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领会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对教育家的襟怀格局和使命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全球视野和博大胸襟,为广大教师继承中国知识分子优良传统,赛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指明了前进方向。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广大教师必须夯实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基座。“天下”观念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时空观、世界观和政治观。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一直流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
2、亡,匹夫有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独特品质与精神追求。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精神财富生产、传播和积累的重要承载者,要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国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优秀传统,秉承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守正道、追求真理,在人生价值与职业追求的统一中传承“胸怀天下”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强国使命,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自觉把人生志向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之中。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3、广大教师必须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石。中华民族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伟大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责献,这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自信源泉,也是我们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坚定文化自信,震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才能坚定青少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的决心。广大教师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在教育教学中要全面融入中华文明独特品质和文化基因,全面弘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特民族精神;要引导学生在感悟、领
4、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从而激发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广大教师必须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责任担当。大时代需要大格局,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人们期盼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必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一直推崇协和万邦、天下为公、重义轻利、天人合一等思想,秉持对内“多元一体”格局、对外“道并行而不悖”的开放
5、姿态与包容胸怀。广大教师要以此为鉴、以正自身,放眼全球,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聚焦中国教育重大战略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以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责献中国智慧,为中国教育事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在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精神创造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增强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历史自觉,践行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使命,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责献中国力量。天下大同、文明共进,是全世界、全人类不懈追求的共同价值。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新
6、征程上,广大教师必将奋力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以天下为公之情怀、以大道之行之境界,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不辜负党的殷切期待,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学习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这为广大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践行培根铸魂的光荣使命提出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和嘱托,坚定勤学善思、追求真理、锐意创新的职业追求,更好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一代代青少年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成长为实现
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新时代教师要以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勤学,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扎实的知识功底、勤勉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水平,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教师站稳讲台、教书育人的根本。笃行,是教师职业内在的道德准则。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行为世范的自我要求,是教师胜任教书育人职责的必备素养和实现知行合一的必要途径。知识视野开阔、教学水平高超、文化素养深厚的教师深受学生欢迎与爱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养成乐学善问的习惯,无形中引领学生也成为虚心问学、笃行不怠的终身学习者。进入信息时代,教师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在知识结构和教学
8、能力上不断更新,在教育艺术和育人智慧上持续升级,教师方能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好老师,用真学问将莘莘学子引向知识的殿堂。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新时代教师要以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职业目标。求是,是教育的职责所在。身为教师,要以追求真理、传播真知为己任,对学生充满好奇之心、对课堂充满热爱之情、对教育充满敬畏之心。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背景下,创新型科技人才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教师是学生思想的领路人,也是创新的领路人。带领学生探索学术前沿,教师必须首先迈向前沿;引导学生服务
9、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师必须首先了解重大战略担当的信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善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让课堂更灵动、让教学更有趣、让学生更爱学。在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思维、拥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上,教师必须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责献一己之力。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新时代教师要以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为根本方向。回应教育的要求,教师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的视野有多宽,学生的视野就有多宽。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教师的知识储备息息相关。回应国家的需要,教
10、师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学生时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学生,关系到他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能否扣好。那些心中激荡家国情怀的学生,之所以能不断展现新气象、持续有新作为,在不懈的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背后是教师的榜样力量,是高尚师德、深厚素养无声涵泳的结果。回应时代的召唤,教师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像农民热爱土地、重视农时、尊重自然规律那样,以终身学习的行动影响学生,激励学生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在民
11、族复兴的征程中,教师是梦想的筑造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人们期待涌现更多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大先生”,以精湛的学识、深厚的素养、创新的理念,做求学问道的榜样,做学生前行的引路人,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责献。学习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这为广大教师如何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躬耕教坛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教师涵养育人智慧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事关能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信仰坚
12、定、堪当时代重任的可靠接班人,事关能否以高质量的人才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和嘱托,深入领会其中的丰富内涵,不断涵养自己的育人智慧,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升级教育理念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如果育人的观念出现了偏差,就会出现教育行为的错位,更无从谈及育人智慧。“启智”意味着教师要启迪智慧,不能仅仅传播知识。过去一味灌输填鸭式地传授知识、照本宣科,机械化地进行作业强化训练,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创设走向生活、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
13、关键能力。“润心”不是耳提面命,意味着教师要以人为本,滋养学生的心灵空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教育中如果忽视人的心理感受,漠视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很难塑造出丰满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只有俯下身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创设有温度的高质量教育,才能让信念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要尊重个性,为每名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教育公平的结果直接体现于人人皆能出彩。用一把分数的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观念,很难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和国家之需的人才。教师应对标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承认差异、包容不足,为每名学生的成长搭建舞台。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积极转变育人方
