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国近代经济史演示文稿.ppt

    • 资源ID:2708525       资源大小:1.18MB        全文页数:4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近代经济史演示文稿.ppt

    中国近代经济史,方晓珍,绪 论,一、什么是经济史 二、经济史学科的建立 三、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历程 四、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资料和研究著作 五、学习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法 六、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和主要内容 七、几个理论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史,(一)经济史的基本含义 经济史就是“经济”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谓经济,指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目前,这两个方面都有许多专门学科加以研究。 生产力方面,如地理、化学、冶金、电力、煤炭等; 生产关系方面,如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经济财贸学等。 经济史学是研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过程的学科。,但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如有人认为经济史研究的重点不是社会生产力,而是社会生产关系。因此,所谓经济史,主要指的就是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换句话来说,经济史是专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赞同第一种观点。,(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规律和特点,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如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并且还要涉及到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的其他许多方面,如财政、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 重点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它能够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经济史的学习和研究中,不能完全脱离生产力,而孤立地、片面地研究生产关系。这就是说我们重点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必须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发,从当时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去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只有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才是科学的、全面的、完整的。,二、经济史学科的建立,(一)经济史学科产生的条件 在科学的百花园中,经济史学是一枝新叶初展蓓蕾始绽的奇葩。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欧洲,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资料的积累和理论的推动。 经济史学,正是在几千年经济史资料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1、经济史资料的积累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人们很早就注意研究和记载人类有关经济的各种活动,这就是经济史资料。世界各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史料。 经济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虽然出现的比较晚,但有关经济史内容的史料记载却开始得很早。无论是欧洲各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很早就有有关经济活动的记载。比如财政、商业、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等。中国的经济活动记载开始得尤其早,史料尤其丰富。不过,中国经济史料记载,与欧洲各国有所不同。欧洲各国的经济活动记载中,商业史料内容比较丰富,财政史料不多;中国却恰恰相反,商业史料极少,而财政史料却特别丰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献浩繁,史不绝书,更可贵的是史书中很早就记载了人类有关经济的活动情况。 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史料记载: (1)我国考古发掘出来的许多文献资料,如甲骨文卜辞、钟鼎铭文以及诗经、春秋、左传、国语、诸子百家等先秦著作中,都有大量关于狩猎、种田、收获、土地制度、手工业、商业、货币、赋税等经济活动的记载。 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经济地理著作。 礼记.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手工业著作。,(2)我国第一部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记载的书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全书多万字,其中货殖列传和平准书,集中记载了春秋至西汉前期年左右的经济活动。 司马迁的史记对于经济活动的记载,则更详尽、周密、系统。 其中史记.货殖列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商业史; 史记.平准书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财政史; 史记.河渠书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水利史。,(3)自班固汉书起,历代正史中都没有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但有沟洫志,并增添了食货志。 沟洫志就是水利史。班固引尚书.洪范篇里的“食”、 “货”二字为志,实际上讲的就是国民经济问题,其中主要是国家财政税收问题。因此,食货志基本上就是继史记以后的财政税收史。 另外,历朝会要、会典和地方志,大多有食货志或类似食货志的部分。 食货志记述历朝的田制、户口、赋役、仓库、漕运、盐法、杂税、钱法、矿冶、市籴、会计等制度,几乎包括了财政经济的各个主要部门。地方志中,大多有风俗、物产等内容。,(4)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关于农业、手工业、医学、科学等方面的专著: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元代王祯著农书; 明代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东晋葛洪著抱朴子; 宋代沈括著梦溪笔谈;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等。 以上著作中,也都有丰富的经济史料。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专著中,只有商业方面是个空白。无论是官修的,还是私著的,有关商业活动极为稀少。 总的来看,尽管经济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很晚,但在此之前,它的史料记载却还是相当丰富的 。,世界其他国家也有丰富的经济史料。例如: 古代乌尔王朝的泥版文书、商业契约和银币等文物的出土,就证明了商业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产生。 考古发现的3700多年前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地界碑”,就有经济法的内容和土地制度的记载。 印度宗教文集梨俱吠陀,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奥德修记),古罗马农学家加图生著的农学论,公元前一世纪老普林尼生著德自然史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史料。,2、经济理论的发展 经济史料,本身不就是经济史学,但它是经济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在欧洲,从十七世纪起,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诞生了。 (二)经济史学科的建立 一是经济名称的出现 和经济史著作的出版 二是经济史课程的开设,、经济史名称的出现和经济史著作的出版 “经济史”这三个字正式作为著作名称,最早出现在1877年。当时,德国学者殷那马斯特奈格出版的论德国经济史的资料来源一书,正式使用了“经济史”三个字,这是“经济史”三个字作为著作名称的第一次出现。两年后,也就是1879年,殷那马斯特奈格出版了另一本以“经济史”命名的著作德国经济史第卷。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的经济史著作。 1883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西勃姆也写了一本题名为英国农村公社史的著作。这部书的正名中,虽没有出现“经济史”三个字,但它的副题却是“一篇经济史论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史”命名的英文著作。 1888年英国学者阿胥黎出版了英国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导论。 从此以后,英文、德文、法文等各种文字中,以“经济史”三个字命名的著作越来越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经济史学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合著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就注意了对经济史的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马、恩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各国经济史,主要是英国经济史。