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八章中国区域人口与文化1.ppt

    • 资源ID:2626057       资源大小:10.64MB        全文页数:21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八章中国区域人口与文化1.ppt

    第一节 中国区域人口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第三节 民族与宗教 第四节 区域文化 第五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第八章 中国区域人口与文化 回总目录 教学重点 关键词 中国区域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阐明中国文化形成的时空环境及空间进程。 了解中国区域文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区域人口 (people) 传统文化 (traditional culture) 时空环境 (temporal and spatial environment) 中国文化 (Chinese culture) 区域文化 (regional culture) 文化结构 (culture structure) 内容结构 区域文化 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民族与宗教 中国文化产生的时空环境 处在一定时空环境下的中国文化结构 统一多民族格局的形成 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空间差异 区域文化特征 区域文化的形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国区域人口 第一节 中国区域人口 一.有关人口的几个重要概念 二.中国人口的发展 三.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四.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五.当代中国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六.中国人口的老龄化 七.中国妇女状况 一.有关人口的几个重要概念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 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 各种自然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 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 的表现形式。 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 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 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过程:人口过程就 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 展和演变的过程,它 大致包括:自然变动 、机械变动和社会变 动三中过程. 年龄结构:总人口中各 种年龄组的分布情况 ,或指各年龄组的人 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 。 年龄金字塔 人口增长具有继承性和惯性作用。 公元前,大约在1 000万的水平。 公元初至17世纪中期,中国人口约在5 000万6 000万,占当时世界人 口的110。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中国人口突破1亿。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中国人口突破2亿。 从17601900年,经过140年由2亿增长到4亿。 从19001954年,经过54年由4亿增长到6亿。 从19541969年,经过15年由6亿增长到8亿。 从19691982年,经过13年由8亿增长到10亿。 2000年,全国人口12.95亿人。 二.中国人口的发展 (一)中国人口的增长概况 第1次人口增长高潮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第1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 1957年)。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平均每年净增1 311万人。主要原因 是解放后人民生活温饱而安定,受“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影响。 人口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二高(高潮期)一低(低谷期)一下降四个阶段。 19581961年,是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低谷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 ”等政策的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人民生活困难,出生率18.02。而死亡 率却开始回升,1960年高达25.43,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4.6。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项 目 1949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世界人口总数/亿人 中国人口总数/亿人 中国占世界的比例/ 24.36 5.42 22.24 30.27 6.62 21.87 36.34 8.30 22.84 44.15 9.87 22.36 52.84 11.34 21.46 (二)新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 人口增长具有强大的惯性。我国控制人口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所造成的惯性有关。 其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其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中国人口发展形势严峻 1973年以后,明确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人口 自然增长率进入下降时期,19741984年10年中,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13.69。 19621973年在我国产生了长达12年之久的第2个生育高潮。人口从 6.7亿增到8.9亿,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达到25.6,19621965年的 出生高峰是对三年困难时期人口下降的补偿,而19661973年人口增长 高潮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人口失控的必然恶果。 三.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949年中国人口数量为5.4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 总数的14。 新中国人口是在相当庞大的基数上开始的,且一直 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妇女的总和生育率1995年为2.1个,比很多发达国 家高出1倍以上。 总和生育率居高不下,是我国人口总量增长迅速的 直接原因。 (一)庞大的人口基数 中国人口年龄 结构属年轻型, 但已开始向成年 型过渡,并已出 现局部地区向老 年型变化的趋势 年份 少年儿童比重/ 成年人口比重/ 老年人口比重/ 1953 36.3 59.3 4.4 1964 40.4 56.1 3.5 1982 33.6 61.5 4.9 1987 28.7 65.8 5.5 1990 27.7 63.71 8.59 2000 22.89 70.15 6.96 新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953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 1964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1982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 1990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二)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一向比世界其他国家高,各年 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953年107.6、1964年105.5、 1982年106.3、1990年106.6、2000年106.74,呈现 一种逐渐平衡的趋势。 (三)日趋平衡的性别比 (四)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 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五)正在发展的人口城镇化 1949年,我国城镇非农业人口为5 765万人。进入20世纪80 年代,1982年我国城镇人口2.15亿人,占总人口的21.13%。 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36.1,同1990年第4 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六)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 1949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迅速上升,人口的民族构成 发生了变化。1953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6.1,1982年为 6.7,1990年为8.0,2000年为8.4。 (七)计划生育的成绩巨大而任务艰巨 我国国民受教育年限不足5 年。1990年全国人口文盲率为 15.88,1990年降低为6.72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西南 和西北地区文盲率仍较高。 2000年普查显示,每10万人中, 具有大学程度的3 611人,高中程度 的11 146人,初中程度的33 961人, 小学程度的35 701人。 中国各地文盲半文盲率 中国各地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 (八)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四.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 2. 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 平 、经 济活动方式和交通运输条件 3.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五、中国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五、中国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一)(一). . 中国人口结构中国人口结构 (二)(二). .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 响响 (三)(三). . 调整人口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调整人口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 国家人口政策 人口数量增长 人口文化素质 人口流动迁移 数量控制 结构提高 素质提高 人口年龄结构 经济社会发展 一一. .当代中国人口结构当代中国人口结构 19491949年以来,特别是年以来,特别是19781978年改革开放以年改革开放以 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国人口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国人口 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 化突出地体现在人口增长、人口构成、化突出地体现在人口增长、人口构成、 人口素质、人口流动等方面。人口素质、人口流动等方面。 中国人口变动情况(单位:万人,中国人口变动情况(单位:万人,) 年份总人口数 自然 增长率 年份总人口数 自然 增长率 年份总人口数 自然 增长率 19525748220.00198610750715.57199512112110.55 19576465323.23198710930016.61199612238910.42 19626729526.99198811102615.73199712362610.06 19657253828.38198911270415.0419981247619.14 19708299225.83199011433314.3919991257868.18 19759242015.69199111582312.9820001267437.58 19789625912.00199211717111.620011276276.95 19809870511.87199311851711.4520021284536.45 198510585114.26199411985011.2120031292276.03 (一)人口增长及其增长模式的变动 导致人口规模扩张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最直接的两大因素导致人口规模扩张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最直接的两大因素 是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变动是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变动 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中国人口增长模式 我国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我国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 关于城乡人口增长差异关于城乡人口增长差异 n n城乡之间在人口生育率上的较大差距,而死亡率城乡之间在人口生育率上的较大差距,而死亡率 并没有表现出这种较大的差距。再加上政策执行并没有表现出这种较大的差距。再加上政策执行 的因素,这使得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远高于城的因素,这使得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远高于城 市。市。 职 业总生育率 1989() 总和生育率 1989 一孩率()多孩率() 1989200019892000 农林牧渔、水利 业生产人员 93.382.6343.4233.1222.4124.66 国家机关、党群组 织、企事业负 责人 20.411.2074.7975.413.524.24 不同职业差别生育率 关于区域之间人口增长差异关于区域之间人口增长差异 n n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东西部地区表现出较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东西部地区表现出较 大的差异。西部大大高于东部。大的差异。西部大大高于东部。 指标所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区域 人口自然增 长率最高的 前5个地区 西藏(12.76)、青海(11.70)、宁夏( 11.56)、新疆(10.87)、贵州(10.75) 西部地区 人口自然增 长率最低的 后5个地区 上海(-0.54)、北京(0.90)、辽宁(1.43) 、天津(1.45)、江苏(2.18) 东部地区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区域差异 (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及老龄化(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及老龄化 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年龄 中位数014岁1564岁65岁以上 195336.2859.314.4122.7 196440.6955.753.5620.2 198233.5961.504.9122.9 199027.6966.755.5725.3 200022.8970.156.9630.8 200122.5070.407.1032.3 200222.4070.307.3033.1 200322.3469.168.50 l年龄中位数上升 