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doc

    • 资源ID:2500217       资源大小:384.02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doc

    。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       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金属矿产以及化工原料      工业辅料等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      内蒙古准格尔旗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市      自治区直辖县级政区:煤炭      兴安盟:铁、铬、银、锌、铅、铜、花岗岩、珍珠岩、煤      乌兰浩特市:铜、铁、铅、锌、大理石、石灰石      阿尔山市:铁、锌、硅砂、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黑曜岩、珍珠岩      突泉县:铜、煤、银、锌、铁、石灰石、蛇纹岩、铝矾土、膨化土      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理石、莹石、硅石      科尔沁右翼中旗:金、银、铜、铁、铅、锌、稀土、珍珠岩、石英石、麦饭石、煤      阿拉善盟:芒硝、花岗岩、金、银、铜、水晶、玛瑙、冰洲石      阿拉善左旗:煤、盐、硝、石膏      阿拉善右旗:煤、盐、碱、硝、黄金、铁、铜、石墨、萤石、花岗岩、冰洲石      巴彦淖尔盟:金、硫铁、铜、铅、锌      乌拉特中旗:黄金、煤、珍珠岩、褐铁、赤铁、铬铁、硫铁、铝、锌、磷、萤石、石英、长石、石灰石、石墨、云母、菱镁、萤石、蛇纹岩、冰洲石、玉      髓、绿柱石、铌铁、钶铁      乌拉特前旗:煤、铁、金、铜、石墨、云母、石英石、石灰石、珍珠岩      乌拉特后旗:硫铁、铜、铅、镍、钴、玛瑙、石墨      呼伦贝盟:煤、铜、铅、锌、金、银      牙克石市:煤矿、铁矿、石灰矿、铜矿      扎兰屯市:铜、铁、砂金、硅石      根河市:铅、锌、铁、锰、金、银、石灰石、大理石、珍珠岩、石墨、冰洲岩      陈巴尔虎旗:铜、钼、莹石、芒硝、硫铁      阿荣旗:金、铜、铁、铝、锌、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硅石、沸石、煤      新巴尔虎左旗:硝、碱、石油、煤、珍珠岩、膨润土      新巴尔虎右旗:金、银、铜、钼、铅、锌、锰、铁、鳞、钨、锡、锇      鄂伦春族自治旗:煤、白金、黄金、银、镍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煤炭、铁矿、沙金、珍珠岩      锡林郭勒盟:石油、天然碱、煤炭      锡林浩特市:煤、石油、铬、铁、锡、铜、莹石、锗、芒硝      阿巴嘎旗:煤、石油、油页岩、铁、镍、萤石、石灰石、石膏、磷、芒硝、水晶      西乌珠穆沁旗:煤、水晶石、大理石、石油、铁、镍、铜      东乌珠穆沁旗:煤、石油、金、银、铜、铁、钨、岩盐、水晶、玛瑙、芒硝、珍珠岩、石灰岩      苏尼特左旗:褐煤、芒硝、萤石、云母、硅石、石膏、花岗岩、水泥灰岩、大理石、金、铬、铁、铜      苏尼特右旗:铁、铜、金、芒硝、石油、天然碱、萤石、石膏、石灰石、红色花岗岩      太仆寺旗:银、铜、锡、镍、钴、铅、铀、硅石、钾长石、大理石、白云母、氟石、珍珠岩、松脂岩、黑耀岩、膨润土、石墨、玛瑙、天青石、雕塑刻用玉石      正镶白旗:石灰岩、自然芒硝、白盐、花岗岩、碱、萤石、水晶石、金、铁铜、锌      正蓝旗:金、铁、褐煤、石灰石、硅石、石英砂、天然碱、膨润土、大理石、萤石、珍珠岩      镶黄旗:金、铜、铁、铬、钨矿、萤石、芒硝、煤      乌兰察布盟:铁、锰、铬、铜、铝、金、钽、铌、膨润土、大理石、石墨      集宁市:黄金、氟石、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      丰镇市:墨玉、铅锌银共生矿、优质矿泉水、玄武岩      兴和县:石墨、膨润土、硅线石、墨玉、石灰石、蓝宝石、大理石、磷矿石、铁矿石、石莹石、重晶石、钾长石、绿柱石、水晶石、浮石、钨沙、白云母、褐煤      卓资县:铁、锰、铜、铅、锌、钨、金、煤、油页岩、石棉、云母、石墨、石灰石、水晶石、萤石、沸石、磷灰石、大理石、浮石、耐火石、膨润土      商都县:石英石、长石、萤石、硅藻土      凉城县:金、铜、铅、锌、银、铁      化德县:硅藻土、石英石、萤石、长石、水晶石、绿柱石、大理石、白云母、钨、金、银、铜、锡、锌、褐石      察哈尔右翼前旗:煤、银、锌、铅、锰、石榴石、硅藻土、墨玉石、硅线石、石灰石、云母      察哈尔右翼中旗:金、银、铁、石棉、石英、钾长石、石灰石、大理石      察哈尔右翼后旗:石灰石、浮石、大理石      四子王旗:金、铜、镍、萤石、石膏、芒硝      鄂尔多斯市:煤、铁、天然气、铀、钍、锗、石膏、芒硝、盐、碱      东胜区:天然气、油页岩、耐火粘土、石灰石、黄铁矿、石英砂      伊金霍洛旗:煤炭、天然碱、泥炭、石英砂、石灰岩、粘土      鄂托克旗:煤炭、高岭土、芒硝、石膏、天然碱、石灰石、石英岩、铁矿石      鄂托克前旗:石膏、盐碱、芒硝、煤、石油、天然气      杭锦旗:盐、碱、硝、石膏、石英砂、红蓝粘土      达拉特旗:煤、硭硝、石英砂、粘土      耳字壕镇:褐煤      通辽市:煤炭、石油、硅砂      科尔沁区:石油、煤炭、硅砂      科尔沁左翼后旗:煤、石油、矽砂      库伦旗:铁、钨、铜、铝、锌、金、石灰石、大理石、氟石、石灰岩、珍珠岩、页岩、水晶、莹石、硅石、玛瑙      奈曼旗:麦饭石、大理石、石英石、金、银、铜、铁、铅、锌      扎鲁特旗:稀土、煤炭、叶蜡石、石墨、云母、金、银、铝、铜      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矿、铌、天然碱甘肃省矿产资源分布甘肃省矿产资源分布      镍、钴、铂族、硒、铸型粘土、饰面蛇纹、锌、铱、梯、重晶石、菱镁      张掖地区: 煤、铁、金、铬、萤石、白云 岩、石灰岩      山丹县: 煤、铁、石灰岩、硅石、粘土、石英、金 