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湖北剩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201901220182.doc

    • 资源ID:2623409       资源大小:98.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北剩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201901220182.doc

    2019届高三第七次双周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古人言:“诗道不出乎变复。变谓变古,复谓复古。”复古与变古,在中国古代都有很深的思想渊源。一般说来,右文之世必崇古,起码会高举尊古的旗帜。儒家观念里也始终以古为尚,表现为厚古薄今。变易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永恒的法则。“变”也是诗史发展“万世通行之法”,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变”与“复”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常道。当一种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在追求精工中愈来愈讲究技法,追求精工的同时也会越来越远离天然;为救其弊,必有人起而倡导恢复古道,这便是复古。复古又会带来新的弊端,很容易走向模拟前人而失去生意,于是便会有人起而倡导变革。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复古与变古思潮就这样交替出现。不管“变”与“复”,弊端总是不可避免。古代的诗论家们多具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意识,“复古”与“变古”,都是要为诗歌发展寻求出路。复古论的提出,多是感于风雅沦丧,其终极追求是复归风雅,表现为尊体、重法,多倡导古体学汉魏晋,近体宗唐。变古论者则针对拟古之风带来的陈腐无生意,强调恢复诗歌的诗性精神,恢复诗歌的清新与灵性,强调师心,强调师法自然,强调个性,强调因时变易。如上所述,“复”是人的主观追求,“变”却是天地间永恒的法则。如此说,中国诗论史主导的思潮应该是“变”,唯变故进。但从中国诗论史上看,主导思潮却是“复”。如何看待这一矛盾现象?其实,“复”也是一种“变”,“变”中也有“复”。宋末严羽论诗宗盛唐,是复古论者,但他却大讲“变”,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这是复古论者以“变”论诗史。明诗以复古为特征,但复古也是变易,清初复古论者朱彝尊就以“变”述明代诗史。清人纪昀从理论上总结说:“文章格律,与世俱变者也。有一变必有一弊,弊极而变又生焉,互相激,互相救也。”“变”之初衷,是救前人之弊,旧弊除(或未除)而新弊又成,于是后人又起而变之。但每一变必有一弊,不同的只是,有的是旧弊除而新弊成,有的是旧弊未除而新弊已成。如果说“变”与“复”思潮相互消长是近古诗学发展的常态,“变”与“弊”的交替,可能更体现了诗学史发展的本真。“变”与“复”,不仅是人的主观追求,也是诗歌发展史之必然,特别是“变”,后之变前,往往是一种不得已。在前人的成就面前,后人不变,就没有出路。寻找出路必须变,但“变”并不必然找到出路。诗学似乎走进了一个绕不出的怪圈。袁宏道曾言:“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诗之奇之妙之工之无所不极,一代盛一代”,这是进与退的悖反,也是“变”与“复”的辩证法。(摘编自查洪德的近古诗学的“变”与“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复古与变古都有很深的思想渊源,而变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永恒的法则。B.“变”与“复”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常道,复古与变古思潮交替出现。无论“变”还是“复”,弊端都是不可避免的。C.古代的诗论家们都具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意识,“复古”与“变古”,都是要为诗歌发展寻求出路。D.“变”与“复”,既是人的主观追求,也是诗歌发展史之必然。特别是“变”,后之变前,往往是一种不得已。2.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段论述了诗歌“变”与“复”产生的原因,第段指出了古代诗论家“变古”“复古”的目标和具体表现。B.文章论证了“变”和“复”是文人为诗歌发展谋求的出路,但都不能真正解决诗歌发展之弊。C.文章列举严羽和朱彝尊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变”和“复”并不矛盾,“复”也是一种“变”,“变”中也有“复”。D.文章论述了“变”和“复”是中国诗论史上的两大思潮,有变必有弊,先有变再有弊,有弊再有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讲究技法,追求精工时会出现远离天然的问题,复古就是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倡导的。B.中国始终以古为尚,厚古薄今,所以复古有很深的思想渊源,严羽和朱彝尊都是复古论者。C.复古论者强调恢复诗歌的诗性精神,恢复诗歌的清新与灵性,而变古者则追求风雅,强调因时变易。D.“变”与“复”思潮相互消长是近古诗学发展的常态,“变”与“弊”的交替,更体现了诗学史发展的本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路 徐全庆徐卫东又看一眼脚下的路。