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云南省经济结构研究.doc

    • 资源ID:2501961       资源大小:552.0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省经济结构研究.doc

    云南省经济结构研究前言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云南省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现状。 2.通过实验,知道云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空间结构。3.通过实验,对云南省产业和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5.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二、实验要求:1.学生要主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获取云南省的相关现状资料。 2.实验前要了解与本实验要求相关一致的知识点。 3.试验中要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创新性地工作。 4.试验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力求达到实验目的。目录第一节、云南省概况- 3 -一、云南省地理位置及范围- 3 -(一)、云南省地理位置- 3 -(二)、云南省的行政范围- 3 -一、云南省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3 -(一)、云南省自然条件- 3 -(二)、云南省自然资源- 4 -二、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 -三、云南省人口与名族- 7 -第二节、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变- 8 -一、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8 -(一)、云南省产业结构横向静态比较分析- 8 -(二)、云南省产业结构纵向静态比较分析- 10 -二、云南省产业结构演变- 13 -(一)、云南省产业现状- 13 -(二)、云南省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其特征- 13 -第三节、云南省三大产业内部结构特征- 14 -一、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特征- 14 -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特征- 15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 16 -第四节、云南省支柱产业及其发展- 17 -一、云南省支柱产业发展现状- 18 -二、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的效益分析- 18 -三、云南省支柱产业竞争力分析- 19 -四、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 -(一)、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问题- 20 -(二)、促进云南省支柱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1 -第五节、云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 21 -一、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 -(一)产业结构的现状- 21 -(二)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2 -二、优化思路及对策- 24 -(一)调整第一产业结构的思路- 24 -(二)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的思路- 24 -(三)调整第三产业结构的思路- 24 -第六节、云南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 25 -一、区位理论的发展- 25 -二、云南省区位态势- 25 -三、云南省区域发展空间结构- 27 -第一节、云南省概况一、云南省地理位置及范围(一)、云南省地理位置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 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同老挝、越南毗连,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云南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东南亚半岛,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二)、云南省的行政范围云南有8个边境地州,26个边境县,已开通 11个国家级口岸、9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如下图所示:一、云南省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一)、云南省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一雨成秋。在一个省区内,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0.7,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景象别具特色。2、地形地貌条件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高原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4。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最低点海拔76.4米,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系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间排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南部为横断山脉,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有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地势向南和西南缓降;西南部边境地区海拔在8001000米,河谷逐渐宽广。3、降水及河流分布条件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干湿季节分明,但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85的降雨量集中在510月的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全省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地区全年无霜,偏南地区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约为250天,比较寒冷的滇西北和滇东北也达210220天。全省河川纵横,湖泊众多。全省境内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889条,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大盈江六大水系。红河和珠江的支流南盘江发源于云南境内,其余为过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盘江外,均为跨国河流,这些河流分别流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变化大的特点。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个,多数为断陷型湖泊,大体分布在元江谷地和东云岭山地以南,多数在高原区内。湖泊水面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其中,滇池面积最大,约300平方千米,洱海次之,约250平方千米;抚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最深处150多米,泸沽湖次之,最深处90多米。(二)、云南省自然资源 云南是中国自然地理条件极其复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矿产资源富聚,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能源资源丰富,林地可开发潜力大。1、矿产资源 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号称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已发现矿产142种,有92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74处。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色金属是云南最大的矿产优势,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镍金属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在贵金属、稀有元素矿产中,铟、铊、镉保有金属储量居全国第1位,银、锗、铂族金属储量居全国第2位;其它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在能源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芒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云南已形成了一批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采、选、冶工业,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磷肥生产基地。 2、动物资源云南动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脊椎动物达1737种,占全国58.9。其中,鸟类793种,占63.7;兽类300种,占51.1;鱼类366种,占45.7;爬行类143种,占37.6;两栖类102种,占46.4。全国见于名录的2.5万种昆虫中云南有1万余种。云南珍稀保护动物较多,许多动物在国内仅分布在云南。珍禽异兽如蜂猴、滇金丝猴、野象、野牛、长臂猿、印支虎、犀鸟、白尾梢虹雉等46种,均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熊猴、猕猴、灰叶猴、穿山甲、麝、小熊猫、绿孔雀、蟒蛇等154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小型珍稀种类。