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研读教材是预设生成基础.ppt

    • 资源ID:2672789       资源大小:717.51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研读教材是预设生成基础.ppt

    研读教材是预设生成的基础,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与教学畅想,一、主要内容,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 统计 第八单元 教学广角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综合运用 营养午餐 小管家,二、内容标准,本册教材中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数学广角”等五个单元属于数与代数板块;“位置与方向”和“三角形”等两个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板块;“统计”这一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板块。,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相关内容提出的标准是:,在数与代数这一板块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有简便运算。 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在空间与图形这一板块中:,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统计与概率这一板块中:,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 能从报刊杂志、电视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在综合运用这一板块中:,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初步感受教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教学的作用。,三、各单元教材教法分析,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试题。 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习惯。,(二)已有知识基础,已经学过同级运算的两步混合运算,会按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式题。,(三)编写特点与意图,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梳理、概括有机地结合。 其目的是:1、算式是解决实际的教学表达形式。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算顺序的规定性来源于实践。让学生感受运算顺序规定性的必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会到,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就有了数学表达形式的多样。,(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五)教学建议与畅想,单元主题图“冰雪天地”展现了雪地里的活动场景(现实情景)。,对情境的观察,能区分三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域: 借助画面区分。 根据指示牌进行区分。,根据图中提供的三条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同时,也为学生本学期第一次上数学课提供心理准备。,例1和例2是提供的是已经经过数学化的材料,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开,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这些已经经过数学加工的材料,只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 例1、例2的教学,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列式通过交流,叙述解题思路用综合并式(把分步解答的算式用一个算式表示)。,在例1、例2的算式形成后,应该注意: 告知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 要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724485 987÷3×6 6÷3×987 找出它们的特点(都是同级运算),概括运算顺序。,需要指出的是,在例2教学的过程,要把握: 不要把解题方法公式化(归一) 要为学生展开思维 提供示范:,例3的教学要注意:,1教材提供的是问题情境,而不是数学化的材料 2“242424÷2”以及“24×224÷2”是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数学表达式,是学生交流的结果 3要整理学生的叙述:,4要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242424÷2 24×224÷2 24÷224×2 24×324÷2 找出它们的特点(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概括运算顺序 5要重视拓展,激活问题意识。,例4的教学要注意:,1教材提供的是情境图,而不是问题情境。所以,例题是已经数学化的材料,也就是说,不需要学生对情境再加工。 2教材提供的 是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数 学表达式,是交流的结果。,以便使学生思维条理化。 4对综合算式进行观察,找出特点,概括有小括号并式的运算顺序。,例5的教学要注意:,1要引导学生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进行比较。 2要为学生总结四则运算顺序提供分类材料。,例6的教学要为学生总结有关0的运算提供分类材料。,对练习二中第8、9、10题的处理的畅想: 不要把第8题作为简单的填充题处理,要让学生对相关联量的分析、处理,形成相应的思路。 不要把第9题仅作游戏,而要重视数学表达式的形成过程。 不要把第10题仅作解答题,“怎样购票合算?”是统筹择优数学思想的体现,要强调有根据地说理。,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二)已有知识基础,在一至三年级已经学过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以及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八个方向,并且能根据方位或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还学过根据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另外,还能根据方向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会量角的度数,会测量线段的长短。,(三)编写特点与意图,1让学生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知道确定物体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培养和发展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打基础。 2提供相应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帮助学生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编排形式、内容结构及知识点,(五)教学建议与畅想,主题图提供的是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和“公园定向运动地形图”,其作用和意图是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一种运动项目,更重要的作用和意图还有为“1号检查站和2号检查站在起点的什么位置?”这一数学问题提供了条件。 如果用这个情境图,要简要说明定向运动的要求、简要介绍地形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描述运动的路线图。,例1的教学要注意:,要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感受确定位置要基于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要为学生描述方向提供支持:一般地,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的夹角小的方位。但不能以此为唯一标准作判断依据。 在“做一做”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基础上形成 通过度量夹角的度数描述方向; 通过度量线段的长度描述距离。(1cm表示多少米) 为学生了解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服务。,例2的教学要注意:,应该为学生提供思考如何才能“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运用确定位置的方法必须有两个条件: 方向 和 距离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又可以让学生得到探索成功的体验。 要通过对作品的展示过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对图例50米的认识展开交流,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例3的教学要注重:,要让学生体会到位置的相对性因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 位置的相对性只是方向的变化,距离并没有变化 要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位置相对性的直接经验。提高学生把握位置相对性的能力。,例4的教学要注重:,要把握相应的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识图、测量、方向变换、平均速度、描述路线等等),引导学生明确描述公园定向运动图的路线图,必须做些什么(规划)怎样做(实施)怎样说(结果)。 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明确步骤,再通过作业进行说理,展示思维过程。 要组织有序、有效的合作活动。,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已有知识经验,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三)编排特点与意图,1把在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五条基本规律集中安排,以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沟通加法与乘法意义上、表现形式上的内在联系。 2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运算定律,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便于学生运用,体现运算定律的价值。 3注重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探索、交流创造条件。