马、恩的许多著作,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党宣言、大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鸦片贸易史 、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源、 反杜林论 、 自然辩证法等,都有丰富的经济史学的内容。 因此,马、恩不仅是最富盛名的经济理论家,而且也是卓越的经济史学家。为经济史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经济史课程的开设 经济史作为大学课程,比作为著作名称出现得要早一些。1868年,法国的法兰西学院就正式开设了经济史课程。这世界大学教育中最早设立经济史课程的开始。过了四年,也就是1872年法国著名学者勒瓦瑟正式被命名为法兰西学院的经济史教授。勒瓦瑟对法国经济史有创造性的研究,被尊称为法国近代经济史之父。 自从法兰西学院开设经济史课程并任命经济史教授后,欧美各国的许多著名大学,也相继开设了经济史课程。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高等学府,都先后在世纪末期开设了经济史课程。,1892年,哈佛大学聘请著名学者阿胥黎为经济史教授。阿胥黎对英国经济史很有研究,1888年,他曾出版了一部关于英国经济的专著,题名为英国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导论。 1893年,比利时也出现了第一部经济史教授,名字叫皮楞。皮楞对欧洲中世纪史很有研究,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比利时经济学家。 从以上欧洲的具体事例来看,西方经济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大体上是在世纪开期的年代建立起来的。,据考察,中国经济史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本世纪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史学开始受到重视。许多高等学府先后开设了经济史课程,一些科研单位也设立了经济史研究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一批批较系统的经济史资料、专著和教材相继出版。此外,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还设立了经济史硕士、博士点。总之,经济史学科目前只有百余年的历史,还很年轻。但它正以科学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学习、研究领域。,(三)经济史学与经济学、历史学的关系,经济史学是一门与许多学科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与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关系尤为密切。正因如此,它的研究对象极为广泛而复杂,既具有经济学的特点,又具有历史学的特点。 1、与经济学、历史学联系密切 (1)与经济学联系密切,经济史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科。经济学是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它包括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许多分科。这些分科都以经济为研究对象。而经济史学也以经济为研究对象。 并且经济史学与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许多分科之间还有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因此,从本质上说,经济史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科。,(2)与历史学的联系也很密切 历史学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时间顺序。运用具体事实,阐明并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它的研究领域囊括古今,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综合分析,也可以分期地或分类地进行研究。 经济史学具有历史学的以上特征,因此,经济史学也属于历史学的一个领域。,2、与经济学、历史学又有区别 (1)与经济学的区别 一是重点不同 经济学的许多分支都是以现实经济为研究对象,并且偏重于理论抽象。 而经济史学则只是研究历史经济,并且偏重于历史经济发展过程本身的阐述和分析。 二是作用不同 经济学主要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经济史学只限于历史经济中的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2)与历史学的区别 一是重点不同 历史学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举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过程、一切事件、一切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哲学等,都是它的研究对象,偏重于理论的综合 。 而经济史学则限于其中的经济方面及其与经济有关的方面。 二是作用不同 历史学主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经济史学只限于历史经济中的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由上可知,经济史学与经济学和历史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它是一门与多门学科都有关系的交叉学科,但它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特定的研究领域和对象。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经济史学既可以在大学经济系开设,如国民经济史、金融史、财政史等,又可以在大学历史系开设,甚至还可以在某些理工科大学设立。 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来是分地区、分阶段、分类别的,因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从经济史中分化出许多独立的分支学科:如按地区分类有国别经济史和地区经济史等;按部门分有工业经济史、农业经济史、商业经济史等;按专题分类有货币史、公债史、关税史等;按时期分类有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等。,三、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历程,(一)产生、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 (二)发展(年) (新中国成立后-文革前) (三)停顿(年) (文化大革命) (四)繁荣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文革结束后至今),(一)产生、形成时期 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很早就有人类经济活动的记述,如史记等。但传统史学毕竟是以记述政治、军事活动为中心,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的;历代食货志所记述的则主要是国家管理经济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的经济主张,而对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生活,它所反映的深度和广度是远远不够的,充其量是经济资料的积累。现代意义的中国经济史学是在西方近代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学科理论传入中国以后才形成的。,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史学革命”时期。 其时,中国传统史学也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试图用西方近代社会科学改造中国的传统史学,喊出“史学革命”的口号。 作为这次史学革命旗手的梁启超提出史学的任务是“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只是“一人一家之谱牒”(饮冰室文集之九新史学)。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社会经济开始进入史家的视野之中。当时有人用新的观点方法撰写的中国历史,如夏曾佑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已有“渔猎社会”、“游牧社会”、“耕稼社会”等概念;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古代的田制、农器、财政、商业、工艺、宫室、衣服、饮食等都有专题的记述。,梁启超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与西方经济理论相比较,尝试着用西方经济理论来分析中国历史上的某些经济思想和经济现象,写出史记货殖列传今义、管子新解等论文。他第一次把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之中,撰写了中国史上之人口统计(新民丛报第期,年)等文,他还打算写中国生计学史,这些皆可视作中国经济史学的滥觞。不过,当时的“史学革命”,首先注意的是通史体例和内容的革新以及政治史、思想史等领域的开拓,独立的经济史学科尚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史学是世纪初才出现的。当时,零星出现了若干用新的理论研究财政史田赋史、田制史、盐务史、商业史方面的论著和经济资料的汇编,但大都比较粗糙。 世纪年代,胡适首先发起的关于井田制有无的论战,对当时田制史的研究也是一种推动。 比较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经济史并形成一股热潮的是世纪年代末至年代中期。这一股热潮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密切相关。