l劳动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l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 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n n 中国老龄化速度及老龄人口规模居中国老龄化速度及老龄人口规模居 世界第一世界第一 n n 未富先老未富先老 n n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口老龄化的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是人口老龄化的部分 原因,另一重要原因是政策干预原因,另一重要原因是政策干预 n n 人口老龄化呈现区域特征人口老龄化呈现区域特征 (三)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及问题(三)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及问题 1 1、人均接受教育年限提高、人均接受教育年限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 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 2 2、全国有文化人口占、全国有文化人口占6 6岁以上人口比率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岁以上人口比率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年份平均每万人口中(人)年份平均每万人口中(人) 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19523.355889199321.44541048 19576.8110994199423.44761070 19659.31971602199524.05111089 19788.96901519199624.75421112 198011.65751482199725.75661132 198516.14811263199827.35881118 198617.54951226199932.86211076 198818.64731129200043.96601028 198918.54481098200156.3697983 199018.04471071200270.3733946 199117.64511050200386.3763910 199218.64571041 3 3、文盲、半文盲人数及比重下降、文盲、半文盲人数及比重下降 我国1545岁青壮年文盲率(单位:) 人口文化素质在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差距人口文化素质在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差距 n n 城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城城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城 镇总人口的镇总人口的31318383,而农村这一,而农村这一 数据为数据为6 61212 n n 城镇文盲率为城镇文盲率为5 54444,乡村文盲率,乡村文盲率 达到达到11115 5 n n 城镇城镇6 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为为9 92121年,乡村则为年,乡村则为6 67979年年 (四)人口流动及其模式的变化(四)人口流动及其模式的变化 1 1、流动类型发了改变、流动类型发了改变 n n 计划性流动计划性流动自发性的流动自发性的流动 n n 城市流向农村城市流向农村农村流向城市农村流向城市 n n 东部流向西部东部流向西部西部流向东部西部流向东部 n n 经济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 地区地区 (城市间,农村间流动)(城市间,农村间流动) 流动类型 流动量(万人)流动率() 1982 1887 1985 1990 1990 1995 1982 1887 1985 1990 1990 1995 农村到城市15401642119650.4448.5335.99 城市到农村1941401556.364.154.67 城市到城市7881126118025.8133.2635.51 农村到农村53147679217.3914.0623.83 总计305333843323100.00100.00100.00 2 2、人口流动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流动规模日益扩大 19821982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约为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约为30003000万人万人 19851985年升至年升至50005000万人万人 19881988年增至年增至70007000万人万人 19921992年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人年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人 口流动又有了快速增长,口流动又有了快速增长,19951995年全国流年全国流 动人口在动人口在80008000万人至万人至1 1亿人之间,并每亿人之间,并每 年年1010的年递增率增长的年递增率增长 3 3、人口流动主要是从事经济活动、人口流动主要是从事经济活动 4 4、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平均年龄有所下降、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平均年龄有所下降 我国人口流动特点呈现为:我国人口流动特点呈现为: 增长速度快,规模大。增长速度快,规模大。 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经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和经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和 城乡间收入地扩大城乡间收入地扩大 二二. . 当代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可持当代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续发展的影响 人口结构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同时又作用于经济人口结构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同时又作用于经济 社会发展。适度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增长,为经济发社会发展。适度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增长,为经济发 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人口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社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人口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社 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人口的流动,促进了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人口的流动,促进了 经济的活跃和社会的开放,等等。经济的活跃和社会的开放,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是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是经济社会 发展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 发展。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体制与结构的原因,发展。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体制与结构的原因, 中国人口结构与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结构与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客观存在着不合理的方面。客观存在着不合理的方面。 (一)人口规模及其增长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一)人口规模及其增长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但是 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人口规模依然呈扩大的趋势,人口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人口规模依然呈扩大的趋势,人口 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增加。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增加。 年份 国家统计局人口 和社会科技 统计司 中国人口信息 研究中心 国家计划生育 委员会 联合国世界人口预 测(1998) 200513.0813.2213.2813.26 201013.4613.7713.8013.73 201514.3014.1814.18 202014.0914.7214.7014.54 202514.2515.0415.0014.80 203014.2815.2114.96 主要机构组织关于中国人口数量发展预测(单位:亿人)主要机构组织关于中国人口数量发展预测(单位:亿人) 20202020年平均预测值为年平均预测值为14145151亿人亿人 1 1、人口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人口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首先,人口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 的劳动力。的劳动力。 其次,中国人口规模过大,与经济发展其次,中国人口规模过大,与经济发展 不协调,客观存在着矛盾。不协调,客观存在着矛盾。 »» 就业问题突出就业问题突出 »» 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经济发展 2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适度的人口数量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当人口数量适度的人口数量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当人口数量 过多时,就会转变成社会发展的阻力。中国现阶段人口规过多时,就会转变成社会发展的阻力。中国现阶段人口规 模过大,数量过多,已经成为社会负担,这主要表现在:模过大,数量过多,已经成为社会负担,这主要表现在: uu一方面由于人口规模大,使得人均占有资源一方面由于人口规模大,使得人均占有资源 下降,教育事业、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发展下降,教育事业、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发展 受到制约,发展缓慢;受到制约,发展缓慢; uu另一方面,人口规模过大使得社会发展转型另一方面,人口规模过大使得社会发展转型 和调整阻力较大,如城市化是当前社会发展和调整阻力较大,如城市化是当前社会发展 和社会结构调整中的主要任务,这涉及到几和社会结构调整中的主要任务,这涉及到几 亿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安排,使得复杂并且困亿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安排,使得复杂并且困 难重重。难重重。 3 3、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环境、资源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环境、资源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能力的加强和人类的繁衍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能力的加强和人类的繁衍 ,环境、资源的人口容量日趋紧张,也使得人类自,环境、资源的人口容量日趋紧张,也使得人类自 身可持续发展面临尖锐的挑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身可持续发展面临尖锐的挑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中,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之间不展中,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之间不 协调问题越来越突出。协调问题越来越突出。 以我国环境资源的人口容量为例,按目前大多数研以我国环境资源的人口容量为例,按目前大多数研 究者的估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利、资源利究者的估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利、资源利 用最有效的人口容量约为用最有效的人口容量约为7 71010亿人之间,而我国亿人之间,而我国 最大的人口规模约为最大的人口规模约为15151616亿人左右。亿人左右。 (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说,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可以预见,在某种程度上说,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可以预见, 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社会发展也在逐步跟进,人口老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将,社会发展也在逐步跟进,人口老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将 是我国未来人口结构变化中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我国未来人口结构变化中突出的特点之一。 年份人口数老龄化年份人口数 老龄 化 20101.7112.4820353.9726.71 20152.1315.0020404.1127.70 20202.4316.7220454.2528.92 20252.9620.0720504.5031.27 20303.5523.93 中国老龄人口(中国老龄人口(6060岁以上)及老龄化预测(单位:亿人、)岁以上)及老龄化预测(单位:亿人、)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n n 1 1、劳动力相对减少和劳动力平均年龄提高、劳动力相对减少和劳动力平均年龄提高 ,劳动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下降。 n n 2 2、经济年龄人口的老人负担系数提高。、经济年龄人口的老人负担系数提高。 n n 3 3、政府和社会用于老龄人口的财政支出日、政府和社会用于老龄人口的财政支出日 益沉重,主要表现在养老和医疗方面。由益沉重,主要表现在养老和医疗方面。由 于中国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于中国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而 且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财政压力将更大。且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财政压力将更大。 n n 4 4、引发社会问题,如老龄人口生活相对贫、引发社会问题,如老龄人口生活相对贫 困化,情感上孤独无助等。困化,情感上孤独无助等。 n n 为了消除人口老龄化的消极作用,要不断为了消除人口老龄化的消极作用,要不断 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 率,并积极发展老年事业。率,并积极发展老年事业。 (四)人口文化素质结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四)人口文化素质结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有了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有了较 大提高,如青壮年文盲率在下降,人均受教大提高,如青壮年文盲率在下降,人均受教 育年限在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有了提高育年限在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有了提高 ,等等。