14、式是必经的方法路径。一名教师有没有育人智慧,直接表现在他的育人方式是不是巧妙。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好课堂主阵地。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启发式地带领学生研究真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塑造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进而激发创新力。教师要遵循规律,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人才成长和培养有其内在规律,不可拔苗助长,不可一蹴而就。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工作中耐心倾听、细心观察,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心智成长。教师要适性扬才,创设身边的教育微生态。好的教育能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自主、个性地发展。教师要搭建好家校协同育人桥梁,挖掘身边的社会资源支持教
15、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校社关系,通过立体全面地了解学生,为他们定制成长方案,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修炼提升育人本领是必做的功课。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之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变,智慧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当好一个“教书匠工广大教师要敏锐识变,全方位重塑自身。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把准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命题,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拓宽视野。教育的很多问题不在教育内部,而是属于社会问题。广大教师坚守三尺讲台,但目光绝不能局限于课堂之内。要提升自己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能力
16、客观地把握、判断乃至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教融合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广大教师要善用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新技术猛烈冲击传统教育模式,数字素养是教师的必备素养。广大教师要善用技术,借技术之力实现教师精准地教、学生个性地学,提高教育质量,让因材施教落地见效。教师涵养育人智慧,学生才能开启智慧大门、精神丰满富足、个性才华充分彰显。广大教师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躬身践行教育家精神,学习优秀教育家的育人智慧,与日俱进增强自身的育人本领,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4年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向
17、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深情祝福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中国古代有很多“大先生”,他们践行师道传统,用深厚学识成就学生,用毕生精力传承文化。孔子遵循“有教无类”原则,成就“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毛亨历经磨难把自己重新整理的诗经训诂传传给学生毛芸,让诗经成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岳飞的老师周侗言传身教,令岳飞终身思慕;韩愈写师说纵论师道,被后世奉为圭桌。近现代以来,
18、无数老师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奉献毕生的精力,徐特立、林伯渠、吴玉章、成仿吾、陈望道、陶行知、于漪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段段动人的事迹,他们做到了“经师”和“人师”完美统一,为万千学生所敬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待遇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如今的1880.4万人,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当中,有坚持以德立身、
19、以德施教的中职教师翟津:奋力奔跑的职业教育追梦人刘少坤;年过古稀未伏杨,满头白发犹未悔的东大教授史宁中;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的“金牌”校长蔡小雄;折翼天使的“冰雪筑梦师”的特教教师吴拥军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土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们是实至名归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二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对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
20、见诸行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广大教师要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自己变成一束光,照亮学生前行道路。2024年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勉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绰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
21、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责献。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高度,从六个方面全面完整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饱含深情、催人奋进,充分肯定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重要责献,充分体现了以习
22、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与特殊厚爱,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心系教师成长,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成为广大教师自我提升、努力耕耘的方向,激励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催生出一批又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它既源
23、于千百年来一代代师者的优良传统,又立足当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特殊历史使命,把对广大教师的要求提到了全新的高度,为我们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遵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局性作用将为全面建设社重任最终落在培养德智体美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更加凸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了教师身上。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人无精神不立
24、国无精神不强。征途漫漫、使命艰巨,精神引领和价值支撑对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弘扬教育家精神,是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精进、自我完善的强大力量,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锻造更多大国良师的必要之举,是推动教育变革转型、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是培养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夯实国家强盛之基的历史呼唤。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担起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自觉以教育家为榜样,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和追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教育家精神落实落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针
25、对各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困难瓶颈,针对广大教师的急难愁盼,多出强师利师惠师政策,不断推进教师管理改革、提高教师待遇保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广大教师成长营造健康生态和良好环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讲好教育家育人故事,突出典型引领,完善荣誉表彰体系,让教师成为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形成全体教师争相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伟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已经开启,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以教
26、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弘扬教育家精神因材施教心得体会学生里,有的选择“当一名备受学生喜爱、知识渊博的数学老师”,有的表示“今后要用所学为强国建设责献力量”,还有的立志从事数学研究或教育从教30年,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蔡小雄始终笃信“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比上课更重要的是育人“,和同事一起帮助学生寻找人生方向。通过这位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教学实践,人们看到了教师在推动学生多元发展方面的作用。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
27、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J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教师应不断涵养育人智慧,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实践,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教育,蕴含着无穷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深情地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做一名好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启智,更要润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也塑造高尚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样的教育,才能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合
28、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的禀赋、潜质、特长不同。用心发现学生的长处,探索多样化办学,注重因材施教,能够帮助孩子们拓宽成长成才的道路。乡村教师支月英几十年如一日,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不仅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更让他们树立起走出大山、远离贫困的信念。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多年保持“一日蹲班”的教学习惯,还带动年轻教师一起参与,俯身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就能以充满智慧的育人实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强教必先强师。作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提升育人本领、积累育人智慧是必修课。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
29、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准确识变,与时俱进,拓宽教育视野,把握教育规律;科学应变,适应好“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带来的教育转型,善用技术提高教学质效;主动求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师更好适应变化,让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抵达更高境界,才能用实绩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见贤思齐、拼搏奋斗,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必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责献更大力量。关于弘扬教育