路面已经有些破损,一如他的心,布满点点伤痕。徐卫东依然记得修路的情景。那时候,这是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的路。土路。晴天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乡亲们多希望这是一条水泥路呀。修路要钱,但大家没钱。徐卫东有钱。那时徐卫东在浙江打工,挣了点钱。但不够修路的。徐卫东就和乡亲们商量,能不能大家凑点钱。大家都摇头说,哪有钱呢。徐卫东说,他愿意出一半的钱,大家凑一半就行。大家还是摇头,那也出不起呀。徐卫东狠了狠心,出了百分之七十的钱,路才修起来。纯粹是做好事呢。徐卫东很少回村里,那时正准备把全家带出去呢。通车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到路上来。连猫呀狗呀的也都跑来了。大家在上面蹦呀跳呀,都很兴奋。见了徐卫东,都说着感激的话。有人还说,下次换届,一定要选徐卫东当村长。这话引来一片附和。离开村后,还时不时有人给徐卫东打电话。说不两句就会提到那条路,自然还是一番感激。他们说附近的村子的人羡慕死他们了,都恨自己村里没有个徐卫东呢。这条路啊!徐卫东想起来就眉开眼笑的。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这次回来,徐卫东感到了明显的变化。周边的村子也都通上了水泥路,宽阔,平整。相比之下,他们村的这条路既旧且破了。徐卫东觉得很纳闷,现在大家都有点钱了,为什么不把坑坑洼洼修补一下呢?这用不了几个钱呀。更让徐卫东纳闷的是,乡亲们见了他,明显没有了过去的热情,甚至有些敌意。我哪儿得罪他们了吗?徐卫东一个劲地反思,却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晚上,过去的邻居刘大爷到徐卫东住的宾馆找他(他的家早已搬到浙江,村里的房子还在,但已多年不住人了)。刘大爷犹犹豫豫的,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又说不出口。徐卫东就说:“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我说了你别生气。不是我要来,是他们都逼着我来找你。”刘大爷又犹豫了一会儿,这样开场了。徐卫东茫然地望着刘大爷。刘大爷说:“想来你也看到了,附近的村子也都修路了,又宽又好。”徐卫东很认真地点点头。“关键是他们的路都是政府修的,不要老百姓出一分钱。”徐卫东的心里就咯噔一下,盯着刘大爷看。刘大爷躲开徐卫东的目光,眼睛看着脚下,接着告诉徐卫东,村民们想让政府把他们村的路重修一下,政府说那路还能用,暂时没那么多资金,先尽更需要的村修。村民们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别人的路都是政府来修,凭什么我们的路就得自己出钱?这样一想,他们就觉得是徐卫东害了他们。不是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他们现在也能有更好的路,还不要他们出一分钱!“他们逼着我来问问你,能不能把当年修路的钱退给他们?”刘大爷嗫嚅了半天说。徐卫东瞪大眼睛望着刘大爷,直到他离开,没有说一句话。第二天,徐卫东刚一起床,就发现他的门口围满了村民。都是来要钱的。徐卫东把钱给了村民。然后,背起行李返程。徐卫东最后回头看一眼身后的路,心中叹道,这条路呀。他这次回来,是想带一些村民到他的工厂里打工的。他的工厂发展壮大了,他本想让村人一起致富呢。 (选自北方文学2018年第10期)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刻画主人公徐卫东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方式,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感十足。B.小说倒数第二段表明了主人公复杂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后悔当年组织修路之义举,又感慨村民的无知。C.村民对徐卫东由感激转变为冷淡乃至敌意,是因为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让村民们出了钱,而在当下又得不到政府免费修路的福利。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于平淡叙事中反映了当下无奈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相对闭塞的农村需要思想改造的主题。5.文章以“路”为题,有何作用?(6分) 6.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11月2日上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公布: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事发时乘客与司机发生了激烈争执互殴最终导致车辆失控。 重庆市官方通报了对此次公交车坠江事故的责任认定,认为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之规定,涉嫌犯罪。 有网友问,司机在被乘客袭击后进行反击的行为能属于正当防卫吗?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说,双方的行为性质都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因为公交车上有众多的乘客,另外车辆在公路上行驶也涉及其他汽车运输安全。 在网友对女乘客行为的声讨声较高的时候,专家却认为,司机的责任更大。