,(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五)教学建议与畅想,在加法运算定律这一小节中,对例1的教学要:,1要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提出教学问题 2要在寻找40+56和56+40的关系基础上进行举例、推理 3要在举例、推理之后进行描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抽象、概括(a+b=b+a),例2的教学要:,1根据问题情境,用算式表示,仅仅关注“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是不够,还应该关注如何列式使计算简便。 2通过计算比较相关联的两个算式的相等关系,为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得到的两个算式的相等关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加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 3通过叙述计算顺序,进行描述、抽象、概括。,例3的教学要:,1重视对问题情境的观察思考,有次序地叙述第四天至第七天,每天要行的路程。 2要通过学生交流各自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如何才能简便的感受,这样,既能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又能形成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的共识。交流中要有针对性的询问、质疑、引导,逐渐显露算法的思维过程。,在乘法运算定律这一小节中,例1的教学要:,1对问题情境中的信息要进行加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有次序、有根据、有条理地分析问题。,2通过计算两个算式的积,确定算式间的关系(相等),根据等式进行叙述、抽象、概括。 3让学生感受到乘法交换律的应用价值 (做一做第1题)。,例2的教学要:,1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交流,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策略形成了不同的数学表达式;通过计算,寻找不同数学表达式之间的关系(相等),同时,也能为学生感受到运算定律的价值(使计算简便)埋下伏笔。 2通过举例、推理和交流、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 3通过叙述展开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 4通过比较,为形成运算定律的知识结构服务,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例3的教学要:,1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再通过交流,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不确定性。 2通过举例,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为学生抽象、概括提供服务。 3重视互逆关系的运用,如,在简便计算这一小节中,对例1的教学要:,1解决此类问题不能作为教学的唯一关注点,更应该关注“他们都是怎样计算的?”,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叙述解题思路,通过“你喜欢哪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减整百、整千减简便些。 2加强怎样简便的判断说理。 3提供可选择的算式,为学生灵活计算提供服务。,对例2的教学要:,1.注意这个问题情境中有两个问题,提供问题情境时,要逐一呈现,而不能二者择其一。这是因为: 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如果用连加算式表示,有下列几种: 563119 563124 561924 311924 通过对这些连加算式的简便计算,得出563119和561924,总价都在100元左右的结论。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要求是多样化,通过比较,进行选择,而不是估算,在学习要求上,体现的是有根据地、有次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果用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解答,则有: (56311924)56 (56311924)31 (56311924)19 (56311924)24 还可以在其他策略,如:1005644。剩下的三个数中,哪两个数的和在44左右?,对例2的教学要:(续),无论用哪种策略解决这个问题,都有一些算式可以运用运算定律和数据特点进行简便计算,体现灵活、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的单元教学目标,都可以为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服务。 付出100元,买这两本书,找回多少钱?一般地,可以用100(4847)和 1004847 表示。 根据生活实际,还有50475048这种策略。 这种策略体现了形变质不变的性质,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种策略富有挑战性,教学时,教师应当用恰当的方式予以暗示。 2通过交流,形成多种策略。 3重视学生的说理。,对例3的教学:,1要重视类推、猜想与印证。 如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1377921137(7921)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能不能(猜测) 1250÷25÷5 通过计算,进行印证。 2要在初次印证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式题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既让学生类推,又让学生感受到两个除数相乘,积的特点(相除时便于口算),例4的教学:,对例5的教学:,1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获得相应的信息。 2要重视处理信息策略的多样化。 3在交流中质疑,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1.要重视学生从问题情境中获得全面的信息,用 相关联的形式整理信息。 2.要重视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 3.要重视类推,在类推的过程中,为形成学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提供服务。,在对学生简便计算的评价方面,要注重:,1对可以直接用运算定律的可以用唯一标准衡量。 2对需要灵活、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的,只要有形变质不变的转化。 3要重视简算过程。,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二)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十进分数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三)编写特点与意图,1对小数的意义用叙述方式而不用定义方式。 2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知识和能力迁移。 3加强与实际生活联系,体现小数的应用价值。 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叙述方法。,(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续),(五)教学建议与畅想,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个小节中: 在主题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小数产生的必然性。,对例1的教学: 1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经历0.1米(1/10米)、0.01米(1/100米)、0.001米(1/1000米)提供支持。 2要从每份都是1/10(0.1)、1/100(0.01)、1/1000(0.001)到几个1/10(0.1)、1/100(0.01)、1/1000(0.001)就是几/10、几/100、几/1000(相应的小数)为学生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提供支持。 3要通过1分米与1厘米、1厘米与1毫米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探索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导向。,对例2、例3及相关内容的教学:,1要重视学生已经认识过小数,已经会读、写简单小数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推理、迁移。 2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要通过学生的交流、概括读小数和写小数的方法。 4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在“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这一小节中,对例1的教学:,1要组织测量、比较等实践活动,寻找0.1米、0.10米、0.100米之间的相等关系,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推理和观察相关联的小数,概括小数的性质。 2要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对例2、例3的教学:,1要重视说理(应用性质),使学生体会到运用小数性质改写是形变质不变。 2要通过举反例,印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小数的性质。,对例4的教学:,1要引导学生类推、迁移。 2要通过交流,形成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对例5的教学:,1对问题情境要组织有序地观察活动。 2在观察活动中,建立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长短的对应关系,开展有目的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思考。 3要重视数学语言的规范与示范。,对例6、例7的教学:,1要重视数学表达式的建立(为改写作铺垫)。 2要在算法冲突的基础上,运用规律。,在“生活中的小数”这一节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例1、例2的教学:,1要从排队的情境中,根据不同的策略,确定改写的数量。 2要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改写的方法。 3要通过2米( )厘米 40厘米( )分米等形式的举例为学生探索改写方法予以暗示,便于学生类推、迁移。 4可以通过相应的活动,让学生理解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等描述性知识。