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历史资料的整理,历史文档的借鉴,历史事件的搜集.doc

    • 资源ID:2507085       资源大小:52.0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资料的整理,历史文档的借鉴,历史事件的搜集.doc

    宿迁人文历史资料宿迁市是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以及市经济开发区与湖滨新城开发区,共有10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526万,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和面积分别列江苏省第7位和第4位。宿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5万年前便有先人在这里逐水而居,其原生息地被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周初,徐夷建立徐国,鼎盛时期徐偃王曾是淮河流域诸侯国的盟主。公元前113年,古泗水王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秦代设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为避唐代宗李豫讳,改称宿迁至今。宿迁是革命老区,新四军在此创建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当时全国19大根据地之一。宿迁大地哺育过无数英雄豪杰,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抗金名将刘世勋、晚清抗日殉国的民族英雄杨泗洪、新中国炮兵创始人朱瑞等都诞生在这方热土。刘少奇、陈毅、邓子恢、张爱萍、张震、李一氓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浴血奋战;彭雪枫、吴苓生、江上青等上万名革命先烈长眠于宿迁大地,为世人所敬仰。宿迁南傍中国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北依马陵山和中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骆马湖,京杭大运河和古黄河穿境而过,淮河、沂河、沭河、古汴河等纵横交错,自古是江苏、安徽、山东三省之通衢。宿迁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其中花卉、酒业和林业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华东酒都、中国意杨之乡,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宿迁重要的历史人文古迹有:乾隆行宫、项王故里、极乐律院、真如禅寺等。一、乾隆行宫:龙王庙乾隆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座落于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2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各代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周围红墙,三院九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宫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帑金修缮,故又俗称为"乾隆行宫"。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行宫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整体呈长方形,双重围墙。中轴线上建筑物主次清晰,错落有致。自南向北,整个建筑群分为六大部分。最南端为古戏楼,额枋上悬挂 "奏平成"鎏金匾一块,上下门悬有"阳春"、"白雪"金匾各一块。该戏楼主要用于一年一度的初九庙会及清帝驾临时看戏之用。两边有相对应的"河清""海晏"牌楼,清代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都是从"河清""海晏"牌楼门进出的。禅殿大门的两旁,置放两尊清中前期的皇家石狮,整个石狮的造型生动,用料考究,省内独一无二,国内屈指可数。山门正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七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禅门的两旁有相对的两明两暗的"脚门",是皇帝和文武官员进出行宫的通道。过禅门进入第一道院落,中心位置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平面呈六角形,面积53平方米,十二根朱红抱柱擎托着六角重檐攒尖顶的伞状黄色琉璃瓦屋面。因其为皇家"敕"建,黄色瓦饰,形状如伞,人们又称之为"皇伞"。