在阮齐林看来,作为司机应该受过安全教育,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合理应对,以安全为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分析,虽然司机和女乘客争执互殴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但是应由公交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从法律上讲,乘客上了公交车,购买了车票,就和公交公司建立了合同关系,在这个合同关系当中,就包括了公交公司要保证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安全。 顾永忠教授进一步分析说,因为司机在事件发生时没有冷静处理,没有断然采取保护措施保护乘客的安全,而是意气用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人间悲剧,所以公交公司自然要承担对无辜乘客的赔偿责任。 (摘编自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记者孙莹)材料二 10月28日,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发生后,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事故原因的猜测和议论。网上有消息称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私家车的女司机穿着高跟鞋开车,而且还在桥上逆行,为了躲避私家车,公交车才会坠入江中。部分媒体也对“女司机逆行”一事进行了报道,在网上引起了公众对私家车女司机的谴责和声讨。 10月28日17时,重庆万州警方发布了警情通报称,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重庆警方的通报和事故视频的曝光,把女司机从指责和谩骂中解救出来。10月29日,一段公交车坠江前与小轿车撞击的正面视频曝光,因为视频里公交车的不当操作,有网民爆料称“公交车司机凌晨k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由此又引发了新一轮对公交司机的谴责。 11月2日,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公布,此次事故系乘客刘某与公交车司机冉某在行车过程中发生激烈争执导致。 近日官方公布了公交车坠江事故的真相后,网络上开始出现关于“公交司机故意撞车”的言论。有网民说:“公交公司培训时,让司机在与乘客发生冲突时,撞向别的车辆,这样就会追究乘客的刑事责任”。然而对于此类说法,目前并不能被证实。同时,关于乘客刘某的一些个人资料也被曝光,这些无法确定的信息,仍在持续传播。 (摘编自人民网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这些传闻你信了吗?,记者孝金波)材料三 重庆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之后,引起一片唏嘘。网民评论说:“2人争执,3秒互殴,她错过了1站,13个人错过了后半生”,“冲动是魔鬼,一点小事害了一车人”。据悉,2015年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上发生两起乘客因坐过站与司机发生争执事件,最后导致交通事故。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全国其他地方因乘客与公交车司机发生争执而导致车祸的事故已经不止一次发生。 4月20日,湖南发生了“大巴车上一乘客抢夺方向盘,被其他乘客飞踹制服”的事件,该视频在朋友圈中被广泛流传,被赞为“这是遇到行车危险时的正确做法”。 5月11日,北京一位乘客因冒用学生卡乘车,被司机制止后产生不满与司机发生撕扯行为,严重影响公交车正常行驶,最后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9月28日,浙江省义乌一男子醉酒后乘公交车,误将司机当成警察,突然抢夺司机方向盘,所幸司机反应及时,立即控制住方向盘,将车子停下,并未造成交通事故。 10月29日,另有一女乘客因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被拒后,该女子用手提的整箱牛奶击砸司机手部,造成公交车与一小轿车发生剐蹭,该乘客也被刑拘。 (摘编自新华社重庆电怎样让悲剧不再重演,记者钟亚楠)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旨在说明这一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B.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对“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原因做了解说,旨在呼吁大众牢记事故的惨痛教训,增强安全意识,敬畏生命。 C.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中司机的责任更大,应由公交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D.材料一侧重阐述“重庆公交坠江事件”责任的认定,材料二从网友的角度侧重阐述对事故原因的随意猜测可能会伤及无辜。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电台,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实效性的特点。B.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人民网的报道就更贴近人民群众。 