3、植物资源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来的植物种类和类群很多。在全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占60以上,列入国家一、二、三级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树种有150多种。2010年,云南森林面积为1817.73万公顷,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为47.5(按新方法计算)。云南树种繁多,类型多样,优良、速生、珍贵树种多,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等品种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故云南还有“药物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之称。4、能源资源云南能源资源得天独厚,尤以水能、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开发条件优越;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云南河流众多,全省水资源总量225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40亿千瓦,居全国第3位,水能资源主要集中于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可开发装机容量0.9亿千瓦,居全国第2位。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全省现已探明储量240亿吨,居全国第9位,煤种也较齐全,烟煤、无烟煤、褐煤都有。地热资源以滇西腾冲地区最为集中,全省有出露的天然温热泉约700处,居全国之冠,年出水量3.6亿立方米,水温最低的为25,高的在100以上(腾冲县的温热泉,水温多在60以上,高者达105)。太阳能资源也较丰富,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全省年日照时数100028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90150千卡。省内多数地区的日照时数为210023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20130千卡。5、土壤资源云南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等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多样土壤类型,土壤垂直分布特点明显。经初步划分,全省有16个土类,占全国土类的14。其中,红壤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是省内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壤资源,故云南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云南稻田土壤细分有50多种,其中,大的类型有10多种。成土母质多为冲积和湖积物,部分为红壤性和紫色性水稻土。大部土壤分呈中性和微酸性,有机质在1.53.0,氮磷养分含量比旱地高。山区旱地土壤约占全省的64,主要为红土和黄土。坝区旱地土壤约占17,主要为红土。旱地土壤分布比较分散,施肥水平不高,加之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普遍较水田低。二、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云南全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0多年来,云南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序,由1980年的第22位,上升至1999年的第18位,以能源、通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一批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兴起。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生产连续获得丰收。 在中央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中国大西南为依托,省会昆明市为中心,边境开放城市和边境一线为前沿,面向东南亚和全世界的对外开放格局。从1993年开始,云南省联合中国各省区及东盟各国,连续16次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云南正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通道和前沿。 近年,云南经济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到7220.14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2606.04亿元,增长14.7%,建筑业增加值617.89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0.40亿元,增长11.5%。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344.740.0。人均GDP达到15749元,比上年增长11.6%。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28.71亿元,增长22.1%。比上年净增1001.69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52.61,增长22.7%。2010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900.44亿元,增长22.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16.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14,比上年增长22.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992.72,增长22.8%;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07.42亿元,增长15.9%。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业实现零售额202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80.9%,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33.68亿美元,增长66.7%,其中:出口完成76.06亿美元,增长68.5%,进口完成57.62亿美元,同比增长64.4%。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3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03%。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9.7亿元,增长5.12%;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完成营业额9.8亿元,增长33.5% 。 具体说来,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8个主要特点,如下:1.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今年以来,云南省强农惠农措施不断加强,启动和实施了农民收入翻番计划、增粮百亿斤计划、优势生物产业发展计划、山区综合开发、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中低产田地改造及“森林云南”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三农”投入大幅增加,财政支农资金达200亿元;粮食连续6年增产;改造中低产田地230万亩,超计划完成3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新增280万亩,肉、奶、蛋和水产品产量有较大提高;农产品成为全省第一大宗出口商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类创新型试点企业、龙头企业户数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450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2.工业走出增长乏力的困境。在电价优惠、重要商品收储、省产工业品促销、中小企业扶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促进下,重工业实现扭负为正,轻工业保持平稳发展,重点行业企稳回升,多数省属重点企业摆脱亏损实现盈利;工业用电量明显增长,工业企业消化高价位库存原材料和库存产品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逐步回升,货物运输量逐步增加。 3.扩大内需成效明显。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在中央新增扩大内需四批项目中共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156亿元和中央财政代地方发行债券84亿元,省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60亿元,全省新增贷款突破2000亿元大关,是去年同期增量的2.5倍以上。同时,组成46个调研组开展了“促投资、保增长、抓落实”百日调研督查专项活动,确保了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了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全面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大丽铁路、腾冲机场、昆大石油管线等一大批项目建成运营,丽香铁路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还有一些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城乡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旅游业稳步发展。 4.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云南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及时制订并下发了烟草、生物、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石化、光电子、旅游、商贸流通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和发展规划,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资金引导,筛选和组织实施100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示范项目,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实行土地年度计划指标和环评重点保障、优先审批。