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救灾物资仓库评审版.doc

    • 资源ID:2517807       资源大小:541.52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救灾物资仓库评审版.doc

    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含达县分库)建 设 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达州市工程咨询中心(公司)二OO九年八月项目名称: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含达县分库)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编制单位:达州市工程咨询中心(公司)编 审:邓宗智 审 定:陈 华校 核:邓宗智 编 制:熊小娅 高级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严 萍 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邓宗智 工程师陈 华 会计师张 良 工程师唐光亮 助理工程师目 录摘 要1第一章 总 论21.1项目概要21.2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41.3项目现有工作基础51.4编制依据及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51.5结论与建议6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72.1项目建设的背景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1第三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133.1建设地点133.2自然条件143.3市政配套条件16第四章 应急救助需求量预测和救灾能力分析184.1灾情情况184.2达州市地理位置284.3救助时的应急通达能力30第五章 救灾物资储备库类型及规模的论证315.1四川省主要自然灾害315.2救灾物资储备库种类分析325.3救灾物资储备库规模论证33第六章 救灾物资储备库库容规模测算35第七章 项目设计方案377.1中心主库设计概况377.2总平面布置与运输397.3储运方案407.4建筑设计427.5结构设计437.6给水排水设计447.7电气设计467.8通风设计487.9消防设计497.10防雷措施517.11安保系统517.12防洪、排洪517.13绿化与景观52第八章 环境保护528.1环境现状528.2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528.3环保措施53第九章 节能设计539.1执行标准和依据539.2 能源状况分析549.3节能设计54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5510.1项目建设管理5510.2人员编制5710.3项目招投标57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811.1 编制原则5811.2 实施条件5811.3 项目进度58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012.1 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6012.2 项目总投资6112.3 资金筹措61第十三章 经济社会评价6613.1 经济分析6613.2 社会效益分析67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68附件:1、总平面布置图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建设用地批准书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面对严峻的灾害风险,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和利用国家物资储备库等方式,基本形成中央级、市级、地方级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为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民政部于2008年5月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根据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解决救灾物资存储场所。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大伤亡及经济损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建设,长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灾害应对能力。由于达州市、达县均在一个城市,把达州市和达县救灾物资仓库建在一起,一是对资源的最大整合,同时也是对资源的节约;二是便于统一协调、统一指挥,最大限度发挥应急救援的作用。报告主要对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达县分库合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内容包括新增用地及其周边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新建库房规模、使用功能、设备配套、环境工程、水、电、气、消防等配套工程是否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设项目投资是否合理等。该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达县分库。经测算,总征地面积16500(24.75亩),建设用地面积9200,总建筑面积:4900(其中: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4100m2,达县分库800m2),储备库房3000(包括达县库房600m2在内);业务综合用房(包括达县综合用房200m2在内)1445m2,车库、配电室、厨房、食堂125;加工房、消毒室300,门卫值班室30m2。配套建设晾晒、停车、停机场7300,消防水池650m3。建筑密度24.50%,容积率0.26,绿地率22%。本项目总投资约1872万元,包括土建投资1297万元,设备购置费(含储物集装架、传送带、航吊架、装卸叉车等)165万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4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91万元,基本预备费72万元。 资金来源为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085.76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786.24万元。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达州市救灾物资仓储和紧急调运的中心。在突发灾难和事故时,及时将救灾物资快速、准确地运达灾情发生地,使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和服务。有利于提高达州市及川东地区抵御各类重大灾害的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含达县分库)建设项目。1.1.2实施地点在达州市达县七里沟环城路旁B03-2地块。1.1.3建设内容及规模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含达县分库)建设达州市主要服务于本市行政区域,重大灾情兼顾周边省、市、县。一、市级主库和达县分库合建征地面积:16500(24.75亩)建设用地面积:9200总建筑面积:4900(达州市4100m2,达县800m2)其中:储备库房:3000(含达县库房600m2)业务综合用房:1445(含达县综合用房200m2)车库、配电室、厨房、食堂:125加工房、消毒室:300门卫值班室:30晾晒、停车、停机场:7300消防水池:150m3建筑密度:24.5%容 积 率:0.26绿 地 率:22%1.1.4投资估算经测算:本项目总投资约1872万元,包括土建投资1297万元,设备购置费(含储物集装架、传送带、航吊架、装卸叉车等)165万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4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91万元,基本预备费72万元。 资金来源为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085.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地方政府配套资金786.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2。1.1.5效益分析达州及周边是全省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除台风等沿海灾种外,地震、洪涝、干旱、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导致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继续形成滞后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更为甚的是达州是中国西部能源化工基地,天然气泄漏、井喷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为了做好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减轻灾害损失,加快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十分重要和紧迫。