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年理想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 资源ID:2674019       资源大小:78.0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理想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理想教学设计一、课题:理想二、教学目的:1.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的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2.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3.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三、教学重点1.诵读;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四、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2.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五、课时:2课时。六、课型:综合新授课七、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讨论点拨法。八、教具:写好生字词的小黑板、录音机、朗诵带。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反复诵读,熟悉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解读诗歌17节。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理解诗中众多的意象,揣摩诗中含蕴丰富的哲理内容。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理想是什么?一本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词典上说,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理想。如果了解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为理想而奋斗的历史,如果我们正在孕育人生的理想,那么,读这首诗就会感到分外亲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就是说,那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奋斗的结果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5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再经过50年的奋斗,也必将胜利完成。”这就是说,今天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的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理想的时期,读理想这首诗,会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二)默读(三)检测字词、扫通障碍1.找一名学生读“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学生领读,老师出示投影,纠正重点字词。寂寥(liáo):寂静;空旷。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诅咒(z 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洗濯(zhuó):洗。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各自练读。(2)齐读。(五)简介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具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长期搁笔。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诗情勃发,创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出版20种。其诗歌的突出特色在于:1.感情真挚而深厚。他的一些成功之作几乎都是以个人的亲身感受出发写成的,包孕着诗人的兴际遭遇,如妻颂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2学识同诗情相结合,科学性同幻想相结合,构思奇巧,富于浪漫色彩。在当代诗坛上颇显特色,如受到普遍赞扬的太阳。3.注重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新诗的特点,追求诗的民族化的群众化。从形式上看,流沙河的诗作无一定之规,有的异常规整,是标准的新格律诗;有的长短句相间,颇有词牌、小令之风;有的则行段很不整齐,是标准的自由诗体。(六)逐节研讨(17节)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再齐声朗读。研讨内容:1.第一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2.第二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3.第三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二节有什么联系?4.第四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5.第五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6.第六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老师点拨:1.第一节中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这一节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2.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3.第三节的意思概括地说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二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暖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第三节是在第二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点出了理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4.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引导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一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四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训其艰巨性、长期性。5.“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就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充满活力。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6.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7.理想所追求析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对,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小结;诗歌的二、三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四、五、六、七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七)学生熟读,挑选自认为精彩的,给了自己重要启示的节背诵。(八)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二课时分析、解读诗歌的第812节1.学生集体朗读全诗。2.指名学生朗读812节。思考:(1)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1)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2)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点出了理想对人的灵魂起着巨大的作用。“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3)对理想“被玷污”“被扒窃”的理解应联系十年浩劫的历史背景。“四人帮”歪曲马列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4)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夸耀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5)“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3.理清本诗结构:2、3 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4.学生朗读全诗,加深理解。5.语言运用。教师投影或板书。学生两人合作,一人说一人记,互相评论,向全班推荐佳句。(1)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 。(2) 一 缀连着一 。(3) 历史的脊梁骨。(4) 海天相吻的弧线。(5) 可望而不可即 。(6) 折磨着 的心。(7) 倔强的反抗着 命运。(8) 鬓发早白。(9) 洗濯 。(10) 绝处逢生。(11) 被玷污了。(12) 夸耀着当年的功勋。(13) 碌碌终生。6.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十、板书设计:理想 流沙河 历史意义理想是方向(总说意义) 分说 人格意义 树立理想,为之奋斗。 人生意义十一、课后小结: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课题:短文两篇二、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四、教学难点:1. 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五、课时:2课时。六、课型:综合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 堕落 点缀 自豪 冉冉 苦熬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2)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3)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4)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5)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老师点拨:(1)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2)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3)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4)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在行道树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5)“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关键词是“神圣”“痛苦”“深沉”。 (五)合作研讨。研讨方式:同桌二人切磋。(六)总结: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二课时学习第一次真好(一)默读第一次真好(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雏形 丰硕 稀疏 珍重 累累 低回 沉甸甸眼巴巴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 不可磨灭(三)朗读练习。(四)内容研讨1.学习方法引导。探究的收获,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如果问题是“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具体一些,但是思考价值不太大,因为只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集中起来就有了答案。“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愿你珍重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探究这个问题就更有价值。