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三章节自由基共聚合.ppt

    • 资源ID:2627978       资源大小:1.93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章节自由基共聚合.ppt

    1,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Radical Copolymerization,2,(1)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的类型。 (2)无规共聚、交替共聚、恒比共聚和嵌段共聚及 共聚物组成曲线。 (3)竞聚率、单体的活性及Q-e 概念。,基本要求,掌握:,3,3.1 引言,在逐步聚合反应中,如尼龙-6,6和涤纶聚酯的合成,大多采用两种原料,形成的聚合物含有两种结构单元,但不能说是共聚合。,共聚合: 两种或多种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共聚物: 两种或多种单体共聚反应所形成的聚合物。,共聚合多用于连锁聚合,如自由基共聚,离子共聚。,4,3.1.1 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无规共聚物: 其中两单元M1、M2无规排列。,-M1M1M2M1M2M2M2M1M2M1M1M1M1M2M2-,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1、M2两单元严格相间。,-M1M2M1M2M1M2M1M2M1M2M1M2M1M2-,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 链段构成大分子。,M1M1M1M1-M1M1M1M1M2M2M2M2-M2M2M2M2,5,命名:,接枝共聚物:主链由单元M1组成,而支链则由另 一种单元M2组成。,M1M1M1M1M1M1M1-M1M1M1M1M1M1 M2 M2 M2-M2M2M2M2M2,将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前面冠以“聚”字或后面加上“共聚物”。,聚丁二烯-苯乙烯;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6,3.1.2 研究共聚合反应的意义,增加品种,扩大应用范围 提高产品性能,国际上:,用-co-,-alt, -b-, -g- 表示无规、交替、 嵌段和接枝共聚物。 (random, alternating,block, graft),聚丁二烯-co-苯乙烯,聚丁二烯-g-苯乙烯,7,3.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3.2.1 共聚物组成方程,用动力学推导共聚物组成方程时须作下列假定:,A 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等活性理论)。,B 前末端(倒数第二)单元结构对自由基活性无影响,即自由基活性仅取决于末端单体的结构。,C 无解聚反应,即不可逆聚合。,M2M1 , M1M2,8,E 稳态,要求自由基总浓度和两种自由基的浓度都不变,除引发速率和终止速率相等外,还要求两自由基相互转变的速率相等。,D 共聚物聚合度很大,引发和终止对共聚物 组成无影响。,9,二元共聚时有二种引发、四种增长、三种终止反应。,链引发:,链增长:,10,链终止:,用于引发的单体比例很小,忽略不计。M1、M2的消失速率或进入共聚物的速率仅决定于链增长速率。,11,两单体消耗速率比等于两单体进入共聚物的速率比(m1/m2),对M1和 M2分别作稳态假定,得:,满足上述稳态假定须有两个条件: M1 和 M2的引发速率分别等于各自的终止速率。 M1转变成M2 和 M2 转变成 M1 的速率相等。,12,由上式解出M2 代入m1/m2式 消去M1 ,令:,竞聚率: 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13,经简化,得共聚物组成摩尔比(浓度比)微分方程:,上式以两单体的摩尔比或浓度比来描述共聚物瞬时组成与单体组成的定量关系,竞聚率是影响该定量关系的重要参数。,14,令f1代表某瞬间单体M1占单体混合物的摩尔分率,即:,而F1代表同一瞬间单元M1占共聚物的摩尔分率,即:,摩尔比微分方程 共聚物组成摩尔分率微分方程:,15,3.2.2 共聚行为类型共聚物组成曲线,为共聚物瞬时组成F1和单体组成f1的函数,可用相应的组成曲线F1-f1表示,影响两者关系的主要参数是竞聚率r1、r2。,16,(1)r1=0:表示k11=0,活性端基只能加上异种单体。,(2)r1=1:表示k11= k12,即加上两种单体的几率相同。,(3)r1=: 只能均聚,不能共聚(尚未发现这种情况)。,(4)r11:活性端基能加上两种单体,但更有利于加上 异种单体。,(5)r11:则易加上同种单体。,17,3.2.2.1 理想共聚(r1r2=1),共聚物中两单元摩尔比是原料中两单体摩尔比的r1倍。组成曲线不与恒比对角线相交,却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状况。,r1r2=1 或r2=1/r1,则,60下丁二烯(r1=1.39)-苯乙烯(r2=0.78) 共聚和偏二氯乙烯(r1=3.2)-氯乙烯(r2=0.3) 共聚接近这种情况。