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工作料.doc

    • 资源ID:2518777       资源大小:96.02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工作料.doc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工作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遭遇困惑和质疑的学校德育,开始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导师制、以生为本、人生规划、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评价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接踵而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在传承课改之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下,必须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全面改革、重新构建。本文从德育参与全员化、德育管理模块化、班级管理双轨制、素质评价综合化四个方面,谈新谈新课程背景下德育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做法。一、德育参与全员化德育参与全员化主要是采取有效策略,落实全员德育。全员德育通常包含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的含义。全员育人是指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全程育人是指学校各种活动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包含德育因素,全方位育人是指学校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全面落实育人责任。全员是主体概念,全程是时间概念,全方位是空间概念,全员、全程、全方位从人、时、空三位一体的视角,表达了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员德育三个方面的内涵。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全员德育的理念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和实践操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全员德育经常是一种理念和口号,很难落到实处。我认为,全员德育不能有效落实的原因有三:其一,对德育主体要求泛化,没能根据他们的岗位特点和素质不同提出差异性要求;其二,全员德育停留在口号,没有搭建有效落实的载体和平台;其三,对德育主体缺乏有效的支撑和切实的尊重,全员德育落实没有保证机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一)实施差异管理学校教职工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岗位素质、能力和职责要求,因此,全员德育对不同的教育主体也应该有差异性要求。差异管理才是个性化的管理、分层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和高效能的管理。1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切实控制好自己的课堂和教学质量,做到“我教我管我负责”;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提醒、教育和反馈。2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德育负主要责任。班主任要加强班集体和班风建设,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主流价值观教育,提高育人能力和效果;班主任要支撑学科教师和其他教育主体,指导和支持家长做好学生教育工作。3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育人和校园生活德育的主体。优质的服务、友善的提醒、及时的沟通和榜样的示范是后勤员工主要的德育手段;德育处、年级组和班主任要对后勤员工的工作给予尊重、鼓励和支持。4行政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各级管理人员要端正教育思想,做全员德育的引领者和楷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承担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责,把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意识作为全员德育的重点。(二)搭建多种平台 全员德育需要理念、舆论、氛围和口号,更需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的有效平台。为此,我校成立了学生会、联谊委员会、秋菊文学社、学校艺术团、体育训练队等11个学生组织,建立了3个校外志愿者服务基地,完善了课堂作业评价体系,启动了学科社会实践活动。1成立学校层面四大部委为进一步提高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有效推动全员德育,德育处对学生会工作进行改革,建立 “部门管理”机制。学生会共成立四个工作部,每个部设正副部长各1名,6名干事,按年级进行分层管理。各部分别归属学校相应部门进行管理:学习宣传部由教学处负责管理,文明卫生部由校团委负责管理,纪律监察部由治安办负责管理,文体艺术部由文体组负责管理,四个部委由德育处统一协调和支撑。2建立十五个校内服务基地新课程改革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同学在高一、高二两年要完成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纳入了学分制管理。但是,社区服务的时间问题、基地问题、管理问题等成为这一课程实现的制约因素。为此,我校把运动场、实验室、公共教室、辅助教室、校园草坪、宣传橱窗、体育场馆等划分为十五个小的单位,作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地,相关的管理人员作为基地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进行评价和管理。校内服务基地的建设成为学生爱心奉献的载体,也成为了学校落实全员德育的重要载体,几十名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3形成纵横交错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此,我校德育处和教学处联合开发了课堂和作业评价管理系统,教学处制定了课堂和作业评价标准及办法,每位教师每个月要为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同学的课堂和作业情况确定一个等级。每月的评价结果通过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学处系统,反馈到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系统,两个系统纵横交错形成管理网络,把所有的管理干部、处室员工、学科教师和各班同学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全员德育最大的和最有效的工作平台。