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能量法.ppt

    • 资源ID:2612155       资源大小:2.02M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能量法.ppt

    ,材料力学II,第三章 能量法,§31 概 述,1.能量法:,利用功和能的概念及能量守恒定律,求解可变形固体的位移、变形和内力等的方法。,2.能量法的应用范围:,(1)线弹性体;非线性弹性体,(2)静定问题;超静定问题,(3)是有限单元法的重要基础,§32 应变能余能,1.应变能,(1) 线弹性体的各基本变形形式下的应变能表达式(参见上册),拉(压)杆,圆轴扭转,梁弯曲,(2) 非线性弹性体的应变能表达式,对图(a)的拉杆,F在d上所作微功为 dW = F d,F作的总功为:,(F-曲线与横坐标轴间的面积),由能量守恒得应变能:,(此为由外力功计算应变能的表达式),类似,可得其余变形下的应变能:,若取各边长为单位长的单元体,则作用于上、下表面上的力为:,F = 11 = ,其伸长量为:, 1 ,则作用于此单元体上的外力功为:,注意到此单元体的体积为单位值,从而此时的应变能(数值上等于上式中的W) 为应变能密度:,(-曲线与横坐标轴间的面积),若取边长分别为dx、dy、dz 的单元体,则此单元体的应变能为:,整个拉杆的应变能为:,(此为由应变能密度计算应变能的表达式),说明:线弹性体的v、V 可作为非线性体的v、 V 的特例。由于线弹性的F与或与 成正比,则F曲线或 曲线与横坐标轴围成一个三角形,其面积等于应变能V 和应变能密度v 。,同理,可得纯剪时的应变能密度v为:,例3-1 弯曲刚度为EI的简支梁受均布荷载q作用,如图所示。试求梁内的应变能 。,解:梁的挠曲线方程为:,荷载所作外力功为:,将前一式代入后一式得:,例3-2 原为水平位置的杆系如图a 所示,试计算在荷载F1作用的应变能。两杆的长度均为l,横截面面积均为A,其材料相同,弹性模量为E,且均为线弹性的。,解:设两杆的轴力为FN ,则两杆的伸长量均为:,两杆伸长后的长度均为:,由图a的几何关系可知:,代入前一式得:,或:,(几何非线性弹性问题),其F-间的非线性关系曲线为:,应变能为:,2. 余能,设图a为非线性弹性材料所制成的拉杆,拉杆的F-曲线如图b 。,“余功Wc”定义为:,与余功相应的能称为余能Vc,余功Wc与余能Vc 在数值上相等。,(代表F-曲线与纵坐标轴间的面积),即:,另外,也可由余能密度vc计算余能V c:,其中,余能密度vc为:,(代表图c中-与纵坐标轴间的面积),对线弹性材料,余能和应变能仅在数值上相等,其概念和计算方法却截然不同。,注意:,对非线性材料,则余能V c与应变能V 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余功、余能、余能密度都没有具体的物理概念,仅是具有功和能的量纲而已。,例3-3 试计算图a 所示结构在荷载F1作用下的余能Vc 。结构中两杆的长度均为l,横截面面积均为A。材料在单轴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如图b所示。,解:,两杆轴力均为:,两杆横截面上的应力为:,所以余能为,余能密度为:,由已知,§33 卡氏定理,1.卡氏第一定理,设图中材料为非线性弹性,,由于应变能只与最后荷载有关,而与加载顺序无关。不妨按比例方式加载,从而有,假设与第i个荷载相应的位移有一微小增量d i ,则应变能的变化为:,因仅与第i个荷载相应的位移有一微小增量,而与其余各荷载相应的位移保持不变,因此,对于位移的微小增量d i ,仅Fi作了外力功,外力功的变化为:,注意到上式与下式在数值上相等,从而有:,(卡氏第一定理 ),注意:,卡氏第一定理既适合于线弹性体,也适合于非线性弹性体。,式中Fi及i分别为广义力、广义位移。,必须将V 写成给定位移的函数,才可求其变化率。,例3-4 由两根横截面面积均为A的等直杆组成的平面桁架,在结点B处承受集中力F,如图a 所示。两杆的材料相同,其弹性模量为E,且均处于线弹性范围内。