银矿、白云岩、花岗岩      临泽县:煤、石膏、石英 石、大 理石、凹凸棒石、白云岩、蛭石、锰、铜矿石、沙金      高台县:芒硝、原盐、萤石、硅石、石英石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煤炭、石灰石      武威地区:有煤、铁、金、石膏、石灰石、石英石      武威市:煤、石膏、萤石、花岗岩      民勤县:煤、石油、食盐 、芒硝、石墨、石膏、水晶石      古浪县:煤炭、石膏、花岗岩、铁、铜、 高岭土、粘土、重晶石、砂金      陇南地区:铅、锌、锑、金、铜、铁、汞、大理石、重晶石      成县:铜、铁、铅、锌、煤      礼县:金、铜、锑、铅、锌、铣、冰洲石、玛瑙石、水晶石、大理石、煤      康县:黄金、铁、磷、煤、银、硫、硅石、冰洲石、水晶石、景文石      武都县:煤、铁、铝、 锌、沙金、磷、硫、石灰岩      文县:铜、铁、煤、重晶石      店坝乡:金、铜、锰      两当县:金、银、铜、铁、铅锌、煤炭、陶土、大理石      徽县:铅、锌、铁、金      宕昌县:锑、铜、铁      庆阳地区:石油、天然气、煤      庆阳县:石油      环县: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煤、白云岩、芒硝、石英砂、 磷矿粉      宁县:天然气、石油、煤炭、铜、伊 里粘土矿、石英砂、皮硝、火硝      正宁县:煤炭      平凉地区:煤炭      平凉市:煤、铁、铜、铝、石灰石、陶土、膨润土      崇信县:煤炭      华亭县:煤炭、陶土、坩泥、石灰石、石英砂      庄浪县:大理石、石灰石、铜矿      定西地区:红柱石、大理石、黄金、锑      渭源县:大理石、腐植酸泥炭、高岭土、陶瓷土      通渭县:花岗岩、大理石、硅铁矿、高岭土、地热温泉、煤      临洮县:高岭土、方解石、大理石、莹石、石灰石      嘉峪关市:铁矿、重晶石、石灰石、 白云石、造型黏土      天水市:铁、铜、铅、锌、金等,清水、北关的大理石、白云石、蛇纹岩      白银市:铜、铅、锌、金、银、铁、锰、煤、黏土、石灰石、石膏      白银区:铜、铅、锌、金、银、石 灰石、 麦饭石      平川区:煤炭、陶土、石灰石、砂金、铜      景泰县:石膏、石灰石      会宁县:石灰石、芒 硝、矿泉水      金昌市:镍、铂、铜、金、煤、铁、萤石、石灰石      金川区:镍、铜、铬、铂、钯、金      永昌县:煤、花 岗岩、 萤石、石灰石、磷矿石、膨润土、陶土、石英砂、水晶、玛瑙、玉石及铁、 铜、镍、铅、锌 、钨、硅      兰州市:煤、油页岩、石灰石、黏土、白云 石、硅石、石英岩、石膏      七里河区:煤炭、石 英石、 坩泥、石灰石、沙矿、路标石      红古区:煤炭、石油、天然气、蛇纹岩、坩土、石英石      永登县:铜、猛、铁、铝、金、软玉、大理石      榆中县:砂金矿、金矿、锰矿、铅锌矿、硫铁矿、石灰岩、白云岩、方解岩、石英岩、白云母      皋兰县:金、银、铜、铁、铅、锌、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        宁夏矿产资源分布宁夏矿产资源分布 :银川市郊区:磷矿、石灰石、辉绿岩、白云石、石灰岩、硅矿石、建材砂石永宁县:  煤、铁、石膏、石灰、磷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煤、建筑石材、石英岩、粘土石嘴山区: 煤炭、粘土、沙金石炭井区:煤平罗县:煤惠农县:煤炭、硅石、水晶、硅铁、镁吴忠市利通区:石灰岩、沙砾石和、红胶泥青铜峡市:煤、重晶石、石膏、石灰岩、砂砾、胶泥灵武市:煤炭、石油、天然气、陶土同心县:煤、石膏、白云岩、石灰岩盐池县:石油、天然气、煤炭、石膏、石灰岩、白云岩中宁县:煤、石灰岩、锰、金固原地区固原县:煤炭、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白云岩、铝、锌海原县:石膏、硅石、花岗岩、料石、砂西吉县:油页岩、铜、石膏、泥灰岩隆德县:油页岩、煤泥、石灰岩、泥岩、铁、铅、磷泾源县:石灰岩、泥岩、铁、铅、磷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 西安市临潼区:石墨矿、金矿长安县:线石、蛭石、砂户县:铁、锰、铜、铅、锌、金、大理石铜州市王益区:煤炭、石灰石、耐火粘土、陶瓷粘土印台区:煤炭、 耐火粘土、高铝粘土、柴油砂土、油页岩耀县:煤炭、石灰石、高岭土宝鸡市岐山县:石灰石、石英石凤翔县:石灰石、大理石、煤太白县:金、银、铜、铅、锌、镁麟游县:煤、石灰石、石英砂、金、铁、陶土眉县:铜、铁、 铝、锌、硫磺、红柱石、大理石、石英石、绿帘石咸阳市渭城区:粘土、沙子永寿县:煤、铁、石灰岩、石类砂岩、陶土旬邑县:煤、石油 、天然气、石灰石、陶土长武县:油页岩、天然气、煤炭  乾县:石灰石、矿泉水、磷矿石淳化县:煤、石灰石渭南市渭南市:煤、钼、金韩城市:煤炭华阴市:金、铁、铜、钼、银、稀土、蛭石蒲城县:煤、石灰石、大理石、硫铁矿、铝钒土、粘土潼关县:黄金、石墨、花岗岩、石英、大理石、蛭石、铅矿白水县:煤炭、石灰石、石英石、青红 砂石、铁、锰、石膏、粘土华县:金、银、钼、铁延安市宝塔区:石油、煤炭 、天然气、石灰石、紫砂陶土子长县:煤、石油、天然气延川县:石油、煤炭、沙子富县:煤炭、石油、天然气、紫砂陶土延长县:石油、煤炭、天然气、瓷土、石灰石、石英砂岩、铁矿石甘泉县: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紫砂陶土志丹县: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吴旗县:石油汉中市汉台区:磷、石英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锰、砂金留坝县:大理石、 中蛇纹石、花岗石镇巴县:煤、板石、锰、铁南郑县:铁、铅、金、银、锌、花岗石、石灰石、白云岩、大理石、磷矿洋县:钛磁铁矿、石英矿、膨润土、石墨、砂金、铜、铁矿宁强县:铜、铁、锰、镍、金、 石棉、硫铁、大理石、花岗岩西乡县:石膏、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锰矿、硫铁矿、钒钛磁铁矿、白云石、叶蜡石、铅锌略阳县:金、铜、铁、镍、锰、铅、锌、银、石棉、磷、蛇纹石、白云石榆林市榆林市:煤、石油、天然气、铝凡土、铁矿石、石灰岩、石英砂、泥炭、瓷土、食盐、高 岭土榆阳区:煤炭、高岭土、岩盐子洲县:石油、煤炭、天然气、盐定边县:石油、天然气、原盐、钾盐、芒硝、硫化镁西藏自治区一、历史概况    西藏古称“蕃”,简称“藏”。