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5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建的经过。碑身的背面刻有乾隆22年第二次下江南时,第一次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皇考勤民瘼,龙祠建皂河,层甍临耸坝,峻宇镇回涡,毖祀精诚达,安澜永佑歌,彭城将往阅,宿顿此经过,捍御方多事,平成竟若何,所希神贶显,沙刷辑洪波。"碑身、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27年、30年、45年、49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碑座的赑屃兽,卷缩蹲卧,坚实有力。碑帽上缘和碑身四周精雕细刻着生动传神的五爪巨龙,流云袅袅,瑞气千祥,造型精致。整块御碑刻满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和诗文,飘逸洒脱,端正秀气,国内极为罕见,文物价值甚高。尤其是御碑亭的设计,造型大方,凝重端庄,内外施柱,黄瓦红饰,充分显示了皇家建筑的特点、风格以及独有的高贵气质。在御碑亭的两旁,建有钟、鼓二楼。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建筑的形制、布局、尺度相同,每座建筑面积103平方米,重檐歇山卷棚顶,屋面苫盖筒瓦。钟楼内悬挂着嘉庆18年马士魁敬铸的八角铁钟一口,钟重2000多斤。铁钟每只角上铸有八卦图文,钟体上缘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个大字,字迹端庄,苍劲有力。鼓楼内,摆放着1.4米直径的大鼓一面,龙铃虎环,鼓声浑厚。乾隆皇帝下榻此庙时,撞钟击鼓,两厢奏乐,以最高礼仪恭迎皇帝的驾临。平日里各殿宇檐角垂挂的风铃,在微风的吹动下发出悦耳的响声,衬托着庙内的晨钟暮鼓,罄声鸟鸣,回荡于殿堂之间,传布于云霄之外,使敕建安澜龙王庙更加威严、雄壮、肃穆和神圣。御碑亭的北面是怡殿。位于中轴第一道院和第二道院的相交处,面阔四间,进深三间,怡殿正门悬挂"法雨慈云"大匾一块,殿内供奉杨、柳、杜、孟四大金刚坐像,分别持宝剑、雨伞、琵琶、蟒蛇,象征"风调雨顺",佛像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威武刚烈。第二进院落是整体建筑中心院落。御道上的主体建筑是"龙王殿",又称"绿瓦殿"。龙王殿两侧对应的是东、西配殿。东殿供奉"五湖神",西殿供奉"四海-井神"。十尊神像皆手捧笏板,列次伺拜龙王。龙王殿是该庙最具特色的主要建筑之一,殿宇重檐歇山,清式龙吻。黄、绿、蓝为主的六色琉璃瓦覆面,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435平方米。殿前白石月台,玉石栏杆。大殿额枋高悬"福佑荣河"镏金匾一块,月台左右各有一座宝藏库,昔日用来焚烧字纸。月台当中为祭龙台,台中有吨余重的大铁鼎一尊。整个龙王殿,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结构严谨,装饰华丽,金碧辉煌,气韵无穷。大殿正中供奉东海龙王,为贴金坐像,神态端庄威严,令人肃然起敬。左右分列八大水神(俗称八大战将)。龙王象背后,绘有彩色壁画,画中有一大象,象身立一童子,手持一盆万年青,其意象征"万象长青"。这一院落中的所有建筑是该庙僧人日常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也是在这里朝政议事,敬神祭祖的。第三进院落,是龙王庙行宫的最后一进院落,也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二、三院落的相交处横向轴线上建筑分别是灵宫殿和东西庑殿。庑殿是庙内的僧侣们用来读书赋诗和研究佛学的场所,也是皇帝驾临时,文武官员用来处理政务和娱乐休息的地方。中轴线北端是禹王殿,也叫观音殿。禹王殿属于宫式大作,重檐硬山,屋面饰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大殿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坐落在青石板筑成的1米高的须弥台上,殿高20多米,是"龙王庙行宫"内最高的殿宇。底楼额枋上悬挂"功崇利薄"镏金大字的朱红匾额一块。大殿的明间南海观音趺坐在莲花座之上。二楼的楼板是由304块纵横组合的绘有龙风呈样彩色画面的木板吊制而成,对对龙风翩翩起舞,多姿多态,各不相同。东西两头暗间,分属方丈室和藏经室,由暗间扶梯登楼即可进入顶层。大禹王像就置于顶层的中央。乾隆六下江南,五次临幸于此都是夜宿于这殿宇楼上,人们称为"正宫"。与正宫相呼应的是位于正宫两侧的东宫和西宫,这是随同南下的皇妃们居宿的地方。院落内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市同春""百世怀杨",象征大清江山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兴旺不衰。二、项王故里: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为"梧桐巷"。