C.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社会公共安全水平与社会公德素养密不可分。9.你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睿宗景襄皇帝,讳拖雷,太祖第四子,太宗母弟也。方太祖崩时,太宗留霍博之地,国事无所属,拖雷实身任之。闻燕京盗贼白昼剽掠富民财物,吏不能禁,遂遣塔察、吾图撒合里往穷治之,杀十有六人,盗始屏息。明年庚寅秋,太宗伐金,命拖雷帅师以从。攻凤翔,会前兵战不利,大会诸侯王,谓曰:“人言耗国家者,实由寇敌。今金未殄,实我敌也。诸君宁无计乎?”拖雷进曰:“臣有愚计,非众可闻。”太宗屏左右,亟临问之,其言秘,人莫知也。凤翔既下,拖雷总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小潼关,涉宋人之境,沿汉水而下。遣搠不罕诣宋假道,且约合兵。宋杀使者,拖雷大怒曰:“彼昔遣苟梦玉来通好,遽自食言背盟乎!”乃分兵攻宋诸城堡,长驱入汉中。拖雷既渡汉,金大将合达设伏二十余万于邓州之西,据隘待之。天大雨雪,金人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拖雷即欲击之,诸将请俟太宗至破之未晚,拖雷曰:“机不可失,彼脱入城,未易图也。况大敌在前,敢以遗君父乎!”遂 奋 击 于 三 峰 山 大 破 之 追 奔 数 十里 流 血 被 道 资 仗 委 积 金 之 精 锐 尽 于 此 矣。太宗寻至,按行战地,顾谓拖雷曰:“微汝,不能致此捷也。”诸侯王进曰:“诚如圣谕,然拖雷之功,著在社稷。”拖雷从容对曰:“臣何功之有,此天之威,皇帝之福也。”闻者服其不伐。从太宗攻钧州,拔之,获合达。攻许州,又拔之,遂从太宗收定河南诸郡。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涤疾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阙。(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B. 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C. 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D.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叫讳。古时人们说话或行文经常为了避讳, 而以别的字代替,如汉光武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B.通好,古代多指国与国之间彼此友好往来。南宋政府曾与蒙古缔结盟约,形成夹击之势,共同抗金。但文中南宋杀死了蒙古的使者,背弃了和蒙古的盟约。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D.薨,古代称诸侯、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为“薨”。古人对人死亡有多种方式的描述,早亡一般用“殇”,帝后死亡用“崩”,大夫死亡用“不禄”,士死亡用“卒”,而庶人则用“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拖雷治国有道。太祖去世时,国家大事无人掌管,拖雷担负起治国重任,他派遣官员整治燕京之地的盗贼,使之销声匿迹。B. 拖雷用兵果敢。与金国两军对垒时,天下大雪,金兵冻僵几乎失去战斗力,众将认为可以等太宗到了再攻打他们,但拖雷却主张把握时机,力挫敌军。C. 拖雷骁勇善战。他率兵攻打金国,先后攻克了凤翔、汉中、钧州、邓州、许州等地,平定了黄河以南的众多州郡。D. 拖雷事兄至诚。太宗身体不适,拖雷就向天地祈祷,请求代替兄长生病,甚至还喝下了巫师驱邪除病的水。过了几天,太宗果真痊愈。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言耗国家者,实由寇敌。今金未殄,实我敌也。诸君宁无计乎?(2)太宗寻至,按行战地,顾谓拖雷曰:“微汝,不能致此捷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阖闾城,苏州城。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写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变幻不定。从“倚棹”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与朋友是偶然相遇,稍作停留,并可想象此时两位友人正在岸上携手笑谈。B 诗人善于借景抒情,诗中“春风”“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其间融人诗人深情厚谊。C 尾联中的“青袍” 意同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 “青衫”。“儒生”代表读书人,“已”“误”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闷之情。D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的“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写景的目的虽不在描画山水,但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15中间两联写景颇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 , ”两句诗,借景抒怀,展现出作者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的政治抱负。