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电子基地、冶金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磷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中药现代化等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昆明中铁国家大型铁路养护设备昆明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云维股份20万吨醋酸项目、云内动力轿车用柴油机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生物产业、装备制造业、光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及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面落实100项企业技术改造和100项结构调整升级项目,深入推进云南冶金集团等7户省属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进一步落实云铜、美铝、香港玖龙纸业等合作项目,云南与中国船舶集团、西变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哈电集团、一汽集团、通用集团等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5.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云南省开展了扩权强县、省财政直管县、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和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华侨农场和农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省级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州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开放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南亚国家商品展、GMS经济走廊活动周、南亚商务论坛、华商论坛和第三届“昆交会杯”国际商务高尔夫球邀请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进一步深化第三亚欧大陆桥和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研究和论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水平和口岸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昆明通达缅甸、老挝和越南公路云南境内段已经全部建成高等级公路。泛亚铁路东、西线正加紧建设,中线正加快前期工作。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外经贸合作稳步推进,进出口降幅逐步收窄。 6.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云南省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大力实施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九大高原湖泊、三峡库区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不断加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滇池治理预计完成投资45亿元,比“十一五”前三年投资总和还多15.3亿元。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顺利,全国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试点省项目通过环保部的验收。全年完成营造林710万亩,封山育林230万亩,公益林300万亩,森林覆盖率有新的增长。首批20个循环经济试点深入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全面启动;100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进展顺利,钢铁、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工作取得实效,在确保去年新开工的40个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营的同时,又新建了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得到加强。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取消农村学校寄宿生住宿费和义务教育借读费,小学和初中学生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全省有望在年内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2.92%,比去年增加71.4万人,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为45%,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扎实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有效防范疫情的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爆发,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积极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送戏行”惠民演出活动和“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推广活动,在全国首创并建成了407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了连续多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三、云南省人口与名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云南均有,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354。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53。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2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02。全省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人口超过100万的民族有5个,即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人口超过10万不到100万的民族有9个,即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人口超过1万不到10万的民族有8个,即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人口超过5000人,不足1万人的民族有3个,即水族、满族、独龙族。此外还有仡佬族、土族、土家族、侗族等世居民族。云南众多的民族,堪称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2010年,全省总人口为4596.6万人,与2009年相比,全省净增人口25.6万人,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回落.个千分点。全省城镇化水平达35.2,提高1.2个百分点。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18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978.6万人。云南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个。其中,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533.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37,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27.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100万人的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个;超过10万人不到100万人的有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个;超过万人(含万)不到万人的有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蒙古族、德昂族、满族、水族个;超过1000人不到万人的有独龙族、仡佬族、土家族、侗族等。云南少数民族交错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彝族、回族在全省大多数县(市、区)均有分布。第二节、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变一、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学范畴, 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指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是一个体系, 它包括构成该体系的各个子体系( 即产业部门) 的构成及比例, 各子系统所处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理论上如何对产业进行分类,完全取决于研究产业结构的具体目的。迄今为止,大体有六种分类法,即:1.三次产业分类法;2.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3.霍夫曼工业化标准分类法;4.工业结构分类法;5.资源集约度分类法;6.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先后由阿·费歇尔 (AFisher)、柯林·克拉克(C.Clark)和库茨涅兹(s.Kmmets)提出、论证和深化普及的三次产业分类法,适用于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相关变动的内在关联机制,反映一定时期的工业化水平,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分类法。