,18,Fig. 3-1 理想共聚曲线 (r1r2=1),r1值,19,甲基丙烯酸甲酯-偏二氯乙烯共聚和四氟乙烯- 三氟氯乙烯共聚属于这一情况。,特例: 理想恒比共聚,r1=r2=1,两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增长几率完全相同。 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 全相同,即F1=f1,共聚物组成曲线为一对角线。,20,3.2.2.2 交替共聚 (r1=r2=0),在F1-f1图为一条水平线,与f1值无关。含量少的单体消耗完毕,共聚合就停止。,r1=r2=0,r10,r20,两种自由基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 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共聚物中两 单体单元交替相间。,21,Fig. 3-2 交替共聚曲线,r1/r2,22,如60苯乙烯(r1=0.01)、马来酸酐(r2=0)共聚反应。,若 r2=0,r10 :,当M2过量很多时,r1M1/M2«1,才形成组成 1:1的共聚物。M1耗尽后,聚合也就停止。,23,3.2.2.3 r11,r21 而r1r21的非理想共聚(无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当r11,r21而r1r21时,共聚曲线不与恒比对角线相交,而处于该对角线的上方,但不如理想共聚曲线那样对称。,(如果r11,r21,则组成曲线处于对角线 的下方。),如氯乙烯(r1=1.68)和醋酸乙烯酯(r2=0.23)。,24,1-氯乙烯(r1=1.68)和醋酸乙烯酯(r2=0.23) 2-苯乙烯(r1=55)和醋酸乙烯酯(r2=0.01),Fig. 3-3 非理想非恒比共聚曲线,25,3.2.2.4 r11,r21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r11,r21时的共聚物组成曲线与恒比对角线有一交点,这点的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相同,称做恒比点。此时dM1/dM2=M1/M2。,或,26,如苯乙烯(r1=0.41)与丙烯腈(r2=0.04)共聚。,恒比点的F1=f1=0.5,共聚物组成曲线相对 于恒比点作点对称。,(1)r1=r21时:,如丙烯腈(r1=0.83)与丙烯酸甲酯(r2=0.84)共聚。,(2)r11,r21,r1 r2时:,恒比点不在F1=0.5处,共聚曲线对恒比点不再 呈对称。,27,Fig. 3-4 非理想恒比共聚曲线,28,(1) r1r2越接近于零,则交替倾向越深.,(2) r1r2越接近于1,则越接近理想共聚。,(3) 0r1=r21时的共聚曲线介于交替曲线(F1=0.5)和恒比对角线(F1=f1)之间。,小结,29,3.2.2.5 嵌段共聚(r11,r21),这种情况下,两种链自由基都有利于加上同种单体, 形成嵌段共聚物,链段的长短决定于r1、r2的大小。,但M1和 M2的链段都不长,很难用这方法制得商品上的真正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r1=1.38)与异戊二烯(r2=2.04)。,30,3.2.3 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二元共聚时,由于两单体活性或竞聚率不同,除恒比共聚外,共聚物组成不等于单体组成,两者均随转化率而变。,单体组成f1、共聚物组成F1都是单体起始组成 和转化率的函数。,(1)定性描述,31,(i)r11,r21 (curve 1),起始单体组成为 , 对应的瞬时共聚物组成,这就使得残留单体组成f1和形成的相应 共聚物的组成F1都在递减,单体M1先耗尽, 以致产生一定量的M2均聚物。,32,f1大于恒比组成时,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下方,形成共聚物的组成F1将小于单体组成f1,结果f1、F1均随转化率增加而增大。,(ii)r11,r21 (curve 2),f1低于恒比组成时,共聚曲线处于恒比对角线 的上方,共聚物组成的变化与上同。,33,Fig. 3-5 共聚物瞬时组成的变化方向,r11,r21,r11,r21,34,B、补加活泼单体法:陆续补加活性较大的单体或其 混合物,保持体系中单体组成不变.如氯乙烯-丙烯腈、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共聚物组成有两种控制方法:,(2)共聚物组成的控制方法,A、控制转化率的一次投料法:配料在恒比附近,进行 一次投料,控制一定转化率,均可获得组成比较均一的 共聚物。如苯乙烯-反丁烯二酸二乙酯的共聚。,35,3.4 竞聚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see P 87),3.4.1竞聚率的测定,各种方法求出的竞聚率都有一定的误差!,(1)曲线拟合法,(2)直线交点法,(3)截距斜率法,(4)积分法,36,A)温度: 温度升高,将使共聚反应向理想共聚方向 变化,但影响不大. B)压力: 压力升高,将使共聚反应向理想共聚方向 变化,但影响不大。 C)溶剂: 溶剂极性对竞聚率略有影响。,3.4.2 影响竞聚率的因素,37,3.5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醋酸乙烯酯自由基的活性 苯乙烯自由基的活性 (100-1000倍),在均聚反应中,很难由增长速率常数(kp)的大小来判断 单体或自由基的活性。