西藏在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在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并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元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管理藏区事务的宣政院,建立了西藏萨迦地方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明朝中央政府承袭元制,先后敕封过三大法王和各级僧官,设立乌斯藏、朵甘两个行都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西藏军政事务,并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权。到清朝,西藏与中央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1652年、1713年清政府分别册封达赖和班禅,正式确定其封号。1721年,清政府废除第巴制度,制定噶伦制度。1727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对西藏进行全面管理。1790年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政府,1791年清政府派军进驻西藏,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共同掌管西藏事务。1792年至1793年清政府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治、财政、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加强了中央的管理。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    二、自然地理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的广大地区。北邻新疆,东连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全区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可分为四个地带:一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长约2,400公里,宽约700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1,为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其间夹着许多盆地,低处长年积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二是藏南谷地,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宽一般至公里,长70至100公里,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三是藏东高山峡谷,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流域地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顶平缓,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势较陡峻,山顶与谷底落差可达2,500米,山顶终年积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园,景色奇特。四是喜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的地区,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区内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西藏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由于地形复杂,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西藏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    西藏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少,纬度又低,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并呈现出由藏东南向藏西北逐渐增多的特点。太阳辐射的年变程,以12月最小,月或月最大。全区年均日照时数达1,475.8至3,554.7小时之间,西部地区则多在3,000小时以上。西藏地区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区年均温度在-2.8到11.9之间,温差较大。最温暖的东南地区年均温度约10左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年均温度在至之间,东部横断山脉地带,月均温度在10以上的时间有个月左右,藏北高原大部分地方年均温度在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北麓山地年均温度在以下。    西藏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东南湿润,西北干燥,雨季分明。雨量集中在至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至90%。