(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中伤的两句是:“ , ”。(3) 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位于我国大西北腹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被沙漠包围,生态系统脆弱,长期处于荒漠化的威胁中。多年来,宁夏几代治沙人 ,用辛勤和智慧,锁住了漫天黄沙,构筑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创造了一个个绿色奇迹。“黄沙滚滚不见路,跟着驼铃找宁夏。”这是60多年前宁夏的真实写照。严重的沙害不仅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长期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安全。 ,只要刮一场大风,上了房顶的沙子和沙漠连成一片,村民晚上回家可以沿着沙坡走上自家房顶。随着荒漠化的日益严重和沙漠的不断进逼,很多村庄甚至被迫数次搬迁。( )。在灵武市的黄河东岸,百余亩“天使林”“师生林”等公益林在阳光下 ,与一片片、一坡坡幼林一起默默抵御着风沙的侵蚀。在这片万亩荒滩上植树造林的带头人是“全国治沙英雄”王有德,40年来他带领宁夏白芟滩防风固沙林场干部职工一起战沙魔,营造了63万亩绿色屏障,阻挡住毛乌素沙漠向西侵蚀,创造了世界闻名的“白芨滩治沙路径”。从被迫抗争到主动出击,从“要我治沙”到“我要治沙”,从“老典型”到“新面孔” 在与沙漠 的搏战中,不断涌现出的治沙人,建起了片片绿色“长城”,改变了宁夏山川大地的面貌。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仆后继 抚今追昔 亭亭玉立 旷日持久B.前赴后继 曾几何时 傲然挺立 经年累月C.前赴后继 抚今追昔 傲然挺立 旷日持久D.前仆后继 曾几何时 亭亭玉立 经年累月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严重的沙害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长期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安全。B.严重的沙害不仅长期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安全,还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C.严重的沙害不仅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长期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安全。D.严重的沙害不仅长期威胁着当地群众生活和生产安全,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困境乃至绝境,宁夏治沙人没有屈服 B.面对困境和绝境,宁夏治沙人没有屈服 C.宁夏治沙人对于困境乃至绝境没有屈服 D.宁夏治沙人没有屈服于困境乃至绝境 20.下面一则文稿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或提出修改意见。(5分)通知各位家长:当冬天来临时,聆听冬天的声音。学校定于2018年12月5日在学术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学生家长会。我们将传达当前的高考改革形势,通报十一月份联考情况,与大家磋商高考复习事宜。请各位家长务必准时到会。××中学高三年级2018年11月29日21下面是高中语文板书六国论,请根据板书内容写一段话,概括全文的论证思路。要求:全面反映板书内容,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不含标点符号)。(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汇,含义是指那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人们对此评价不一:有人说,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只能淹没于人潮,迷失自我;有人说,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应对生活抱以激情与坚持的态度;有人说,云淡风轻很好,对任何事情都要看淡一点;有人说,自然界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随意,但一锁定目标,就充满激情。要求:针对这些评价,结合生活实际,发表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800字。2019届高三第7次双周考语文参考答案1C(扩大范围。文章第段“古代的诗论家们多具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意识”,是“多是”,不是“都是”。)2.D(“先有变再有弊,有弊再有复”无中生有。)3.A(B项“中国始终以古为尚”错,原文是“儒家观念里以古为尚”;C项“复古论者追求回归风雅”,其它的都是“变古论者”所强调的;D项混淆或然和必然的关系,原文是假设关系,并非事实陈述。另外,原文是“可能更体现了诗学史发展的本真”。)4.B项“后悔当年组织修路”属于无中生有。5.(1) 从小说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路” 一方面是故事的线索,更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催化剂。 (2)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徐卫东早年首倡修路并且投入巨资,而得到村民的感激与拥护;后来村民们因无法得到政府修路的福利而埋怨徐卫东,逼得徐卫东退钱给村民。一个古道热肠一心为公却又深明大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 从凸显主题思想的角度看。小说以“路” 为题,一语双关,象征意义。路需要自己去修,需要自己去走,不然的话,不但没有路,也会堵住本来已有的路。很多时候,思路决定出路。愚昧的村民目光短浅,逼走了热心的徐卫东,也堵死了自己的致富之路。6.(1)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如下:整个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完全呈现出来了,且倒数第二段“徐卫东最后回头看一眼身后的路”与开头第一段“徐卫东又看一眼脚下的路”形成前后照应。目光短浅逼走徐卫东的无知村民们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小说在倒数第二段就此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思考。倒数第二段“心中叹道,这条路呀”,主人公口中的“这条路”似乎另有所指,又未点破,使得读者深度思考作者创作文章的意图。(2)我认为最后一段不是多余的,理由如下:在情节内容方面,最后一段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更加真实,合乎情理却又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小说在结局形成高潮,悬念就此解开。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徐卫东早年带领村民们修路得到拥护,视为义举;而他在外建工厂富裕起来后仍然不忘故土,打算带领村民们共同富裕,最后一段把整个主人公的形象完整的呈现出来。在揭示主题方面,徐卫东的不忘故土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崇高精神品质与村民目光短浅思想闭塞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脱贫致富不仅要修公“路”,还要通心“路”的主旨。7.C(“应由公交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于文无据。且明确表明公交公司要担负责任的是顾永忠。)8.B(“受众不同”有误)9.司机在驾驶时要以乘客安全为重,以公共交通安全为重,与乘客发生矛盾冲突时,应立即停车,报警,不能意气用事,激化矛盾。乘客要加强修养,对人宽厚包容,尊重礼让,遇事克制,理性平和,不要冲动,不能肆意放大个人欲求,无视他人利益,甚至罔顾公共安全。其他乘客要敢于挺身而出,积极劝阻,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或有可能潜在地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不要当看客。公交公司应加强对公交司机的职业培训,帮助提高公交司机的职业道德素养,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媒体和网友在权威部门对事故没有最终结论之前,不要急着做道德审判,对事故原因的随意猜测可能会伤及无辜。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应该制定或修订有关法律,确保公民人身安全。(一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10.A11.D(大夫死用“卒”,士死用“不禄”)12.C(先攻克邓州,再攻克钧州)13.(1)人们都说使国家损耗的,实际上来自敌人。当前金国没有被消灭,实在是我们的大敌啊。诸位难道没有什么计策吗?(“耗”,使损耗;“殄”,消灭;“宁乎”,难道吗。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2分)(2)太宗不久以后就到达此地,到战地巡察,回头对拖雷说:“如果没有你,是不能取得这样大的胜利的。”(“寻”,不久;“按行”,巡察;“微”,如果没有。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睿宗景襄皇帝,名拖雷,是太祖的第四个儿子,太宗同母的弟弟。当太祖逝世时,太宗留居在霍博一带,国家大事无人执掌,是拖雷实际肩负这个责任。他听说燕京的盗贼白天抢劫富人财物,官吏不能禁止,就派遣塔察、吾图撒合里前去彻底查办,杀了十六人,盗贼才销声匿迹。 庚寅年秋天,太宗征伐金朝,命令拖雷率领军队跟随。攻打凤翔时,适逢之前的军队都出兵不利,太宗把各诸侯王都召集起来,说: “人们都说使国家损耗的,实际上来自敌人。当前金国没有被消灭,实在是我们的大敌啊。诸位难道没有什么计策吗?”拖雷进言说:“我有一条计策,但不能让别人听到。”太宗就屏退身边的侍从,赶紧询问他,他们的谈话很隐秘,其他人都不知道内容。凤翔攻下来以后,拖雷率领右军从凤翔渡过渭水,经过宝鸡、穿过小潼关,进入宋人的国境,沿着汉水而下。拖雷派遣搠不罕到宋国借道,且约定合兵攻金。宋军斩杀了拖雷派来的使者,拖雷大怒,说:“你们当初派苟梦玉来通好,(怎么)突然就自己违背诺言背弃盟约呢!”于是分兵攻打宋的各个城堡,非常顺利地进入汉中。拖雷渡过汉水之后,金朝大将合达在邓州西部埋伏了二十多万兵力,占据险要之地等待着他。当时天下着大雪,金兵冻得不能动弹、面无人色,几乎不能作战了,拖雷要立即袭击他们,各位将领则请求等太宗到达后再去袭击敌人也不晚。拖雷说:“机不可失,他们倘若逃入城内,就不容易消灭他们了。况且大敌就在眼前,怎敢把他们遗留给国君呢!”于是在三峰山奋勇击敌,大败金兵,追赶几十里,金兵血流遍道,物资兵器抛弃满地,金人的精锐部队在这次战斗中被全歼了。