试按卡氏第一定理,求结点B的水平和铅垂位移。,解:,设结点B的水平和铅垂位移分别为1和2,,先假设结点B只发生水平位移1 (图b),则:,同理,结点B只发生铅垂位移2(图c),则:,当水平位移与铅垂位移同时发生时,则有(叠加),应用卡氏第一定理得,解得:,桁架的应变能为,2.卡氏第二定理,设有非线性弹性的梁,,梁内的余能为:,假设第i个荷载Fi有一微小增量dFi ,而其余荷载均保持不变,因此,由于Fi改变了dFi ,外力总余功的相应改变量为:,余能的相应改变量为:,由于外力余功在数值上等于余能,得,解得:,(称为“余能定理”),特别: 对线弹性体,由于力与位移成正比,应变能V 在数值上等于余能V c , 此时上式变为:,(称为“卡氏第二定理”),式中的Fi 和i分别为广义力和广义位移。,注意:,卡氏第一定理和余能定理既适合于线弹性体,也适合于非线性弹性体,而卡氏第二定理 作为余能定理的特例,仅适合于线弹性体。,所导出的位移是加力点沿加力方向的位移。,当所求位移处无相应广义力时,可在该处“虚加”上广义力,将其看成已知外力,反映在反力和内力方程中,待求过偏导后,再令该“虚加”外力为0。,实际计算时,常采用以下更实用的形式:,例11-5 求悬臂梁B点的挠度。EI为常数。,3-5,例3-7 弯曲刚度为 EI的悬臂梁受三角形分布荷载如图所示。梁的材料为线弹性体,且不计切应变对挠度的影响。试用卡氏第二定理计算悬臂梁自由端的挠度。,解:,在自由端“虚加”外力F,任意x截面处的弯矩为:,例3-8 弯曲刚度均为 EI的静定组合梁 ABC,在 AB段上受均布荷载q作用,如图a 所示。梁材料为线弹性体,不计切应变对梁变形的影响。试用卡氏第二定理求梁中间铰B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解:,在中间铰B两侧虚设一对外力偶MB(图b),各支反力如图b。,AB段弯矩方程:,由卡氏第二定理得:,结果符号为正,说明相对转角B的转向与图b中虚加外力偶MB的转向一致。,BC段弯矩方程,例11-9 求图示刚架B截面Bx, By。,解:(1)求Bx:,3-9,(2)求By :,1、应变能余能,应变能,余 能,2、卡氏定理,卡氏第一定理,卡氏第二定理,上次课回顾,卡氏第二定理的实用形式,桁架结构,梁与刚架结构,§34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的步骤: (1)选取基本静定系; (2)建立变形协调条件; (3)求力-位移关系: 应用能量原理(余能原理、卡氏第二定理)计算基本静定系分别在荷载和多余未知力作用下的位移; (4)求解多余未知力: 将力-位移间物理关系,代入变形协调条件,得补充方程。由补充方程解出多余未知力。 (5)进行其他计算。,例3-12 作图示梁的弯矩图,EI为常数。,解:,(1)选基本静定系,(2)变形协调条件,(3)求力-位移关系,q,(4)求解未知力,(5)作弯矩图,例3-13 用能量方法求解图示刚架,并作弯矩图。,解:(1)选基本静定系:,(2)变形条件:C=0,(3)求力-位移关系,弯矩方程及偏导数,x1,x2,X,卡氏第二定理求位移,(4)求解未知力,(5)作弯矩图,0.11ql2,0.0625ql2,例3-14 由同一非线性弹性材料制成的1、2、3杆,用铰连接如图a所示。已知三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A,材料的应力一应变关系为=K1/n,且n 1;并知1、2两杆的杆长为l。试用余能定理计算各杆的内力。,解:,(1)选基本静定系统如图b。,(2)变形协调条件:D=0,(3)求力-位移关系:用余能原理,由图b的平衡得各杆轴力:,余能密度为:,总余能为,(4)求解未知力,例3-15 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1)基本静定系,(2)变形条件:Bx=0,(3)求力-位移关系:,解:,q,(4)求解:,例3-16 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1)基本静定系;,(2)变形条件:Bx=0,By=0;,解:,(3)求力-位移关系:,所以,例3-17 图a所示两端固定半圆环在对称截面处受集中力F作用。