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成,将成为四川省川东北地区救灾物资仓储和紧急调运的枢纽和中心。主要服务于本市行政区域,在重大灾害紧急情况下,兼顾周边省市县救灾应急需要。当突发灾难和事故时,能使救灾物资及时、准确地运达灾情发生地,使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和服务,而且可迅速向邻省陕西、湖北、重庆和周边广安、南充、巴中等受灾地区提供救灾物资的紧急支援。这对于达州市及川东北地区提高抵御各类重大灾害的能力,保障受灾地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1.2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主办单位:达州市民政局法定地址:达州市西外新区市政中心大楼法定代表人:张洪波业主单位简介:达州市民政局是达州市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管理、双拥优抚安置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6大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机关工作人员38名,局领导6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机关党委书记1名,纪检组长1名,设有12个科室。达县民政局现有职工18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机关党委书记名,纪检组长1名,设有6个业务科室。近年来,达州市民政局和达县民政局不断树立现代民政意识,创新民政工作机制,保障民政对象合法权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市民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民政基础设施发生巨大变化,社区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各项民政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自身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达州市和达县民政事业发展很快。1.3项目现有工作基础一、汶川大地震后,国家迅速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列、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等文件。二、针对达州也处于丘陵地带和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状况,根据国务院的上述政策文件通知,达州市民政局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灾后重建调查以及灾后救济的一系列规划工作。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规划的通知,达州市民政局迅速向市政府上报关于救灾储备库项目建设的立项报告,市政府迅速作出了批复,达州市民政局、达县民政局在市国土资源局、达县国土资源局和市规划和建设局、达县规划和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确定了项目的建设地址、用地规模,并展开了建设的前期工作。三、达县规建局和达县国土资源局已在达州市达县南外七里沟环城路旁BO3-2地块划定了中心主库的建设用地,并给出了修建条件,规划方案正在进行中。四、领导非常重视。为按时完成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建设任务,确保各项建设标准的实现,市、县民政局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积极向市、县领导汇报,争取市县两级的最大支持,主动向职能部门联系,多次实地考查,寻求最佳建库场地。五、为了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提高达州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为达州市救灾工作做好服务。经达州市民政局、大县民政局共同研究,决定将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达县救灾物资分库合并修建。1.4编制依据及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1、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达州市南外七里沟控制性详细规划;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4、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5、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952号);6、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7、四川省发改委关于下达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8936号);8、达州市规建局下达的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9、达州市民政局关于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的立项报告;10、现行国家及地方设计标准、规范及规程;11、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报批稿);12、物资仓库设计规范(SBJ09-95);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5结论与建议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是达州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将建设一个与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主要服务于达州区域重大灾情,面向川东北、辐射邻省的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储备专门用于紧急抢险、转移安置灾民和安排灾民生活的各种救助物资。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主要承担紧急救援川东北地区及邻省市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救灾物资储备调运任务,在突发灾难和事故时,将救灾物资及时、准确地运达灾情发生地,使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和服务。项目的建设标志着达州市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强化抗灾救灾载体支撑、健全救灾物资保障长效机制、有效应对重大灾情和公共突发事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非常必要。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达县分库选址在达州市达县南外七里沟环城路项目B03-2地块。建设的供电、供水、通信、交通等配套条件良好,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项目建设可行。鉴于项目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项目特殊的政治意义,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尽快予以立项,以便能尽快启动该项目的建设工作,使之能在2009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2010年5月底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2.1.1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制定,要求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震、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风险加剧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灾害风险分布和发生规律的影响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台风将更加活跃,暴雨洪涝灾害增多,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增多;北方地区出现极端低温、特大雪灾的可能性加大;降雨季节性分配将更不均衡,北方持续性干旱程度加重、南方出现高温热浪和重大旱灾的可能性加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几率增加;北方地区沙漠化趋势可能加剧;农林病虫害危害范围可能扩大;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发生可能性加大。