太宗不久到达,到战地巡行视察,回头对拖雷说:“如果没有你,是不能取得这样大的胜利的。”各位诸侯王向太宗进言说:“事情确实正如皇上所说的一样,然而拖雷的功劳,最主要的还是在安邦定国。”拖雷从容地回答说:“臣有什么功劳?这完全是上天的神威,是皇帝的福气啊!”听的人都佩服他不自我夸耀。拖雷跟着太宗攻下钧州,擒获合达。接着攻打许州,又获胜,最终又跟着太宗收复平定了黄河以南的众多州郡。  五月,太宗身体不适。六月,病情加重。拖雷对天地祷告,请求用自己的身躯代替太宗得病,又取来男女巫师举行除灾去祸仪式的涂抹洗浴之水喝了。过了几天,太宗病好了,拖雷跟随他返回北方。走到阿剌合的思一带,拖雷患病逝世,享年不足四十岁。14.B “绿草”不是所见之景。15.视听结合。“细雨湿衣”“闲花落地”,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雨看不见,看看衣服已湿,说明时间过了很久;“闲花”既说明落花很轻,又可见诗人心在叙谈而不在赏景。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偶然相遇、携手谈笑的喜悦之情。虚实相生。颈联中“江上孤帆影”是眼前看到之景,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情感。一实一虚,蕴含了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牵挂。(答想象或虚写亦可酌情给分)16.(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17. 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句中形容宁夏治沙人连续不断,一代接着一代,没有“前面的人倒下了”的意思,故选用“前赴后继”更恰当。 抚今追昔:接触当前的事物而回想过去。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文中语境是叙述过去沙害的严重情况,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故选用“曾几何时”更恰当。 傲然挺立:形容高大挺拔,意志坚定不移。亭亭玉立: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不能用于集合概念。句中为了突出宁夏治沙人的战斗精神,对建设好的防护林用了拟人手法,故“傲然挺立”更恰当。 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句中只是强调经历的时间长,没有“拖得很久”的意思,故选用“经年累月”更恰当。18、D。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语病:一是“威胁”和“发展”,“制约”和“安全”搭配不当,应为“威胁”“安全”,“制约”“发展”;二是“不仅还”两个分句后的内容颠倒了,应该从微观到宏观,先说沙害对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的威胁,再说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D项修改得最恰当。19、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A、C两项,主语是“宁夏治沙人”,与上文回想过去严重的沙害的话题联系不够紧密,没有起到应有的过渡作用;B、D项,“困境”与“绝境”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故D项 最恰当。20.(5分, 每空1分)删去“当冬天来临时,聆听冬天的声音”。时间应具体,在“5日”后加具体的时间,如“9时”。改“传达” 为“分析”。改“磋商” 为“讨论”。删去“务必”。21(6分)文章以分论点“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论证“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2)又以“诸侯之大患”“严酷之现实”“强秦之贪欲”阐述分论点一,以“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阐述分论点二。(2)作者由此总结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教训,告诫北宋王朝勿从六国破灭之故事”。(2)22.【作文参考思路】针对材料中的四种说法,可以认同,可以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佛系青年”不坚持,缺乏激情,会导致迷失自我不利于国家建设的后果;认同的理由是“佛系青年”心态平和,动静有致。认同。存在即合理,对“佛系青年”的存在不必大惊小怪,求全责备;当今青年生存压力大,换一种轻松的活法未尝不可;青年的思想行为是可塑的,即便是少了点老年人期许的激情与坚持,也不代表未来就不是社会中坚。如:20世纪批评“垮掉的八十年代”,现在看来,八十年代青年不仅没有垮掉,反而成了祖国的脊梁。反对。盲目跟风,误以为时尚就是正确的自我选择,“佛系青年”俨然成为当下的时尚风景,很容易受青年追捧,迷失自我;混淆云淡风轻与消极避事,“佛系青年”误认为不坚持积极做事,是一种云淡风轻的超然态度,其实,老庄哲学看起来是对社会的冷,其实骨子里是热心肠。如陶渊明归隐田园,并没有放下社会责任,仍然有“静穆的伟大”(朱光潜语)。17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剩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201901220182.doc)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