4启动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对社会实践提出了新要求,每个同学在高中三年要完成三周的社会实践,并纳入了学分制管理。但是,社会实践的时间问题、安全问题、教育问题、组织问题等成为活动组织的制约因素。我校除了军训等活动外,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部分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实践的综合性和内涵,学校德育处主动与教学处联合,开发政治学科社会实践、生物学科社会实践、政史地文科综合社会实践等,把社会实践和学科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科教师在活动,组织中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职责。(三)建立有效机制全员德育不会成为所有人的自动行为,也不会自然得到所有学生的接受,只有通过制度和机制,推动教师积极落实全员德育,引导学生接受所有教师的管理和教育,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和对接的全员德育体系和氛围,全员德育才能得到有效落实。1建立全员德育制度为落实全员德育,对教师实施差异性要求,对全员德育的典型及时通报表彰,学校制定了法门高中全员德育工作规定。规定指出,学校要树立“立德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强化全员德育意识,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调动多主体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结合不同岗位工作性质和专业化程度,明确全员德育的差异性要求,并对教师落实全员德育给予指导、支撑和激励;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教育负主要责任;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育人和校园生活德育的主体;行政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学校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班集体是推动和落实全员德育的学校组织,对组织中的全员德育主体有管理、指导和评价的责任等。2形成全员德育氛围全员德育需要一种氛围,一种所有教师都愿意主动参与德育、所有学生都愿意和能够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为此,校长要对全员德育给予舆论、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撑,德育校长要经常对教师进行引导和激励,德育处要经常通过校会和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处要对教师进行学科渗透方面的要求和培训,后勤处要对员工提出明确要求和方法,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要对全员德育给予全力支撑,形成“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是德育干部”、“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所有教师管理”、“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对德育主体的尊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二、德育管理模块化对于我国中小学来讲,教学处、德育处、总务处是学校的主要职能处室,分别承担着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的职责,三个处室之间的分工是比较明晰的,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管理板块。但是,对于每一个处室的内部来讲,管理的分工往往比较粗旷,这种粗旷模糊的管理影响了管理的专业化和管理的效率,学校德育管理的问题尤其突出。本文提出学校德育模块化管理的理念,旨在通过学校德育模块化管理,实现德育处室内部分工的科学化、学校德育管理的专业化和教育教学之间关系的流程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管理的效能。(一)划分四个德育模块,实现德育管理科学化在学校德育管理实践中,存在两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一个是德育的内容非常宽泛,就像大家经常说的那样,德育是个框什么都往里装;一个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工作之间纵横交错,很难贯通和对接。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源于对德育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的把握不够,导致的结果是德育管理的混乱和效能低下。本人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将德育划分为规范型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境界性德育四个模块,四个模块之存在着从低到高的层次关系。1.规范性德育规范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一个层次和模块,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最基础性的工作,可以通过德育常规量化评比来实现。我校主要通过“八好班集体”(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的建设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风。2.发展性德育发展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二个层次和模块,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规范性德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实现。我校通过体育、艺术、科技三个兴趣小组、文学社、广播室等多个社团,拓展课(如名著欣赏等课程)、志愿服务(家庭服务、班级服务、学校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服务)和人生远足(市内课程、省外课程、国外课程)等途径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3.深层次德育深层次德育是德育的第三个层次和模块,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德育走进学生心灵,是规范性德育和发展性德育的深化,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我校通过学生心理状况测试,了解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情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通过师爱、思想工作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培训,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构建分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4.