结合我省实际,分类如下:农业为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 对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 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个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 、居民服务业 、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公路、内河 (湖)航道养护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一)、云南省产业结构横向静态比较分析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由于地理和历史上的原因,使得本省的产业结构和中国其他省份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别。 表2.1 2011年全国产业结构比较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劳动力就业结构 地 区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 国10.1 46.8 40.1 36.7 28.7 34.6北 京0.9 24.0 75.1 4.9 20.9 74.1天 津1.6 52.5 46.0 14.6 41.0 44.4河 北12.6 52.5 34.9 38.8 33.3 28.0山 西6.0 56.9 37.1 38.3 26.4 35.2内蒙古9.4 54.6 36.1 48.2 17.4 34.4辽 宁8.8 54.1 37.1 31.3 26.2 42.5吉 林12.1 52.0 35.9 42.0 21.3 36.6黑龙江12.6 50.2 37.2 44.4 19.4 36.2上 海0.7 42.1 57.3 3.9 37.6 58.5江 苏6.1 52.5 41.4 18.7 45.3 36.1浙 江4.9 51.6 43.5 15.9 48.0 36.1安 徽14.0 52.1 33.9 40.0 29.4 30.6福 建9.3 51.0 39.7 29.2 37.4 33.4江 西12.8 54.2 33.0 37.6 29.7 32.7山 东9.2 54.2 36.6 35.4 32.5 32.0河 南14.1 57.3 28.6 44.9 29.0 26.1湖 北13.4 48.6 37.9 29.5 29.1 41.3湖 南14.5 45.8 39.7 46.7 21.5 31.8广 东5.0 50.0 45.0 25.7 34.9 39.4广 西17.5 47.1 35.4 53.3 21.0 25.6海 南26.1 27.7 46.2 49.8 12.0 38.2重 庆8.6 55.0 36.4 33.1 29.1 37.8四 川14.4 50.5 35.1 42.9 23.1 34.1贵 州13.6 39.1 47.3 49.6 11.9 38.5云 南15.3 44.6 40.0 59.4 13.6 27.0西 藏13.5 32.3 54.2 53.1 11.1 35.8陕 西9.8 53.8 36.4 43.9 25.0 31.2甘 肃14.5 48.2 37.3 51.1 15.1 33.8青 海10.0 55.1 34.9 41.9 22.6 35.5新 疆19.8 47.7 32.5 51.2 14.1 34.8宁 夏9.4 49.0 41.6 39.4 26.4 34.2资料来源:2012年全国统计年鉴从表 2.1 可以看出,云南省的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 15.3%,全国 31个省份第一产业比重按从高到底的排序中,排第4 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比较,就表现出了差距,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方面,相差了10%左右。因此可以看出云南省是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比较高的省份。云南省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9.4%,居全国首位。云南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是就业比重最低的上海15.23 倍。因此,第一产业是解决云南省就业最大的产业。云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4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8%。在全国31 个省份中排在第26 位,高于北京,上海,贵州,西藏,海南五个省份。由于北京,上海是后工业化的省份,而云南省的工业化并没有完成。因此从全国的范围来看,云南省属于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很低的省份。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云南省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为 13.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28.7%,在全国就业比重排序,居于第28 位,与第一位的浙江相差了34 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知云南省是工业化程度很低的省份。云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40.0%,全国平均是40.1%,二者相差不大。在全国31 个省市中排在第11 位,处于中间偏上的位置,但是云南省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以旅游业为主。云南省的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为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34.6%,在全国就业比重排序,居于第 29 位,与第一位的北京相差了47.1%。因此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解决能力也还有很大的不足。(二)、云南省产业结构纵向静态比较分析云南省经济经过 50 年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发展水平取得了重大成果。2009 年云南省的生产总值达到了6169.75 亿元。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如表2.2 所示,1952 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是“一、三、二”的形式,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 61.71%、15.45%、22.84%;到了 2000年产业结构转化为“二、三、一”的形式,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53.04个百分点变为7.67%,第二产业上升了39.39个百分点,变为了54.84%,第三产业上升了4.65个百分点,变为37.49%。云南省产业的产值的整体结构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产业的产值结构的变化, 云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52 年云南省的就业结构比为 93.17:3.35:3.48,到了 2009 年结构比变为62.3:12:25.7。由此可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在逐渐减少,第二,三产业的结业人数在逐渐增加。说明云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表2.2 云南省产业结构变动 单位:% 年份GDP结构 就业结构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261.71 15.45 22.84 93.17 3.35 3.48195752.57 26.80 20.63 90.89 4.35 4.7196250.84 31.77 17.39 90.51 4.61 4.88196546.06 38.27 15.66 88.68 5.45 5.87197042.51 41.47 16.02 87.33 7.69 4.97197540.12 43.14 16.74 86.49 7.57 5.94198030.64 50.42 18.95 85.03 8.07 6.90198527.37 47.95 24.67 79.48 10.29 10.23199022.24 48.81 28.95 79.98 9.61 10.41199514.59 53.40 32.01 77.06 10.08 12.86200011.79 52.62 32.59 73.88 9.17 16.9520059.62 51.43 38.95 69.44 9.96 20.6020097.67 51.84 37.49 62.30 12.00 25.70 资料来源: 历年云南省统计年鉴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年汇编1、云南省第一产业纵向静态比较分析通过表2.2 和图2.1 可知, 从1952 年至今云南省的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都出现了较大的下降。 截止2009年, 云南省的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为7.67%,就业比重降为 62.30%,与建国之初相比,产值比重下降了 53.04%,就业比重下降了 20.87%。产业的产值结构变化较平稳,但是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2 年到1980 年,产业就业比重只下降了8.14%,第二阶段 1980 年到 2009 年下降了 12.63%。基本上,云南省产业结构是朝着合理优化的方向发展的。 2、云南省第二产业纵向静态比较分析通过表2.1 和图2.2 可知, 云南省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在1980 年以前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到 1980 年时,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了 50.42%,与 1952 年相比上升34.97%,平均每年上升了1.25%。1980 年到1990 年,云南省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略微有所下降。相对于 1980 年以前的增长速度,第二产业的产值的比重有所趋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省经济结构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