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它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自幼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成人。他少年时就志向远大,身材伟岸,膂力过人,相传双手能举起千斤大鼎。24岁时起兵反秦,是农民起义军中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人物。当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他力举义旗,大破秦兵,率诸侯入关,杀秦王子婴,焚咸阳,自称西楚霸王,威风不可一世。但在与刘邦楚汉相互争战中失败,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羞渡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项羽死后,刘邦筑墓地把他安葬在河南河阳县谷城西面。在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项王自刎地方),建有项王庙。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梧桐巷立碑、建坊。项王故里原来有坊,有庙,有僧人照管。历史悠悠,历经沧桑,至清初坊毁庙圮,僧人他去,仅剩庭院中斜立着大槐树一棵和因它而得名"梧桐巷"的古桐树数株。古槐树相传为项王幼年所植。据说原来的树干已死,这是从根部重发的,现在重发的树干已很庞大,须三、四个人方可合抱。古槐西北角有一石碑,高6尺,宽2尺,上面镌刻"项王故里"四个大字,此碑为康熙四十年(1763年)知县胡三俊所立。1931年,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藉以维护古迹。1935年,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邀请乡绅商董举办菊花会,以馈菊赏金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集史册中项羽传记、前人诗文、时贤题咏、陈列悬挂,供人观赏。庭院四周,植垂柳、松、竹、桂、菊各种花卉。项王故里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前为高大的汉式石阙,象征项羽故居为帝王规格。中院以英风阁为主体,阁内为项羽高大塑像。四面墙上嵌着反映项羽生平十二幅浮雕,如项羽举鼎、吴中起兵、破釜沉舟、巨鹿救赵、鸿门设宴、垓下突围等等。英风阁前面有霸王鼎,鼎高2.6米,直径1.9米。重8吨,鼎上铸铭文,记叙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古朴壮观,气势雄伟。英风阁东西建有碑廊,东廊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巨幅石刻,为著名书法家戚庆隆所书。西廊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历史名人歌颂项羽的诗作。第三进院为花园式庭院,正面为故居纪念室,室内有虞姬像,室外有系马亭,亭内有石雕乌骓马;亭外有拴马槽。该槽相传为项羽饲养乌骓马所用,保存至今,可渭一绝。院内广植松柏、梧桐,以及四时花卉。那株相传为项羽当年手植古槐,虽经历二千多年风风雨雨,树貌奇古,枝干苍老,但仍枝繁叶茂,蓬勃挺秀,令人发思古之幽情。难怪美国一位植物学家把它喻为"天下第一槐"。项王故里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旅游局定为江苏省主要景点。三、极乐律院:极乐律院原名马神庙,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因当家和尚以"极乐世界"为佛教显词,故将马神庙改为极乐庵。继又因法名"占一"的主持僧人宗承佛教"律"派,又将极乐庵改为极乐律院。光绪年间,该院获得皇帝加封,赐藏经一部,并赐封号为"敕赐极乐律院"。极乐律院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大规模增建。其房屋建筑形制,初起沿中国传统的"三院九进"制,后不断增置殿宇,逐渐打破这一形制。历经嘉、道,至清末,发展到鼎盛时期为五进院落,占地数十亩,房屋近千间,常住僧众六七百人,城外拥有耕地十万亩。庙内院落,每进除主殿楼外,左右各有配殿楼,其高低宽长与正殿相适应,建筑宏伟,殿宇楼台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偏院及路南建有库房、香橱、僧塔院、园林、茶园以及草园、马厩,布局合理、结构优美。时为苏北最大的佛教律院,同时领南京古林寺寺序,称古林寺为上院,开办十方常住。宿北的五华顶,徐州的云龙山,清江的普应寺,均为极乐律院的下院。清末江浙一带流行"上有五台山,下有极乐庵"之语,其"极乐庵"就是指宿迁的极乐律院。极乐律院的建筑形制为典型的北方民间庙堂建筑与宫式建筑相结合。大门为五间南向,上悬"敕赐极乐律院"大匾,第一进院落,有关帝殿三间,内供关帝像。第二进院前连罗汉殿,后接钟板堂,罗汉殿内有众多罗汉塑像,金碧辉煌,神态各异;钟板堂为来往客僧休息人住的场所。第三进院的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单檐歇山宝顶,大殿前有走廊、月台、石阶七级。