环轴线的半径为R,弯曲刚度为EI,不计剪力和轴力对圆环变形的影响。试用卡氏第二定理求对称截面上的内力。,解:,(1)基本静定系统如图b,(2)变形协调条件,(3)力与位移关系:,其中:,(4)求解补充方程:,补充方程,练习题: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EI为常数。,材料力学II,第六章 动荷载.交变应力,一、静载荷与动载荷: 载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其平稳缓慢)且使构件各部件加速度保持为零(或可忽略不计),此类载荷为静载荷。 载荷随时间急剧变化且使构件的速度有显著变化(系统产生惯性力),此类载荷为动载荷。,二、动响应: 构件在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响应(如应力、应变、位移等),称为动响应。 实验表明:在静载荷下服从虎克定律的材料,只要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 ,在动载荷下虎克定律仍成立且E静=E动。,§61 概 述,三、动荷系数:,四、动应力分类:,1.简单动应力: 加速度的可以确定,采用“动静法”求解。,2.冲击载荷: 速度在极短暂的时间内有急剧改变,此时,加 速度不能确定,要采用“能量法”求之;,3.交变应力: 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疲劳问题。,§62 构件有加速度时动应力计算,在构件运动的某一时刻,将分布惯性力加在构件上,使原来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和惯性力假想地组成平衡力系,然后按静荷作用下的问题来处理。,计算采用动静法,一、直线运动构件的动应力,例6-1 图示梁、钢索结构。起吊重物以等加速度a提升。试求钢索横截面的动应力和梁的最大动应力。,解:(1) 钢索的轴力:,(2)钢索横截面的动应力:,令 称为动荷因数,则,梁的弯矩:,梁的最大动应力:,例6-2 长度 l=12m 的16号工字钢,用横截面面积为 A=108mm2 的钢索起吊,如图a所示,并以等加速度 a=10m/s2 上升。若只考虑工字钢的重量而不计吊索自重,试求吊索的动应力,以及工字钢在危险点的动应力d,max,于是,工字钢上总的均布力集度为,解:将集度为 qd=Aa 的惯性力加在工字钢上,使工字钢上的起吊力与其重量和惯性力假想地组成平衡力系。若工字钢单位长度的重量记为 qst ,则惯性力集度为,由对称关系可知,两吊索的轴力 (参见图b)相等,其值可由平衡方程 ,,求得,吊索的静应力为,故得吊索的动应力为,由型钢表查得 qst=20.5kg/m=(20.5N/m)g及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即得,同理,工字钢危险截面上危险点处的动应力,由工字钢的弯矩图(图c)可知,Mmax=6qstN·m ,并由型钢表查得Wz=21.210-6 m3以及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c),例6-3 重为G的球装在长L的转臂端部,以等角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绕O点旋转, 已知许用强度 ,求转臂的截面面积(不计转臂自重)。,强度条件,解:受力分析如图:,二、转动构件的动应力:,例6-4 设圆环的平均直径D、厚度t ,且 t«D,环的横截面面积为A,单位体积重量为 ,圆环绕过圆心且垂直于圆环平面的轴以等角速度旋转,如图所示,试确定圆环的动应力,并建立强度条件。,解:惯性力分析:,内力分析如图,应力分析,强度条件,最大线速度:,§63 构件受冲击时动应力计算,冲击物在冲击过程中减少的动能 Ek 和势能Ep 等于被冲击构件所增加的应变能 Vd ,即,(a),计算采用能量守恒定律,设重量为P的重物,从高度h自由落下,冲击到等截面直杆AB的B端。