在这一高潮中,包括社会经济形态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本身成为研究对象,并以近代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超越了“食货”式记述的传统。所有这些,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史学科正式形成。,年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经济史学蓬勃发展势头受到抑制。但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困难的条件下,史学工作者和经济史研究者仍继续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并把它推向深入,取得不少成果。 如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继续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作进一步探讨。经过吕振羽、翦伯赞、范文澜等在年代的努力,西周封建说的体系基本建立。 以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已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历史特点作新的理论概括。,有关研究机构和刊物,仍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阵地。其中全汉昇的研究最为突出。本时期他的研究重点是唐宋经济史,其研究范围涉及农、工、商等诸多方面,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考察我国中古时期和近古时期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学者,他的中古自然经济(史语所集刊第本,年)一文迄今仍是这方面研究的基础。 (二)发展时期(年) 这一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经济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但存在不足,主要是受“左”的思想的干扰和影响。,(三)停顿时期(年) 文革十年,经济史研究几乎陷于停顿。但也有些成绩,如考古发掘的遗址和简帛资料,为以后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作了准备。 (四)繁荣时期(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研究队伍的扩大、阵地的增加和有关论著的大量涌现 、经济史研究资料基础更为广阔和雄厚 、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理论方法的多元化趋向 、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重点的转移,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重心的转移和研究领域的调整 (二)研究视野中的“分”与“合”、“断”与“通”的结合 (三)将经济史研究与经济学、历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四、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资料 和研究著作,(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指18401949年间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规律及其特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对象就是18401949年间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这种经济关系发生发展以及在发展中如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走向崩溃,并为新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关系所代替的全部历史过程和规律性。,(二)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及论著简介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资料,从数量上来看是比较多的。既有原始资料,又有专著和论文。 1、原始资料:如清史稿、清会要、清会典、清实录、光绪朝东华录等。 此外,解放后一些经济史专家还编辑了许多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资料丛刊。如: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三联书店1957年,又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第3辑,三联书店1957年;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科学出版社1957年; 又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科学出版社1957年; 又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中华书局1963年;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 ()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资料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64年。 (9)杨端六 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2、专著有: ( )孙健等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1979年版; ()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于素云中国近代经济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彭迪先中国近代经济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华东师大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蒋建平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北京大学1985年版;()凌耀伦、熊甫中国近代经济史重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甘肃人民1983年版;,()郑佩权中国近代经济史北京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10)汪敬虞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11)吴承明 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12)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13)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3卷) (14)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 (15)章开沅等编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 (16)史全生中华民国经济史 ,(17)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 (18)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19)杜恂成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20)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 (21)刘国良中国工业史·近代卷 (22)桑润生简明近代金融史 (23)伍丹戈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24 )贾植芳近代中国经济社会 (25)虞和平商务与中国早期现代化,(26)王亚南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 (27)关梦觉中国原始资本积累问题初步探索 (28)张国辉晚清钱庄与票号研究 (29)陈争平、龙登高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此外,国内专家、学者每年还发表许多的学术论文。其中主要集中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史分册。 教材:况浩林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央民院大学1989年版。,五、学习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法,、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我们学习这门课有重要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同学们知道,任何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对历史的研究。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基于对英国经济史的研究;列宁帝国主义论,是基于对俄国、英国、美国、德国等经济史的研究。因此,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国近代军事史、中国近代文化史等。,第二,现实意义。今日中国来源于过去的旧中国。新旧中国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对于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比如中国传统经济是怎样演变成近代经济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发展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如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是怎样发展壮大起来的,等等。,2、研究方法 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等。又如现代化的理论。 