境界性德育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第四个层次和模块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有理想、信念和追求,让德育成为有灵魂的德育。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灵魂和最高层次,可以通过高品位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利用高一养成教育、高二人生规划、高三成人意识以及青年团校、志愿服务、毕业典礼、班会队会等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前途、信念教育,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和高尚人格的形成.规范型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高境界德育的划分,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清晰,使学校德育管理分工更明确、更具体,使德育干部管理更科学、更专业。学校通过四个层次和模块德育的开展,把学生培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规范的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心理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有理想、有信念、人格高尚的人。(二)细化两大德育模块,实现德育管理流程化新课程实施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很多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评价是两项重要的内容。在两年实践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稳步推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体制、机制和理论、操作等方面的问题,体制上遇到的障碍是学校旧的管理体制与新课程的内容不能很好对接,于是,教育和教学扯皮的问题更加严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将两个大的德育模块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模块,然后按照小的模块进行分工,模块之间按照流程运作的方式,解决了大模块分工和操作上的困难,避免了教育教学扯皮的问题。1.细化综合实践活动模块,实现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按照课程改革方案,综合实践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三个部分。社会实践要求每学年一周时间,三年合计三周,修完规定时间可以获得6个学分;社区服务要求高一、高二各完成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时间,修完规定时间可以获得2个学分;研究性学习要求高一、高二各108学时,高三54学时,三年合计270学时,修完全部学时且成绩合格可以获得15个学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合计需要完成23个学分,是课时数和学分数最多、最能体现新课程精神的一个学习领域,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按照课程改革前的惯例布置工作,经常把社会实践活动模块作为一个整体一揽子布置到学校,而且主要是通过德育处布置和落实。当德育处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布置和专业指导后,到学校就出现了问题,德育处并不能独立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部分,落实工作时经常会出现走样、拖拉或扯皮等现象。为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性问题,我校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小的模块进行了分工,社会实践由德育处负责,社区服务由团委(隶属德育处)负责,研究性学习由教学处负责,做到了责任明确,分工负责,提高了管理效率。2.细化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实现模块之间的流程运作2002年12月,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全新理念:“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6能。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03年3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该方案指出,学校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把综合素质评价模块作为一个整体一揽子布置到学校,而且主要是通过德育处布置和落实。但是,在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中,德育处并不能独立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六个部分的全部管理工作,学业成就、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三个模块应该分别由学科教师和体音美教师操作,而这些教师在学校组织系统中隶属教学处管理,因此,德育处推动工作出现了组织障碍。我们解决的办法是,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小的模块进行管理和运作,模块之间通过流程来管理和衔接,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模块管理示意图: 综合素质评价思想道德合作与交流个性发展学业成就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德育处教学处对学校德育实施模块化管理,可以使德育工作内容更加清晰,可以使德育工作分工更明确,可以减少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扯皮现象,也有利于德育工作者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德育实施模块化管理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三、班级管理双轨制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遇到了新挑战,传统的班主任制度遇到了新问题。由于选课制度的出现,应运而生的是导师制和走班制。什么是导师制?什么是走班制?导师制和班主任制是什么样的关系?走班制和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什么关系?这些关系如何协调?