面对严峻的灾害风险,为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的战略目标,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要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减灾工作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减灾资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减灾工作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统筹规划、节约投资和资源整合为原则,通过新建、改扩建和利用国家物资储备库等方式,基本形成中央级、市级、地方级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2.1.2民政部要求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为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民政部于2008年5月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通知指出,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要从提高减灾救灾能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好。 通知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要按照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各级救灾预案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内容,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在救灾应急储备物资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采购;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救灾应急物资的入库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物资流入储备环节。 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24小时救灾物资到位的目标,特别要充分考虑应对大灾的需要,在现有储备的基础上,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多灾易灾地区每年都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衣、棉被、食品、饮水、照明和取暖设备等救灾应急物资,并建立物资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和核销制度;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救灾应急物资生产厂商信息,对食品、饮用水等不宜长期保存的物资,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严禁将过期食品用于救助。 通知强调,各地要积极推进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要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地方减灾规划要求,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要根据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可以采取新建、共用或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库房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 2.1.3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应急工作思考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百年不遇的8级特大地震,共造成4000多万人受灾, 1500多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9000多人死亡、17000多人失踪,37万人受伤,790多万间房屋倒塌、2400多万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8500多亿元。 在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民政部门、武警官兵采取了积极地救援措施营救受灾群众,民政部门的主要工作包括提供标准帐篷、篷布、彩条布解决转移群众的住所;解决通过军队调运、民政系统筹集衣被,发放物资;为灾民及营救人员提供方便食品、战备食品、水等;与卫生、公安部门共同负责遗体处理;负责三孤人员救助、遇难人员抚慰金发放;组织社会捐赠;开展对口支援等。其中提供储备物资是民政部门开展救援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许多基层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尚未健全,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不够完善,应急通信、指挥和交通装备水平落后,在如此重大的灾难发生后,民政部门储备的帐篷等物资,在紧急动员全国民政系统的库存后,筹集不足15万顶帐篷,常年帐篷专业生产能力5万顶,差距较大。同时,解决灾民日常基本生活的加热设备缺乏,转移出来的群众不能长时间吃方便食品,也缺乏净水设备、照明设备、简易厕所等常规需求,这对救灾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吸取汶川地震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必须长期做好防灾工作,防患于未然,加强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2.1.4达州市应急救灾储备体系建设情况达州市及周边是全省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除台风等沿海灾种外,地震、洪涝、干旱、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导致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继续形成滞后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达州市是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井喷天然气泄漏事件时有发生,特大灾害使达州及周边地区本来就薄弱的救灾物资储备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暴露出全市及周边地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严重不足。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灾害救援救助能力建设,做好灾害应急救援、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减轻灾害损失,加快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十分重要和紧迫。2.1.5达州市国民经济情况2008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定位,努力克服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同心同德,扎实若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生产总值604亿元,比上年增加93.5亿元,增长14.1%,比计划目标高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增长26.9%,比计划目标高6.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8元,增长14%,比计划目标高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096元,增长14.1%,比计划目标高6.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7%,比全省低0.4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2.98%。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2008年达县生产总值1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7,增速较“九五”时期提高3.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五,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人均GDP达到11295元,位居全市第一,“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比“九五”时期高出4.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5827元,比上年增长12%,“十五”时期比“九五”时期高出4个百分点。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见,达州市和达县经济发展稳定,市县级财政状况良好,有较好的条件开展项目建设工作。