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协委员学习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新质生产力党课讲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协委员学习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7日,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
2、指出,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习近平总书记的三次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认真学习,结合当前形势、政协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2023年9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
3、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区政协紧扣时代脉搏,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去年9月21日,潘主席在“历城区政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专题读书班”上,首次就“新质生产力”做了重点解读。这让我们第一时间领悟了新思想新理论。二、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
4、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环境、文化体验等多个方面,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环境质量、法治建设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务之急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
5、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新质生产力”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并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三、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凝练概括,“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外媒评论认为,这一概念将为中国加快经济转型带来新的动力。通过这一份事关未来的施政安排,中国希望利用高科技和技术革命突破来催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新”在四个方面。新劳动者,如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新型人才;新劳动对象,如数据要素;新劳动工具,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如大数据中心等。新质生产力,主要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8个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
6、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未来产业主要有9个领域: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产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四、怎样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一域,放眼全国,阐释了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为”与“不为”。如何“为”。强调“因地制宜”这四个字。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如何“不为”。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
7、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发现新的科学技术、采用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采用新的生产要素、开辟国内国际新的市场。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作为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二个方面发力:一是守正创新,发展新质工作力。按照今年区政协工作部署,突出把握好“构思新、材料实、编辑精”三大征编要点,扎实做好文史资料征编工作,提升文史资料价值,真实记录历城城市发展史、准确反映历城区政
8、协履职效能,为历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贡献文史力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历城区政协成立40周年献礼。按照市政协工作部署,积极拓宽思路、改变观念,对传统单一的文史工作形式进行探索创新,形成视频影像、全过程商量、基地打造立体式文史工作新模式。加快推进“十百千”各项任务,实现文史工作提质增效。二是与时俱进,增强学习主动性。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最新重大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建议举办“抢抓机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点协商议政活动,为我区
9、深化“4433”工作推进体系,奋力开创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和实干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新质生产力党课讲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提出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
10、才工作机制创新5方面具体要求。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
11、总结,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财政部门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结合实际,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本领。一、着力支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2、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X财政将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支持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安排X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支持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设计及系统集成智能化,聚焦规模化、精细化、高级化支持实施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完善融资担保和保费补贴等财政金融政策以及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鼓励“个转企”“小升规”,助力
13、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二、着力支持加快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X财政将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优化资金使用方向,进一步向前瞻性、原创性、突破性基础研究聚焦。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鼓励中试和科技成果转化,引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三、着力
14、支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X财政将坚持把激发动力活力作为关键所在,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深化财税领域改革的同时,积极支持其他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调查研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支出标准的规范化和约束力。做好项目遴选储备
15、确保资金一到位,项目就能执行。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强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强化预算约束,紧盯资金进度,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持续夯实“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与预算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立项有评估、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应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跟踪问效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的法治水平,继续加快财政规章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财政工作,更多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支撑财政管理,坚决防止和避免财政资金“跑冒滴漏”,让同样的支出发挥更大效益。四、着力支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
16、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X财政将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振兴底色,支持打好“生态牌”、念好“山海经”、走好“绿色路”。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支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支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重点工程。五、着力支持加快人才引育留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X财政将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供给,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支持职业教育优化规划布局和专业设置,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好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支持实施“英才计划”,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支持,吸引青年人才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