以气温和降水为主要依据,西藏自治区可划分为十一个不同的气候区,即:山地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    三、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现设6地1市,即:拉萨市、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昌都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71个县,1个县级市,1个县级区;140个镇,543个乡。    四、人口资源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77.00万人,比上年净增4.68万人,增长1.2。人口出生率为17.9,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率为10.7。    五、土地资源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为120.223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这些土地大致可分为六个区域:    一是藏东高山峡谷农林牧区,为西藏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    二是西藏边境高山深谷林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边境地带。境内山高、谷深、河窄,气候、植被、水、热、土壤等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较多,是西藏独特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区。    三是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该区包括拉萨市、日喀则和山南地区各一部分,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产业结构较齐全,产值比重最大。    四是高山湖泊盆地农牧区。位于西藏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以北,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地区。本区多夜雨,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霜冻,冬、春季多大风、沙暴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    五是藏北高原湖泊盆地牧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该区地势高旷、地形复杂、气候干旱、草原辽阔,大部分为纯牧区,是西藏最大的牧业区。   六是藏北高原未利用区。位于西藏北部,该区高寒、干旱、荒凉,局部草地初步开发为临时性牧场。    据国土部门统计,截止2005年10月,西藏辖区土地总面积为180,334.82万亩。其中,农用地116,429.16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4.56%;建设用地94.77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5%;未利用地63,810.89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5.39%。    在农用地中,草地面积为96,689.52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83.04%;林地面积19,020.54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16.33%;耕地面积541.15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0.46%;其它农用地177.86万亩(含园地2.97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0.15%。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59.41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2.69%;交通运输用地33.86万亩,占建设用地的35.73%;水利设施用地1.49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58%。    六、矿产资源    西藏目前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七、水利资源    西藏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    地表水资源: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余条,大小河流数百条,加上季节性流水的间歇河流在千条以上,年均径流量为4,482亿立方米。西藏的湖泊面积约250多万公顷,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主要湖泊有:巴松错、然乌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班公错。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个,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4个,大于5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3个,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819个。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河都流经西藏,其中,怒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都发源或流经西藏。地下水资源:总量约1,107亿立方米。    冰川水资源:西藏的冰川面积约2.