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理清,需要我们回答,需要我们探讨。(一)必须界定的几个概念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如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行政班、教学班等。在实践中和学术交流中,对于这些名词的使用,存在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混乱和模糊不清现象,必须进行科学的界定和说明,以便大家能够准确地交流和使用。1选课制:是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它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需要,在国家、地方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进行自主选择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这种课程管理制度和大学的选课制度相似。2行政班:是新课程改革以前班级授课制下的班级概念。其主要特点是由固定的学生、固定的教室构成,由专门的班主任进行管理。行政班是由于班级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3教学班:是新课程背景下相对于行政班的一个班级概念。其特点是由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临时组成、教室也会经常发生变化、没有专门的班主任。教学班是在选课制基础上,由于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4走班制:是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由于选课制的实施,必然会出现同一行政班同学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走动上课的现象,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就是走班制。过去很多学校组织的分层教学的班级组织方式也属于走班制。5坐班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相对应的一个班级管理概念。坐班制概念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区分和明确走班制的概念,坐班制与行政班管理相对应,走班制与教学班管理相对应。6导师制:是新课程背景下为指导学生选课和落实全员德育而建立的一种师徒式的管理制度。导师制的灵感来自大学的“导师制”, 有多种组织形式,是班主任制的补充。7班主任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导师制相对应的一个学生管理概念。班主任制与行政班管理相对应,负责对行政班及班级所有学生的全面管理工作。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缓解班主任的压力,导师承担了班主任的部分管理职能。在这七个概念中,选课制是一个独立和引领性的概念,其他六个概念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三对概念,形成了相互对应的关系。(二)必须明确的几对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选课制的出现是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的根源。由于选课制的出现,在行政班基础上诞生了教学班,在坐班制的基础上诞生了走班制,在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诞生了导师制管理。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必须明确和处理好行政班和教学班、坐班制和走班制、班主任制和导师制三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否则就容易产生管理混乱。(三)必须建立“双轨制”管理新课程背景下产生了很多新的管理问题。走班制的实施问题,行政班的管理问题,导师制的落实问题是班级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顺利实现新旧管理体制的过渡和转轨,必须重构班级管理组织形式,建立“双轨制”的班级管理制度。1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与以往课程改革相比,这次新课程改革是革命性的,改革的形式、内容、力度都非常大。但是,对于班级管理来讲,变化不是很大。除了增加了一些诸如学分制、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等新的管理内容外,管理形式没有大的变革,行政班仍然是主要的管理方式,行政班下的班委会、团委会、科代表、小组长等都没有发生变化。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是教学班的管理,我认为,教学班也应该建立类似于行政班的班委会,也应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管理,而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就是这个班的“临时班主任”, “临时班主任”随着教学班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失。行政班和教学班、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班主任之间是支撑关系和互补关系。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可以从制度上弥补原来班级管理的“真空”,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在全员德育中的作用,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2实行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坐班制和走班制是与行政班和教学班相对应的管理概念,但是,坐班制和走班制强调地域和时空概念,行政班和教学班突出班级管理内涵的差异。实行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要求学校对学生提出时空管理概念,只有在教学班上课时才存在走班制管理,其他一切时间、空间和活动内容都应该在行政班的基础上实行坐班制管理,不能随意扩大时空范围,否则就会出现管理的真空和失控。在实行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坐班和走班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并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比如,在没有更多辅助教室的学校,行政班和教学班、坐班制和走班制使用的空间有时是重叠的,在同一时间内,所有班级都走动起来时,坐班制的教室就成了走班制的教室,这样就会出现同学的书本资料以及物品的存放和管理问题,学校必须科学合理解决。在坐班制教室内为每个同学准备一个储物箱是一种办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和管理也是一种办法,但必须教育在前,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否则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和问题。