30、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学习心得体会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高度,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方面全面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勉励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责献。何为教育家精神?教育家应该坚定怎样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把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放在了教育家精神内涵的首位。从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到教师要“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再到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习
31、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理想信念的要求不断具体、明晰、丰富,把对广大教师理想信念的要求提到了全新的高度,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强国建设新使命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筑牢立身从教、教书育人的信仰之基,坚守教育报国理想,凝聚起披荆斩棘、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J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征程中,广大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
32、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是实力的比拼,也是毅力、耐力的考验,广大教师要秉持历经千难而锲而不舍、经历万险而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去躬耕教坛、育才造士,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人才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广大教师要把立德树人根本
33、任务的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持续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更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树立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求的人生追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集中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
34、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广大教师要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要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论文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画卷中,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要涵养育人智慧、勤修仁爱之心,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就是广大教师的千里共同途。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之锚
35、勇担强国建设使命,自信自强、障厉奋发,在与国家、民族、人民同行奋斗中,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师者荣光。学习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这为广大教师如何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躬耕教坛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教师涵养育人智慧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事关能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信仰坚定、堪当时代重任的可靠接班人,事关能否以高质量的人才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和嘱托,深入领会其中的丰富内涵,不断涵养自己的育人智慧,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6、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升级教育理念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如果育人的观念出现了偏差,就会出现教育行为的错位,更无从谈及育人智慧。“启智”意味着教师要启迪智慧,不能仅仅传播知识。过去一味灌输填鸭式地传授知识、照本宣科,机械化地进行作业强化训练,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创设走向生活、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润心”不是耳提面命,意味着教师要以人为本,滋养学生的心灵空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教育中如果忽视人的心理感受,漠视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很难塑造出丰满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只有俯下身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和
37、心理感受,创设有温度的高质量教育,才能让信念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要尊重个性,为每名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教育公平的结果直接体现于人人皆能出彩。用一把分数的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观念,很难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和国家之需的人才。教师应对标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承认差异、包容不足,为每名学生的成长搭建舞台。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积极转变育人方式是必经的方法路径。一名教师有没有育人智慧,直接表现在他的育人方式是不是巧妙。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好课堂主阵地。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启发式地带领学生研究真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塑造学生的观察力、思考
38、力,进而激发创新力。教师要遵循规律,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人才成长和培养有其内在规律,不可拔苗助长,不可一蹴而就。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工作中耐心倾听、细心观察,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心智成长。教师要适性扬才,创设身边的教育微生态。好的教育能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自主、个性地发展。教师要搭建好家校协同育人桥梁,挖掘身边的社会资源支持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校社关系,通过立体全面地了解学生,为他们定制成长方案,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修炼提升育人本领是必做的功课。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之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变,智慧的
39、教师不能满足于当好一个“教书匠”。广大教师要敏锐识变,全方位重塑自身。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把准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命题,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拓宽视野。教育的很多问题不在教育内部,而是属于社会问题。广大教师坚守三尺讲台,但目光绝不能局限于课堂之内。要提升自己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能力,客观地把握、判断乃至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教融合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广大教师要善用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新技术猛烈冲击传统教育模式,数字素养是教师的必备素养。广大教师要善用技术,借技术之力实现教师精准地教、学生个性地学,提高教育
40、质量,让因材施教落地见效。教师涵养育人智慧,学生才能开启智慧大门、精神丰满富足、个性才华充分彰显。广大教师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躬身践行教育家精神,学习优秀教育家的育人智慧,与日俱进增强自身的育人本领,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教育家精神“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心得体会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
41、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教师既要“言传”,也要“身教二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领路人,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好榜样。谈及教师职业,扎根乡村的云南省“最美教师”马琼郭说:“小时候惊叹老师博学多才,上能当法官:下能修课桌,也能感受到老师的用心用情,这让我萌发了成为一名教师的人生理想。”在求学历程中,许多人因受到优秀教师的影响而明晰了人生目标、努力方向。广大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
42、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的李保国,扎根贫困地区、献身教育扶贫的张桂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全国各地发挥余热的“银龄教师”新时代,一大批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感染了更多青年教师,影响了无数学生。实践证明,有大德的老师才能教出有大志、有大我的学生,才能在传道授业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需要在实践中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教师是给学生点亮人生明灯的,当然首先要自己心中有太阳”“再忙再累,不能忘记自身的修为”,“人民教
43、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躬耕教学事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坚持学习、提升自我。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征程上更需广大教师崇德修身、严以律己,既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世人效法的榜样。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必将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广大教师必须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
44、责任担当。大时代需要大格局,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人们期盼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必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一直推崇协和万邦、天下为公、重义轻利、天人合一等思想,秉持对内“多元一体”格局、对外“道并行而不悖”的开放姿态与包容胸怀。广大教师要以此为鉴、以正自身,放眼全球,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聚焦中国教育重大战略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以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责献中国智慧,为中国教育事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在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精神创造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增强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历史自觉,践行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使命,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责献中国力量。天下大同、文明共进,是全世界、全人类不懈追求的共同价值。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必将奋力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以天下为公之情怀、以大道之行之境界,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不辜负党的殷切期待,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