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6.7%,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2亿立方米,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其中75%的冰川为外流水系,25%为藏北内流水系。冰川融水是西藏河流、湖泊的重要补给来源。如帕隆藏布冰川融水补给量可占年径流量的60%,朗钦藏布、森格藏布其冰川融水补给量也达49.8%。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约4,482亿立方米,至2005年底,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约16.18万立方米,耕地亩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约8.28万立方米。    八、主要物产    农作物资源:西藏全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等品种;蔬菜约有16个大类,150余个品种。萝卜、白菜、西葫芦、西红柿、黄瓜、丝瓜、苦瓜、冬瓜、茄子、辣椒、芹菜、豆类、葱、花菜等大多数蔬菜品种在西藏都有种植。随着高效温室大棚的兴建,内地一些名特优新菜陆续引进并已种植成功。全区建立各类果园400多处,年产干鲜果品1,000多万公斤,茶叶1吨,桐油1.5万公斤。在一些地方,苹果、梨、桃、香蕉、桔子、葡萄、西瓜等也有一定面积栽植。    动物资源:西藏有脊椎动物793种,其中两栖类45种,爬行类55种,鸟类488种,兽类142种,鱼类63种。全区有昆虫近4,000种。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藏羚羊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70%以上;黑颈鹤越冬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左右;野牦牛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近80%。现有野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有14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滇金丝猴、虎、野牦牛、藏羚羊、赤斑羚、羚牛、黑颈鹤、棕尾虹雉、蟒等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盘羊、岩羊、麝类、马鹿、藏雪鸡、藏马鸡、墨脱缺翅虫等84种;西藏自治区增加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狐狸、斑头雁、赤麻鸭等16种。家畜、家禽主要有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犏牛、马、驴、骡、藏鸡、藏猪等。这些家畜、家禽长期以来适应高原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水产资源:西藏查明的鱼类中,鲤科的裂腹鱼亚科的鱼类占多数。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的黑斑原鮡(地方名:拉萨鲇鱼)、班公错的西藏裂腹鱼以及亚东河的亚东鲑鱼较为著名。植物资源:西藏是我国森林和原始林最大的林区之一,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中国森林资源报告公布:西藏现有森林总面积1389.6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2.945亿立方米。截止2005年年底,西藏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1.31%,森林面积名列我国第五,活立木总蓄积量名列我国第一。常见树种主要有云杉、冷杉、铁杉、高山松、华山松、落叶松、云南松、白桦、青冈木等,经济价值很高。稀有针叶树种,如穗花杉、云南红豆杉、印度三尖杉、百日青等,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其中:苔藓植物700余种,维管束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5,700余种。还有藻类植物2,376种,真菌878种。有木本植物1,700余种,药用植物1,000余种,油脂、油料植物100余种,芳香油、香料植物180余种,工业原料植物(含鞣质、树脂、树胶、纤维)300余种,可代食品、饲料的淀粉、野果植物300余种,绿化观赏花卉植物达2,000余种。可食用菌,如松茸等415种,药用菌,如灵芝等238种,已知有抗癌作用的真菌,如丝膜菌、虫草等有168种。    藏药资源:截止2006年4月,西藏全区植物性藏药材有191科、682属、2085种;矿物性藏药材有50余种。全区已开发常用藏药360多种。比较著名的植物性藏药材有冬虫夏草、藏红花、贝母、手掌参、藏茵陈、藏苍蒲、毛膏菜、绿蓉蒿、胡黄连、忍冬果、檀香、桃儿七、雪莲花、天麻、灵芝、三七、大黄、党参等。这些药材药用价值高,其中不少畅销国内外。    西藏现已初步形成旅游业、藏医药业、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民族手工业、绿色食品(饮品)加工业、矿产业、建筑建材业六大经济支柱产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布局。    九、旅游资源    (1)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西藏现有世界级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珠峰自然保护区、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名胜风景区1处:雅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主要有: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的雪山风光区域、藏北羌塘草原为主的草原风光区域、藏东南森林峡谷为主的自然生态风光区域、阿里神山圣湖为主的高原湖光山色风光区域;湖泊类有阿里神山圣湖为代表的高原雪山湖泊,纳木错为代表的草原湖泊和以巴松错为代表的高原森林湖泊等不同类型的湖泊。