这些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地,等等。这些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地 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 持和合格的劳动力。持和合格的劳动力。 但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还是比较低的,是但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还是比较低的,是“ “人人 口大国口大国” ”而不是而不是“ “人才大国人才大国” ”。根据现阶段我国。根据现阶段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 ,人口的文化素质还不足以支撑起我国经济,人口的文化素质还不足以支撑起我国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人口素质不高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一,人口素质不高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人口素质不高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模式。第二,人口素质不高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模式。 第三,人口素质不高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第三,人口素质不高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 第四,人口素质不高影响着我国走新型工业道路。第四,人口素质不高影响着我国走新型工业道路。 (五)人口流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五)人口流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活跃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活跃的因素, 在促进经济社会中,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在促进经济社会中,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n n1 1、人口流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人口流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n n2 2、人口流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口流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n n3 3、人口流动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人口流动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 构调整。构调整。 n n4 4、人口流动有利于经济社会事业的改革发展。、人口流动有利于经济社会事业的改革发展。 n n5 5、人口流动有利于人口素质地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口流动有利于人口素质地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但是,人口流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但是,人口流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社 会发展造成一系列的冲击:会发展造成一系列的冲击: n n第一,由于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滞后,没有从制度层第一,由于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滞后,没有从制度层 面上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面上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 ,保障制度,由此衍生出一系社会问题,进而引发,保障制度,由此衍生出一系社会问题,进而引发 出有关社会公正公平合理的问题。出有关社会公正公平合理的问题。 n n第二,人口流动加剧了交通运输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第二,人口流动加剧了交通运输等公共基础设施的 供给不足,如供给不足,如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以后的年代以后的“ “民工潮民工潮” ”使我国使我国 交通运输面对巨大的压力。交通运输面对巨大的压力。 n n第三,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流动人口第三,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流动人口 犯罪问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流动人口子女犯罪问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流动人口子女 教育问题,以及由人口流动引发的环境卫生,传染教育问题,以及由人口流动引发的环境卫生,传染 病预防等问题越来越明显。病预防等问题越来越明显。 三三. .调整人口结构调整人口结构 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n n 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如何调整优化人口结构,对于可持续如何调整优化人口结构,对于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n n 我国重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重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 与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人口结构也必须与之协调的调整发,人口结构也必须与之协调的调整发 展。展。 n n 我们认为应围绕我们认为应围绕“ “数量控制、素质提高数量控制、素质提高 、结构调整、结构调整” ”的思路,综合运用教育、的思路,综合运用教育、 法律、经济等手段,发挥政府宏观主法律、经济等手段,发挥政府宏观主 导作用,使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相导作用,使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相 适应。适应。 ( (一一) )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居民消费水平(元 ) 积累率() 实行 人口控制 不实行 人口控制 实行 人口控制 不实行 人口控制 实行 人口控制 不实行 人口控制 实行 人口控制 不实行 人口控制 19712426.42368.4284.7277.8142.0141.434.6033.79 19783624.13008.5374.6296.0184.0176.736.5425.45 19847171.04860.4686.5416.2403.0297.334.4726.05 198814928.38178.41324.4640.8693.0432.336.3424.75 199226638.110630.62207.3767.31070.0539.338.3222.18 199667884.625988.05667.71731.82726.01164.040.8427.77 199878345.227464.56490.11757.23094.01131.3 中国在实行或不实行人口控制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在实行或不实行人口控制下的经济发展水平 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来看,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依然有着重要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来看,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依然有着重要 的意义。