,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一节中,对例1的教学:,1要引导学生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要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要明确求近似数的两种叙述之间的关系。,对例2的教学:,1要掌握把不是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沟通与整万、整亿数的改写的联系。 2让学生明白改写与求近似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五单元 三角形,(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图、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点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与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地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认识锐角、直角、钝角,有初步的图形拼组经验。会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三)编写特点与意图,1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学生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 3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说理。 4加强对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五)教学建议与畅想,在“三角形的特性”的主题图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的举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感受到三角形的应用。,对例1的教学:,1要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2在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其各部分的名称,特别要重视底与高的关联性,要通过对高的意义的理解,正确地画出底边上的高。,对例2的教学:,对例3的教学:,1要引导学生猜测,每个物品上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再通过实验,体现特性。 2要让学生运用特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要重视学生解决“这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为概括作铺垫。 2要组织有准备的实验活动,通过交流形成结论。,对例4的教学:,对例5的教学:,1要在确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 2要通过比较找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3要通过交流、质疑、举反例等活动,强化各类三角形的特征。,1重视猜测的作用,启发印证。 2要重视从个别到一般,引导归纳、概括。 3在交流中质疑、举反例,促使应用策略的多样化。,对例6的教学:,对例7的教学:,1组织有准备的拼组、分割活动。 2重视对拼组结果的解释。 3突出寻找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1重设计与解释。 2突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与区别。,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学目标,(二)已有知识基础,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小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口算),第四单元学过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会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编排意图与特点,1寓计算教学于解决问题之中,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2强调自主探索基础上的交流,形成算理和算法。 3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加、减法笔算集中编排,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五)教学建议与畅想,在主题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运动项目,了解跳水运动的计分方法以及比赛规则,为引入小数加、减法计算提供支持。,对例1、例2的教学:,1要在出示第一轮得分后,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索小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激活学生推理、迁移。 2要在出示第二轮得分后,要求提出并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3要通过举反例,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4由计算结果与教材情景对照,让学生在冲突中说理。 5要给学生总结、概括小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空间。,对例3的教学:,1要重视学生从统计表上获得相应的信息。 2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3要通过交流,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要重视计算顺序。,对例4的教学:,1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 2要通过交流、对比了解整数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 3要重视学生的说理。,第七单元 统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上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方法表示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二)已有知识经验,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单式和复式),会看简单的单式、复式的条形统计图(包括纵向和横向),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三)编写特点和意图,1从数据具有相关联、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引入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服务,便于学生概括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使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3在看懂统计图的过程中,体现统计的推断、预测作用。,(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五)教学建议与畅想,主题图的作用有:一是让学生了解科技馆,二是有学生参观科技馆引出所要研究的话题。,对例1的教学:,1要呈现1格代表1个单位(1万人)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落脚于你能在图中获得哪些信息?要重视在描述的基础上概括:从1998年到2000年,每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越来越多;2001年到2002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都是8万人;2003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最多;参观科技馆的人数有变化。,2要直接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体现“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 3要让学生了解这个折线统计图形成的过程,在方格纸上把每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在对应的位置描点、连线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饿增减变化的特点打基础,在给学生以暗示。 4要落实“你有什么感想?”的要求,对感想不能要求唯一答案,为学生预测、推断服务。,对例2的教学:,1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形成完成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的基础上,(描点、连线),自主完成折线统计图。 2要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对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图上,要标明每年身高的数据。 3要重视学生有根据地进行预测,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确定5岁半的在折线统计图上所对应的点的方法。 4要指导学生有根据地预测和推断。,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规律。 3使学生初步体会转化思想方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编排特点与意图,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规律。 2从简单的想起,体现转化思想。 3不提供更多的变式,把握教材的标高。,(三)编写形式、内容及知识点,(四)教学建议与畅想,对例1的教学:,1要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冲突上,通过交流、说理,引导学生用线段和线段上的点来感受转化思想方法。 2要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想起:“在10米长的小路一边,要栽几棵树?”,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让学生明白,在一条线段上,点数比间隔数多1。 3让学生体会线段图可以直观、简洁地反映出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对例2的教学:,1要发挥迁移、类推的作用,用线段图探索规律。 2要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展开说理。明白两端不植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对例3的教学:,1要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说理。 2要在冲突的基础上,进行转化。 3要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个性化。,

    注意事项

    本文(研读教材是预设生成基础.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