现已开辟了拉萨林芝山南拉萨生态旅游环线;拉萨日喀则阿里朝圣观光旅游线;拉萨日喀则定日樟木观光旅游线;拉萨那曲青海草原风光旅游线。    (2)人文旅游资源。西藏现有1,700多座保护完好、管理有序的寺庙,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主要有以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为代表的藏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中心人文景观区;以山南雍布拉康、桑耶寺、昌珠寺、藏王墓群为代表的藏文化发祥地人文景观区;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萨迦寺为代表的后藏宗教文化人文景观区;以藏北“古格王朝古都遗址”为主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区;以昌都康区文化为代表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区等。全区现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座:拉萨市;世界文化遗产1处:布达拉宫及其扩展项目大昭寺、罗布林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拉萨、日喀则、江孜;一年有14个风俗各异的民间重大节日。    十、名胜古迹    西藏现有名胜古迹大多被列入了各级文物保护范围,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解放前是达赖的冬宫,位于拉萨市中心。199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3)甘丹寺。位于达孜县。(4)萨迦寺。位于萨迦县。(5)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是历代班禅驻锡寺。(6)昌珠寺。位于乃东县。(7)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8)藏王墓。吐蕃王朝时期藏王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9)古格王国遗址。位于札达县。(10)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郊。(11)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北郊。(12)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解放前是达赖的夏宫,现为人民公园。(13)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14)托林寺。位于札达县。(15)桑耶寺。位于扎囊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16)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县。(17)扎塘寺。位于扎囊县。(18)白居寺。位于江孜县。(19)小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20)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21)大唐天竺使出铭。位于吉隆县。(22)拉加里王宫。位于曲松县。(23)吉如拉康。位于乃东县。(24)桑喀古托寺。位于洛扎县。(25)科迦寺。位于普兰县。(26)列山墓地。位于朗县。(27)吉堆吐蕃墓群。位于洛扎县。阿里矿产资源   阿里现已发现的矿种有:硼矿类、砂金、铬铁矿、稀有金属、水晶等30余种,现开采的矿种主要有硼镁矿、砂金。革吉县扎仓茶卡是硼镁矿的主开采区,现开采30%左右品位的富矿,年开采量达40,000吨左右。砂金矿主要分布在班公错怒江缝合带、雅江缝合带的内陆河流形成的河道冲洪积层、湖积层中。阿里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盐湖资源、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三大类。盐湖资源:阿里地区共有盐湖96个,约占西藏盐湖总数的52.2%,盐湖中沉积了大量固态盐类资源,它们主要有芒硝、石盐、水菱镁矿、硼镁盐等。金属矿:阿里地区目前已发现的金属矿主要有黄金、铜、银、铅、锌、锑、铬铁矿、铁等。非金属矿:阿里地区已发现的非金属矿主要有水晶、宝玉石、蛇纹岩、石灰岩、大理岩,已发现的水晶矿床和矿点有4处。 那曲矿产资源 目前,那曲地区已探明的矿种有:黄金、白银、铬、铅、锌、食盐、锂、玛瑙、水晶、硼、镁、石油、玉石等40余种。其中蕴藏量较丰富的有黄金、铅、锌、食盐、硼砂、玉石等10多种。在区域内还探明有开发前景良好的石油资源。 昌都矿产资源昌都地区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确认的矿产地96处,其中大型矿床23处,中型矿床24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主要有铜、钼、金、银、铅、锌、菱镁矿、砷、石膏、煤、汞等37种,其中铜930.6万吨、钼23.8万吨、银4,146吨、铁20,875万吨、锑1,812吨、菱镁矿5,710万吨、砷14万吨、石膏12,192万吨、煤2,146万吨。位于江达县的玉龙铜矿储量达650万吨,伴有相当数量的金、银、钼、铁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集中,易于露天开采,是我国的特大型铜矿之一。林芝矿产资源 林芝地区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初步探明且储量较丰富的有朗县的铬铁矿,察隅县的金矿、水晶矿,易贡的铁矿、绿色花岗岩、虎皮绿花岗石、石灰岩等矿产资源。 