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2.1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备灾救灾工作中就是要把受灾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灾民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保障灾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对救灾物资储备工作高度重视,不断提出新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根据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自然灾害确定为主要的突发公共事件,要求确实做好物资保障,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因此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正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2.2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是有效应对我国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变化加快,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烈度都呈现出加剧的趋势。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大面积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的侵袭,陆路交通几乎瘫痪,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5.12汶川大地震造成近10万余人丧生,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500余万人,给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据有关部门和专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增加,灾害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根据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强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自然灾害救助需要。2.2.3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是提高我国救灾工作水平的现实需求1998年张北地震后,我国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经过10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建立了11个中央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31个市级库、251个地(市)级库和1079个县(市)级储备库/点,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建立较晚,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硬件方面,突出表现为:1、库点少、规模小、辐射能力弱。目前我国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有效辐射面积不足200万平方公里,地方救灾物资储备库则大都处于自发建设中,辐射能力严重不足。2、建设标准低,安全隐患多。由于在建设中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相应的标准,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整体建设标准较低,在选址、消防、仓储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仓储面积小,物资种类少。我国目前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库容面积仅为4.05万平方米,只能存储40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所需的帐篷,而且储存物资的种类主要是帐篷和棉衣被,远不能满足备灾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4、基本装备少,服务能力差。目前仅有约30%的救灾物资储备库配备了少量的装运工具,大部分救灾物资储备库都存在着基本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不仅导致了救灾物资搬运装卸效率低,还造成了大量救灾物资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灾害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软件方面,主要表现为:1、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虽已出台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各地也都陆续制定了地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但还缺乏针对救灾储备物资种类、管理等所制定的具体规定。2、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还需健全。目前我国救灾物资主要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和调拨,其中民政部负责中央级救灾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度,市级民政部门负责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的日常管理;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则主要负责本辖区内救灾物资储备库内救灾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运,并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一体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但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来讲,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和工作机制,包括物资采购、运输调度、部门协调、资金保障、技术支持等。3、还要继续加强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救助能力。2.2.4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是适应国际救灾援助形势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灾害救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我国还要履行相关章程所规定的包括向成员国提供灾害救助的职责,这都对我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是完善应急救助体制、机制的迫切需求,是政府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保障,同时它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第三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3.1建设地点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达县分库位于达县南外七里沟环城公路旁B03-2地块,总征地面积24.75亩,建设用地面积9200m2。该地块位于环城路和达陕高速路交汇处,达万铁路也经过此地,离市区只有1km多路。用地属于浅丘地带,土石方量较大,但交通通畅,四周无污染源,无干扰,现土地已被国家征用,条件成熟,可开工建设。3.2自然条件3.2.1地形、地貌概况本项目建设用地属浅丘地带,高差达910米左右,无拆迁户,无不良地质现象。3.2.2气象州河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季炎热,雨量相对集中,流域气温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多年平均气温14.717.2,极端最低气温-4.0-9.4,最高气温39.242.3,降水在流域内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流域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上游区域为我省著名大巴山暴雨区,平均年降雨量12001500mm,中下游降雨较丰,平均年降雨量为10001250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9月,其它月份相对较少。据通川区气象站气象特征表明,其多年平均气温17.2,极端最高气温42.3(1953.8.19),极端最低气温-4.7(1956.1.9),多年平均降水量1211.3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54.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412.8h,多年平均无霜期299d,多年平均风速1.3m/s,历史最大风速24m/s(1982年),相应风向NE,实测年最大24h雨量194.1mm(1980.6.6),年最大1h雨量为77.6mm(1960.6.30)。3.2.3水文地质1、地表水拟建场地位于七里沟的环城公路侧,地面标高高处约335m,最低的地面高程为315m,两面均临已建好的环城路和达陕高速公路,雨水、污水排泄条件均成熟。场地位于最高洪水位以上,无洪水威胁。2、地下水场地内地基土由耕土(素填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圆砾土、卵石土构成,其中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而耕土(素填土)、圆砾土及卵石土为强透水层。