的意义。20202020年我国要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在小康社会指标中,一个关键年我国要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在小康社会指标中,一个关键 的指标是人均的指标是人均GDPGDP要达到要达到30003000美元,这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美元,这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GDPGDP增长,按经济增长,按经济 发展速度要求,发展速度要求,20202020年的年的GDPGDP要比要比20002000年番两番,达到年番两番,达到3535万亿元;二是人口数万亿元;二是人口数 量必须控制在量必须控制在1414亿左右。因此在未来时期,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好人亿左右。因此在未来时期,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好人 口增长,对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口增长,对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在实行或不实行人口控制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在实行或不实行人口控制下的经济发展水平 ( (二二)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实现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其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实现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其 应有的题中之意,而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是人口与发应有的题中之意,而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是人口与发 展诸多方面中最值得关注的。展诸多方面中最值得关注的。 n n积极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积极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n n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应当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应当高度重视基础教育。 n n积极发展教育事业,要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教育事业,要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 (三三) )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应对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应对老龄化社会 的到来的到来 老龄化是未来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应当积极地老龄化是未来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应当积极地 应对这一趋势。应对这一趋势。 n n第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年人口各第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年人口各 种福利和服务的问题。种福利和服务的问题。 n n第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老龄人口的第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老龄人口的 健康水平。健康水平。 n n第三,由于我国人口规模过大,并且又进入第三,由于我国人口规模过大,并且又进入 老龄化阶段,因此不适合机械效法国外老龄老龄化阶段,因此不适合机械效法国外老龄 化国家的做法,即鼓励生育。化国家的做法,即鼓励生育。 n n第四,在相关政策上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第四,在相关政策上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进行调整。,进行调整。 国家 1995年 退休年龄 未来变化 德国63岁 2001年到2012年,退休年龄从63岁提高 到65岁。 捷克60岁 1996年到2007年,每年退休年龄延长2个 月,2007年退休年龄62岁。 英国65岁延期退休,6570岁。 美国65岁 1983年国会通过议案:2027年67岁退休 ,1998年国会提案:70岁退休。 日本60岁 2000年开始,雇员退休年龄在12年内提 高到65岁,以后再提高到70岁。 国外退休年限比较国外退休年限比较 ( (四四) )制定相应人口流动政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制定相应人口流动政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第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第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 力市场。力市场。 第二,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保障公民正常迁移第二,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保障公民正常迁移 和择业的权利,促进人口在城乡、区域间的合和择业的权利,促进人口在城乡、区域间的合 理流动与分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理流动与分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第三,在管理体制上,应当以属地管理为主,第三,在管理体制上,应当以属地管理为主, 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网络,为流动人口提供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网络,为流动人口提供 更方便的服务。更方便的服务。 第四,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促第四,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促 进人口自由流动配置。进人口自由流动配置。 六、中国21世纪老龄化影响一瞥 从“人口盈利” 到 “人口亏损” (一)、 前 言 站在全球高度观察,在人类长达400 多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人口的生产和再生 产绝大部分时间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 增长状态。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发生后逐 渐转入高、低、高阶段,20世纪开始后发 达国家总体开始了向着低、低、低阶段的 过渡,并在后半叶完成这一过渡,步入老 年型社会。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 始了这种过渡,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人 口大国,于世纪之交率先完成这种过渡, 从而对世界人口转变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纵观过去100年和未 来100年的人口变动,可以说20世纪是全球 人口暴涨的世纪,21世纪则是人口年龄结 构走向老龄化的世纪。 以往的研究更多侧重于老龄问题的解决上, 忽视或很少注意到老龄化可能给经济和社会 发展带来的影响。学术界存在“加速老龄化”与 “延缓老龄化”不同观点的争论,实质是如何看 待和估量老龄化的利弊得失问题。笔者主张 ,研究人口老龄化不仅要研究老年人面临的 各种问题,而且要关注老龄化对经济、科技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八章中国区域人口与文化1.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