大雄宝殿之后,院内有藏经楼,楼下为"祖堂",悬挂历代主持方丈的画像。藏经楼之后为第五进院,也是最后一进院落,称作后花园。东部有一小池,名为阿耨池。中轴线主体建筑两侧,各有配殿,其东侧,藏经楼、大雄宝殿旁分列有玉佛楼、万佛殿。玉佛楼为二层小楼,内供玉石佛像,两侧配以十八尊罗汉像,均用檀香木雕刻而成,表面鎏金,辉煌夺目;万佛殿为僧众求戒、受戒的场所。民国十八年(1929年),极乐律院因涉及宿迁刀会暴动,庙产被查抄,从此渐趋衰败,此后又历经战乱、兵燹,建筑被破坏大半。现存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玉佛楼、僧舍等五处建筑,占地2000余平方米。其中大雄宝殿、藏经楼为极乐律院建筑之精华,其规模和完整程度在苏北地区极为罕见,尤其是"人字梁"建筑结构(长柱上用人字钵梁、檩条放在钵梁上的木结构形制),为极乐律院木构作的典型特征,专家们认为其原汁原味的木结构特征"人字梁"在全国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偶有发现,汉民族地区同时代建筑至今尚未发现,它对于研究古建筑构作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实物参考价值。四、真如禅寺:真如禅寺古称寿圣禅寺,俗称南大寺,位于宿迁城南,与西楚霸王项羽故居毗邻。该寺始建于元大德年(公元1300年),由僧人绍清创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僧人善祥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僧人智兆进行了又一次重修,使寺庙渐成规模。寿圣禅寺山门宽敞,二进院为罗汉殿,四周飞檐翼蔽,壁间嵌有元、明碑刻,殿内佛像栩栩如生;三进院为大雄宝殿,画栋雕梁,后进院为藏经楼,上覆琉璃瓦。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后因战火连年,灾荒不断,香火日衰。解放后仅剩25间庙舍,寺中僧人也渐流落他方。残存的庙舍终因年久失修而于1976年被全部拆除,唯余银杏古树一株作为"古树名木"而保留下来,此树高16.2米,直径75厘米,古朴肃穆,已经历600余年。2000年12月6日,市委、市政府领导专程前往陕西法门寺,拜会了原寿圣禅寺僧人、寿圣禅寺恢复重建主要发起人之一法门寺方丈释净一法师,专程会商了恢复寿圣禅寺重建的相关事宜。释净一生于1922年农历9月9日,俗名张家训,宿迁矿山人,生前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佛教协会会长、陕西法门寺方丈。寿圣禅寺重建工程于2001年6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立项,并根据净一法师提议,将寿圣禅寺更名为真如禅寺,并于2001年9月25日举行奠基。该寺总占地78.6亩,其中建设用地45亩。寺院依照寿圣禅寺原建设格局,吸收部分全国著名寺庙建设成果,总体规划为4座,一进玉佛殿,二进大雄宝殿,三进藏经楼,四进为宝塔及寺院配套用房;另外还有水上建筑部分,包括亭台楼阁、曲桥假山、水上观音等。其中一期工程玉佛殿率先建成,并于公元2002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十五日)举行开光及净一法师灵骨塔奠基仪式。整体建设工程2004年底全面竣工,成为江苏省重点寺庙。宿迁是一座湖滨特色生态城市,被誉为“两河两湖水乡”。“两河”就是京杭大运河和古黄河;“两湖”中的一湖是洪泽湖,另一湖是骆马湖。一个地级市拥有两大淡水湖,这在全国也属罕见。骆马湖和洪泽湖一起,被誉为江苏的“两盆清水”。一、洪泽湖洪泽湖总水面310万亩,属于宿迁的湖区水面156万亩。洪泽湖不仅在淮河流域水利调节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个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水产资源丰富的"宝湖",素有"日出斗金"、"水上花园"之称。这里,不但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叙说不尽的人文景观。位于湖滨半城镇的雪枫烈士陵园,是彭雪枫烈士的长眠地,老一辈革命家李一氓为雪枫陵园题写的"半壁江山留战绩,两淮风雨慰忠魂"的楹联。洪泽湖发展旅游度假业,可谓项目无穷、前途无限。仅以生态角度而言,从岛屿到湿地、从苇荡到林木,鸟、兽、虫、鱼,无不可以创造和培育意趣无穷的景观。其中以泗洪的半城、龙集穆墩岛为中心的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该地核心面积有5万亩,栖息着各种鸟类143种,总数达10万多只,其中有白天鹅、灰鹤、凤头百灵、大鸨、牛背鹭等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特别是穆墩岛,四周环水,岛上绿地面积近两平方公里,该岛的地理环境十分优美,真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对开发水产事业,保护珍禽鸟类极为有利,也是发展旅游观光难得的好地方。