2.合作研讨。(1)文章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2)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3)“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4)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5)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3.全班交流小结。(三)语言应用1. 只是一种点缀。2.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3. 冉冉升起。4.一 硕大的 沉甸甸垂吊在枝头。5.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6. 值得低回品味。7. 给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8. 玲珑剔透。9.第一次看到 ,但觉 。10. 使人回味无穷。11.愿你珍重 。(四)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十、板书设计:行道树张晓风关键词:神圣 痛苦 深沉行道树 原始森林同伴奉献者形象 沉浸在夜生活欢乐中的市民第一次真好周素姗柚子树结出累累果实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的感觉(新鲜刺激,回味无穷)十姊妹孵出小鸟 惊喜十一、课后小结:人生寓言教学设计一、课题:人生寓言二、教学目的: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2.了解寓言的特点;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三、教学重点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2.了解寓言的特点。四、教学难点:1.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五、课时:2课时。六、课型:综合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八、教具: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白兔和月亮(一)看导语默读课文(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得失之患 泯 厄运 慧心皎洁 心旷神怡 归属 禀告 身世 正色(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2.学生个别读。(四)老师讲解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五)内容研讨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比喻: 拟人: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六)老师点拨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第二课时学习落难的王子(一)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2.学生个别读。(二)内容探讨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老师点拨: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3.(略)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5.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四)总结: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十、板书设计:人生寓言周国平 心旷神怡地赏月白兔和月亮 转 诸神之王赏赐主题词:得失之患 折 转折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消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十一、课后小结:我的信念教学设计一、课题:我的信念二、教学目的: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2.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三、教学重点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2.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四、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五、课时:2课时。六、课型:综合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八、教具: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 按学号说近来的见闻。2. 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三)明确学习目标。1. 板书课题、作者及学习目标。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四)整体感知课文。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检查预习。2.投影显示: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3.解释下列词语。问心无愧 致力 专心致志 渲染 盛名 报酬 蹂躏 呵责 逆来顺受 懊恼 迷醉沉醉(五)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的完成过程。1.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投影显示:作者认为,做事需要有怎样的精神?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怎样理解“我的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辛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居里夫人的人格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三)指名回答问题。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备学生)以上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在纸上,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抽查或指名回答。(四)教师补充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发放资料或口头介绍):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五)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六)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第三课时练习课(一)出示练习题一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指出的观点。 2.第二自然段所说的“某种力量”是指 3.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说“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可接着却说“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4.为了“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拖累”,作者(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成为科学史上的佳话。这是什么决定? 5.做出重大的决定,“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拖累”,源于他们 的思想动力。6.倒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似与“我的信念”无关,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的内容。 7.最后一段的“这种魅力”是指 ,为了说明“这种魅力”,作者用了一个 (修辞方法)句子 (二)老师点拨:1.做事情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自己要有信心。2.对真理的探讨。3.不矛盾。作者所说的“美好快乐的记忆”正是指孜孜不倦的求学和专心致志的研究,作者(后来还有她的丈夫)为了学习和研究,甘于孤独,以苦为乐。这正是他们献身科学的思想境界的体现。4.放弃了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5.对于一件忘我的事业的进展,受了强烈的吸引,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6.与“我的信念”有关系。要专心致志搞研究,就要保持宁静的心境,就不能对别人的一言半语的呵责过于敏感,也要学会通过栽花、植树等能陶冶人性情的活动来调节自己的身心。7.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比喻 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三)练习二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2.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3.你怎样理解“为实现这个理想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拖累”这句话? 4.你怎样理解“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5.“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这表现了居里夫妇 的伟大而崇高的人格美。6.文中“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对于一件忘我的事业的进展,”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四)老师点拨:1.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2.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3.居里夫人以科学研究为快乐,不是沽名钓誉之人。为了科学事业,她毫不计较个人名利,不贪求荣华富贵的享受,所以厌恶人事和盛名对她工作和生活的干扰。4.作者淡泊名利,不慕权势,她一心扑在科学事业上,所以她希望自己是为人类科学事业而生活的纯粹的人,不应受名利、权势、战争、人事等的约束和侵扰。5.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不慕权势 6.解释说明(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十、板书设计: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探讨真理,不图财富一、宗旨 沉醉于科学之美 自由二、环境 安静 时间 目标三、工作 信心 坚忍不拔 勤奋努力十一、课后小结:<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课题:论语十则二、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4朗读与背诵.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四、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五、课时:2课时。六、课型:综合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八、教具: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3.熟读。(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通假字朗读与背诵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六)指导翻译第则:处理方法: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师生共同评价,纠正。(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类2背诵全文。 类3默写全文。类第二课时(一)三分钟演讲(二)检查复习,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三)翻译课文6-10则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理想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为本站会员(上海哈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