病性适合度与病原菌种群密度的相关关系,为品种布 局提供依据。 5、棉盲、棉盲蝽蟓蝽蟓和烟粉虱控制技和烟粉虱控制技术术 研究棉盲蝽和烟粉虱寄主转移规律,建立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 和化学防治为主的控制技术体系。 6、棉花病虫害控制示范区建、棉花病虫害控制示范区建设设 组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病虫害控制技术体 系,并在三大棉区建设示范区推广应用。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 建立棉花黄萎病、棉铃虫和盲蝽蟓等重要病虫害区域性灾变 的早期风险评价与预测预报技术,准确度达 80以上。 22 研究明确新疆地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大规模连续种植棉花条 件下棉花病虫害的演化趋势,提出有效控制技术。 提供华北地区棉田盲蝽蟓和烟粉虱控制技术规程,控制效果 达 85%以上。提供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和叶斑病的控制技 术规程,中等发病区控制效率达 80%以上。 阐明长江流域棉区 Bt 棉花大规模种植害虫地位演化规律, 建立利用 Bt 棉为主,辅以生态调控和化学防治的棉花害虫 综防技术规程,棉花害虫的总体控制效果达 85%。 在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建立示范基 地 8 个,总计面积 20 万亩,技术幅射面积达 200 万亩。挽回 经济损失 3000 万元,总经济效益超过 4000 万元,项目投入 产出比达 1:8 以上。 发表论著 50 篇(部)以上,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5 项、鉴定 成果 5 项。 建立一支 3050 名高水平科学家组成的棉花病虫害科研创 新队伍,培养研究生 20 名以上。 经费经费安排:安排:国拨经费 570 万元,配套经费最低 60 万元。 课题课题 8 8 蔬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蔬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以当前严重威胁我国蔬菜大豆生产的重大病虫害根结线虫、粉虱、 蓟马、小菜蛾、斑潜蝇、疫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疫霉病、大豆食 心虫等为对象,重点开展下列研究。 23 1、重要病原菌、重要病原菌变变异异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及延及延缓缓致害性致害性变变异技异技术术 重点研究蔬菜和大豆重大病害(如番茄疫病、根结线虫、细菌性 疮痂病、大豆疫霉菌、大豆孢囊线虫等)生理小种的变异,对其变异趋 势进行预测,揭示其变异规律;研究提出国内标准化鉴定评价方法和 指标体系。建立病菌特异性分子检测监测技术;研究延缓有害生物致 害性变异的关键技术。 2、重要蔬菜大豆品种(系)抗性利用和跟踪、重要蔬菜大豆品种(系)抗性利用和跟踪监测监测技技术术 不同产区蔬菜和大豆主栽和后备品种对重大病虫害的抗性评价、 利用和抗性持久性的跟踪监测,研究筛选鉴定和利用多抗性主栽品种 和后备品种以及不同作物、不同遗传背景品种的组配与混合对蔬菜和 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控制作用,研究延长抗病虫品种使用寿 命的技术,为生产上品种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研究产业结产业结构构调调整后病虫害暴整后病虫害暴发发机理及种群控制机理及种群控制对对策策 研究蔬菜和大豆栽培方式改变对土壤线虫病、小菜蛾、蓟马、斑 潜蝇、疫病、根腐病、白粉病和大豆菌核病等有加重发生趋势的新老 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影响和这些病虫害危害新特点,提出控制技术、途 径和方法。 4、重大病虫害生、重大病虫害生态调态调控和物理防治技控和物理防治技术术研究与开研究与开发发 研究蔬菜间作和轮作模式对土传病害流行和害虫种群动态影响, 提出防病除虫农业生态调控技术。研究蔬菜害虫(如蓟马、小菜蛾、斑 潜蝇、甜菜夜蛾等)的光谱趋性、化学通讯特性与色诱等物理防治新 技术。研究重要大豆土传病原菌相互关系及控制技术;开展土壤改良 剂和肥料防治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研究,改善重迎茬大豆生长环境,增 24 强大豆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5、蔬菜大豆重大病虫害生物控制新技、蔬菜大豆重大病虫害生物控制新技术术 筛选挖掘防治蓟马、粉虱、小菜蛾、根结线虫、大豆食心虫和孢囊 线虫等病虫的优势天敌、高效生防菌、诱抗剂和植物源农药新资源; 开发其规模化繁殖或生产技术。