洪泽湖湿地保护区,位于洪泽湖西畔,泗洪县境南部,保护区总面积为234532公顷,是洪泽湖区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这个保护区由杨毛嘴湿地为中心的天然湿地保护区生态系统及湖滨鸟类栖息地组合而成,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是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中心,也是洪泽湖唯一的一片天然湿地分布区,占地12万亩。保护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水深07一15米,水体清澈透明、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空气清新无污染,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科学家考察,杨毛嘴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内水生动植物有210多种,其中生长的羊肚菌药草在全省还是首次发现。杨毛嘴湿地保护区内,生长着2万多亩芦苇,数千亩野生荷花、芡实和菱角,同时还有人工栽种的千亩荷花池。一到夏季,这里就成了花的世界,绿的海洋。芦苇随风摆动,犹如大海中的碧波荡漾,荷花、芡实花、菱角花争相斗妍,组成了一幅红、白、紫、绿相间的水上花园。在保护区的东大堤景区,树木成林,灌木丛生,幽静的环境及四周大面积的湿地、农田,为鸟类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每年5-8月,大量的白鹭飞来栖息、繁衍,目前数量已达30万只,种类除白鹭外,还有苍鹭、灰鹭、夜鹭及其它多种珍贵鸟类。在保护区西北的万亩森林中,还建有18米高的观鸟台,作为观鸟和科考之用。来到杨毛嘴湿地保护区,犹如回归大自然,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污染,有的只是清水绿波、游鱼戏逐、荷苇相伴、鸟语花香,早随鸟鸣起,夜枕蛙声眠,真可谓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人间仙境"。在洪泽湖腹心略偏西的地方有一座小岛,名曰"穆墩岛",这是洪泽湖上唯一的岛屿,她以传奇的人文景观,美丽的民间传说,丰富的水产资源,旖旎的洪泽湖风光,被人们称之为"湖上明珠"、洪泽湖"宝岛"。穆墩岛面积仅1.72平方公里,但她却像一颗翡翠镶嵌在白玉盘中,像一只水鸟安卧在碧波之间。登岛四眺,你可以真正领略列洪泽湖的浩瀚、粗犷和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观。远处白帆点点,随着风势在碧波中荡漾;近处渔歌声声,伴随着哗哗波声,此起彼落;岛上绿柳丝丝,岛边荷香阵阵,林内百鸟争鸣。笔直的田字路,将穆墩岛变成了绿为线、水为镜、绿白相问的美丽图画。二、骆马湖骆马湖是江苏省第四大湖,是华东地区唯一沟通黄河、淮河两大水系的湖泊。从地跨新沂、宿迁两市接壤的马陵山上俯视骆马湖,形状象一匹骏马的脊背,它的尾巴扫着大运河。骆马湖形成的原因是缘于“洼地效应”,即由沂水、沭水、泗水流经马陵山西麓汇集在洼地而形成。原湖为大江湖、隔头湖、埝头湖和骆马湖等4个小湖分散群居,到明代才连成一体。共和国成立后,导沂工程为解决沂沭泗流域的洪水出路,将骆马湖建成临时水库,汛期盛水,汛后种麦。1950年后,因大修淮河水利,建起大批闸坝与排洪设施,骆马湖面积不断扩大。1958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经国家水利部批准,将骆马湖改为常年蓄水库。目前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湖区水面375平方公里。骆马湖水多来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沿湖又无工业污染,常年水体清澈透明,湖水可以直接饮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泊,湖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骆马湖水天相连,风光秀丽,令人心驰神往。特别是晴空万里时,渔舟出没在烟波中,迎棹破浪,鹭翔鸥飞,风光迷人。骆马湖栖生物非常丰富,鱼类以鲤科为主要种群,虾类以青虾、螯虾、白虾为主。湖中鱼类品种繁多,达70余种,尤以银鱼、青虾、螃蟹、龙虾为佳。骆马湖银鱼,通体洁白剔透如美玉,状若银条,肉质鲜美,有“水中白银”的美誉。骆马湖青虾,色青、个大、皮薄、肉饱,远近闻名。骆马湖螃蟹,个体硕大,脂肥肉嫩,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黄似金,是难得的风味佳肴。骆马湖畔矿藏资源丰富,黄沙、石英砂、陶瓷土为主要优质矿藏,湖东白马涧优质石英砂总储量在5亿吨,是玻璃生产的重要原料;沿湖蕴藏着的质优量丰的陶瓷土,总储量20亿吨,是生产高品位陶瓷墙地板砖、硫璃瓦、陶瓷器具、陶瓷工艺品的理想原料。湖滨浴场是骆马湖畔一个天然浴场,人称宿迁的北戴河。天然浴场,沿湖形成,约数华里,它具有全国罕见的特色:水面碧清透底,水下遍铺白沙,当地人称这种胜景为"银盘玉波"。考查它形成的原因是:这一带的马陵山石为石英质岩石,山上的石英砂,长年累月经雨水冲刷,流入湖中,形成了宽阔平坦的近水浅滩。