山南地区矿产资源 山南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产种类有:铬铁矿、铅锌矿、铜矿、锑矿、磁铁矿、金矿(砂金、岩金)、银矿、汞矿、水晶、石灰岩、大理岩、页岩、花岗岩、云母矿、粘土矿、电气石、绿柱石、蛇纹石、软玉、矿泉水、地热等30余种。目前,铬铁矿、碳素铬铁、铅锌矿、锑矿、砂金矿、铜矿等金属矿的开采利用已初具规模。其中:在自治区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首推铬铁矿,该矿种沿雅鲁藏布江地合线呈东西向分布,东起加查,西至贡嘎,绵延600余公里,已探明储量520余万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0%,平均品位48%以上,远景储量可望突破2,000万吨,极具开发前景。同时,大理岩、石灰岩、页岩、花岗岩、云母、粘土、水晶等非金属矿的开采利用也呈蓬勃发展之势。 日喀则矿产资源日喀则地区目前发现46种矿产资源,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金、银、铅、锌、锂、锑、铜、铬、硼、泥炭、石膏、石油等矿产。 拉萨矿产资源现已发现50多种矿产,矿(化)点170多处,主要有铁、铜、铅、锌、锡、钼、银、金、地热、煤、泥炭、刚玉、石膏、自然硫、高岭土、石灰石、火山灰、重晶石、汉白玉、花岗石、大理石等。其中,刚玉、地热居全国第一位,自然硫居全国第三位,高岭土居全国第五位;铜铅锌探明储量43万吨,勘探工作尚在进行中,其前景乐观。 西藏矿产资源 西藏目前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山东省矿产资源概况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濒临黄渤海,地处中国“黄金海岸地带”的环渤海经济区,背靠广阔内陆腹地,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与日、韩等亚太经济圈内的国家和地区依山相连或隔海相望,区位条件十分优越。陆地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毗邻海域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人口8997万人。    “九五”期间,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速度继续处在全国前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54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55%,居第三位,年平均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55元,高于全国人均水平35%。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9%,连续14年实现收支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电力、通讯、原材料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基本解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列全国第二位,能源供需基本平衡,用电短缺现象得到缓解。高新技术产业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14.849.535.7。矿产采选业稳步发展,原油、原煤、原盐、黄金等主要矿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8.7%、9.7%、26.5%、24%。全省宏观经济保持稳定运行态势,投资、消费、出口持续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不断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提高,“科教兴鲁”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机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取得新的进展。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发现并探明了一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保证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种类较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    我省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全省已发现矿产150种,探明储量的矿产78种,已发现但无探明储量或仅有简测资料的矿产72种。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24种,非金属矿产44种,水气矿产3种(见附表1,附图1)。    我省矿产资源探明总量较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矿产24种。保有储量占全国比例较高的矿产有:石油(13.34%)、金矿(12.93%)、金刚石(46.59%)、石膏(64.29%)、晶质石墨(7.40%)、饰面石材(20.12%)、玻璃用砂岩(23.64%)、陶瓷土(11.46%)。此外,煤、铁、铝土矿和滑石探明储量也较丰富,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的2.2%,3.9%,1.9%和11.31%。我省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43500亿元,约占全国3.43%,居第7位;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49%,居第11位,属于矿产资源单位面积丰度值较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