地下水水位标高约300m左右。3、工程地质(1)地质构造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北东向褶皱带达县大竹向斜北端东翼或铜锣峡背斜北端西翼的单斜缓倾构造区内。区内无断层和次级褶皱构造发育。工程区内岩层产状平缓,走向N 30-50W,倾向SW,倾角20°。节理裂隙产状走向为838°,倾向南东或南东东,倾角5265°,裂隙间距大于3.0m,延伸长度不等,裂面平整,除地表浅部受侵蚀有不同程度的张开度外,均成闭合状态,无充填或泥化现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场地特征周期Tg=0.35s。工程近场区无M5级的地震活动,无区域性重磁异常,工程场区和近远场区均无现代活动断层,因此工程区区域构造稳定性好。(2)地层结构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堤址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现代、近代河流冲洪积层(Q4al)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现将场地内出露地层由新到老叙述如下:1、第四系现代、近代河流冲洪积层(Q4al):分布于河床和河漫滩及州河级阶地,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粉质粘土、粉砂土,下部为砂卵砾石土。粉砂土:浅灰、暗灰色,稍密,稍湿,上部结构松散,下部结构稍密,砂含量6070% ,粘粒砂含量3040% ,砂主要为中细砂,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该层厚0.801.50m。粉质粘土:浅灰、浅黄色,稍湿,可塑,由上部向下部砂含量逐渐增多,见有机质等冲洪积残留物,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切面较粗糙,场地内零星分布,呈透镜体分布,厚度10.012.00m。砂卵砾石:浅黄、浅灰色,稍密中密,湿,粘土约占15%,砂约占25%,卵砾石约占5080%,卵砾石直径以510cm为主;最大约20cm,但含量较少。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岩、灰岩、花岗岩、砂岩等,磨圆度呈次园或浑园状,少量扁平状,卵石交错排列,无方向性。分布范围较广,厚2.06.5m。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砂岩,层间节理、切层裂隙不发育,岩体局部被裂隙切割成巨大岩块。粉砂质泥岩: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钙质结核。场区内广泛分布。(3)不良物理地质作用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现场勘察工作,工程内无断层、裂隙密集带、破碎带、洞穴、泥石流、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存在。工程区内州河岸坡覆盖层厚度较大,但其坡度较缓,现状基本稳定。以上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建设本工程。4、地震达州市和达县属构造地震类,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3.3市政配套条件1、供水条件七里沟现有的用水情况由达县南城给排水公司供水。供水管网已铺设至七里沟规划的城市范围内,此项目用水由南城自来水公司接施工现场。2、供电条件目前达州市城区共有2座220kV变电站,即复兴220kV变电站和在建的西外220kV变电站;12座110KV变电站(其中4座正在建)。市区供电是源主要来自华蓥山电厂和广安市220KV变电站。该工程供电线路由达州电业局南城新桥电力公司接至施工现场。3、供气条件达州市城区气源种类主要为天然气管道供气,分别由达州市燃气总公司和南城天然气公司提供。气源均采用采气七队原料气,由杨柳垭采气七队门站引入。城区管网压力级制为中压一级系统。达县南外七里沟已配置了供气管道,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以此为气源,在内部布置108×5、89×4配气支管,形成区内供气系统。4、排水条件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达县分库日排水量为10M3/d(含雨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沿分中心内设污水主干管,污水经收集后排至主干管,经埋地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下水道至污水处理厂。雨水管网按分散就近直排的原则布置。5、交通条件达州市是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城市。国道210线、318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达渝高速公路直达重庆;渠江航运可直通重庆;河市机场通航后可直达成都、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北京等地。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使达州成为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川渝鄂陕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6、通讯达州市区目前建有1个TS长途交换局,长途交换容量近1万路端。作为市话母局的212关口局除负责汇接联通、电信和移动通信等公司的出口点外,同时还负责市区电话话务交换职能。另外,在城区的南外、西外、和东风路分别设有三个市话局。通过对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的分析,本方案地址选择符合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要求。第四章 应急救助需求量预测和救灾能力分析达州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达县分库地处中国川东地区的四川省达州市,是典型的浅丘地带,人口密集,灾害种类多,除台风等沿海灾种外,地震、洪涝、干旱、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都有发生。储备库建成以后,主要服务区域为达州市辖区及邻省的陕西、湖北、重庆和周边巴中、南充、广安、遂宁等地,当灾难发生时,可为约8.55万人口提供应急救助服务。4.1灾情情况4.1.1 1999年洪灾损失情况 洪灾造成389个乡镇,43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345万亩,冲毁耕地3.5万多亩,损毁房屋6.8万间(其中全垮房屋1.8万间), 造成26人死亡、45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5亿元以上。4.1.2 2004年“9.3”洪灾损失情况洪灾造成的损失之惨重前所未有。全市7个县(市、区)、270个乡镇、126万户、40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全市有27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共造成72人死亡、10人失踪、4971人受伤,损毁房屋16.64万间(其中全垮房屋62907间),直接经济损失61亿元。农业上,全市农作物受灾267.1万亩,成灾147.6万亩,绝收59.5万亩,损失粮食产量32万吨。洪水冲走淹死大牲畜2.4万头、家禽50万只。洪水冲毁耕地12.5万多亩,全市农业经济损失12亿元。工业上,全市受灾工业企业达266户,直接经济损失6.4亿元以上。其中受灾市属工业企业33户,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商贸上,市区的塔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时代天成广场、汉唐超市等35个骨干商品市场、10多个超市和7000余个工商个体户门市被淹,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金融上,人行达州市分行金库及工行、中行、建行、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180多个营业网点被淹,造成金融系统不能正常运营,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交通上,全市公路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9亿多元。除达渝高速公路外,达州市到各县市区公路全部中断,全市公路塌方65万立方米,冲毁路基252公里,冲毁路面300公里、190万平方米,冲毁涵洞4000余道,垮塌桥梁34座。铁路达万线、襄渝线、达成线多处塌方。河市机场全部被淹,水深达5米,绝大多数精密设备被毁坏。冲毁码头59座、船只36艘。水利上,直接经济损失5.9亿元。181座水库受损,其中受损特别严重的有57座,宝石桥水库大坝外坡坝脚以下15米处出现渗漏,宣汉柳池乡乔家山、渠县龙王沟等水库出现外滑坡,危及周围和下游数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堰塘受损9320口,其中严重受损320口,垮坝42口。损毁人饮工程7190处,18.2万人饮水出现困难;河道堤防损坏1856处、59公里,堤防决口420处、12.5公里。108座水电站被淹,67座电站、175处提灌站损坏。城建上,水、电、气、园林、绿化、交通、通讯和加油站、热电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等公共设施严重损毁,直接经济损失3.8 亿元。教育上,全市有8

    注意事项

    本文(救灾物资仓库评审版.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