3实行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新课程背景下,实行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指导学生选课的需要,是缓解班主任压力的需要,也是落实全员德育的需要。实行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必须厘清班主任和导师的责任,否则可能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导师是班主任的辅助,导师的职责不能无限扩大,班主任必须承担起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精神,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要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利用好导师制的政策,支持和支撑导师工作,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导师的教育潜能。“双轨制”管理应该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可以实现行政班和教学班、坐班制和走班制、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的有机结合,实现课改之前和课改之后班级管理的有效对接。四、素质评价综合化全面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发展状况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才能使综合素质评价得到落实?如何使其发挥推动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下面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1. 评管结合,提高实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文明班集体评比和学生行为习惯量化评价是主要的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强调以质的评价为主,注重质性描述,重视个体发展,却忽视了量化评价,淡化了学生之间比较的动力和集体的教育功能,评价的发展功能不明显,但评价的管理约束功能削弱了。比如,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每个学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思想道德(包括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的描述性评价并给出等级,这种评价实际上是粗旷的、不具体的,而且对过程的关注不够,引领的功能不强,管理的功能也不容易达到;原来德育系统进行的学生行为规范日常评价要求明确,落实到事、到人、到行为、到时间,并且能够及时给予评价反馈,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如果这种评价继续单独进行,就会形成新旧评价体系两层皮,如果纳入综合素质手册,其管理功能就容易被弱化。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新旧评价体系如何对接、顺应以及有机结合问题,实现评管结合。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两个体系单独运作,各自发挥功能。新的学期,学校将开发一个类似于驾驶本的评价手册,学生可以随身携带,此本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的所有项目,又包含行为习惯养成的管理项目,可以实现实时的过程性评价,把评价和管理结合起来,每个学期可以盘点一次。“驾驶本”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方面的学期等级性评价结果,也包括一些过程性、激励性的事件记录,这样可以发挥评价的引领和导向功能;“驾驶本”还包括迟到、早退、旷课、吸烟、肇事等随时发生的违规、违纪事件的记录,随时提醒同学守规矩、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2. 榜样引领,异曲同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新的评价体系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促进学生向哪个方向发展?评价如何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在实践中如何运作?评价能否起到促进发展和教育学生的双重功能?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我们的做法是,每年进行两次优秀学生评选和表彰工作.为引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校在第一学期末评选年级百名标兵和学校百名标兵,评选项目包括十佳中学生、三好学生标兵、学生干部标兵、学科竞赛标兵、社会实践标兵、社区服务标兵、科技特长标兵、艺术特长标兵、体育特长标兵、突出进步标兵10个方面。十佳中学生是综合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三好学生标兵和学生干部标兵,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其他七项突出学生的特长发展,旨在激励更多综合表现较好又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通过相互衔接的评优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引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种评优过程是突出激励性、过程性、参与性和引领性,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支撑、补充和重要内容。3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多主体评价更是难于操作,工作量与实效性之间反差较大。因此,我们结合自身校情,采取有效策略,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我认为,六个综合素质模块中,思想道德和学业成就是核心,因为这两部分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也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在德育处和教学处的管理体系下也比较容易操作;多个评价主体中,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是关键,好操作,有实效,而家长和学生自评存在客观性、操作性、公平性问题,同学们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学业成就评价中,课堂和作业评价是重点,这是学生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且特别突出过程性评价,对于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有积极作用。在推进课堂和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学处制定了评价标准,在每个月末,每位学科老师根据平时表现给每一位同学一个等级(分A、B、C、D四等)。