,如: kp=145(St) kp=2300 (VAc),但,苯乙烯单体的活性 醋酸乙烯酯单体活性 (50-100倍),两种单体的相对活性须与同种自由基反应才能比较!,38,代表某自由基同另一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与 该自由基同其本身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的比 值,因此可用来衡量两单体的相对活性。(P91,Table 3-7),3.5.1 单体的相对活性,1/r1=k12/k11,竞聚率的倒数:,乙烯基单体CH2=CHX活性次序可归纳如下: X: C6H5-,CH2=CH-CN,-COR -COOH,-COOR -Cl-OCOR,-R-OR,-H,39,表中横行数据,可以比较自由基相对活性,从左往右 依次增加。,3.5.2 自由基活性 (k12),r1=k11/k12, k11=kp, k12 =kp/r1,从取代基的影响看来,单体活性次序与自由基活性次序 恰好相反,但变化的倍数并不相同。,K12值见 Table 3-8:,直列数据代表单体活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少。,40,表3-8链自由基-单体反应的k12值,41,3.5.3 取代基对单体活性和自由基活性的影响,取代基的,共轭效应,极性效应,位阻效应,单体,自由基,活性,影响,(1)共轭效应,自由基与单体活性次序相反,这主要是由取代基 共轭效应引起的。,取代基对自由基的共轭稳定效应愈大,则其活性愈低,如苯乙烯自由基。,42,丙烯腈,丙烯酸,丙烯酸酯,自由基的活性也不很高,Why?,对自由基也有共轭效应。,-CN,-COOH,-COOR,(2)极性效应,推电子取代基使烯类单体双键带负电性,吸电子基团 则使带正电性。这两类单体易进行共聚,并有交替倾 向。这个效应称为极性效应。,43,两单体极性相差愈大,则r1r2乘积愈趋近于零,交替 倾向增加!,P93,Table 3-9 给出了两种单体共聚的r1r2值。,一些难均 聚的单体,顺丁烯二烯酸酐,反丁烯二酸二乙酯,苯乙烯,乙烯基醚类,共聚,两种单体在表中的位置距离愈远,即极性相差愈大, 交替共聚的倾向也愈大。,44,(3)位阻效应,(c)氟原子体积较小,并不显示位阻效应,因此 四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既易均聚,又易共聚。,自由基与单体反应的速率还与位阻效应有关。,(a)两个取代基处于同一碳原子上,位阻效应并不 显著,反而由于两取代基电子效应的叠加而使 单体活性加强。,(b)两取代基处在不同碳原子上,则因位阻效应而使 活性减弱。,如:与氯乙烯相比,偏二氯乙烯活性增加2-10倍; 而1,2-二氯乙烯的活性则降低2-20倍。,45,3.6 Q-e概念,每一对单体就有一对竞聚率;100种单体将构成4950对, 全面测定r1,r2值不现实。,建立定量方程式,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关联,将自由基同单体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共轭效应、极性效应联系起来。,Alfrey-Price Q-e式:,k12 = P1Q2 exp (- e1e2),46,k12 = P1Q2 exp (- e1e2),P1、Q2-从共轭效应来衡量自由基M1·和单体M2的活性。 e1、e2-分别为自由基M1·和单体M2极性的量度。,假定单体及其自由基的e值相同,e1代表M1·和M1的极性,e2代表M2·和M2的极性,则:,k11 = P1Q1 exp (- e1e1),k22 = P2Q2 exp (- e2e2),k21 = P2Q1 exp (- e2e1),47,r1=k11/ k12 = Q1 / Q2 exp - e1(e1- e2) (1),r2=k22/ k21 = Q2 / Q1 exp - e2(e2- e1) (2),上式两式相乘,得:,In(r1r2) = - (e1- e2)2 (3),规定苯乙烯的Q = 1.0,e = -0.8作为基准,代入式(1)、(2)、(3)可求得各单体的Q,e 值。,48,(2)e 值代表极性, 吸电子基团使烯烃双键带正电 性,e为正值;带供电性基团的烯类单体,e为负值。,(1)Q 值大小代表共轭效应,即表示单体转变成自由基 的难易程度,Q 值越大,越易形成自由基。,Q 值相差较大的单体难以共聚。,Q 、e 值相近的一对单体共聚时,往往接近理想 共聚。,e 值相差较大的一对单体共聚时,交替共聚的倾 向较大。,49,解:Ri=2fkdI,P72,习题19,fkd=Ri/2I=4.010-11molL-1s-1 20.01 molL-1 =210-9 s-1,=Rp/Ri =1.510-7molL-1s-1 4.010-11molL-1s-1 =3750,50,P72,习题19,P72,习题19,2=23750=7500,S=(1L-104g/mol1mol/L887g/L)839g/L 78g/mol=9.5 mol/L,51,P72,习题19,1/Xn=1/7500 + 8.010-5 + 3.210-4 0.01/1 + 2.310-6 9.5/1=0.000243 Xn= 4115,

    注意事项

    本文(三章节自由基共聚合.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