基本知识:熟读一、二本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例如蒋建平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电大版)、于素云中国近代经济史(辽宁版);孙健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版)等。 基本技能:“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另外,中国近代经济史还有许多研究方法,如专题个案研究法、中外比较法、数量分析法等。,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Bertalanffy) 。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系统论的规律 系统论的规律主要是系统的规律: 第一、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最终达到平衡状态(终态),对封闭系统而言是定态,对开放系统而言是稳态。 第二、系统逐步由无序向有序演变,当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会随之发生量变,如果这种改变突破某一界限,系统发生质变。(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论) 第三、开放系统达到稳态时,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是有规律的,各要素自身的“新陈代谢”并不改变这种结合方式,这种现象称为自组织现象,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协同。(哈肯的协同学理论) 第四、系统的演化是一个从低层次循环到高层次循环的过程。(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控制论,控制论是著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iener N)同他的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创始的。 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控制论在科学上有两点重要贡献: 第一、给出一套统一的描述系统的概念,因而可以建立各门学科之间的准确关系。通过它们所具有的共同语言,把一门学科上的发现和成果用到另一门学科上去,使它们相互促进。 第二、给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使对复杂系统的研究成为可能。 控制论的应用: 控制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一般原理和方法在技术、经济、社会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多门边缘学科。 控制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描述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对经济系统进行反馈控制,从而使系统达到最优。,信息论,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申农(C.E.Shannon)创立的,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 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 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 信息论能够揭示人类认识活动产生飞跃的实质,有助于探索与研究人们的思维规律和推动与进化人们的思维活动。,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中一般规律的学科。申农在他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中明确提出:“通讯的基本问题是在通讯的一端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 申农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主要解决通讯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威沃尔(W.Weaver)把通讯扩展为三个层次(技术问题、语义问题和效用问题 ),扩大了其使用范围。这样,信息论的基本思想撇开了物质与能量的具体运动形态,系统有目的的运动被抽象为信息变换过程,系统的控制过程通过信息传递完成。,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门学科密切相关,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 系统论提出系统概念并揭示其一般规律,控制论研究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规律性,信息论则研究控制的实现过程。 因此,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二者共同成为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如何才能学好中国近代经济史呢? 从课程要求来看,主要是掌握中国近代经济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个案研究法、计量分析法、中外比较法等。 从课程学习来看: 一是要认真阅读本课程教材(况浩林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二是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将学习中遇到的基本理论问题、学术观点以及研究方法及时记录下来; 三是要认真完成课后思考题,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四是在课堂讨论中要积极踊跃发言,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是要适当选择中国近代经济史相关课题和资料,认真进行研究写作,以提高自己的科研写作能力。要求独立完成本课程小论文一篇。(题目可自拟),六、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和主要内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问题是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的问题。 (一)三分法 (二)两分法,(一)三分法,中国近代社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社会经济关系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三个大的阶段。 1、第一阶段(1840-1894年):这是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制度转化的阶段。 2、第二阶段(1894-1927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完全形成并不断加深时期。,3、第三阶段(1927-1949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崩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壮大以及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的阶段。 可分为三个小阶段: (1)1927-1937年抗战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两大变化: 一是中共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共开展了土地革命、查田运动、互助合作运动。 一是日本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在东北出现了殖民地经济。日本垄断组织“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控制了中国东北的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及贸易业。,此外,国民党统治区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国民党政府实行重要经济政策: 铁路国有化,收回对铁路的管理权,扩建铁路, 修建10万公里公路。 实行“关税自主”政策和币制改革(法币政策)等。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有利于国民党的“剿共” 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金融垄断)及对经济的破坏(如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在国统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经济的压迫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不到发展,但以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却迅速地发展起来。,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过程是: 通过掌握军事力量取得政权,然后运用政权力量取得金融方面的垄断权,再把势力伸向贸易、交通运输、工业、农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并取得垄断地位。抗战前,四大家族“四行二局”(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 、中央银行 、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 “中央信托局” )建立,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了自己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的金融业,这标志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已经形成。 四大家族“四行二局”是如何建立的?,中国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年,四大家族利用政治权力把清末创办的,后来成为北洋军阀政府两大金融支柱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加以控制,先将这两家银行的总行由北京迁到上海,并强行加入“官股”,取得一半以上的股权,再通过人事改组,派去董事长、总经理等人员,完全控制这两家银行。 