杆AB长度为l ,横截面面积为A。,一、自由落体冲击问题,则当冲击物速度降为零时,杆AB发生最大伸长d ,则冲击物减少的势能为,(b),假设:1.冲击物变形与回弹可忽略。 2.AB杆质量可忽略。 3.冲击过程的能量耗散可忽略。,而冲击物的初速与终速均为零,故,(c),将(b)(c)(d)代入(a)得,解出 d 的两个根,取其中大于 st 的那个根,即得,注意 ,即在静载P下AB杆的伸长,则上式可,简化成,将上式两边乘以 E/l 后得,(1),当 h0 时,相当于P 骤加在杆件上,这时,对于实际情况,以上计算是偏于安全的。,例6-5 已知:d1=0.3m, l=6m, P=5kN, E1=10Gpa, 求两种情况的动应力。(1)H=1m自由下落;(2)H=1m, 橡皮垫d2=0.15m, h=20mm,E2=8Mpa.,解:(1),=0.0425 mm,(2),=0.75mm, Kd=52.3,二、不计重力的轴向冲击:,冲击前:,冲击后:,冲击前后能量守恒,且,动荷系数,例6-7 已知:P=2.88kN, H=6cm; 梁: E=100GPa, I=100cm4, l=1m。柱:E1=72Gpa, I1=6.25cm4, A1=1cm2, a=1m, P=62.8, cr=373-2.15, nst=3。试校核柱的稳定性。,解:(1)求柱的动载荷,(2)柱的稳定性校核,kN,柱是稳定的。,练习题:图(a)所示外伸梁自由端放一重物P,自由端的挠度st=2mm;若该重物从高度h=15mm处自由落下如图(b)所示,冲击到梁的B点,则连得最大动挠度dmax= 。,上次课回顾,1、构件有加速度时动应力计算,(1)直线运动构件的动应力,(2)水平面转动构件的动应力,2、构件受冲击时动应力计算,(1)自由落体冲击问题,(2)水平冲击问题,动响应=Kd 静响应,§12-4 交变应力 疲劳极限,交变应力的基本参量,在交变荷载作用下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应力谱。,随着时间的变化,应力在一固定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作周期性的交替变化,应力每重复变化一次的过程称为一个应力循环。,通常用以下参数描述循环应力的特征,应力比 r r = -1 :对称循环 ; r = 0 :脉动循环 。 r 0 :拉拉循环 或压压循环。,(2)应力幅,(3)平均应力,一个非对称循环应力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平均应力 m 上叠加一个应力幅为 的对称循环应力组合构成。,疲劳极限,将若干根尺寸、材质相同的标准试样,在疲劳试验机上依次进行r = -1的常幅疲劳试验。各试样加载应力幅 均不同,因此疲劳破坏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N各不相同。,以 为纵坐标,以N为横坐标(通常为对数坐标),便可绘出该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即S-N曲线如图(以40Cr钢为例),注:由于在r =-1时, max = /2,故 S-N曲线纵坐标也可以采用 max 。,从图可以得出三点结论:,(1) 对于疲劳,决定寿命的 最重要因素是应力幅 。,(2) 材料的疲劳寿命N随应力幅 的增大而减小。,(3) 存在这样一个应力幅,低于该应力幅,疲劳破坏不会发生,该应力幅称为疲劳极限,记为 -1 。,对低碳钢,其,其弯曲疲劳极限,拉压疲劳极限,对于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其S-N曲线没有明显的水平部分,一般规定 时对应的 称为条件疲劳极限,用 表示。,

    注意事项

    本文(能量法.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