学科教师将评价结果上交备课组,备课组汇总后上交教研组,最后汇总到教学处;教学处通过德育处反馈到年级组、年级组再反馈到班级、班级反馈到每一位同学;由于每月评价一次,而且只给出等级,比较简便易行;由于教学处负责教师评价,德育处负责学生引导和信息反馈,两处之间联合并对接,所以能够有效落实;由于EXCELL能够自动生成同学、班级、年级以及学期情况,数据分析科学简洁。此评价体系还能够把干部、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全部调动起来,形成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升华,这是一个具有广阔空间的等待开发的处女地。优生忧思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在悄悄地变化着,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入重点高中,进入学校的“重点班”,一时重点班成为家长,学生追逐的目标。进入重点班,家长高兴,学生仿佛平添了许多精气神,在学习上奋发向上,成绩优异,因此,也深受学校、家长、老师喜爱。一俊遮百丑,这些优生在学生的人生征途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被忽视了。(一)学生甲以高分入学,入学后,也能较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生活颇为顺畅,也就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身上的恶习,陋习逐步显现,对同学、朋友、班主任的劝告置之不理,几次考试下来,成绩一落千丈,此时的他陷入了盲目的自卑中,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患上严重神经衰弱,迫不得已,休学养病。甲学生的变化,使我们明白,我们对优生的教育从一入学就要开始,而且应更细致,更耐心,及时。 (二)学生乙学习很优秀,名列前茅,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生有早恋倾向,据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已有些失控,我首先采取旁敲侧击的方法在班上大范围讲早恋的危害,然后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在一次考试后,乙的成绩下滑较多,借此良机,我找该生谈话,面对面,促膝谈心,让他下决心,明确目标,并提出“我要见行动”。该生的确不错,知道悬崖勒马,正确处理了自己的感情问题。由此事知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班主任要善于疏导,处理及时,措施要恰当。(三)学生丙学习十分勤奋,据学生讲此生常挑灯夜战,经过观察,明显感到此生身体出现了问题:低血压、神经衰弱,我立即通知家长,告诉家长工作方法,然后找该生谈话,指出其不足。并告诉他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与家长协调,使该生的身体能跟上高中的学习强度,直至目前,发展良好。由此事知,许多学生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汗水精力,体力上耗费很多,应注意保护他们。“优生”还有许多错误思想。如:“狂妄型、虚荣型”学生的思想问题,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人们心目中的“优生”大多是指学业成绩好,通过和他们接触,我深知他们也有无知之处,也有迷惘,困惑之处,正确的引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工作更要有耐心,注意观察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学生发展趋势,使学生人人成好才,成大材。一篇作文引发的心理探秘时间:2007年10月28日案例: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读到一篇题为秋,你带给了我什么的作文,是学生徐某写自己期中考试成绩低,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心情十分沉重。周末回家路上,心情急切、欣喜而又惆怅。迫切想回家,是因为“想家是必然的,而逃避或许更确切一点”。作文的语言自然流畅,家乡的秋景也写得很有特色,于是我给她的作文写了这样的评语:“学习真有这么大的压力就有问题了,但愿只是不知愁滋味的女孩子在作文之中的为赋新诗强说愁吧。”在讲评时,我宣读了她的作文。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一般同学,在听到宣读自己的作文时,都比较高兴或表现腼腆,而徐某却情绪低落,头埋得很低,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学生竟然在当天17点半时向我请假,要求回家。请假的理由就是想回家调整一下,放松放松,缓冲一下学习压力。当时,我觉得时间已晚,便没有随便准假,而是给她讲要正确看待分数,正确对待学习,自我减压的道理。当时,正好学校白校长也在,白校长还用自己儿女的例子给她讲家长对孩子要求并不苟刻,身体比学习更重要的道理,但她却说自己也明白这些道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总是紧张、痛苦。看到别人比自己学得好,很焦急,很苦恼,以致头昏脑胀,身体不适,她边说边痛苦地撕扯自己的胸口,怎么劝似乎也无济于事。这件事引起了我对学习压力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我们班是快班,学校实行动态管理,有一部分学生是这学期由慢班调进来的。来到快班后,一些学生的学习一时赶不上,心理压力大,像这样的学生明显有五、六名。令我费解的是像徐某一样,这些学生也明白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懂得过分的压力对身心有恶劣影响,理解老师讲给自己缓解压力的道理,但就是不能自拔,丝毫不能解脱学习差带来的痛苦。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家长,并和另外几个学生进行了多次谈心,终于弄懂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些学生的压力并非来自家庭,来自老师,也不是虑及个人前途而至于黯然神伤。他们一是觉得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在班上没面子;更重要的是怕自己再被调出快班,这将会让他感到丢尽面子。了解并掌握了这个心理,我私下向学校领导建议,动态管理应相对稳定,并不应公布学生成绩。我又及时找这些学生的兄弟姐妹,让那些同龄人用现身说法影响这些学生。在此基础上,我发现,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文科强,理科差,徐某字写得还很好,我便运用赏识教育法,及时指出并肯定他们的亮点,让他们当小记者,作主持人,办板报,让他们身上的亮点熠熠生辉,另一方面,我联系理科教师,给这些学生补课,对这些学生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很快,徐某等学生的情绪明显好转。家长也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到他们的孩子的转变和进步。分析和结论: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耐心和爱心,更要有真心和细心。