中央银行:年,国民党政府设立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银行,把经理国库、铸造货币、发行钞票、经募内外债等特权都交给了中央银行,使它成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活动的中心机构。 中国农民银行:年,国民党政府将年设立的“豫皖鄂赣四省农民银行”改名为“中国农民银行”。 上面四家银行合称为“四行”,其中中央银行主要掌管国库、发钞、借债等;中国银行主要经理国际汇兑;交通银行办理实业投资;中国农民银行主要经营农贷及农业建设投资。,“四行之外”,四大家族于年将附设在各地邮局内的储蓄汇业局,改组为“邮政储金汇业局”,经营全国城乡储蓄及汇兑等业务;年又成立“中央信托局”,经营信托、保险、购料等业务。这两个金融机构合称“两局”。与上面提到的“四行”合称为“四行两局”。 “四行两局”的建立,标志着四大家族金融垄断地位的确立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特点: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崩溃时期的国家垄断资本。它具有明显的封建性、买办性、垄断性、腐朽性和寄生性这些基本特征。但是,与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相比较,它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与中国早期官僚资本相比较,它们有共同点,即在本质上都一样,都是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密切结合,依靠政治特权,利用垄断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全面地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进行垄断活动,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早期官僚资本并没有发展到全面地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程度,因此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建立起垄断。例如,李鸿章、张之洞、盛宣怀等洋务派官僚资本,都没有掌握国家政权,都只能在自己所盘踞的地区或所控制的部门,利用特权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势力;北洋军阀时期,官僚资本比较分散,因为中央政府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统一政府,不能控制全国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局面。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由于和国家政权全面结合在一起,能够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而洋务派官僚资本或北洋军阀时期的官僚资本,都没有到这种地步。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由于和国家政权全面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家库”就全面地和国民党政府的“国库”结合在一起。“四行两局”是国民党政府的“国库”,也是四大家族的“家库”。,其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相比较,又具有以下特点: ()发展道路不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发展道路是先掌握国家政权再发展到官僚资本,是由政治走向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则相反,它是通过自由竞争而产生生产规模的集中和扩大,从而出现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最后发展到垄断的。到了垄断阶段以后,垄断资本家或代理人占据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由一般的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们是由经济走向政治。 ()资本性质不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不是从生产起家的,而是在商业和金融业的投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它的活动形态从主要意义上来说不是生产资本,而是一种商业投机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从产业起家的,是由于生产高度发展,促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互相渗入,发展成为垄断资本,它的活动形态从主要意义上来说是生产资本的性质。,()剥削方式不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买办性和封建高利贷剥削性质;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其剥削方式对内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对外则具有很大的侵略性质。 ()表现形式不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康采恩,即每一个家族以其控制的银行为中心,操纵其他金融机构和商业、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事业,组成自己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其中托拉斯和康采恩比较普遍。,垄断组织的概念:垄断组织,一般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 垄断组织有多种形式,如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建立的垄断组织;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建立的垄断组织;托拉斯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大企业合并组成的垄断组织;康采恩是共同依赖某一大金融资本集团的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 不论垄断组织采取何种形式,它们都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前提而形成的,卡特尔和辛迪加的参加者虽然在生产上还是独立的,但它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托拉斯和康采恩则已是大型企业合并组成的规模极大的企业和企业群。因此,垄断组织既是一种旨在攫取高额利润的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又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187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 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早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就已开始出现个别的垄断组织。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于是垄断组织较多地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在各国的表现: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不同,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1、美国:美国的垄断组织主要采取托拉斯的形式,这同美国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很高有密切联系。美国的许多企业是在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创业之初规模就很大。它们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很快挤垮了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把生产集中到自己手中。这样,同一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垄断销售市场和加强竞争能力,又进一步采取合并的形式组成“托拉斯”,确立了它们的垄断地位。1904年,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 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 美国出现的第一个托拉斯是1879年成立的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它在建立之初就掌握了全国石油的90%,是美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美国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04年,美国共有 318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美国的各重要工业部门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2、德国: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仅次于美国。由于德国农村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它作为较晚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扩大国外市场方面又面临激烈的竞争,因而解决销售市场问题十分紧迫。德国虽然也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大企业,但还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近代经济史演示文稿.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