水域辽阔,风平浪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加之湖水水质清澈洁净,因之成了理想的天然浴场。特别是夏季,湖滨浴场成为"天赐惬意"的风光带。沙滩上,色彩斑烂的帐篷和蘑菇伞,似一朵朵艳丽的花朵在阳光下盛开。刚刚拥抱过大湖而徜徉在沙滩上的男女老少,尽情地享受着和煦阳光和轻柔湖风的抚摩。那勃发喧闹的热潮,充分显示现代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登上马陵山眺望,更是风光旖旎,景色迷人。骆马湖万顷碧波,浩淼烟涛,尽收眼底。远眺湖边浴场,仿如"水晶盘中撒彩珠"。放目苍茫湖面,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感。观远处,烟波迷蒙,看近处,银浪翻腾,使游人不禁产生陶醉忘归的愉悦情怀。宿迁的特色在水、在河、在湖、在树、在生态。古运河风光带、古黄河风光带和嶂山森林公园也是重要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一、古运河风光带和万里长城齐名于世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穿过徐州市,从北向南进入宿迁市,经过宿迁市城区,由西北转向东南,状若弯弓,蜿蜒而过。在"弓"背上,有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古运河宿迁城区风光带。古运河城区风光带,位于宿迁市区中心偏东,呈倒 "L"形环抱闹市区。北自三闸公园,南至运河三号桥,总长度约8公里。风光带段东西河距离宽200-300米(局部地段为30米),总面积25214公顷。它是宿迁市旅游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北面与骆马湖旅游度假区及六塘河生态保护区通过水系相连;中部有商业服务轴及马陵夜市、马陵河小区、马陵公园、宿北大战纪念塔、极乐律院、古黄河风光带联系;南部则与杨泗洪墓、真如禅寺、项王故里公园等名胜景点毗邻。优越的区位与环境使风光带成为大运河全线少有的优美河滨城市景观。通过景观点和标志点的转换,构筑风光带的整体景观,形成步移景异、流动感极强的滨河景观带。风光带分为四个功能点区,即田园城市风光区、人文景观交融区、再生工业景观区和生态保护景观区。三闸公园和植物园是风光带最北面的生态保护景观景片区。园内有生态广场,生态种植林,喷泉、草坪、凉亭,休憩广场、林荫道、亲水休闲步道等,植被繁茂,空气清新,林荫小径蜿蜒曲折,具有原始自然的气息,突出了生态环境概念,给游人提供了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场所。整个风光带展示了宿迁市从农耕到工业化再到生态化的城市发展历程,首尾的田园城市风光区与生态保护景观区相互呼应,最后点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二、古黄河风光带古黄河穿城而过,风景天成,是宿迁市区一道炫丽的自然景观带。古黄河风光带即沿古黄河(城区段)两岸建设的滨河绿地,位于宿迁市新老城区交汇处,全长5.3公里,面积362.89公顷,其中水面84.15公顷,有中心城市"绿肺"之称。古黄河风光带原为黄河故道荒地、河滩,两岸原来植被稀疏。2000年初,宿迁市委托东南大学对古黄河风光带进行了规划。该规划围绕"园林化、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着力突出了景观效果的合理性和观赏性。为了把古黄河风光带建设成为高品位、开放型,融自然风光、现代气息、地方特色及文化氛围于一体的园林景观,在绿化种植工作基本完成后,又组织进行了风光带内部园路、小品的建设,修建了观景点、钓鱼台、竹亭等景点,重点建设黄河公园和水景园。黄河公园是古黄河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市区黄河二号桥北首,占地面积约3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200亩。先后建成了子母岛、曲桥、双亭、竹桥、壁泉、船坞、园路及公园广场等景点。子母岛占地近20亩,两岛之间以竹桥相连,岛上"仙鹤"昂立,"麋鹿"成群,绿地如茵,为公园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点。曲桥、双亭为公园内主要人文景观,曲桥上雕刻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神态名异,栩栩如生;双亭为仿汉建筑,精雕细琢,古朴典雅。在古黄河风光带西段有一片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水清河秀的地方水景园。水景园是古黄河风光带绿化工程的重点所在。根据水景园天然形成的山丘、缓坡和一衣带水、池塘相连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设计了富有层次感的园林绿化,栽植各类苗木50余种,其中乔木7200株,花灌木13000株,竹子5300塘,草坪70000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古黄河风光带的南段黄河l-2号桥东侧,建有河滨公园、文化广场。河滨公园面积近50亩,绿化覆盖率达80%,最南端为正门,东侧沿线有三个出口,为开放型公园。现在,古黄河风光带已作为城区最大的绿色景观。