这种真心和细心就是对教育心理学,特别是中学生心理学的学习和运用,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和掌握。只有这样入心入脑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育学生应讲究批评艺术教师的天职在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而教师有“铸魂之师”的美称。而批评正是“铸魂”工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批评,以什么样的方式批评才更利于学生灵魂的铸造?这是教育界一个长谈不衰的话题。有人说,当然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机巧、妥帖、动听的语言可能更受学生欢迎,这种语言不仅有“逆耳忠言”之效,而且让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换一种角度,“顺耳忠言”更能展示一个教育者的德才、教养和风度!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尚不算丰富的从教经验对这个问题做番浅议。一、以“善解人意的提醒”代替“冷嘲热讽的挖苦”笔者曾遇到一起老师和学生的冲突,一次课堂上一学生酣然入梦,老师叫起那同学罚站,并提高了嗓门道:“课堂上能够不受干扰,安然入梦,这是你的高明之处啊。”那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那位老师还不依不饶,又加了一句“好白好胖好高大的小吴”一语既出,那位同学在课堂上就与老师顶撞开来,结果,批评教育陷入僵局。笔者也曾遇到过类似一件事,另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轻轻推醒打瞌睡的学生,语重心长地说:“小心莫着凉了,我知道你昨晚没有休息好。不过,教室里睡觉很容易感冒,而且也听不到老师所讲的重要知识啦!这样岂不得不偿失?以后晚上早点休息。”教师循循善诱的提醒让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所以这位同学很快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和大家一起专心听课了。一个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弄得师生关系僵持;一个化“冷”为“热”,善意地提醒学生改过,使学生在意识到错误的同时,又不至于十分难堪。不同的批评方式,导致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说,笔者并非有意否定老师对学生进行严厉而又直截了当的批评,只是想强调“善解人意,化冷为热的“顺耳忠言”,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不仅沟通了师生间的感情,而且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功效,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啦。学生是具有自己思想和人格尊严的活生生的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生命个体,老师应当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去尊重和关爱。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正在关注我,老师是关心我、重视我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正被重视时,能特别快地提高成绩,各方面表现也能迅速变好。我们应该让教育成为目中有“人”的教育,成为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二、以“醍醐灌顶的诱导”代替“居高临下的说教”现实中,许多教师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事无巨细,想说就说,喋喋不休。而学生最讨厌教师无缘无故地唠叨。教师如果选择了唠叨,就意味这要从心理上和学生对立。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喋喋不休”置若罔闻。我曾亲眼看见过一位老师批评学生的过程:两位学生打闹,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窗户玻璃,该班主任找来这两位学生,从端正学习目的谈到树立远大理想,从古代谈到近代,从东方说到西方,列举了大量事例,阐述了无数道理,时间竟长达两个小时!但其中与主题相关,切中肯綮的内容竟寥寥无几,老师像判官一样对学生进行明理说教,评头评足,使师生之间在无形中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对这种批评,学生除了厌烦,恐怕就只有置若罔闻,不理不睬了。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必须站在高于学生的层面上,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和引导他们,在学生犯下错误批评学生时,要针对学生实际,或含蓄或直露,用简明精到,有的放矢的语言点拨他们,让学生心悦诚服,思索警惕,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切忌喋喋不休的唠叨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这样的教育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以“就事论事的指正”代替“全盘否定的打击”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有时,教师心情不好,或者对某学生有偏见,就直接用非常刺耳的话语去批评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可怕,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有客观公正的标准。而且要针对一件事详加了解,仔细思考之后,再去处理,不要盛怒之下错断纠纷,使学生受了冤枉。有些老师批评学生喜欢“揭底”,喜欢老帐新算!只要学生做错了事,某些老师就将学生一年甚至是几年前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无地自容。实际工作中,这样的老师最遭学生的反感。笔者认为,批评、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将“事”与“人”或“此事”与“彼事”搅缠在一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好心”的批评中,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错误或一个小小的缺点就将学生一棍子打入十八层地狱,更不要侮辱学生的人格。请看以下三例:(1)“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真是比猪还蠢!”(2)“你怎么总是做错事,你还能不能做一件对的?”(3)“一点规矩都不懂,真不知你爸妈怎么教育的?”事实上,有些学生只是不会做某一方面的事而已,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出惊人的天资,作为老师,怎么能以“比猪还蠢”这样带有侮辱性的评价否定学生呢?学生只是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工作料.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