研究微生物制剂和菌肥结合的病虫害 生物防控新技术。 6、蔬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技、蔬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术体系及示范区的建立体系及示范区的建立 以生态区为单元,组建蔬菜和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建 立设施和露地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区,进行试验、示范和应用。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明确疫病、根结线虫、细菌性疮痂病、大豆疫霉、大豆孢囊线虫等 毒力变异和新小种发生动态。提出以增强田间抗病遗传多态性为 重点的延缓致害性变异技术体系;建立利用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组 合方式控制蔬菜和大豆重要病虫害的新技术。 明确根结线虫、小菜蛾、蓟马和大豆菌核病等病虫害危害新特点, 提出控制技术。 提出农业栽培技术和生态调控技术 45 项。 建立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防控技术新体系,提出微生物制剂和菌 肥结合的病虫害生物防控新技术 23 项。 在不同生态区研究蔬菜和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建立蔬 菜和大豆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区 57 个,示范面积 20 万亩,技 术辐射 200 万亩,挽回病虫损失 20,产品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 准。投入产出比达 1:8 以上。 25 发表研究论文著作 40 篇(部),鉴定成果 56 项。 建立一支 2030 名高水平科学家组成的蔬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防 控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培养研究生 20 名以上。 经费经费安排:安排:国拨经费 490 万元,配套经费最低 60 万元。 课题课题 9 9 农田恶性杂草防控新技术农田恶性杂草防控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以华北、东北、西北、长江流域农业生态区稻、麦、玉米、棉花和 大豆田雀麦、刺儿菜和鸭跖草等恶性杂草的区域性持续治理为目标, 以农田杂草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为中心,研究利用作物对杂草的化感和 竞争作用,研究杂草的群落结构、预测杂草种群危害,建立适用的预 测模型,研究除草剂减量、精准使用技术、除草剂药害早期诊断、预防 和修复技术,杂草抗药性早期诊断和治理技术,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 粮食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关 键技术支撑。 1、 、产业结产业结构构调调整后整后农农田田恶恶性性杂杂草群落演替草群落演替规规律与控制技律与控制技术术 研究华北、东北、西北、长江流域农业生态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 种植制度变革(免耕技术和秸秆还田等)对主要农田恶性杂草发生规 律的影响,探索农田杂草种群发生危害新特点、杂草群落演替成因, 制定和提出关键控制对策。 2、 、农农田田杂杂草草发发生危害生危害预测预报预测预报技技术术 研究新型种植制度农田恶性杂草土壤种子库动态,研究杂草生长 发育、发生危害与农作物产量损失的关系,建立杂草预测预报模型和 26 治理技术数据、信息平台,提高农田杂草监测、预警和治理的信息化 水平,增强农田杂草控制的主动性。 3、 、农农作物化感作用利用与作物化感作用利用与农农田田杂杂草生草生态调态调控新技控新技术术 研究利用作物对杂草的化感和竞争作用,研究不同遗传背景的作 物品种组配对主要杂草发生、发展的控制作用,发掘有显著控草作用 的水稻、小麦等作物新资源;研究研究农作物农田杂草生态环境 的相互关系,研发农田生态系统控制杂草群落危害的农业栽培技术, 强化农田杂草生态治理。 4、 、杂杂草抗草抗药药性性检测检测与治理技与治理技术术 研究重要粮食作物主要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水平,探索农田杂草 抗药性早期分子检测、生物测定技术,研究延缓杂草抗药性发展的

    注意事项

    本文(十一五国家课题申报.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