步入古黄河风光带,仿佛进入了绿色仙境,空气芳馨,鸟语花香,绿树叠障,野鸡、野兔等各种小动物安居其间,一派盎然生机。古黄河风光带已成为宿迁市区最具特色的一个景区。三、嶂山森林公园嶂山森林公园,位于宿迁市北郊。1997年5月由江苏省农林厅命名成立。同年6月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为公园题写园名。该公园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大型景区,距市中心7公里,总面积10450亩,宿(迁)新(沂)公路穿越境内。此处属层峦翠迭的丘陵岗地,最高处,海拔73.4米(为市区之最)。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碧水小湖,森林幽古,形成特异的风光带,被称为"江苏的西双版纳"。向西4公里即是烟波浩渺的骆马湖,山水相映,分外妖娆。园区有森林6000亩,树木70余种,天然草坪遍布山问,野生动物100多种。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城市新貌、田原风光尽收眼底。园内人文景观繁多,有新石器时期和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有唐、宋古战场和近代"宿北战役"的遗址;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与往事传说,使整个风景区更赋灵感。嶂山森林公园的南部为草坡地,平缓开阔,芳草如茵,整个山坡象一片碧绿的大海,草地里点缀着万紫千红的野花,犹如塞北草原。中部有三个高高的山丘,地形高低起伏,丘间有小溪流水般相互连接的三个小湖,湖光山色,酷似江南景色。连绵起伏的山丘上,自然生长的丛林,夹杂在嶙峋离奇的山涧峭壁之间,使人产生面对泰山、黄山美景之感。嶂山森林公园的树木古朴葱茏,与特异的山、水、沟、壑的地貌相结合,透出一派原始莽苍的气氛。有的地方,树木苍翠、密密层层;有的地方林木耸拔,蓬勃参天,宛如绿海上掀起巨浪。在一道道山梁和山坡上,长满了苍松翠柏,这些松柏有多少年,谁也不知道。由于年代悠久,树体遒劲怪异,宛如一条条虬龙盘绕林间,令人叹为观止。在6000亩辽阔的森林中,另有一片片桑、杨、榆、柳、水杉、毛竹、梨、苹果、山楂、桃树、葡萄等材木和果树。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华秋实,满园飘香。在园区的新水库南,三台山北侧,有宋营遗址。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韩世忠率军与金徐宿邳军马都统王伯龙战于邳宿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韩世忠与金兵元帅宗翰交战,韩军退至宿迁,金人踵其后。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韩世忠攻宿迁,都统制呼延通大败金兵,擒其将孛堇牙合。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统领刘文谦率兵攻打据守宿迁的金兵,不利而还。老营因山为垒,周围5里,四面壁立,有三峰高耸,远望如连珠。在以上战役中,常为宋兵据守,故名宋营,后又渐渐改为老营。老营以西不远处有一故垒,相传为宋军屯粮晒米处,故称晒米城。老营中间有南北大道,称老营口。在灵赭山南麓有藏军洞。相传唐时高丽酋长盖苏文率兵入侵,唐将屡战屡败,匪寇遂深入腹地。唐将薛仁贵领兵藏于洞中伺之。寇至,仁贵突然出击,将敌人兵马斩获殆尽。此处附近尚有点将台、冷饭台。传说点将台是薛仁贵出兵打仗前点将的高台;锅框山是唐军埋锅煮饭的遗址;鏊子山是当地百姓给唐军摊煎饼的地方;冷饭台是唐军吃饭的地方。当时供唐军生活用水的水井有72口(现已发现6口,其中1口较完整)。公园景区内,尚有许多神话传说,如八仙洞、张果老追驴遗迹、关公与三台山、白马涧现宝沙等等。景区北部最著名的景点是宿北大战三台山阻击战遗址。1946年12月,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发起宿北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六十九师三个半旅和第一师一部,计21000余人,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全歼国民党正规军整编帅的先例。而发生在三台山的阻击战则是宿北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个连的兵力,凭借三台山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一个整编师的5次疯狂进攻,保证宿北战役顺利进行。在阻击中歼敌近千人,成为我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而三台山阻击战遗址亦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供人游览的著名纪念地。12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资料的整理,历史文档的借鉴,历史事件的搜集.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